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天高雲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章 馬步芳公館 塔爾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章 馬步芳公館 塔爾寺

熱門推薦:、 、 、 、 、 、 、

第10章馬步芳公館塔爾寺

第二天吃完早飯,已經快九點了。三人拿著錄像機,照相機,找地方刻錄光盤,轉來轉去,終於找到一家,說好了價格,提出相關要求,盯著設計人員設計製作,忙;一個多小時。十點多,三人驅車按照導航的指引先去了馬步芳公館。馬步芳公館在西寧市區內,不久就到了,在售票處對面的停車場停車,千尋先下了車去買門票,這時一夥外地參觀者呼啦啦從一輛中巴車上湧下來。李灝高興地說:“嘿,不用僱導遊了,跟他們一起就可以了,先等等,我們跟他們一起進去,有導遊講解更清楚些。”

“馬步芳公館始建於1942年6月,也就是民國31年,耗資3000萬大洋,是馬步芳的私邸,取名為“馨廬”。在馬步芳公館裡,許多建築的牆面鑲有玉石,故人們也稱其為“玉石公館”,這可是全國唯一一座大量使用玉石建造的私人建築。

公館由多個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園組成,各個院落的房舍佈置有序,結構嚴謹。構成了統一和諧的整體。

馬步芳公館是青海省儲存最為完整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濃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館保留下來的院落佔地近3萬平米,建築面積6800多平米,共有房屋298間,分別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號院、西二號院、西三號院以及後花園等七個獨立而又聯絡的院落組成,各院和重要廳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設計精巧,建築古樸典雅,整個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莊嚴和神秘的氣息。景區2007年已經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隨著導遊小姐響亮的介紹,一幫人浩浩蕩蕩前行,穿過前門,聽介紹的人逐漸減少,千尋趁此機會,拉著李灝和劉智揚擠到了導遊身邊,這是楊千尋旅遊參觀時的老毛病,在深圳上班,有一次旅遊的機會不容易,每次到了景點,千尋都會仔細遊覽,仔細聽取導遊介紹,回家後還要翻看相關網頁,以求記憶深刻。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走過去,千尋和李灝都手拉手跟著導遊,仔細傾聽。聽著導遊的介紹,逛完了公館的各個地方,甚至包括廚房,楊千尋還摸了摸廚房裡的玉石煙囪,親自下到水牢裡面看了看,想像著當初的人們,犯罪後被關進水牢中的悽慘命運,上來時不勝唏噓。

這時,劉智揚跑了過來,招呼楊千尋和李灝,“來來,我給你們照合影。”不等二人搭話,舉著相機拍了起來。看著高興的神采飛揚的小劉,自己也深受感染。劉智揚說:“前邊一個院子裡有一個非常大的根雕椅子,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照相呢,咱們也過去吧。”

三個人走到正院,看到一幫人在排隊等著坐那根雕椅子。看到那個椅子,讓千尋不由得想起了千手觀音,感覺那許多向上斜斜伸展的根鬚,很像是千手觀音的手。不忍褻瀆,千尋打消了坐上去的念頭。回身指著一塊大理石碑,由當年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馨廬”的雕刻問劉智揚,“小劉,你跑那麼快,知道馬步芳公館為什麼又叫馨廬嗎?”

劉智揚笑著說:“不知道,你說說?”

千尋也不客氣,介紹說:“馨廬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詞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面是個香字,而馬家父子的名號為“子香、少香”,正與馨香的香暗合;“廬”取《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的廬而得。剛聽導遊介紹的,現學現賣。”

三人嘻哈嘻哈,邊拌嘴邊慢慢向大門口走。看看表,又到了吃飯時間,一說到吃飯,楊千尋馬上大聲說道:“首先宣告,我今天不能吃蘭州拉麵,今天不想吃,以後也不想吃了。”

李灝哈哈一笑:“放心吧,這裡可是青海省會,不只是只有蘭州拉麵,好吃的多了去了。”

“那就去吃湘菜吧?”楊千尋提議。

“怎麼走了幾千裡,還是老一套?”李灝無奈地說。

“說明我比較長情啊!”

“不過我不知道哪裡有湘菜館,我們要去找。”李灝發動車子,漫無目的開車。轉了十多分鍾,聽到劉智揚大叫“湘菜,湘菜,毛家湘菜館!”

果然,一個看上去豪華氣派的毛家湘菜館就在路邊不遠處,三人高興的在湘菜館門口停下車,向裡面衝去。

找了一個小房間坐下,一個個子矮小,臉上有兩塊高原紅的小丫頭,拿著菜譜羞澀的跟了進來,楊千尋拿過菜譜一看,感情全國的湘菜館都做一樣的菜啊!和深圳常吃的差不多,就隨便點了幾個。很快菜就上齊了,小丫頭一直在旁邊服務,整個就餐過程非常愉快,邊吃楊千尋邊稱讚著:“不錯,不錯,很地道!以後想吃湘菜就到這裡來了。”

付錢後,李灝問:“下午還玩嗎?”

劉智揚說:“玩啊!我們去塔爾寺吧?”楊千尋也表示贊同,於是三人又開始了旅遊行程。

塔爾寺在距離西寧有20多公裡的湟中縣,還是需要汽車導航,不過一小時後,三人就已經到了塔爾寺大門前的廣場上。

停好車,三人隨著人流邊走邊看,路邊上支著攤子售賣當地特產的小攤擺滿了路的兩邊。看到千尋三人,很遠就有小攤販招呼,楊千尋拉著李灝進了旁邊的一個店子,仔細的看起來,最吸引她的是那些玉石手鐲,店主介紹是當地的崑崙玉製作的,千尋讓拿出一個來看,色澤尚可,問價,店主說650元一個,劉智揚在旁邊還價:“50元。”

店主說:“你看著玉質多好,一點雜質都沒有,如果你誠心買,再給加點?”

聽了店主的話,三人不約而同的相互使了個眼色,原來真的可以這樣講價的?李灝不動聲色又還了一個價,“50塊錢2個,賣不賣?不賣我們就走了。”

“50一個!”店主又妥協了。

楊千尋也順著李灝說:“就50塊錢2個,你賣我馬上付錢,不賣立馬走人。”

“好吧好吧,哎!真是沒辦法,生意不好做啊!”店主顯得很無奈,但還是同意了,又按照千尋的指示,拿出了一個玉鐲。

這時楊千尋有點猶豫了,這麼便宜,能是真的嗎?如果買到假貨,50元錢也不值得啊!

李灝勸說她,反正便宜,就當隨便買個紀念品吧,別太當真。等兩人付完錢,扭頭向外走時,看到劉智揚買了一個金黃色的小轉經筒,拿在手裡不停地轉著。

廣場上擺著一排各式各樣的衣服,有清宮服裝,皇帝的格格的,也有唐宋時代的,一匹白馬毛色已經變為土黃,幾個人站在邊上,看到一個穿著格格服裝的女孩,坐在馬背上拍照。劉智揚笑著慫恿楊千尋:“姐,去照相吧?”

李灝笑著問她:“照不照?也去穿上宮廷服裝,留個影?”

“小劉,你去吧,穿上龍袍,看看像不像太子?”楊千尋笑著反駁劉智揚。

“怎麼會像太子呢?應該是像皇帝。”劉智揚故意一本正經地說。

經過照相的地方,三個人不再停留,直接向塔爾寺的大門口走去。

在大門口又是一番拍照,進門的路邊上長長一排紅銅質地的轉經筒,每個遊客都走到轉經筒旁,用手一個個轉著向前走,不知是不是這裡的規矩還是好玩,三個人也走過去,依樣轉動每一個轉經筒,邊轉邊走向前。

一個岔路口,一位身披棗紅藏袍的喇嘛,像千尋三人去天峻的路上看到的一樣,不停地磕著五體投地式的長頭,千尋站在喇嘛的面前看了看,那位僧侶每磕完一個頭,都長身起立,面帶微笑,有條不紊。李灝拉了拉她,“走吧,在這裡這樣磕長頭的信徒太多了,裡面有的是。”

轉頭看到前面一排白塔,看介紹是叫八寶如意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三人過寺前廣場右拐,一個一個景點看過去,走進大經堂門口,只見大殿廊簷下是一排排的磕長頭的人,從裝束可以看出是藏民,據導遊介紹,他們是來磕頭還願的,磕滿十萬個頭為一個功德,他們手中拿的佛珠是用來計數的,這些磕頭的藏民在廊簷下鋪成的木榻上排成一排,身下是已經磨損的有了凹槽的木板,看楊千尋三個人站在他們面前看,一位中年女人朝他們笑了笑,說了句什麼,三人都沒有聽明白。

想想他們來一次,至少要磕十萬個頭,就深感佩服,這時導遊還在介紹:“其實大家可以看看,藏民們虔誠叩頭的同時,頭、身體,四肢都要完成相應的動作,每一個頭叩完就是一次全身的鍛鍊,所以大家看他們的身體都很健康吧,大家如果有興趣,不妨也試試?磕完後保證胖子會變瘦,瘦子則更加健康!”除了一片哄笑聲,導遊的提議沒有一個人響應。

走進大殿,一股撲鼻的味道迎面而來,是酥油的味道,對於不曾到過這些地方的漢族人來說,難聞!耐著性子在裡面轉了一圈,給楊千尋的感覺還是很震撼的,這個大殿是土木結構的藏式平頂建築,建築規模龐大,建築面積近2000平米,裡面支撐的大柱子就有16根。地板上放滿了佛團墊,是寺院喇嘛們集中誦經的地方,據說可供上千人一起打坐誦經。裡面的陳設也非常考究,飾有黃、紅、綠、藍、白五色的幡、幃和各式天花藻井,佈滿經堂。還有珍貴的堆繡掛佛、刺繡佛;梁簷上繪有藏式風格的圖案花紋、彩畫,細膩生動。殿內的柱子都由龍鳳彩雲的臧毯包裹,整個經堂五彩繽紛,富麗堂皇。在一千多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習俗和西藏傳統藝術、裝有銅製鎏金的金鹿轉經輪、各式金幢、寶瓶、寶塔、寶傘和倒鍾等,把一個單調的草泥平頂裝扮的絢麗多彩,遠眺平頂,金碧輝煌,給人以威嚴壯觀之感。只是裡面味道難聞,人太多,轉了一圈,楊千尋自己走出大殿,在門口等李灝二人出來。

東張西望中,看到大殿門正對的圍牆廊簷下,也有許多的藏民在磕長頭,李灝和劉智揚已經在簷邊上與人攀談著。不知道對方能不能聽得懂他們的話,只是那些藏民休息之餘,只是憨厚的笑看著李灝二人。楊千尋走過去,叫上他們一起,離開了大經堂的院子。

大金瓦殿位於全寺的正中,殿頂是用1300兩黃金,一萬多兩白銀製作而成,遠看金燦燦的。殿內還有一塊乾隆皇帝題寫的金匾,題字為“梵教法幢”。大金瓦殿內的銀塔高12.5米,據說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的地方。楊千尋轉頭,看到一個滿頭辮子的小女孩,穿著鮮豔的民族服裝,和她的母親一樣,虔誠地走到大銀塔旁,一手按在上面,然後用自己的額頭,再輕觸在自己的手背上。看來所有的藏民,從小就開始跟著家中的長輩對佛祖頂禮膜拜了,也難怪他們對自己的信仰的忠誠能如此讓人敬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聽導遊介紹,塔爾寺常駐僧人有600多名,在藏傳佛教裡,喇嘛不只是出家人的稱呼,還代表著一定的地位和學位,藏民剛出家時稱呼為“阿卡”,只有達到一定級別才可尊稱為喇嘛。塔爾寺居住的活佛有10多位,如果你對寺廟有捐助的話,可以有機會和活佛一起探討佛教方面的問題,被活佛摸頂賜福,還會得到活佛送贈的禮物哈達。

逛了三四個小時,已經過了六點,三人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塔爾寺,返回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