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鑑寶我有面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 有這樣的事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 有這樣的事情?

楚河正要跟著人流消失,忽然被叫住。

“你就是前些天辭職的楚河?先不要走,有點事要你幫忙。”忽然,身後傳來個文物局主任的聲音。

得!顯然人家對他楚河沒多大的印象。

剛才,只是聽下面的人介紹,才得知這麼一個年輕人。他們這次來的人手不是很多,瞭解到楚河有點本事,也就留下楚河。

這是典型的領導作風,根本不顧別人什麼感受,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吩咐的。

按理說,楚河既然辭了職,可以不用鳥這個主任。

不過,想到顧大哥還留在文物局,給點面子會比較好。

於是,楚河跟德叔他們說道:“德叔,你們先走,我留下來看看。”

德叔等人也很無語,人家已經都不是你的下屬,還吩咐人義務辦事,很沒道理呀!

“行,那我們先走。”

目送蘇雅琪等人離開後,楚河才轉過身來,問那位主任:“王主任,有何貴幹?先說好啦!能力範圍內。”

這話,讓王主任聽了有點不高興。

不過,想到人家已經辭職,也就沒有要求太多。

他首先詢問:“剛才沒有拿什麼文物吧?都是國家財產,如果拿了,要自覺還回來。”

楚河聽了差點撂挑子走人,他娘的!這是求人辦事的態度嗎?雖然你是曾經的領導,但不代表我要聽你的。

要不是考慮到顧大哥還在他手下工作,楚河都懶得跟這個人說話。

“你看我這,像是藏了東西的嗎?”

王主任打量了一會,確實不像,連口袋都不鼓一下,恐怕連錢包都沒有帶吧?

“嗯!小楚你使我們文物局的人,我相信這方面的覺悟你還是有的。是這樣,我們人手不足,你過去幫忙將文物分類,今天的薪水,我們會按照最高標準給你的。”王主任說道。

誰稀罕你的酬勞?楚河心裡吐槽。

“酬勞就算了,看在以前的情分上,就幫一次吧!正好我現在也沒什麼事。”之前得到的東西,無非就是一枚銅錢,還有一片翡翠葉子,放到口袋,根本察覺不出來。

免費義工?

那敢情好,最好不過了,王主任大喜。

“嗯!那就麻煩了。”

楚河跟著返回工地,就看到那三個被逮住的人,正在激烈和人爭吵。他們帶的東西有點多,直接用蛇皮袋裝的,難怪會被留下來。

考古隊的人檢查那蛇皮袋裡面的物品,皺眉了好大一會,似乎想不透。

認真來說,考古隊的人才是這次來的鑑定高手。他們對文物鑑定,甚至比文物局的人還要專業,人家經常和古墓之類打交道,精通分析文物的年代、出土的時間等等。

蛇皮袋裡面的物品,讓他們費解。

“老實交代,這些東西怎麼來的?”一個老人問道。

“還能怎麼來?當然是剛才撿的,這都要說明白嗎?”那三個人很不爽地回答。

楚河瞄了一眼,只見老人手上有一個青銅手爐。他驚訝地發現,那手爐並不是這裡出土的。準確來說,出土時間,絕對不是這兩天,而是應該過了一兩個月。

他深深地看了幾眼那三個人,感覺事情不簡單呀!

以他的猜測,這三個人很可能就是盜墓賊。最近盜了古墓,得到裡面的寶物,不好脫手,於是藉助這次機會,帶過來銷贓。

“這手爐不對。”楚河故作自喃道。

手爐,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爐,多為銅製。它是舊時中國宮廷和民間普遍使用的一種取暖工具。因可以捧在手上,籠進袖內,所以又名“手“、“捧爐“、“袖爐“;爐內裝有炭火,故也稱“火籠“。

手爐是由火盆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由爐身、爐底、爐蓋、提樑組成,自唐朝始創,到明朝中後期,手爐工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清末以後,手爐工藝開始衰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在江浙一帶仍有少量生產。

隨著社會的進步,手爐逐漸失去了使用價值,但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收藏愛好者喜愛的藝術品。

在手爐製作工藝中,最吸引人的當數花紋紛繁的爐蓋。作為散熱區,鏤空雕刻的爐蓋有五蝶捧壽、梅蘭竹菊、喜鵲繞梅等眾多紋形,跟爐身的福祿壽喜、花鳥蟲魚、人物山水等花紋相得益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傳統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眼前的這一個,鏤空雕刻的爐蓋,是精美的蓮花圖案。

楚河的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愣了愣,目光投過來。

考古隊的老人笑問道:“小夥子,看出什麼來了?”

這架勢,是要考究楚河的功課?

楚河也不怯,開口道:“這手爐,從工藝上看,應該是清朝的物件,而且還是皇家的東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清宮手爐是皇室御用品,是彙集了全國優秀匠人的智慧打造而成,是手爐中的精品,製作工藝多以銅質鎦金或掐絲琺琅為主。

掐絲琺琅是在金屬胎體上,用細而薄的銅絲焊在圖案輪廓上,在其內外填充各種顏色的琺琅釉料,經燒製、打磨、鍍金而成。

眼前的這一個,很顯然就是。”

“這有什麼問題?”王主任問道。

事實上,他雖然是文物局的主任,可對鑑定文物,他是一竅不通的。

“問題是,這件手爐,出土的時間應該是超過一個月的,不可能是剛挖出來的。”楚河說重點。

聽到這話,那三個傢伙頓時急了。

“你懂什麼?他就是我剛才撿的,毛都沒長齊,能判斷出土時間?胡扯一通,不知所謂!”其中一個人狂噴楚河。

然而,考古隊的老人卻贊同楚河的說法,點頭道:“小夥子說得沒錯,挺厲害嘛!看得很準。”

接著,轉頭繼續質問那三個傢伙:“老實交代,這些文物你們什麼地方挖出來的?”

“不懂你們在說什麼。”

考古隊的老人朝警察看去:“梁警官,把他們拷回去問問。這是古墓盜出來的,時間在一兩個月之間。”

除了楚河,其他人瞠目結舌:有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