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大明海事最新章節列表 > 83、嘉靖年間瑣事記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3、嘉靖年間瑣事記Ⅳ

崔蓬自嘉靖十七年離京北上朝鮮, 至她過來給中軍大都督唐縱助陣, 又已經四年過去。

“蓬蓬, 咱們這樣, 然後......”唐縱成日裡與崔蓬拿著地圖在帳篷裡嘀咕,有時候說到大半夜,次日天沒亮兩人就又騎馬出去了。

旁人自是不知道這‘蓬蓬’二字從何而來, 唐縱也沒向外人解釋過, 唐大都督覺得崔蓬有千萬種好, 但不足以與外人說。

冬生覺得他們有戲, 很有些樂見其成。夏生道:“沒戲。”

夏生一早給霍韜寫了信, 說他們抵達山西,還說他們將軍請鎮國公給宮裡的白娘娘問好。

霍韜收了夏生的信, 對沈約道:“唐縱沒告訴她, 說白湘靈死了。”

霍韜很理解唐縱的心思, 若是他說了, 照戚英姿的性格,當下就該折返北京了。唐縱想留住戚英姿,不管用甚麼方法, 包括隱瞞與短暫的欺騙。

霍韜躺在搖椅上, 他先是睃了沈約一眼,又看了那只翎毛耷拉在屁股後頭拖尾的老孔雀一眼, 說:“唐縱就是那老孔雀,裝瘋。他難道還不知道紙包不住火,他就是想先晃了戚英姿的神, 轉頭再去安慰,女人受不住打擊,掩面一哭,他就得意了。”

沈約聽霍韜叨叨了兩句,他也是揉揉額頭,“此事確實難以開口,白姑娘她......”

霍韜想起戚英姿那女人一走又是四年,期間白湘靈曾託霍韜帶信給她,白湘靈只有短短一句話,她說:“將軍,我想你。”

或許白湘靈更想說的是,我想去看你,我想出宮,我想漂洋過海去朝鮮國看你。

戚英姿之於白湘靈來說意味著甚麼,是自由,是田野,是青春,是沒有拘束。

當年禍過國傾過城的寵妃死了,嘉靖帝的這個白娘娘有一隻眼是重瞳,她愛穿紅裳,通神靈,因為她與邵天師一道祈過雨。

霍韜想起白湘靈那活色生香的樣子,心口揪了揪,還沒說送客,就聽沈約道:“國公爺保重身體,約下回再來叨擾。”

沈約出了霍家的大門,正要往自家府裡去,轉眼間就在街角遇見了一個和尚。

“楊兄?”沈約一時間覺得自己眼花,他覺得自己認錯了人,可他又絕不會認錯。

被夏言打壓的翰林學士楊寶兒辭官了,嘉靖十年的狀元郎,才華橫溢的翰林院大學士不聲不響地辭官了。朝廷不再有人記得他,或許有人還記得,哦,嘉靖十年,兵部沈侍郎沈大人的同科?

白湘靈死後,楊寶兒辭了官,在當地的一座寺廟裡帶髮修行。

晨鐘暮鼓,黃鐘大呂,我佛慈悲。

沈約再見到楊寶兒的時候,楊寶兒已經成了一個和尚,剃淨鬚髮,頭上燒了戒疤。

“楊兄?”

“貧僧無相,施主有禮。”

沈約望著灰衣僧袍的楊寶兒,“楊兄,你?”這和尚穿一身灰袍,與他記憶中那個鋒芒不藏的青年才俊相去甚遠。

可沈約不會認錯楊寶兒,因為他曾經嫉妒過楊寶兒。楊寶兒有富貴的家世,有出眾的才氣,他在金殿上折桂,他入仕之後官運平順,他短短幾年功夫就當上了翰林院大學士。

有關楊寶兒的一切,都曾是沈約想要的。

沈約記得,嘉靖十年,他們入金榜廷試的那一天,他與楊寶兒穿了同色的青袍,他穿的是布衣,楊寶兒則是錦袍,當年最新的織錦,杭錦。

十一年後,楊寶兒當了和尚,遁入了空門。

沈約低頭看看自己,自己終於穿上了最新鮮的錦袍,自己穿的是最精緻的料子,最費錢的緙絲,可拋開這鮮豔外衣,自己還得到了甚麼呢?

“施主,你還放不下嗎?”

“是誰在跟我說話?”沈約回頭。

沈約恍惚得很,究竟是誰在跟他說話,是楊寶兒,還是嘉靖十年的自己。

嘉靖十年,沈約初入仕途,他在寧波府因為長途跋涉又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場。那個時候,也是楊寶兒跟他說:“渡女過河,我都放下了,你還放不下嗎?”

待沈約再回頭時,身邊已經空了,道上再無一人。

沈約精神恍惚回了家,他走到廊下,覺得太陽好大,又好像看見一個長頭髮的年輕姑娘在衝他笑,“沈大人,你回來了?”

待沈約踏上階梯,推開房門,又似乎看見有人在給他換上清水,“沈大人,這個你擦臉。”

“戚......”沈約正要喊她,“阿姿,你......”

可一回頭,人又不見了。

沈約覺得有些挫敗,他累得很,他在床頭坐下,忽見門外有張桌子,還有一個穿布衣的女子,那女子邊寫邊唸經:“我佛慈悲,信女戚英姿願捨命十年,換他安康。信女戚英姿,願意捨命十年,換沈約安康......”

“阿姿”,沈約站起來,那女子的身影又模糊了,待到他追到門口,那幻想中的桌子、紙筆、還有那人,都不見了。

沈約覺得自己病了,他肯定又快病了,他耳邊老是有楊寶兒的聲音,那聲音說:“渡女過河,女是色相、名利,是慾望,是誘惑。我都放下了,你還放不下嗎?”

沈約覺得他做了長長的一個夢,夢裡他遇見了故人,故人說了坦山和尚渡女過河的故事。待沈約正要說話,忽然,那故人又是一嘆:“沈兄,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沈大人這一覺極為短暫,瞧瞧這太陽,還在天上白灼灼的掛著呢。那故人呢?故人又好像沒有來過。

下人打了清水上來,沈約擰了帕子,問一句:“我睡了多久?”

僕婦回一句:“大人進門不超過一刻鍾,可是嫌水來遲了?”

沈約揮揮手,他將擦了手的帕子丟在銅盆裡,僕婦又將水盆端出去了。

沈約望著牆外探頭的枝椏,想起他在廷試上作的那幅畫,畫裡有兩個小和尚,一個貪玩,在小溪邊溼了鞋襪,另一個在安靜地挑水。

深山藏古寺,風雪夜歸人。

古寺依然在,可他們人呢?

當年的小和尚,他們人不見了,兩個小和尚都不見了。他們走散在歲月中,走失在深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