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紅樓之賈瑚最新章節列表 > 9、二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二房

大房那邊周氏苦心為兒子籌劃,二房這裡王氏帶著賈珠元春兩個也是言笑晏晏。

“母親總說疼我,可憐我陪著說了一車的閒話,又端茶倒水的,還不如哥哥過來露一面讓母親開懷,我不依。”

見王氏笑盈盈端詳了賈珠片刻,看得賈珠很有幾分難為情,元春也有心湊趣,抱著王氏的胳膊一陣搖晃,直晃得王氏掩口而笑,才對著賈珠作揖:“好哥哥,日後狀元及第為官作宰的,可別與我一般計較。”

賈珠曉得母親妹妹都是為他終於拜得名師而歡喜,心裡也很是嚮往那番錦繡前程,從小受到的教導卻讓他說不出志得意滿的話,只能假意謙虛:“妹妹莫要將此話掛在嘴邊,我只做到盡心二字罷了,祖父今日亦有訓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回憶起賈代善的諄諄教誨,賈珠面上忍不住帶出了幾分笑意,輕咳一聲掩飾過去,把話又繞到了元春身上:“只是大妹妹也四歲了,豈可再做小兒形狀撒嬌?璉兒近日行事都規矩了許多,大妹妹原比璉兒年長,總不好讓幼弟比下去了。”

賈珠此時不過六歲多,心中是真的信了父親賈政每日掛在嘴邊的那一套大道理,真真奉為圭臬,所以才成日去討賈璉的嫌,管東管西,恨不得賈璉三歲就變成個八風不動的文雅儒士,對自己的親妹妹元春也是殷殷期盼,只覺得元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堪為淑女典範才好。

王氏聽完臉色就有些寡淡。

一來,她一直不喜珠兒真拿大房的兩個小子當親兄弟看,奈何珠兒還小,大家子內裡那點兒汙糟事誰也不敢真個兒掰開了給他說,只好就這麼混著。

二來,婆母史氏不願意養大房周氏所出的兩個孩子,也就不好越過大房只撫養珠兒元春,珠兒是個小子自然有他祖父父親教導,元春卻是自落地起就沒離過她的眼,珠兒今日指摘元春的教養,豈不是讓她這個做母親的也跟著沒臉?

珠兒這個孩子,還是太過方正了。

不過王氏心裡雖然不悅,倒是十分贊同賈珠的話。

在王氏看來,大家閨秀必須是端方穩重的,像嫁到林家的小姑賈敏和大房嫂子周氏,都有活潑太過的嫌疑,年紀一大把還撒嬌弄痴,成日妖妖嬈嬈不成個體統。

她的元春原本生的就好,只有從小好生教導了,才不辜負了元春那樣好的八字命格。

有道是居移氣、養移體,小時候把規矩記牢了,一言一行皆有定數,日後方能為閨閣表率,受得住大福氣。

何況她只有珠兒一個命根子,自然要給他撐臉面。

“珠兒說的很是,元丫頭忘形了。不過元丫頭也是為珠兒拜師歡喜的,珠兒這樣說,我也要為元丫頭委屈。”

面上很是公正的各打五十大板,王氏一手攬過一個,溫和安撫了半晌,又勸道:“你們哪個不是我的心頭肉,以後要更加和睦才是。一家子骨肉,都盼著彼此好的,定要齊心合力,斷不能叫旁人看了笑話去。”

元春平素最是老成持重,笑不露齒、行不擺裙,往來做客的大家太太哪個不是讚譽有加,誇她小小年紀就有女學士宋家姊妹之風。

今日不過是覺得哥哥終於拜得名師,又是在母親房裡,才稍稍忘形罷了,竟然就得了一頓教導,元春真是臊得不行,偏偏母親還把她摟在懷裡,走也走不得,半晌方覺得臉頰不似開始那般熱了。

好在元春雖然被王氏拘在身邊,心胸卻比王氏開闊的多,過了一會兒就把這事拋開,轉而關心起賈珠進學的事情。

“那邊瑚兒哥哥上學,伯孃選了四個小廝跟著呢,還有長隨和押車的僕役,哥哥就在府裡,長隨和車伕不算,怎地母親就給哥哥配了兩個小廝?”

女子一向比男子心細早熟。元春此時還不明白大房與二房的明爭暗鬥,卻已經隱約覺察出父母的心意,在與大房有關的事情上絕對不肯吃虧的。這一回賈珠本就比賈瑚晚了一年正式拜師啟蒙,伺候的下人又比賈瑚少,元春只覺賈珠平白叫賈瑚壓了一頭。

元春不提此事便罷,一提又勾起了王氏的一肚子火氣。

榮國公賈代善那般疼愛賈珠,樁樁件件都讓賈珠與賈瑚這個嫡長孫並肩。去年周侍郎只肯收下賈瑚已經惹得榮國公很是不悅,親自寫了名帖讓賈政請來諸先生這樣的大儒,還吩咐史氏定要給賈珠挑幾個伶俐人伺候,千萬不要委屈了。

誰知賈政裝模作樣慣了,竟然說什麼長幼要有序,勤儉持家才是興家旺族的道理,親自與代善夫婦說瑚哥兒是拜在周侍郎門下,不能讓人小瞧了去才配了那許多下人使喚,珠兒在自家讀書,沒有必要鋪排,人手夠用就好,害的她的珠兒竟比大房那小子矮了一截。

可王氏不能對年幼的兒女抱怨丈夫,更怕兒子想左了,真當他矮大房一頭是理所應當,忙解釋道:“咱們大家子行事,豈能如暴發戶一般張揚不知收斂,瑚哥兒是日日出府,怕他小孩子家家有個好歹,才破了例,珠兒好端端在府裡,節儉惜福正是老爺太太疼他呢。”

不論王氏元春如何想,賈珠倒是一點兒也沒將這些細務放在心上,聞言點點頭,一臉期翼的看向王氏:“金鎖玉鎖說已經支了紙筆回來,兒子想回去看看明日要用的東西,還請母親體諒。”

賈珠上進,王氏自然高興,忙吩咐人帶賈珠回屋,一會兒怕裘衣抵不住夜風,一會兒怕燈籠昏暗看不清腳下,折騰了半晌,才又攬著元春在榻上坐下說話。

“我的兒,你哥哥的心思都在讀書上,不體諒人,你休要跟他一般見識,要不怎麼說小子就是不如姑娘貼心。”

輕輕拍著元春的背,王氏一如每個眼中只有兒女的慈母一般,唯恐女兒心中不痛快。

母女連心,元春自然也不願意母親為她擔憂,這一回牢牢記住了“行莫回頭,語莫掀唇”的教誨,輕輕回道:“女兒怎麼會怪哥哥。哥哥是要有大出息的,豈能把心思費在瑣事上。女兒會陪著母親,把父親和哥哥的事情都打理的妥妥帖帖的。”

元春這樣懂事,王氏真是喜不自禁,摟著元春心肝肉兒的叫,又叫周瑞家的去拿她孃家妹妹薛夫人送來的蓮紋錦緞給元春裁衣裳。

“周嫂子不忙去。”平時也喜愛裁衣作裙的元春這一回卻出言叫住了周瑞家的,起身看著目露不解的王氏猶豫問道:“那天南安王妃不是還贊伯娘人如青蓮,最是襯蓮紋衣裳?今日太太還說得伯娘換了衣衫。”

原來今日周氏與元春恰巧都穿了一身大紅六幅裙,等到了榮禧堂裡一碰面,史氏就對左右笑言大奶奶與大姐兒倒是如並蒂姊妹花,一樣嬌俏的,臊得周氏簡直立不住,隨口指一事就回去自己院子換過了衣裳。

若是下次兩人再一同穿了蓮紋衣裳,倒顯得她這個做侄女的不尊敬長輩了。

王氏面上笑意卻更濃了。

“我的兒,你伯娘與我這個年紀哪裡還能跟在家做姑娘時一樣?外人瞧著也要說不尊重。你伯娘日後自然也要往穩重裡裝扮,必不會跟你穿了一樣的衣衫。”

如果周氏還有臉扮作個妖精的模樣,也自然有婆母史氏收拾了她。

打定主意給周氏難看,以報周氏掐尖攬權之仇,王氏竟是有意縱著女兒與周氏為難了。

這也是王氏知道史氏瞧周氏十分不順眼,賈代善又極度偏愛賈政,才如此大膽。

說起史氏為何不喜模樣出挑又頗有管家之才的周氏,反倒給木訥的王氏撐腰,才真真讓人瞠目結舌。

那史氏自詡出身高第名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卻樣樣比不過真正出身百年書香世家的周氏。容貌才華皆比不過也就罷了,周氏嫁過來不過幾日,連當時還未出嫁的小女兒賈敏也欽佩起周氏的品行才能,她這個生身母親反要靠後。

更不用說與周家的親事是故去的老太爺老太太定下的,史氏在老太太手下苦熬了幾十年,看著周氏真是如鯁在喉。

賈代善倒是十分欣賞周家滿門棟樑,曾經動過將周氏配給賈政為妻的念頭,後來被先老太爺罵了一通,也就丟開手。況且他要為次子撐臉面,自然不會為大房出頭。

至於王氏自己,則是進門後被人說處處不如長嫂,丈夫待她不過平平,又聽人說起賈代善曾想為賈政求娶周氏一事,便記恨起了周氏。

若不是賈赦不爭氣,常常連累周氏一起沒臉,顯得王氏比她強了百倍,就王氏那一腔妒恨也不曉得會生出多少事。

想起周瑞家的說過大爺今天下午又因為行事荒唐差點挨了老爺的窩心腳,王氏心中更樂,開導了元春幾句,就叫嬤嬤抱元春回房歇著。王氏自己則備好了熱湯,等賈政從前面回來好用。

誰知左等右等,只等到賈政使人過來說今兒歇在通房玉盞那裡,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