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守宮砂(修訂版)(GL)最新章節列表 > 35、第三十一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5、第三十一章

李淵能當上皇帝,有人說是因為他生了一群好兒女,其實追根究底,還是因為他取了一個好老婆,李淵的妻子竇氏文韜武略樣樣不差,若不是這樣的奇女子,又怎麼教得出人人稱道的這一群兒女來。

平陽昭公主,在歷史上僅留下一個李三娘子的稱呼按此推測,她因該是排行第三,但是嚴禁推算下來,她若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那她就因該跟李元吉是雙胞胎了,但實際上不是,而李世民,李元吉年齡相差僅兩歲,竇皇後不可能三年連生三個孩子,據此推測,平陽公主因該是李世民的姐姐,在李淵的女兒們中排行第三。

當對這個人瞭解越深以後,就越是唏噓不已,史上關於將有女主稱帝的傳言並不是從武則天起,而是從平陽公主起,平陽公主在長安一代深得民心,平匪兵,釋宮女,人人言道若是女主做皇帝比男皇帝更能體恤民心,起碼不會年年徵選宮女,不會沉浸聲色犬馬。

平陽公主在長安舉事後,百姓擁護她稱王,公主以父親尚在的理由推謝了。

在後再有公主明確記載就是駐守娘子關了,長期與劉黑闥的人馬作戰,這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歷來北人勇武,善騎戰,而且少數民族由於地區影響,一向是以戰養兵,打到哪兒搶到那兒,因此也養成了嗜血殘忍,好勇鬥狠的性格,劉黑闥也是個相當不得了的人物,按歷史記載推測,平陽公主最後還是傷在這人手上,而後不治。

我還在大膽的推測,公主很有可能是因為功高加之百姓擁戴,又有女主坐天下的流言蜚語,引起猜忌之心,而被排擠,而在當時的情況下,這麼個人才又不可能放著不用,於是被派去駐守娘子關,一力挑起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相當於是被放逐太原了。

而在公主駐守娘子關之前,有許多人推測說,李世民無數功績,其中起碼有一半是強取豪奪了公主的功績,從我一點點尋出來的蛛絲馬跡看來,這個推測不無道理,就比如征戰薛舉,李世民兵敗,歷史記載是李世民生病,劉文靜不聽元帥勸阻,而聽薛丁山之計出兵而知兵敗,但是我所知道的劉文靜是何等詭計多端,小心謹慎之人?而且劉文靜在軍中之權居然大過元帥,誰信?反正我是不信的,李世民因該是因為兵敗,無顏見人,再加上那時他們兄弟之間已經開始為皇位互相離間了,種種複雜因素下,不得已稱病回京,而後再次出戰,大敗薛舉,而第二次出戰作風大變,所以我認定大敗薛舉的其實是平陽公主。

理由如下,李世民其實是個好大喜功的人,急進,這些其實早有說法,在我看來也的確如此,他到晚年,不惜高齡之年御駕親征高句驪,在此戰中受傷,後不久駕崩,高句驪一戰在歷史上也算有重大意義,但是以當時兩國勢力之懸殊,李世民御駕親征也並未能拿下高句驪,高句驪成功守衛住了自己的國土,李世民不算輸,但也不算贏,而他年輕時衝鋒急進的性格更是可見一般了,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大破宋金剛,乘勝逐北,一晝夜行二百餘裡,戰數十合,至高壁嶺,總管劉弘基諫曰:大王破賊,追到這裡,功績已經夠了,還要深入,這是不愛惜自己,何況兵士們已經又餓又累了,不如先在這裡休息,等後面援兵糧草都來了再打。李世民卻說:宋金剛現在是強弩之末,軍心潰散,攻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必須要趁這個機會,把他一舉徹底擊敗,等他再想到計策,就打不下來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別人不敢在勸他,追進了雀鼠谷,一日八戰,皆破之,李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夜宿谷中。由此可見這人是相當執著的一個人,咬住目的就死不鬆口,勇猛而少謹慎,當然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缺點,而在這之前長安還有一戰,他在夜色中,帶著幾百騎,突然殺進敵營,斬殺千餘人,這才是他的作戰風格,直來直往,一打到底。

而在大敗薛舉的一戰中,作風一改往日,一直耐心的拖著薛舉,耗到薛舉大軍疲憊不堪,人困馬乏,長期正面堅壁挫銳(這句是個重點,長期的,耐心的耗著)開戰後,又以退為進,而後又從後面突襲,淺水原一戰大獲全勝,其實以上這些說法網路上全有,只不過我列出了更詳實的推測理由,而且我還能羅列出許多細節,不過過於繁瑣,大約也沒幾個人有耐心看,此處就不一一羅列了。

之後大破劉黑闥一戰,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兩聯手打下來的,劉黑闥死於李建成之手,單這一點就能給李建成記上頭功了,但是史書多記載的是李世民的功績,李建成在此,只被一筆帶過。

正是因為公主功績卓著,我對我的推測更加肯定了,尤其還有這樣一段野史記載,李淵因為平陽公主功績卓著,而欲破格封其為王,號昭王,卻因朝中忠臣反對而作罷,而這反對聲中,有沒有李世民推波助瀾,還真不好說,之後李世民玄武門殺死長兄弟弟,可是沒什麼留情的,所以他排擠甚至於剝奪功績暗中加害平陽公主的理由更加充分了。

而且還有一個明顯的疑點就是,唐之前,貴族婦女的名諱還會被載入史冊,唐開始,越是身份高的女性,名諱越成了忌諱,李淵的女兒們,史書上都沒有記載名諱,有人說,這是出於對閨中女子尊重和保護,名諱小字是不可輕洩的,我卻不以為然,眾所周知的唐朝是中國歷史上風氣最開放的時候,有人曾經詳細舉證推測,是因為李世民對平陽公主心懷有愧,到晚年時更加懼怕這些神神鬼鬼的東西--這是大多是帝王共有的特徵,愈是晚年越相信神鬼之說--所以不許眾人提及,更沒有載進史書,又沒有更好的理由加以掩飾,便冠冕堂皇的說是出於尊重和保護,平陽公主不被提及,怕引人議論,於是索性一個也不記載了。

翻的史料越多,我越是排斥別人創作的凡是跟平陽公主有關的一切東西,因為我從來不曾看到有人會花我這樣的精力心血去仔細研究她這個人,讓我有一種平陽公主被糟蹋了的感覺,而事實也是如此,就如大唐雙龍傳裡的秀寧,始終,只是個陪襯。

我一直強調判斷事物優劣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判斷,但是對平陽公主,我沒辦法不感性,也許是因為她英年早逝,又或者是覺得命運對她不公。

本想把這個多發幾貼給別人看看,但是李世民的腦殘粉太多了,容不得別人有半點質疑,於是我就自己發這裡就好了,李世民被吹捧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明帝,但是多少人忽略了當時的那個大環境,當時的那個大環境,連年戰亂後的平穩,一直處於被壓制狀態的生產力解禁,老百姓的生產力立刻恢復,經濟增長確實是空前的,但是貞觀之治是無數因素造就出來的,李世民固然有他的功勞,但是功績並沒有大到被現在吹捧成的這個樣子,歷史上又有多少有腦子有手段的明君因為時運不濟而落馬?時勢造英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