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劍氣九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朝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二章 朝會

新年的第一個朝會如期舉行。正月十六這天,還未到卯時,王宮前已經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了。

衛子嶺雖與安平君一同前來,但因只是一個客卿,卻無法隨安平君一同提前進入宮門,要與其他臣子一樣,待在宮門前聽宣,王令到了之後才能入宮。

如此,那些官職卑微的臣子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的聲音便傳入了衛子嶺的耳中。

“你們都聽說了吧,那位王城中的‘風雲人物’竟然被衛王封為了大衛國客卿,還特意邀請其參加本次朝會呢!”站在衛子嶺左前方,距其較遠,連容貌都看不清的一位臣子小聲地與同伴說道。按理說,如此遠的距離,普通人是不可能聽到他們的談話之音的,但是別忘了,衛子嶺已經是修煉出十八條氣脈的氣脈級後期劍士了,方圓十丈之內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別想逃過他的耳目。

“非也!非也!在下倒是聽說這並不是衛王之意,而是安平君力柬衛王后,衛王不好拂了安平君的面子,才勉強答應的。”又一人插嘴道。

“平叔叔?”衛子嶺腦中一道光明閃過,臉上現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明白了,看來那個託付太子蕭建到蕩公子府為我解圍之人就是平叔叔了。”

然而,衛子嶺剛剛舒展的雙眉,又突然緊緊擁在一起,“可是姐姐衛子佳又為什麼會說平叔叔是偽君子呢?難道這其中有什麼誤會?”

衛子嶺一時間也想不太明白,索性放下,又注意起周圍的動靜來。

只聽,在其右前方又有一群三三兩兩之人議論著。

“你們可知為何今年的第一個朝會提前召開。而不是如往年一般,無論緊急與否都會雷打不動得要在二月二龍抬頭時才會如期舉行?”一人頗為神秘地問向身旁兩人。

其身旁兩人互望一眼,雙雙拱手,齊聲道:“願聞其詳!”

只聽那個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衛王心中一直對已故上將軍衛冉通故而致十萬邊軍全軍覆沒一事難以釋懷,另一方面關外狄族襲攏衛國邊境不斷,國人請戰之聲一浪高過一浪。因此,衛王與兩位王子和安平君商議後決定,將今年的朝會定於今日。”

其身旁兩人聽後,都微微點頭,再次齊聲答道:“原來如此呀!”

“那你二人又知不知道,這新年的第一次朝會的議題為何?”說話之人再次扯起話題,臉上盡是得意之色。言外之意就是,大家都是同朝會官,你們怎麼會有我知道得多。

二人再次向那個投去詢問的目光。

那人故作模樣的微微一笑道:“我說二位,以後可要多長個心眼了,在朝中為官,如果自己的耳目不夠敏銳的話,那可是要吃虧的!”見二人連連點頭,那人更為神氣了,其突然放低了聲音,在二人耳邊悄悄說道:“只一個,專議對關外狄族用兵一事!”這句話的聲音非常小,若非衛子嶺已經是氣脈級後期劍士,怕是就聽不到了。

“看來,我的機會來了……”衛子嶺在心中暗暗想道。對關外狄族用兵,只要自混入軍隊之中,要查出父親兵敗的真正原因,想來絕非是難事。

卯時已到,宮門隆隆開啟,隨之一聲高呼響起:“時辰已到,眾臣入宮早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群臣立刻停止三三兩兩的議論,象徵性的整整衣冠,按職位次序,依次邁步進入王宮之內。

衛子嶺作為客卿,沒有職位級別,當然是最後一個進入議事大殿。其在最末外站好之後,開始打量起這個大衛國最高的權力中心來。

雄闊的王城大殿內,所有臣工分文武兩列整整齊齊地站在大殿王座玉階之下,文臣由太子建和安平君共領,武臣由太子蕩一人領先。

衛國王上頭戴天平冠,身穿鏽滿象徵著王權的四腳長龍的嶄新朝服,略有些花白的眉毛下一雙依舊深邃的雙眸掃視著王座下的群臣,一言不發。

整個大殿中的氣氛讓人壓抑得難以呼吸。

片刻之後,衛王略有些蒼老的聲音在大殿中緩緩盪開:“今日朝會只一事,議對關外狄族用兵一事,列位有何良策,但講無妨,本王只一條,此次務必大勝關外狄族,以告慰我十萬邊軍的在天之靈,在還我邊境百姓太平生活!”

“大勝狄族!王上萬歲!”群臣的頌讚之聲將整個大殿震得嗡嗡作響。

“議事開始----”一聲又尖又細的聲音響起。大殿中又頓時安靜下來。

“臣有一問。”一直負責招募新軍的國尉出列大聲問道,“臣招募新軍半年有餘,然參軍之數仍不足兩萬,國欲用兵,敢問兵在何處?”

“國尉大人,兵源之事早有對策。”安平君掃視了一眼群臣繼續說道,“敢問列位,府中可有門客,府中之門客幾多?”

眾人一聽立刻便明白了安平君之意,一時間大殿中議論聲驟起。所有臣工們都心懷鬼胎,府中門客本為私家兵力,正常情況下誰願意將自己家的兵力獻給國家呀?

“咚咚咚!”衛王將王座前的玉案敲得震天響,大臣們還從未見衛王發過如此大的脾氣,一下子都緊閉其口,熙熙攘攘的大殿瞬間變得落針可聞。

衛王怒視著群臣,聲音有些嘶啞地吼道:“你們,你們,朝庭平日裡封給你們土地,發給你們俸祿,對你們每個人都寬仁厚愛,甚至連你們府中的奴才犯法都網開一面,而如今朝庭用到你們了,啊,你們一個個,啊,咳……”衛王已經咳得說不下去了。

“列位,國家正在用人之際,現在列位獻出得是府中之門客,等大軍勝利凱旋之時,列位得到的又是什麼,不會有人想不到吧!怎麼著,都表個態吧!”公子蕩很會找時機,這個時候站出來替衛王說話,衛王心裡會怎麼想誰都知道。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暗暗咬牙齊聲道:“臣等願意獻出府中所有門客成軍,大勝狄族!雪我國恥!護我國民!”

聽到眾臣的齊聲吶喊,衛王果然非常讚許地朝公子蕩點了點頭。

“為準確統計新軍之數,我已著人在年前對各位大人府中之門客做了一個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公佈如下,各位大人請按公佈之數交人。”安平君的話音剛落,大殿中的所有臣工心中幾乎同時咯噔一下,“這也太損了吧,想虛報一點人數看來也不可能了。”

緊接著大殿中那又尖又細的聲音隨之響起:“太子府門客五百六十人;蕩公子府門客五百二十一人;安平君府門客二百零三人……”

隨著一聲聲的報數,早有細心得臣工在心裡算出了所有門客之總數。整個大衛國近二百人的群臣府中共供養門客竟然達到了近三萬人,眾人無不感慨,這還真是一支強悍的隊伍。

聽到這裡,衛子嶺不禁在心中感慰:“看來平叔叔早就運籌好了一切,如若父親在世,以父親的領軍之能,再加上平叔叔這樣的國之能臣,大衛國開疆裂土、稱霸一方,那是遲早之事,可如今……”想到這裡,衛子嶺的雙眼已經溢滿淚水。

緊接著衛王傳下了新春的第一道王書:著國尉府全權處理新軍編制事宜。

接到王書的國尉大人不僅毫無喜悅之色,反而眉頭皺得更緊了,只見其再次跨前一步,拱手道:“稟王上,三萬門客組成的新軍加上臣之前招募的兩萬新軍,共組成一支五萬人的新軍已然不成問題,然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還需有人專門為大軍籌集糧草。”

國尉大人的話音剛落太子建就跨前一步,拱手對著衛王說道:“兒臣願為大軍籌集糧草,如若糧草延遲一日到兒臣願奉上項上人頭!”剛才衛王對公子蕩投去那讚許的目光,太子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此時如果他這個太子再無所動作,恐怕其在衛王心中的地位定會一落千丈。

“我兒言重了,你肯用心就好!”衛王雖然出語平和,然還是能從其略帶笑意的面容上看出其內心的欣慰。

衛王的第二道王書:著太子建全權負責籌集五萬新軍的糧草事宜。

大軍和糧草的事情都解決了,還有一個最為棘手的問題都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還少一位統軍大將。大家之所以忽略這個問題,是因原來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上將軍衛冉在大衛國可無任何人可替代的。然正是其無任何人可以替代,才使得這個問題更加棘手起來。

此時能想到這個問題的只有兩人,一人是衛冉生前至交好友安平君;一人是親手處死衛冉的衛王本人。兩人卻又都沒有馬上說出這個問題,一個是不想說,另一個卻是不願先說。

就在群臣認為所議之事已然完結,準備齊聲高唱頌詞後離朝之時,衛王終是拉著臉開口了:“諸位,國之用兵,只兵士和糧草兩事可議嗎?你們不覺還少點什麼嗎?”

眾人一時間愕然,兵士雖然只湊了五萬,可也勉強說得過去了,何況這五萬新軍中還有很多劍士高手;糧草由太子親自籌集,料想也無人敢故意掣肘這將來的大衛國新王上。還有什麼事需要朝議的嗎?

安平君見衛王已經先開口,他也深吸一口氣跨前一步,大聲說道:“王上所指乃一軍之主帥、一軍之靈魂,難道列位真得無人想到,我五萬新軍還少一位主帥嗎?”

安平君的話猶如一盆冷水,瞬間澆過眾人的頭頂,大家都渾身一個激靈,對呀!以往國之用兵,都是由上將軍衛冉掛帥,可冉卻於去歲兵敗被衛王賜死了,多年來由於衛冉的存在,衛國便從未考慮過要培養新的主將,現如今衛冉不在了,要馬上選一名新軍主將還真是無從下手。

眾臣開始在下面小聲地議論起來,有人已經開始埋怨起衛王來:衛王真不該馬上將衛冉賜死,最起碼也該給人家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吧!也有人反駁:通敵之罪都不馬上賜死,王上又如何服眾?有怨言的人馬上對上:那如今你去領軍呀!一句便將反駁者噎得說不出話來。

衛王雖然高坐在九級玉階的王座上,但下面群臣的議論之聲或多或少他都聽到一些,尤其是在聽到“不該馬上賜死衛冉”這一言論之時,天命之年的衛王仍被氣得渾身發抖,天平冠前後下垂的玉珠在其搖晃下嘩嘩作響。

“列位!衛冉通敵之罪證據確鑿,其死不足惜,如今竟還有為其說話的臣工,難道父王當初那道‘妄議衛冉一事者同罪’的王書列位都忘了嗎?”公子蕩又將時機拿捏得十分準確,其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當務之急,不是重議當初該不該處死衛冉,而是儘快確定五萬新軍的主帥人選,列位應當急國之所急,應國之所需!”

公子蕩一番慷慨激昂的話立時把心思各異的眾臣都強拉到了同一戰線之上,衛王漲紅的臉色也稍稍舒緩一些,在衛王心裡他才不管到底該不該立刻處死衛冉,他在乎地是他那至高無上的王權不得受任何人質疑。當然,此次公子蕩又再次迎來了衛王那讚許的目光。

“父王,兒臣建議,眾臣任誰有主帥人選,盡可舉薦,當場公議!”太子建雖然每次都慢了半拍,但每次所提之事都恰到好處,衛王對自己這兩個兒子真是越來越滿意了。

然大殿中卻一下子寂靜起來,良久也無人舉薦。其實這也不能怪眾臣無人可薦,實在是衛冉在大衛國的光芒太盛了,凡欲薦之人都會拿其與衛冉做一對比,而結果都大同小異,那就是與衛冉相差太大,根本當不起五萬新軍主帥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連衛冉如此厲害的主帥,所統領的還是衛國最精銳的十萬邊軍,都全軍覆沒了,一個與衛冉相差較大,又是只有五萬新軍,那大軍的勝負可想而知。唯其如此,誰還敢亂薦庸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