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情深之遲來的幸福最新章節列表 > 73、上海(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3、上海(中)

孫少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原本,他回國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陪著自己的小妻子,在她的身後默默守護著,讓她大膽、放心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至於抗戰?那應該是軍人的職責,作為普通的老百姓,在大後方盡自己的能力給他們提供必要的物資就行了。

可是今天,就在上海,就在蘇州河的對岸,孫少卿深深地體會到了為國而戰的光榮和偉大。

是的,打仗是軍人的職責,可是中國是所有中國人的家,保護自己的家不被強盜佔領,是每個國人的責任啊!他理解陸依萍堅持要回國的心情了,就像她說過的,只要學生老師在,只要還有中國的文字在,中國就不會亡的!

想通了這些道理的孫少卿不由地緊了緊自己的手臂,將陸依萍摟得更緊了,陸依萍靠在他的懷裡,任眼淚默默地流著。

看再多的抗日電影電視,都沒有真實的處在這樣的場景中,讓人來得感動和悲傷。陸依萍從眼前的慘景,想到了不久之後的南京大屠殺,她無數次的催眠自己說,自己人小力微,救不了他們救不了他們,可是就在眼前,就在剛剛,就有一個人小力微的戰士,用自己的生命阻擋了日本人的一次進攻。

不,自己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那場人間慘劇發生,自己人小力微,可自己的背後還有杜月笙啊!就算,就算要暴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也要試試看!陸依萍暗暗地下定決心,要努力地與歷史抗爭一次,就算救不了那近三十萬人,救下三萬人,三千人也是好的啊!

忽然,人群裡不知道是誰唱起了歌,雄渾、激昂的旋律驚醒了沉思中的陸依萍和孫少卿。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 。。。

800壯士一條心,10萬強敵不敢擋。

同胞們起來,快快上戰場,拿800壯士做榜樣。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 。。。

陸依萍,孫少卿還有河畔的老百姓們很快就找到了那個唱歌的人,那人的身邊被自動地空出了一片空地,他的眼中飽含淚水,雙手上下揮舞著,仔細看才發覺是在跟著曲子打節拍。

聽歌詞的內容,正是描寫的眼前的場景,留守四行倉庫的士兵最開始正好就是四百人,老百姓們卻認為他們一個頂倆,親暱地稱呼他們為“八百壯士”。

沒有人上前去詢問那人是不是他做的曲子,大家都默默地跟著他哼唱著,一遍,兩遍,三遍......直到後來,人人都學會了這首歌,那人才停了下來休息。

他停下了,他教給人們的歌卻沒有停下,這曲雄渾、激昂的曲子就這樣一遍一遍地迴響在蘇州河的上空。陸依萍相信,很快,它就將伴隨著四行倉庫戰士們的英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傳遍全中國。

日本人又開始進攻了,敵我的廝殺又開始了,中午已過,卻沒有一個人離開河岸,北岸的戰士們在浴血奮戰著,隨時可能犧牲他們寶貴的生命,在這個時候,又有誰有心情去吃飯休息呢?

站在蘇州河畔的人群中的還有杜飛和他的妻子張蔓菁,當時因為戰事突變,原定第二天出發的計劃被報社取消了,沒過多久,日本人就開始進攻上海,他們夫妻二人不用北上,也能做一對兒戰地夫妻了。

蘇州河道被英美法軍隊看守的很緊,杜飛根本過不去對岸採訪四行倉庫裡的戰士們。這兩天,他和妻子天天都來岸邊,觀看著戰役,和其他記者一樣,一邊感動著一邊寫下最新的訊息。

“不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菁菁,我一定要去對岸,我一定要去採訪那些最可愛的戰士們!”淚流滿面的杜飛取下了眼鏡,用衣襟擦著淚水,在他身邊的張蔓菁也沒能好到哪兒去,哭的雙眼通紅。她聽了杜飛的話,贊同點著頭。

“可是,我們過不去啊!”

杜飛握緊了拳頭,咬牙切齒地說道:“白天過不去,我就晚上過;橋上過不去,我就從河裡潛過去。我就不信我到不了對岸!”

張蔓菁沒有阻止他,就連她自己,也想要立刻飛到四行倉庫裡面去採訪那些英雄們,更何況是急性子的杜飛呢!兩人邊學著周圍人們都在傳唱的歌曲,邊思考著過河的辦法!

而與此同時,一位14歲的女童子軍楊惠敏也在大聲地唱著這首歌,當再一次地唱到“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時,細心的她發現四行倉庫處於“太陽旗”、“米字旗”的重重包圍之中,她突發奇想,假如在四行倉庫頂上插上一面中國的國旗,這該是多麼地鼓舞人心啊!而且還能表現出我中華民族的凜然正氣不可侵犯。

在戰火紛飛中,夜幕終於降臨了。

蘇州河北岸的老百姓們沒有一個人離開,反而是人越來越多,燈火通明,卻並不吵鬧。大家都靜靜地觀察著對岸的情況,只要發現日本人有任何地舉動,他們都會敲鑼打鼓大聲地提醒著對岸的戰士們注意!他們知道這是現在他們唯一能做的一點貢獻!

陸依萍心中有事,不想再耽擱時間,就拉著孫少卿回杜宅了。一回到杜宅,他們兩人就找上杜月笙,關起門來密談了很久才出來。杜家留下來的僕人們自然是不知道主人們說了些什麼,也不會多嘴地討論,而杜家的兒子們都還在蘇州河畔沒有回家,所以這次密談除了杜月笙,陸依萍和孫少卿三人外,沒有人任何人知道。

只是當天晚上,杜月笙的神情顯得有些激動,連夜招來了手下的三大得力弟子,關門密談了許久。陸依萍卻感覺一身輕鬆,好像剛剛放下了一大塊石頭,而孫少卿倒是和原來的神情差不多,只是望著陸依萍的眼神溫柔了許多。

當天晚上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晚上。

杜飛接過了妻子張蔓菁遞過來的小包,那用油紙層層包好的相機,紙筆,還有套乾淨衣服。他用布帶把東西緊緊地綁在自己的小腹上,一切準備妥當之後,他就出發了。

張蔓菁隨後帶上了家門,來到蘇州河畔,和那裡通宵守候著的百姓們繼續觀察著對岸的戰況,日本人的攻擊並沒有因為夜晚的降臨而停止,但力度確實小了很多,她默默祈禱上天保佑丈夫的採訪計劃能一切順利!

杜飛很順利地就潛過了蘇州河,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換好了衣服後,趁著夜色深濃,又正好沒有槍炮聲,就往四行倉庫跑去。剛跑到一半,忽然槍聲大響,他以為自己被日本人發現了,趕緊趴倒在地上,匍匐著不敢動。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這槍聲是日本人在夜襲四行倉庫。

很久以後,槍炮聲慢慢地停了下來,杜飛才又開始慢慢爬行,越靠近四行倉庫,他越是小心翼翼,終於爬到了四行倉庫的樓下。他剛站起來準備拍拍身上的灰土,就被樓裡的士兵給接了進去。

杜飛表明身份後,國民革命軍戰士們趕緊把他送到了團長和營長的屋子裡,然後又退出去堅守自己的崗位了。杜飛一進門,就被屋內的情景驚呆了。

除了意料之中的幾位錚錚鐵骨的男兒外,屋子裡居然還有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她穿著一套女童子軍服,身材比較臃腫。

幾位軍官並沒有搭理杜飛,而是激動地看著眼前的這位小姑娘,小姑娘看了一眼杜飛和他手中的相機,又轉過身去繼續解著身上的衣服。

杜飛知道他來之前肯定發生了什麼事,而且是非常有新聞價值的事,他雖然激動不已,卻也並沒有開口追問,默默地站在一旁看著。

14歲的楊惠敏終於解開了自己的衣服,她脫下了外套,露出了裡面厚厚的一層像布一樣的東西。她又接著一圈一圈地把布解開。

杜飛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楊惠敏的動作,臉上的表情由不解,好奇慢慢地變成了和軍官們一樣的激動。原來楊惠敏身上裹著的是一面中華民國國旗!

謝晉元團長和他手下的四位連長在白天的時候,就從河對面的大黑板上知道了會有人送來一面國旗,但他們和杜飛一樣,萬萬沒有想到,會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冒險送過來的。屋子裡的幾位男兒,包括杜飛在內,都流下的感動的熱淚。

後來杜飛採訪楊惠敏時,才知道她是直接從馬路上爬過來的,她的個子小,英法美的士兵們知道日本人不敢攻擊他們,晚上路橋的看守也不嚴,所以她才能成功的到達這裡。小姑娘的話給杜飛帶來了不少靈感,心中暗暗想,說不定以後不用每天渡河過來了。

採訪非常順利,謝晉元團長還讓杜飛替他婉拒白天時英美軍官的勸降,他說:“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死地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沒有命令,死也不退!”

杜飛喊著熱淚完成了這次採訪,時間緊迫,他和楊惠敏又原路返回,幸好兩人都平安回到了家!

29號拂曉,匆匆趕來的陸依萍和孫少卿遠遠地就看到四行倉庫的頂樓平臺上,站著二十來人,莊嚴地舉著手,向緩緩升起的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敬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一天,在蘇州河南岸的大樓頂上、堤岸邊、街道上,數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見了四行倉庫平臺上升起了一面中國國旗,在四周日軍的‘太陽旗’包圍中獵獵飄揚,顯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奪目,人們脫帽、揮手致意,高喊“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萬歲!”

也同樣是在這一天,杜飛的採訪稿件整版地登在了申報頭版,無論是拼死抵抗的戰士們,冒險送旗的楊惠敏,還是謝晉元團長拒絕英美軍官的話語,甚至包括冒死潛入四行倉庫採訪的杜飛自己,都隨著報紙的大量發行,被大江南北乃至整個中國的老百姓知道了。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事蹟很快就傳遍了中國,更是傳到了海外。海外華人華僑紛紛捐款捐物,很多留學生們更是紛紛棄學回國,要求加入參軍抗戰!一時間,招兵處外又排起了無數的長隊!

杜月笙更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吩咐手下大力收集各種物資,彈藥,醫藥等等,一有合適的機會,就讓身手敏捷的手下把這些東西送到了四行倉庫裡去,許多有錢有志之士紛紛效仿,四行倉庫裡的物資倒也沒有出現短缺。

在如此強大的全民支援背景下,四行倉庫的戰士們打敗了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擊斃裝備精良的日軍數百人。直至到11月1日,謝晉元接到最高統帥部再三的撤退命令後,才率部退過蘇州河,一向瞧不起中國軍人的大英帝國軍人,在目睹了這場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四行保衛戰後,對中國軍人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與友好。英軍駐上海總司令史摩萊少將,親自來到蘇州河新垃圾橋邊,指揮英軍壓制日軍火力,掩護勇士們撤退。

這“淞滬戰爭”中的最後一仗 ,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壯烈、英勇,也打出了中國人誓死抵抗日本人入侵的決心。

可惜的是,上海還是在1937年的11月12日淪陷了。除了租界,日本人在上海為所欲為,而上海租界也在此時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孤島”。

杜月笙本不願與日本人有任何牽扯,歷史上的杜月笙也確實沒有同日本人合作,寧願舉家遷往香港,也沒有接受日本人投來的橄欖枝,但是,自從他從陸依萍那裡知道了未來幾年的大致走向後,反而不再拒絕與日本人的合作了,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在遍地日本人的上海幹出更大的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