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重生的康熙遇到重生的九龍最新章節列表 > 13、第十一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第十一章

康熙三十六年九月,瀅心懷孕五個月的時候,遠赴甘肅的四四和五阿哥回來了,瀅心這次是滿懷喜悅的出門迎接,能不喜悅嗎,敦煌呀,以前自己雖然沒有去過,但是這次倒是可以好好欣賞欣賞了。當然幾個月不見四四,瀅心覺得是挺想他的,當然想念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說因為這次選秀雍郡王府沒有指人,可以說是太沒有見四四,但是這些跟瀅心關注的敦煌藏進比起來,迎接四四倒成了順便的,打醬油的了。

四四看見瀅心揣著包子來迎接自己,非常的高興,作為一個帝王,他當然能夠看的出來瀅心是真心來迎接自己的,而且還是那種期待已久的,四四的嘴角勾了起來。

瀅心給四四見了禮,仍然東張西望的,四四覺得自己的福晉是在找什麼,心裡一想,明白了,低聲說道“爺給你準備的禮物,已經進府了,爺是護送完經書入大內才回來的,東西已經放好了,不要太孩子氣,你又不是弘昭。”四四直接又開始告誡瀅心了。

瀅心心裡的小人在哭,“我真笨,敦煌藏經怎麼可能跟著四四,當然是進宮了,四四你這個話癆,我就四周用眼光隨便溜了溜,你至於交代這麼多嗎?還說我不是弘昭,我當然知道自己不是弘昭,我是弘昭他媽。”瀅心在暗地裡嘀咕著四四,她又不敢多說些什麼,那個畢竟是雍正呀。

四四看瀅心知錯能改,覺得這娃還是可堪教育得,就不在多說什麼,和瀅心入府了。

四四看著瀅心跟自己交代了這幾個月府裡的事情,主要是和五福晉走蒙古路線的事情,基本上已經成形了,跑第一趟的已經回來了,成績不錯。

四四走之前已經聽瀅心提過此事,覺得和五阿哥合作也不錯,老五畢竟一直遊離在奪嫡之外,加上他又是太后養大的,這樣自己無形之中也能超脫。但是四四看著瀅心一副我是個好管家婆,趕緊誇我的樣子就想笑,四四硬是挺了個臉,只簡單的說了一句,知道了就完事了。

瀅心現在覺得四四不僅是話癆,也是冷麵王,自己這麼賣力的表演,只得到了一句知道了,哪怕是小孩子,也能得塊糖呢,自己什麼都沒有不說,四四還板著臉。瀅心頓時覺得委屈了,眼睛一紅,一副說哭就哭的樣子。當然瀅心沒有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懷孕了,所以直接脾氣漸長了。

四四看著瀅心眼睛紅紅的,一副小兔子的樣子,差點想要笑出來,但是還是忍住了,說:“家裡的事情交給你,我很放心,這些事情以後都是你處理,就不用在事事跟我說了,好了,眼睛都要紅了,難道你要跟兔子比一比。”

瀅心聽了,頓時是陣雨轉多雲,瀅心直接想要發脾氣,剛剛做出一副要罵人的架勢,突然意識到不對,這個是雍正呀,趕緊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的坐好。結果瀅心沒有發成火,相反是四四倒是大笑了起來。

四四覺得自己的福晉真是個寶,自己以前怎麼沒有察覺鄂爾泰有這方面的潛質呢。四四笑著,抱住瀅心說:“福晉這樣很好,很好,不要改。”瀅心懵懵懂懂的,點了點頭。

雍郡王書房裡,四四已經知道自己的皇阿瑪給自己的七弟到十弟指婚的訊息了,同時也知道了老八他們運作的事情,所以四四才覺得奇怪,胤g從大阿哥的指婚到老十的指婚全部盤算了一遍,發現除了自己以外,五阿哥和八阿哥福晉的變化,共同點就是前世的兩人都沒有孩子,如果說五福晉是因為太后,那麼老八都已經上上下下,除了自己的皇阿瑪以為,其他的人基本上都跑到了,可是最後還是換了人。

難道說太子還能有這樣的能耐,不可能,胤g自己就立刻否定了。突然胤g想到了一個可能:“難道自己的皇阿瑪也是……”不過胤g還是有懷疑:“如果是因為無嫡子,那麼太子妃呢,那拉氏呢,她可是生了弘暉的?”四四有一些迷茫了,不過四四終於開始對康熙產生了懷疑。

四四由於那拉氏生了弘暉的原因,還被換了福晉,覺得奇怪,算是處於局中。但是旁觀者清,同一時間八貝勒府裡胤祀就完全真相了。

胤k來見胤祀時,本來是想和胤祀一起去看看四阿哥和五阿哥運回來的諸多經書的。畢竟他們也是對此耳聞已久,就是沒有辦法看到。可是胤祀的一番話讓胤k直接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胤祀說:“九弟,我懷疑皇阿瑪和我們一樣。”胤k聽完,剛剛正喝著茶的他,一口就噴了出來,“八哥,你說什麼,弟弟好像聽錯了。”“皇阿瑪可能也是重生的。”胤祀看著胤k,十分正經的說道。

胤k聽了,楞了,半天才回過神來。“八哥,你怎麼知道的。”

“我是從皇阿瑪的指婚看出來的,另外我也……”

胤祀自從知道自己的指婚以後,開始就是覺得自己的打算全部泡湯了,後來慢慢的思考,發現了問題。說來胤祀不愧是雍正曾經誇獎過的,雍正說過:“胤t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胤t較朕諸弟,頗有辦事之才”;“胤t為人聰明強幹,謙潔自矢,才具優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甚至承認自己的才力也只是“能與相當”。(來自於百度,估計是出自於清實錄)

四四還只是懷疑的時候,胤祀因為佔在局外,基本上已經肯定。

胤祀也發現了從大阿哥至十阿哥,被換掉的嫡福晉五哥和自己的是因為無嗣。九阿哥聽了八阿哥的懷疑,問到:“那麼太子妃呢,原來的四嫂還是生了弘暉的,為什麼也被換掉,如果是沒有兒子,七嫂和我的嫡福晉也是都只生過女兒,怎麼就沒有換掉。”

胤祀笑著,喝了口茶,說道:“太子妃,皇阿瑪原來就是對太子妃非常滿意,說句心底話,咱們所有的兄弟都對二嫂非常敬重,你覺得還能有其他人更合適那個位子嗎?”胤k搖了搖頭。

“再說,太子妃現在有身孕,前世的二嫂是康熙三十六八月就已經生了咱們的侄女了,可是現在的二嫂呢,估計要到下個月才生產,到時候生男生女還不知道呢?至於四哥,四嫂雖然生了弘暉,但是弘暉畢竟早夭,四嫂等於無嗣,正是因為皇阿瑪可能是跟我們一樣,才會也關注四哥,你想四哥畢竟是當過皇帝的人,得到皇阿瑪的關注也不例外,甚至我想,皇阿瑪可能也是康熙三十年才重生的,不然估計大哥的福晉也要換,大嫂是有兒子,但是生的太晚了。”說著說著,胤祀笑了起來。

胤k接著說:“那麼七哥和我的福晉呢,難道皇阿瑪也能讓我們有嫡子,再說原來的四嫂又不是不能生,這個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

“太子妃不變的原因更多是因為二嫂本人,結果三十五年二哥出征了,二嫂因此懷孕的時間晚了,估計這樣改變的結果皇阿瑪也是意外的。至於原來的四嫂,估計皇阿瑪把四哥也作為了備胎,所以才選了現在的四嫂,畢竟四嫂的母親生的兒子不少呀,看來皇阿瑪的眼光還是很好的,四嫂已經懷第二胎了。不過大嫂應該是三十五年大哥出征時就生下了弘昱,可是當時直到大哥出征之時,大嫂都沒有懷孕,我已經覺得奇怪了,現在看來應該和太子、還有皇阿瑪有關,不要忘了,三十四年底的時候,大哥可是消失了兩個多月,所以這次大嫂是不是生男孩就難講了。”

胤祀停了停,接著道:“至於七哥和你,皇阿瑪認為太子妃都能改變,你們的應該也可以吧,不過我也在好奇,皇阿瑪的孫子和孫女那麼多,皇阿瑪記得住嗎,不過估計嫡妻的可能還是有些印象的吧。我和五哥,不僅是嫡子,連嫡女都沒有,所以皇阿瑪乾脆直接換人了,給我指的還是二嫂的堂妹,這是讓我綁在太子的車架上呀。”

胤k聽著,只是在一旁不停的嗯嗯。

“你在想想這次的敦煌藏經,怎麼就那麼巧,難道說你我和太子的重生能影響那麼遠,你我是沒有想到這個,太子我覺得一直在操心護軍制度,另外康熙三十年以後皇阿瑪的諸多政策,如果說全是太子的影響,似乎還是有些過了,但是如果說是皇阿瑪本人,那就毫不奇怪了,所以這次敦煌的發現,不過,我還是有一點想不通,如果皇阿瑪是重生的,怎麼護軍制度,你我都知道那是政委制度的變形,可是皇阿瑪怎麼就一點都不知道呢?如果說要有什麼我懷疑的,那就是這一點了。”

胤k聽了胤祀的分析,說道:“八哥說的有道理,你說的這個疑點雖然存在,但是也不大,不過要是這樣的話,看來皇阿瑪是準備選擇太子了,二哥又跟我們一樣,這樣的話,以後倒是好看了,不過皇阿瑪和二哥自己似乎是沒有發現呀。”

“二哥前世就不怎麼關心你我兄弟,但是如果說沒有疑心,我倒是覺得不可能吧。不過這樣倒是也不錯,江山二哥來繼承,九弟你我就準備當閒王吧,現在你我還是去關注藏經吧,至於你我剛剛說過的,那就是皇阿瑪和太子二哥需要頭疼的事情了,你我只要看戲就好了。”

胤祀說完,和胤k兩人對著笑了笑,就一起往宮裡藏書處走去。

毓慶宮裡,胤i也在苦笑,自己是重生的,大哥是重生的,如今看來,應該還有人是重生的。他倒是沒有懷疑康熙,因為康熙經常在胤i的面前表示過對安親王府的怨念,所以對於在安親王府長大的郭絡羅氏,在胤i看來不嫁給皇子那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康熙就胤祀的指婚跟胤i談過,康熙表示胤祀自小是惠妃帶大的,必然偏向大阿哥,將太子妃的族妹指給老八,至少能牽制老八。

康熙拳拳的愛子之心讓胤i十分感動,胤i明白康熙沒有說完的話,不僅僅是能夠牽制老八,同時也能分化老大和老八。胤i知道自己可能會讓康熙失望了,重生以後,自己一直在幫助大清向好的地方努力,自己的皇阿瑪也越來越滿意自己的表現,尤其是護軍制度的提出更是讓自己的阿瑪對自己讚不絕口。

胤i沒有發現,正是因為康熙對政委制度的毫不知情,才讓胤i從來沒有懷疑過康熙,當然還有康熙的其他表現。胤i想:“皇阿瑪,兒子兩廢兩立,加上圈禁那麼多年,兒子對那個位置已經沒有什麼心思了,兒子現在已經盡到了作為大清唯一一個太子應該盡到的責任,皇阿瑪,兒子快要功成身退了,至於以後,四弟做得不錯,他本來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性子,交給他,您就放心吧。”

可憐的四四,被惦記了,但是胤i也在懷疑敦煌的發現,因為他並沒有查到康熙的舉動,(康熙做得比較隱蔽)但是他查到了另外一個人,三阿哥。

不得不說,胤祉因為想要修書,加上他本來就對此十分有興趣,結果就派人了,結果就被太子發現了,(現在幾個阿哥的勢力還不大,太子例外,康熙是自己派了人,所以沒有在關注)結果就替康熙頂缸了,真是可憐的孩子,你背黑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