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文學玩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宗立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宗立派

第二個故事《理性》(Reason)則更進一步。

比起小說,它更像是個具有故事性的哲學小品,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當機器人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它會如何理解和闡釋機器人學三定律,又會對人類做些什麼?

故事是這樣的,量兩位人類主人公被送到一個遠離地球的空間站,這空間站上有許多控制微波束的機器人,它們由一個叫做小可愛(Cutie)的機器人來協調。

有一天,主角們告訴了機器人它的來歷,告訴它並不是人類,而是被地球製造出來的產品,這機器人表示難以置信,它要自己去尋找世界的真相,便離開了兩個人類。

過了兩天小可愛回來了,變得像個哲學家,形成了一套非常自恰但是非常謬誤的世界觀。他運用自己先進的推理能力,得出結論,它認為地球不存在,宇宙只有空間站那麼大。

人類和機器人一樣,是“主宰”的造物,主宰之所以先創造出人類,是因為人類是比較容易製造的劣等品,用機器人的話說,“你們組成的材料軟弱無力,能量則來自有機物質的低效率氧化作用,每隔一段固定時間,你們就會陷入昏迷(睡眠);而溫度、氣壓、溼度或輻射強度的小小變化,就會削弱你們的效率,你們只是暫時的代用品。”

接下來,主宰藉助人類的手,創造出更優秀的機器人,取得這一切成就,並非因為人類的智慧,而是出於主宰的授意。人類和機器人,大家都是主宰的僕人。

主角們一開始試著與小可愛辯論,但發現根本不可能說服它。因為比起人類告訴他的事實,它更願意相信自己的那套假設。

主角們表示不悅,又逼迫它做苦力,想告訴它,機器人是人類的造物,需要受到三大法則的束縛。結果機器人完全不這麼認為。

它覺得勞動是一種侍奉主宰的榮光,而人類把工作交給機器人的過程,正是主宰恩典的體現,這說明機器人已經可以完全取代人類了。

主角們非常氣憤,想要消滅它,結果發現,太空站上的機器人,都被小可愛的世界觀洗腦了,並且信奉它為“主宰的先知”。

這時毀滅級的磁暴到來,原本會毀滅太空站,結果在小可愛的帶領下化解了危機。主角們告訴它,這是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但是機器人們認為,這只不過是依照主宰的意思,盡其所能,讓儀表盤上的度數處於最佳的狀態,所謂磁暴,根本不存在。

最後人類主角們終於放棄了對機器人們的說服,回到地球。

……

最後一個故事《雙百人》(The Biial Man),是阿西莫夫本人最喜愛的機器人小說,也被公認為是機器人短篇系列中的巔峰傑作,後來還被改編成電影《機器管家》。

簡單來說,它講述的是,陪伴了一個人類家庭祖孫四代的機器管家,花了兩百年的時間,想變成真正的人類的故事。

故事背景在想象中的二十一世紀,馬丁家買來機器人安德魯當管家,家主理查德很快發現這個名叫安德魯的機器人,擁有驚人的創造天分,創意和巧思勝過人類的藝術家。

製造公司發現這個異常要求對安德魯進行回收改造,但是理查德拒絕了,安德魯漸漸地跟馬丁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並被視為家中的一員。

隨著安德魯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他離開馬丁一家,開始試著向法院爭取機器人的自由,但卻遭到人類的嘲諷欺壓,在繼續爭取公民權的同時,安德魯開始書寫機器人的歷史。

理查德的葬禮上,安德魯回想和馬丁家族四代人的相處,認識到這份情感是人類所說的愛,於是,他放棄了身為機器人的永生。

透過手術把自己變成了可以進食,可以呼吸,心臟跳動,但也終將停止的真正人類。

這篇故事討論的是——

人類何以為人類?人型機器人與人類的本質區別在哪?

一個所有器官都換成機器的人,還是不是人?而一個所有器官都換成人體器官的機器人,還是不是機器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我天,你這個已經不止於科學,都上升到宗教和哲學了。”

來自陳豎的文豪經驗又翻了一番。

其實阿西莫夫關於機器人的精彩小說還有很多很多:

比方說《羅比》,講的是小女孩格洛莉婭和她的保姆機器人羅比產生了深厚情感的故事;

比方說《抓兔子》,講的是行星礦場帶有六個從屬機器人的機器人戴夫出現行為異常的故事;

比方說《騙子》,講的是具有心靈感應能力的機器人引發人類混亂的故事;

比方說《消失無蹤》,講的是人類尋找一臺混入生產基地的失控機器人的故事;

比方說《證據》,講的是下任市長的候選人被人懷疑是機器人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比方說《逃避》,講的是機器人公司的主腦機器人,嘗試開發超空間飛船的故事。

……

它們討論的是機器人在無法實現人類指令時的反應,機器人如何利用三定律在人類之間矇混過關,機器人是如何思考自身存在的,機器人在忠誠與背叛人類之間的艱難抉擇。

這些小說雖然獨立成篇,但是都有一些微妙的共性,譬如:故事中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公司都是美國機器人與機械人公司,故事中不管是作為主角也好,還是作為配角也好,總會有那位傳奇般的機器人心理學家——女學者蘇珊·凱文。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三定律始終在故事設定中佔據核心的主導地位。

故事永遠圍繞著三定律的生效與失效而展開,並且透過一次又一次定律遇到的特殊情況,來加深人們對設定的認知,來思考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

儘管把所有那七十個短篇全部寫出來也並非是什麼特別大的難題,無非是耗費些時間精力,但是李帶刻意不親自把這些作品一一完成。

因為他只需要搭好這個框架,創造出自己的體系,開宗立派,成為機器人小說之父。

至於完善、豐富,進而迭代體系的事情,就交由其他作者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