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女將在上:王爺放著我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整朝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整朝局

拓跋餘聶知道南雲菡出生在將軍之家,領軍打仗自然是不在話下,現在想必也是靜默了太久了,手有些癢癢了。

她願意折騰,就讓她去吧,反正身後還有他在。更何況,南雲菡不是那種安心在家相夫教子的尋常女子,她是可以跟自己一起登上世界頂峰的人。

他也想要在這條路上有南雲菡的影子,想讓她參與到自己的生命之中。

再加上,這些時日,他實在是太忙了,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親力親為,自然而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陪南雲菡,無形之中,便冷落了她。

可是南雲菡從來沒有譴責自己一句,但越是這樣,越是讓他覺得對不起南雲菡,如今,她願意去管轄軍隊,就讓她去吧,也免得自己時時刻刻擔心她無聊。

拓跋餘聶將南雲菡安頓妥當,便就更加用心處理政事,這些時日北侖王朝受到了重大的創傷,雖然說根本沒有損傷到國之根本,可是這裡裡外外卻也換了很多的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更何況在拓跋臨韞登基之時,他一心只想著培養自己的勢力,將那些正直的大臣,打的打、殺的殺,如今已經沒有留下幾個了。

現在他坐上了這個皇位,一定要將那些只會阿諛奉承、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臣打入天牢,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至於那些無辜牽連的大臣自然要將他們的冤案平反。

若說最開始拓跋餘聶還想著將拓跋臨韞留下一條姓名,讓他安安穩穩得成為北侖王朝的一代封土的王,好好的度過他的下半生。

那麼從他聽到拓跋臨韞跟自己所說的那一刻起,他便再也沒有這樣的想法。

他召喚來白子墨,以及以前忠心跟隨他的幾個大臣,將他們的計劃細細道來,至於這計劃便是在三日之內將上述所有事情處理妥當。

還召來史官將拓跋臨韞的殘暴事蹟,以及悲慘結果一一記錄在冊,也供後人警示。

拓跋餘聶本就是北侖王朝的皇子,對政事雖然接觸不多,但也看了很多,再加上他本就聰明絕頂,天賦異稟,處理起來十分上手,不過幾日時光便將這所有的事情處理妥當。

而此時此刻的拓跋臨韞卻仍然在地牢之中,他坐在天牢的角落處,雙手環膝,縮成一團,臉上沒有一絲表情,彷彿是一個不知喜怒哀樂的木偶。

微微抬頭看向上方,想著從這裡看一下外面的天空,卻發現這天牢四面封閉,他根本什麼都看不到。

他不禁在想此時此刻的拓跋餘聶究竟在做什麼?他登上皇位了嗎?北侖王朝又在他的帶領下變成了什麼模樣?

嘴角微微扯出一絲微笑,事實上,他對北侖王朝的崛起並不抱任何希望,對於拓跋餘聶他有一絲瞭解,可那又如何。

便是拓跋餘聶的聰明才智再高,可人性本惡,他如何能夠抵得住內心深處的**,即便是現在他沒有那個**。

等他坐上皇位,時日一久,日夜薰陶,早晚也會有那個**,到那個時候北侖王朝又該何去何從?

現在他可以居高臨下、頤高氣使的指責自己,可到了那個時候呢,誰又來指責他?憑什麼他這樣就有人指責,而拓跋餘聶那樣,他可能都沒有辦法看到了。

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收回了自己所有的思緒,就像他先前所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如今他已落在拓跋餘聶的手上。思來想去,又有何意義,指不定明日他的人頭便會落地,成為這北侖王朝的過去。

拓跋臨韞細細的安慰了自己一番,可是心中的不甘卻還是沒有被壓制住,就好像是一座瀕臨爆發的火山一般。

而拓跋餘聶這些時間並沒有多餘的精力考慮拓跋臨韞的下場,更何況在他心中,拓跋臨韞已經落得這步田地,便是把他放上一放又有何妨。

更何況他深知拓跋臨韞的心性,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就算他此時此刻在地牢之中,他也絕不會生出什麼想死的心,最多只是會更加的憎恨他,想要要了他的命,可是又能如何呢?

他將看守拓跋臨韞的事情交給了白子墨,白子墨做事情是十分的細心周全,想必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這天早朝之上,文武百官向拓跋餘聶請安之後,便靜立一旁。太監總管詔告天下說是要將原先利民的制度恢復,減輕民眾的稅負。

如今戰火連天,百姓們流離失所,再加上天干物燥,這地裡都有很久長不出來莊稼了,若是還有這麼重的稅負,只怕那些百姓們都要被餓死了。

百姓乃是國之根本,若是他們有了什麼差池,這北侖王朝又如何能夠強大的起來,到最後只能成為一個人的國家,那又如何能夠稱之為國,就連家都算不上。

若是以往那些擁護拓跋臨韞,一心只為自己著想的大臣還在,他們一定會反對,可如今朝堂之上都是正直無比,為了百姓著想的大臣。

這些事情他們也早已經私下商議過,本想著過幾日等北侖王朝稍稍恢復一些了再提出來,卻沒想到拓跋餘聶趕在他們之前,這樣也好,在無形之中,拓跋餘聶也便更加的俘獲了他們的一片赤誠。

當年在拓跋臨韞那般狠毒的逼迫之下,他們也沒有妥協,便可以證明他們的心智以及那一顆為了百姓的心,如今有了如此開明的君上,實在是他們的大幸、是國家大幸、百姓的大幸。

所以每個人做事都格外的用心,拼盡十二萬分的力氣,恨不得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這件事情上,自然而然這辦事速度也提了起來。

不過幾日,這件事情便已順利實施,在百姓心中也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其實作為百姓來講,他們根本不關心這個朝堂是誰做主。這個皇帝是誰來當?

他們只關心能不能夠吃飽,能不能夠擁有安定的生活,只要誰可以給他們這些,那麼誰便是他們心中最好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