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天生贏家(快穿)最新章節列表 > 274、贖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74、贖罪

原身從小到大沒少聽到這樣的話, 在最初一段尋找的時間過後,親戚長輩們來到家裡勸她父母,說孩子丟了, 找了這麼久都沒找到這是命。連警察都找不到,他們苦苦找下去又有什麼用呢,何必再花那麼多錢和精力, 以後好好養著霍寧, 或是再要一個男孩就是了。

無論是儒雅穩重的霍父,還是一向精明幹練的霍母, 都沒聽進去。

甚至到最後發了怒, 寧願和親戚疏遠, 也不想再聽到這樣的話。

霍父霍母也不在乎鄰里街坊背後的議論, 還有同情憐憫的目光, 堅持著奔波在尋找兒子的路上。

而原身的記憶中常常出現的是父母歸來疲憊的神情, 還有安慰的微笑。

霍家一直在找丟失的孩子這事在本地不算什麼大訊息, 霍寧就讀的學校也有很多人知道,

甚至有懷著惡意的同學故意對霍寧說,她父母這是重男輕女, 就是找回了她弟弟, 她弟弟也肯定跟他們家不親了,以後還可能和她爭家產。

霍寧不想鬧事讓本就筋疲力盡的父母擔心, 只主動遠離了那些人。

她聽父母的話一心讀書,也不愛社交活動。

因為她始終記得,自己就是因為貪玩弄丟了弟弟。

霍寧漸漸成了別人眼中的書呆子/優秀學生, 直到大學關係親近的也就苑丹一個朋友。

一是因為苑丹是真心和她做朋友,二是苑丹沒有說過勸她不要再找弟弟的話。

這種話,霍寧和父母聽得太多了,無論是好意還是惡意,他們都不想放棄。

霍父霍母意外去世後,霍寧賣房子等種種舉動,讓那些親戚只覺得霍寧跟她父母一樣,鑽進了牛角尖。

如果不是這樣強烈的執念,也不會有她和時空局的交易。

蕭函剛回到家,手機上就收到了苑丹的一筆轉賬,說是咖啡店一天的工資。

蕭函覺得,光是她在店裡喝的咖啡還有吃的蛋糕,就能抵上好幾天的工資。

不僅推了咖啡店的兼職,蕭函還把原身的另外兩份兼職也給推了,一份翻譯的工作,還有一份導遊的兼職。

她和苑丹說的也是真話,

要想賺錢,她多的是法子,光靠兼職太浪費時間了。

而尋找霍瑾,依著霍父霍母之前做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結果。

也許明天就能接到警方的電話,說找到了人,也許一輩子也找不到。

蕭函只是想提高找到的可能性。

她所需要的,除了現代社會不可缺的錢,權,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資訊。

————

假期結束,苑丹回到學校,發現霍寧真的沒有再做辛苦的兼職了,而是全心全意投入在了學習上,除了圖書館和教室,幾乎在別的地方看不到她的身影。

霍寧本就是以學霸成績考進來的高材生,這一求學若渴起來,更加受教授的喜歡了,雖然她只是旁聽的學生。

霍寧本來是中文系的學生,但最近她幾乎是改換專業的架勢,學起了電子科技和信息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大資料等課程。

從最基礎的開始,霍寧每天在圖書館翻閱著新的書籍,儘快地瞭解這個時代的科技資訊水平。

偌大的教室裡,一個容貌姣好清麗的年輕女孩坐在靠窗邊,無論握著筆認真記筆記,還是垂眸微微思索的樣子,都儼然成了一道風景。

不過那認真鑽研的架勢,再一看本子上密密麻麻的筆記,讓周圍的男生硬是沒好意思上去搭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有時候就是你在想著談戀愛,而對方只想著學習。

好不容易等到下課鈴聲響起,想問問是哪個班時,霍寧已經起身拿著筆記去請教老師了。

對於求知慾濃厚而且還很聰明的學生,老師都是不吝惜解答的。

哪怕他在記住所有學生的面孔上的能力不是很好,也對眼前的女生經常旁聽他的課有印象。

在回答完一系列的問題後,霍寧收起了筆記本,提出了一個猜想,“宋教授,您覺得華國目前有可能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數據交換網路嗎?”

宋教授也看不出這個學生眼中的神色是認真還是在開玩笑,但他還是語氣溫和地回答了這個聽起來有點異想天開的問題,“你的想法很不錯,但我們還有很多技術層面上的問題需要克服,這也是國家目前正在努力實現的一個目標,資訊資料本身就是社會很重要的一方面,控制它可以間接控制經濟,社會安全……”

近二十分鍾的講解結束後,

“謝謝您,宋教授。”霍寧有禮貌地告別了宋教授,他的解答對霍寧來說很有價值,因為他不僅是g大的教授,而且還是國內資訊領域有名的專家。

在現代世界,人只要生活在社會中,就必然會留下痕跡,那些痕跡就是資訊,而獲取信息最方便也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網路。好在華國在十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全國聯網,所以霍寧開始往這一方面想。

她過去穿越的世界裡,對網路還有科技倒有過研究,也接觸過更高層的科技文明,但在修仙界待了幾百年,對這些方面都有些生疏,還需要霍寧花時間撿起來。

與其把時間花在兼職上,霍寧更清楚知識的重要性,g大不僅是本市最好的大學,就是放在國內也是一流的,光是學校內的資源,就足夠滿足霍寧目前所需。

那次交流過後,霍寧還取得了宋教授的聯繫方式,宋教授為人德高望重,見霍寧對資料資訊這方面有興趣,也表示有問題可以請教他。

漸漸的,宋教授還推薦了幾個國內有名的科技論壇,

那裡面有不少類似宋教授的大牛,而霍寧之前向宋教授提問的建立社會數據交換網路,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科技論壇中也有人提議過,還引起不小的反響。

針對於社會建立對資料的流動交換和修改查詢的監控無漏洞系統。

將整個社會的資訊資料都置於監管之下,一旦出現需求或是異常,都能夠及時追蹤和調動,而那些資訊資料在這個網路中也無所遁形。

而霍寧所想的找一個人,也將會是很簡單的事。

在這個網路面前,沒有什麼可以不被找到。

霍寧在論壇裡學到了不少,並且就自己提出了幾個破解技術上的想法,引起宋教授的興趣。

還在期末前成為了宋教授的助教,參與在寒假期間的一個科研項目。

霍寧還掛著中文系學生的名,所以宋教授還提前和中文學院的老師打了聲招呼。

那老師看了一下名字,不免驚訝,霍寧不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嗎?怎麼跑到計算機學院那邊當助教了?

驚訝無語之餘,老師也沒有什麼責怪阻攔的舉動,但學生對這方面感興趣,也沒有耽誤專業課,期末考的各科目成績也都優秀,老師沒什麼話說了,大學本身提供的也是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環境。

關於助教這件事,宋教授名下同期的學生:“……”

你一個中文系為什麼要來和我們競爭呢?

對於這些質疑和異議,宋教授直接拿霍寧的論文打了他們的臉,短短兩個月,宋教授可是看著霍寧完全是從零基礎到不輸於本專業的任何一名大三學生,還能寫出這麼出色的論文,要是別人也這樣,宋教授也願意讓他們來當助教。

以這份論文為榜樣刺激了一番自己的學生後,宋教授扭頭對上霍寧就是一副慈和的笑臉了,“小霍啊,這份論文我幫你投稿到sci科技週刊了。”

那份論文就是針對建立智能化發展數據交換網路有關的一些技術層面上的問題破解,霍寧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引起宋教授的興趣,好接觸到更多的華國資料信息網絡。

宋教授顯然很看重這份論文,在修改潤飾了一番後,便說霍寧可以獨立投稿了。

霍寧一開始沒怎麼在意,投不投都無所謂,她也不需要那點名氣和稿費。

但後來霍寧意識到,要是想實現她的計劃是肯定要和國家部門合作的,那就有必要先讓他們看到其中的價值了。

宋教授還在惋惜,要是霍寧一開始選的就是他們專業就好了,不然讓宋教授收霍寧為關門弟子都行。

不過,也不是不行,不還有研究生嗎?

宋教授若有所思,開始考慮讓霍寧考研到他門下了,這麼有天賦又勤奮,對這方面感興趣,要是錯失了這麼一個好苗子實在太可惜了。

另一個感覺到霍寧變化的就是好友苑丹了。

她知道霍寧很優秀,但卻是頭一次見她爆發出極大的熱情,而且以前也沒見霍寧對計算機資料資訊方面感興趣。

苑丹忍不住擔心霍寧是不是受了什麼刺激,這轉變也太大了吧。

霍寧淡淡道,“如果有一天,我能掌握全華國的資訊,我要想找一個人,能有多難呢?”

苑丹腦子裡瞬間懵了,忍不住冒出了不切實際,胡思亂想這幾個字眼。

但莫名的相信到霍寧說這話是認真的。

她沒有放棄尋找弟弟霍瑾,只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

“不用擔心,我很好。”霍寧對苑丹溫聲道,即使相處不多,她也能感受到苑丹是真心對她的好朋友。

苑丹感覺霍寧更自信更堅定了,大概是知識光環的加成。

但總歸是好的變化吧。

苑丹嘆了口氣,在學校裡搞科研,總比跑到窮鄉僻壤的山溝裡找人要好。

霍寧參與的這個宋教授主持的科研項目,主要是嘗試建立一個數據模型,用於篩選資訊,把符合條件的資料輸入,交叉比對之後,然後得到答案,這顯然還是一個長期專案,因為初步模型構建成功後,還會增加程式設計師繼續完善進化模型,使得它從適用於小地區到一個省,最後覆蓋至全國。

這也是霍寧希望實現的,她在宋教授這裡瞭解到,國家一直都有建立天眼這樣資訊監管系統的計劃,只是在技術方面有很大的欠缺。

也許她也能獨立完成,但那需要更長的時間,絕對沒有和國家合作來得快。資料資訊需要華國部門提供開放,不然哪怕霍寧全拾起了過去的黑客技術,也盜不了一個大國所有的資訊。

一邊在實驗室構建模型,另一邊,霍寧也沒有放下原來的那些途徑,無論是和公安方面的聯絡,還是尋人網站懸賞,報紙媒體上的刊登。

她對9526道,“說不定,真的運氣好找到了呢。”

————————

g大研究所,

某個實習生透過玻璃窗,看著面對各種技術困難仍然遊刃有餘的霍寧,不由得感嘆道,“真是令人羨慕啊。”

年紀輕輕就獲得了博士學位,還成為國家重要專案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儘管來之前聽了不少有關霍寧霍博士的輝煌履歷,但還是不如直面而來感到的令人驚嘆。

然而在研究所待了不到兩週,那份羨慕就化為了濃濃的敬佩,

幾乎把研究所當成了家,沒有其他娛樂活動,這樣的專注認真,也難怪能取得這樣高的成就。

在靠窗的那張屬於霍寧的原木書桌上,電腦旁還放著一個相框,微翹的捲髮,白嫩的臉蛋,明亮的眼睛,是個很漂亮的男孩。

在這個科研小姐待久了的人都知道,那是霍博士的弟弟,也是她為什麼會投身到這個專案,並為之付出數年精力的原因。

在宋教授問她為什麼執著於建立資料資訊交換網路時,霍寧就說了緣由。

儘管追求科學的心並不純粹,但關於這點,霍寧也不願意對一直給與她很多教導的宋教授說假話。

她想要參與甚至推動覆蓋全社會的數據網絡,只是想要找到她丟失的弟弟霍瑾。

她的目標一直很明確。

早在將霍寧收為學生時宋教授就知道到她父母雙亡,已經沒有什麼親人了,不然也不會大過年的都是待在研究所裡。但宋教授沒想到會是這樣的過往。

同時他也似乎也明白了,為何霍寧平日對除研究以外的事都不上心。

宋教授心中也十分憐惜他的學生,同時感嘆了一聲,給與他的支援,“沒有科技解決不了的問題。”

霍寧笑了笑,“我知道,解決不了,只能說明我們的科技水平還不夠先進。”

宋教授同樣相信這句話,比起同情,他更多是堅信,只要研究成功了,霍寧想實現這個心願就絕對不是問題,這是他在資訊數據網絡領域的底氣和自信。

除了在言語上安慰支援自己的學生,宋教授也拜託了他在相關部門的朋友,看能不能幫忙找一下。

然而,在霍寧成功建立數據網絡之前,都沒有霍瑾的訊息。

或者說是霍寧在研究上比所有人更快了一步。

這幾年來,霍寧好幾篇論文都在業內引發反響,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

第一篇論文發表的時候,學校還是懵逼的,

sci可是國際上數一數二的科學期刊,含金量可是相當高的,再一查霍寧這個名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個中文系的學生投稿了一份有關數據交換網路技術問題的論文,還成功發表了。

學校和宋教授在看法上達成了一致,大概是選錯了專業。

這個好說,絕對的人才有什麼不能寬容給與方便的,反正榮譽都是學校的。

在畢業那一年,霍寧也成為了宋教授門下的研究生,正式轉專業,主要研究的還是統一的數據交換網路,在專案進行的第三年,獲得了國家的支援,獲取信息的許可權。

到現在,數據網絡正式構建完成,進入測試階段。

實驗室從宋教授,到每一個研究員,都忍不住屏息起來,瀰漫著緊張,激動,或是對結果未知的不安氣氛。

霍寧風輕雲淡道,“讓我先實驗一下吧。”

作為在小組中僅次於宋教授的二把手,霍寧完全是有資格說這話的,而且沒看宋教授都沒有異議嗎?

和霍寧相處過的小組成員,或多或少都猜到了她要做什麼。

畢竟這是霍博士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

他們也同樣希望能夠成功,這無論對霍博士還是他們都是一個極大的歡喜。

霍寧敲擊著鍵盤,輸入一項項篩選條件,龐大而繁雜到近億萬條資訊資料在螢幕上湧現交錯,

覆蓋了全華國三十多個省份,所有城市,十幾億人口,

隨著一條條篩選,精確數從七位,到六位,五位。

性別,男

血型,ab型

年齡,15—20歲之間,在記入檔案時可能存有偏差。

五歲後有被拐賣經歷,

資訊有可能被修改過,他可能不記得自己的過去,也不記得父母曾告訴過他的家庭地址和聯系電話,所以他很有可能存在一段至少三年的黑戶時期。

輸入根據幼時照片模擬出的成人臉部輪廓,容貌可能損毀,但骨型不會有太大改變,尋找符合度在五成以上的資訊。

精確數已經變為了三位。

……

霍寧敲響了最後一個回擊鍵,

她看著螢幕上出現的青年樣貌,終於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