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大齡皇后最新章節列表 > 22、一樁小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一樁小事

第二十二章

楊么兒有幾日沒到涵春室去了,燕喜堂的宮人便陪著她四下走走,今個兒往東邊走,明個兒往西邊走。每日有御膳房精心烹製的食物作調養,又有宮人陪著走動,幾日的功夫,楊么兒面上的氣色都好了許多。

如含了桃花在面上一般。

待走到一條巷道中,春紗突地想起那日撞見外臣的事。

她與楊么兒低聲道:“姑娘還記得那日見著的男子嗎?那是越王殿下。”

楊么兒自是一派茫然。

春紗笑道:“幸而今日沒再撞上了,不然倒是麻煩。”

越王與永安宮親近,永安宮待養心殿這邊又冷漠得很,宮人們也都是長了眼的,嘴上不說,但心頭卻明白得很。

春紗想了想,還道:“若是哪日奴婢沒陪在姑娘的身邊,姑娘見了他,也要掉頭走才好,撞上就不美了。”

楊么兒卻是慢吞吞地打了個呵欠。

春紗見狀,忙扶住了她:“姑娘累了?那我們回去歇著罷。”

楊么兒卻瞥了眼前方拐角的地方。

那兒有道影子,露了一點點出來,但是其他人好像都看不見……楊么兒困惑地收起目光,轉身慢慢走遠了。

蕭正廷還立在那裡。

其實只要他們稍往前再行上幾步,就能撞上了。但他們沒有再往前走了,就像是上回一樣,他們又轉身打道回去了。

蕭正廷一時倒也說不清心下是失望,還是好笑。

那宮女說的話,叫他聽了個分明。蕭正廷不由轉頭問貼身小廝:“本王看起來,十分嚇人?”

小廝搖頭如撥浪鼓:“自然英俊非常!英武過人!風度翩翩!”

蕭正廷輕笑一聲,突然道:“封后大典該要近了吧?”

小廝哪裡懂得這些事,便閉嘴不出聲了。而事實上,蕭正廷也並不是在詢問他,只是感慨一句,像是在說給自己聽。

“得仔細挑選大禮才是,皇上大婚、封后、束冠親政……都是大事。總該獻上拿得出手的大禮。”蕭正廷一邊說著,一邊往外走,他道:“去捉幾個句麗國人來問問,有什麼寶物……”

小廝挽起袖子:“哎!”

楊么兒回去的路上,春紗還在嘀嘀咕咕地同她說話。

春紗道:“姑娘怎麼近日都不去涵春室了?可是皇上特地吩咐了,讓姑娘不用去了?”

楊么兒點了下頭。

春紗心一沉,道:“這可怎生是好?”

楊么兒就聽見個“好”字,她便接著點頭,說:“好的。”

春紗哭笑不得:“哪兒好了?如今皇上都冷落姑娘了,這樣還叫好嗎?”

這會兒楊么兒又敏銳地捕捉到了“皇上”兩個字,她便再度點頭:“好的。”

皇上是好的。

教她寫字呢。

想到這裡,楊么兒還有些怕怕。她不記得那兩個字是怎麼寫的了,皇上好像念那兩個字唸作“月窈”。這字長得太彎彎繞繞了,畫都畫不好,記也記不住。可怎麼辦呀?

楊么兒聽慣了旁人說她笨的話。

他大抵也會覺得她笨的。

楊么兒想著想著,便垂下了頭。

春紗見她這副模樣,以為她是被嚇住了,便又只好改口撫慰道:“姑娘也不必擔憂,左右如今宮中的人不多……”

楊么兒抬手捂著嘴,打了個小小的呵欠。

春紗見狀,更有些慌亂了,忙道:“姑娘別怕,別哭。興許待會兒劉嬤嬤就來請姑娘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話說完,他們已經回到了燕喜堂中。

燕喜堂中不見劉嬤嬤的身影,倒是見著了蕊兒。她由一個小宮女陪著,站在院子裡曬著太陽,見楊么兒回來,便連忙露出討好的笑,還主動朝楊么兒走來,嘴上道:“我病已痊癒,便想著今日來和楊姑娘見個禮,說會兒話,誰曉得楊姑娘出門去了……”

她說了一長串的話,然後靜靜等著楊么兒理她。

楊么兒盯著她瞧了瞧:“哦。”

其實換做往常,楊么兒連聲都不會出的。只是這個人好像總在院子裡頭晃盪,可能得和她說話,她才會停下來。

蕊兒等了會兒,卻沒等到下文。

她只好又張嘴道:“我和楊姑娘從一個地方出來的,日後若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湊在一起說說話,也不覺得孤單。”

春紗聞言,暗暗點頭。

這蕊兒姑娘這句話說得倒是不錯,楊姑娘從千里外來到皇宮,若真有想家的時候,能有個人在旁邊陪著解解鄉愁倒也是好事。

但楊么兒卻如木頭人一般站在那裡,沒有半點表示。

蕊兒一早做好了哄住楊么兒、討好楊么兒的打算,但無論她說什麼,人家都不接招,這便難了。

蕊兒想了想,只好道:“我從前見過楊家嬸孃的……”

楊么兒睫毛動了動,但還是沒說話。

蕊兒又道:“我從岷澤縣走的時候,還見著你娘她站在李家附近的那座大牌坊底下,應當是在念你呢……你弟弟也交了束讀書去了……”

蕊兒想說,我們都是一樣的。

家裡窮苦,沒有半點法子,所以拿我們去換了錢,他們過上了好的生活,咱們一塊兒住在了這個地方。我們不如親近些,互幫互助?

那話到了嗓子眼兒裡,蕊兒不敢說,她怕叫周圍的人聽見了,對她心生嘲諷。

蕊兒咬了咬唇,便乾脆伸出手去,要拉楊么兒。

這時候卻聽見一道聲音響起:“都杵在這裡作什麼?怎麼好叫姑娘久站在這兒?不扶著進門坐下說話嗎?”

這一串問話,將眾人都敲醒了過來。他們朝門邊看去,就見劉嬤嬤走進來,步履匆匆,像是有什麼急事。

劉嬤嬤在楊么兒跟前站定,抬手給楊么兒理了理頭髮,道:“姑娘可別站這兒發呆了,快快隨老奴走一趟,都等著呢……”

誰等著?

為什麼等她去?

眾人腦中都冒出了這樣的疑惑。

劉嬤嬤自然是不會同他們解釋的,只是抓了楊么兒的手腕,便帶著她往外走。楊么兒似乎也不願意同蕊兒站在一處,便抬腳跟著走了。

春紗等人都未來及跟上,便只好瞧著劉嬤嬤將人帶走了。

蕊兒立在那裡,周邊還擁著宮人呢,但她卻覺得自個兒孤零零得很,還羞恥得很……她都忍著從前的輕視、笑話,做好了打算,可誰曉得楊么兒這麼快便走了,她別說將人哄住了,人家連和她說話都愛答不理的。

這傻兒,怎麼這樣難哄!

劉嬤嬤帶著楊么兒一路匆匆,行到了一處陌生的地方。

楊么兒懵懂打量著四周,隨即便見劉嬤嬤跨進門去,朝裡頭的人微笑道:“姑娘來了。”

那些個人擁上來,抓起楊么兒的手腕,按住她的腰,摸著她的脖子……

楊么兒忙往後躲了躲。

劉嬤嬤見狀,暗道自己糊塗,這些人定是將她嚇住了!

劉嬤嬤忙道:“姑娘,這些乃是尚衣監和儀制清吏司的女官……她們是奉命來給姑娘量體裁衣,好做新衣裳的。”

說罷,劉嬤嬤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道:“姑娘先量了尺寸,再隨老奴一起,去選些首飾。”

楊么兒愣愣地立在那裡。

她僵硬地抬著手,仰著脖子,像是可憐的小樹苗,風一吹就得折了。

劉嬤嬤看得哭笑不得,忙又道:“姑娘莫要緊張,待會兒老奴取些古物玩具來給姑娘玩。”

楊么兒卻張嘴道:“皇上?”

劉嬤嬤更哭笑不得了,忙道:“皇上不是玩具……”

楊么兒歪了歪頭,似是精力被分散的緣故,她沒剛才那樣僵硬了。

劉嬤嬤又無奈又覺得好笑。

這楊姑娘也實在膽大,在她心底,怎能將皇上同玩具相提並論呢?

劉嬤嬤再對上楊么兒目光,頓時又覺頭大得很。

莫說大婚、封后的儀式了,這宮裡尋常的規矩,楊姑娘都不懂得。若是一條一條教起來,能教會麼?楊姑娘若覺得枯燥無味,撒手不肯學又如何是好?

劉嬤嬤的煩惱,楊么兒是不懂得的。

她盯著前方垂下的帷簾,盯得入了神。

等這邊的女官在宮女的輔助下量完尺寸,那邊帷簾也掀了起來,隨即便見一道頎長的身影慢步行了出來。

楊么兒微微瞪圓了眼。

是皇上。

蕭弋方才就在帷簾後,之所以隔了道簾子,是想著也許會有要楊么兒脫衣裳的時候。等量完,他方才走出來。

楊么兒瞥見蕭弋的那張臉,忙掐了掐手指頭,垂下了目光,開始回憶,“月窈”兩個字怎麼寫的……一點也記不住了……

他會打她嗎?

弟弟說過老師都有戒尺的,愚笨的人就會捱打。

楊么兒想著想著,突然覺得視線模糊了。

李家旁的大牌坊,她在馬車上瞧見了,很大很大……

讀書……

娘……

零碎的詞擠在她的腦子裡。楊么兒揪了揪身上的衣裳。

蕭弋走到她跟前,見她半天不抬頭,不由伸出手捏住了她的下巴,強制她抬起了頭來。

這一瞧,便見楊么兒眼底被淚水浸透了,放著黑亮的光,她的淚珠就掛在睫羽上,要落不落。

“誰欺負你了?”

楊么兒乖乖說:“不記得名字怎麼寫了。”

說完,“啪嗒”,那顆淚珠就掉下來了,正砸在蕭弋的手背上。

蕭弋:“……”

“不記得便不記得罷,改日重新教就是了。”蕭弋唇角向下輕撇,嘴角弧度冷銳,手上卻是順勢揉了下楊么兒眼角:“一樁小事也值得哭麼。”

劉嬤嬤站在不遠處松了口氣。

心說,還以為姑娘因為她反駁說皇上不是玩具,難過得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