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將軍的小公主最新章節列表 > 131、13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1、131

齊謝將原先的歷城軍和青城軍編在一起, 改名為齊家軍。

從青城到宴城一路上, 他仗著齊家軍十四萬兵馬,肆意攻打各路城池。

沿路城池的城中軍都不多, 從一萬到三萬不等, 在人數懸殊的情況下, 齊謝幾乎屢戰屢勝。

打下城池後, 齊謝穩民心,並煽動百姓,說如今宴帝昏迷不醒,大祁皇后在大宴皇宮為非作歹,假傳聖旨,誣衊忠臣。那張樹玉居然還將祁宴邊境大軍撤回, 置大宴百姓安危於不顧!這趙安玥和張家狼狽為奸, 端的可是將大宴送給大祁的奸計!

齊謝口才了得,說的情真意切,百姓憤慨,竟是支援起了齊謝的清君側之舉。

這弄得大宴到處人心惶惶,宴城裡也人心浮動,百姓間開始有了不好的傳言。

但張家軍五萬兵馬在此, 加上三萬宴城軍日夜巡邏,雖然有人煽動情緒, 但宴城中也不至於爆發民亂。

可這到底對趙氏皇族不利。

徐如蘊愁容滿面,看著趙安玥,擔憂道:“玥兒, 現下該如何是好?”

趙安玥苦著臉。

李成舉等人,也知道宴城中的情況。他們讓刑部人員到處留意,將胡言亂語煽動民憤之人抓起,甚至還偽造出了齊謝陷害皇族的證據。

可是這沒有用,越是壓著不讓百姓提,百姓就越覺得朝廷心虛,越發覺得趙安玥是個毒婦。

這些天來,甚至坊間有兒歌興起,唱的便是公主趙安玥嫁到敵國後,登了後位,居然跑回來,要幫著敵國帝王拿下自己國家的事情。

事態這樣發酵下去,怕是都不用齊謝興兵來,宴城就內亂自己垮了。

齊謝這煽動人心的能力真的是夠厲害的。

如果顧淮景在這裡,他會怎麼做呢?

趙安玥用手撐著臉,眨著眼睛想著。

她突然間想到以前在大祁之時,顧淮景為了陷害三皇子,讓自己的人混入百姓之中,發動言論,引起民憤的事情。

百姓不信朝廷官員的話,反而會信和自己一樣的平常人。

而且有時候,朝廷越不想讓百姓說什麼,百姓反而就想說什麼。

趙安玥眼睛一亮,突然間想到了,叫來顧青,低頭吩咐了幾句。

**

趙安玥當初來大宴之時,帶來了一個商隊。那些商隊的人,是顧淮景選的士兵,來了大宴後,趙安玥便把這些士兵放在宴城一處院子中,沒和任何人說他們的身份。

這些士兵便在宴城住了下來,脫下兵服,他們也是普通百姓,也閒不下來,於是便在宴城做些武夫幹的活計,順便還可以幫趙安玥做事情。

今日,最為熱鬧的街區中,有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正在人群中大斥趙安玥的行徑:“這趙安玥實在不配為我大宴的公主!蛇蠍心腸,為人歹毒,居然將宴帝宴後困於宮中,自己掌握朝局,陷害忠良!丞相齊謝為人如何,我們這些書生最為清楚不過!齊謝乃是我生平最為愛戴的老師!今日我說了這些話,刑部馬上就會差人把我帶走!但那又如何!書生雖無法上陣殺敵,但口與筆便是我的兵.器!我要讓更多百姓知道趙安玥的罪行,知道齊謝丞相的不易!”

百姓紛紛點頭贊同,臉上已經有了同樣的憤慨之色!但到底百姓顧忌著朝廷,也不敢當場贊同,生怕禍亂到自己。

就在這時,人群之中站出一個武夫。這武夫長得極高,面色狠辣。是那賭.場剛來不久的打手。

他指著書生破口大罵:“你快給我滾下來!一日沒看牢你,你又跑出來胡說八道了!你這是要把娘氣瘋?!”

武夫一邊罵著,一邊爬上去揪住書生衣領,把書生往下拖,然後對著身邊的百姓道歉道:“不好意思啊諸位,這是我弟弟,讀書讀傻了,這不一小心沒看牢就跑出來亂說了嗎?諸位剛剛就當聽了個笑話,別往心裡去,也莫要告訴官大爺啊!否則被知道了,不止我弟弟性命不保,我一家人恐怕也逃不了啊!”

那書生被武夫抓住,還掙扎著道:“我不怕死!我——”

武夫一巴掌拍了過去:“你住嘴吧!你不怕死,我可怕死。難道你要因為你一個人,連累我和娘?娘含辛茹苦把你帶大,你卻為了那齊謝,捨生忘死,還要把我和娘的性命也搭進去?那齊謝怎麼樣,也和你我沒關係!”

武夫左右看了一眼,低聲和周圍百姓們道:“諸位,我是武夫,書讀得沒我弟弟多。但我知道,這皇家之事向來複雜,不該我們這些小百姓管的。到底孰是孰非,分清了我們也不會多一碗肉不是?要我看,我們都不要出頭,就先觀望著。只要不表態,結果怎麼樣,都禍及不到我們不是?”

百姓們聽了,心裡已經開始有所動搖了。

武夫見此提著被拍暈乎乎的弟弟,便快速離開了,離開之前還貼心道:“諸位可要看好自家人,讓自家人勿要像我這弟弟一樣胡言亂語啊。否則這種事情說重了都是禍及九族的,我可想好好活著討媳婦呢!”

圍觀裡的百姓有不少老母,聞言點點頭,極為認可,在武夫走後自發又說了幾句:“要我看,剛剛那武夫說的極是。不說了,我得趕緊把我家那逆子找回來!”

就像是配合好似的,刑部門外迅速貼了張告示,寫著如果聽到不當言論,斬九族!

百姓們恐慌,再加上武夫和書生類似的事情在宴城各大街小巷發生著。

周圍人的舉動會影響到自己,宴城中慷慨激昂的書生們回家後,有不少第二日就被家裡老父親老母親給關了起來。

宴城內那股風潮漸漸平靜,百姓們都開始選擇潛伏著,觀望著。

說到底,上頭姓誰,關系不大,只要他們能吃飽飯菜就行。

宴城平靜之後沒幾日,外頭風波又起。

三月十一日,趙安玥七個月身孕之時,齊謝帶著擴充的十七萬大軍,到了宴城五公里之外。

張家軍五萬,宴城軍三萬,再加上這些時日,各城池響應趙安玥招兵的詔書,送來的二萬兵馬。一共十萬。

十萬對十七萬,勝算根本等於沒有。

張樹玉親臨戰場前,見了趙安玥。

趙安玥坐在院外鞦韆上,三月的天氣,樹上嫰芽已經開始慢慢長大,連青草樹葉都變得更綠了一些。

院子裡的桃花漸漸開了。

有一朵桃花花瓣隨著風落在趙安玥頭上。

張樹玉看著趙安玥,知道這些日子來趙安玥的不易,心裡有些澀然,他道:“公主,我定然會擊退齊家軍,保護大宴的。”

趙安玥手摸著小安魚,她看著面前的張樹玉,對他溫柔的笑了笑,笑容燦爛:“張樹玉,我相信你可以的。”

張樹玉望著趙安玥的笑容,握緊了拳頭,心想就算赴湯蹈火,他也絕對不會允許齊謝的兵馬踏入宴城一步!

張樹玉朝趙安玥深深一拜,低垂下的眉眼裡藏著深深的愛意。

他甩袖離開,駕馬飛奔到五公里外,迎上了齊家軍。

然而人數的差距,讓張樹玉哪怕拼盡全力,也不敵齊家軍。

而且齊謝在朝廷之時,便和江湖魔教之人往來密切,身邊更是有魔教高手在護著。

那日帶著齊謝逃走的黑衣人,便是江湖中的魔教之人。這些魔教之人,武功高強,身法詭譎,在戰場經常仗著武功高強偷襲,讓張樹玉很是頭疼。

最終,在齊家軍的進攻之下,張樹玉節節敗退。

十五日內,張家軍從五公里被逼到四公裡,四公裡到三公里,三公里逼到兩公裡,兩公裡逼到一公里。

再從一公里逼到宴城城下!

張樹玉帶著剩下兵馬,進了宴城,全力死守城門。

宴城已是最後一道,退無可退,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

宴城熱鬧不再,百姓們天黑便閉門不出,城中到處人心惶惶。

皇宮之中,趙忻依舊在沉睡之中。徐如蘊雙腿在李大夫針灸之下,稍有恢復,每日能在流夕的攙扶下走動幾步。

徐如蘊心中擔憂不已,每日到天亮才能淺眠一會兒。

她看著大著肚子的趙安玥,除了嘆氣,也知道自己說什麼都沒有用。

如今兩軍交戰,趙安玥要走也走不了了。

徐如蘊只能祈禱著張家能勝,雖然她也知道希望渺茫。

可就算最後齊謝勝利了,看著玥兒如今的身份,也會留著玥兒的性命罷?

趙安玥知道母后心憂,可是她也不知道怎麼勸。

因為如今的這個情況,確實對她們不利。

現下,一切只能聽天由命。她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如今朝中無事,宴城中也算安定。

那麼誰勝,誰負,已經不是她能左右的事情。

她已經把自己能做好的做到了最好。

她拿著一封顧淮景信件,上頭龍飛鳳舞寫著:我已啟程,等我。

可是她不知道能不能等的到顧淮景,顧淮景從蠻族都城到大宴,路程遙遠。就算他不眠不休,用最快的速度,在趙安玥算來也要將近三個月。

這封信顧淮景是在二月二十六日寫的,也就是顧淮景在二月二十六日啟程,算下來,他要五月二十六日才會抵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今日,齊家軍兵臨城下,剛好是三月二十六日。

趙安玥並不覺得,張樹玉能守住兩個月。如今的情形,張樹玉能死守一月,已經是很厲害了。

趙安玥的猜測幾乎沒有偏差。

一個月後,張樹玉手裡的士兵只剩下五萬,這些時日,生生耗去了五萬之數。

而齊家軍的十七萬還剩下十萬。

人數上的劣勢,讓張家軍心裡沒有倚仗,這城守得很疲憊。

張樹玉急紅了眼睛,可他心裡清楚,張家軍如今已是強弩之末。

五日後,齊家軍便能徹底攻下宴城。

顧青已經很久沒有收到顧淮景的來信,齊家軍攻打宴城,不允許有信鴿從天上飛進宴城。

齊謝要讓宴城成為一座孤城!

每每有信鴿經過,他便讓魔教高手將信鴿射下。

所以顧青如今不知道顧淮景到了哪裡。

但是他知道,按照這樣的局勢下去,齊家軍馬上就能勝利。那麼趙安玥不能繼續留下了。

顧青來大宴之時,顧淮景給他的命令便是確保趙安玥安全。

只要趙安玥安全,其他都可以不顧。

顧青於是開始商議護著趙安玥離開之事。

趙安玥不知道,她身邊除了那一百侍衛守著外,暗地裡還有數十位江湖高手。

其中便有仇盡。

顧青對仇盡道:“齊家軍進城之日,我會趁亂帶著娘娘離開。你們給我打掩護,齊謝身邊的魔教你們要特別注意。”

仇盡鄭重的點了點頭。

今日,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齊謝喜於即將到來的勝利,已經開始做起了皇帝的美夢。

徐如蘊擔心趙安玥,擔心趙忻,擔心徐家,愁容滿面,淚溼枕襟。

張樹玉帶著一身的傷,依舊連夜研究戰略。

趙安玥摸著小安魚,開始讓顧青在宴城中找一處隱蔽庭院,打算這幾日便把父皇母後安排著住過去。

顧青一邊答應著,但私底下卻和仇盡籌謀如何護趙安玥萬無一失的離開宴城,回到大祁。

他們都不知道,離宴城二十公裡外,月色之下,十人十馬飛奔而來。

當頭一馬,細看似乎還馱著只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