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女配也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2、收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收穫

吃完早飯,劉佳宜和了一盆玉米麵,開始捏窩窩頭。

劉小弟問:“姐,你現在捏窩窩頭幹嘛?過了晌午再做唄!”這裡的人每天都只吃兩頓飯,只有農村農忙的時候中午才會加一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佳宜頭也沒抬,回道:“現在先捏好,一會兒我要去後山的地上收地瓜,到晌午的時候你再把它們都蒸上,給我送兩個過去,記得帶點水,我就不回來了。”

劉小弟眼睛一亮,“就是,地裡的地瓜得趕緊給收回來,要不我和姐一塊去吧!昨個我還聽三丫說奶奶想讓二叔幫咱咧,到時候肯定又是一塊也吃不到。”

劉佳宜怒了,最後的這點口糧都不給兩人留,他們是想看著姐弟倆活活餓死不成?!不過劉佳宜也不是好欺負了,在現代為了五斗米而折腰,穿到古代,她可不想再受這憋屈氣了,咱不肆意地活上一回怎麼對得起穿越大神!

“你等過了晌午沒事了再去。記得一會兒去挖點曲蟮,捉點螞蚱回來,給咱們的老母雞改善改善伙食,也好讓它多下幾個蛋。窩窩頭我多做一些,記得多吃點,千萬不要省!要是回頭餓壞了,我還要給你請大夫,多不划算!”

因為常年貧困,劉小弟也養成了節省的性子,這時聽姐姐這麼說便不好意思地乾笑兩聲,劉佳宜輕聲解釋道:“馬上就有新糧了,不用省著這點。再說,從嘴裡能省出多少來!”

劉小弟有心反駁,卻被劉佳宜一個瞪眼憋回去,只能點頭,“對了姐,狗娃他們說今天要去抓魚,我也去好不好?”狗娃是村裡的孩子王,他娘跟劉母學過刺繡,對姐弟倆很不錯,二狗子聽他娘的話,也很護著劉小弟,這也是為什麼劉小弟一個孤兒卻沒有被村裡其他小孩欺負的原因。

劉佳宜想了想便同意了,這時候的小孩都皮實,再說男孩子就要瘋一些才行,“去吧,不過不準去水塘,也不準去湖邊,水深!”

劉小弟得到允許的瞬間已經衝了出去,歡呼的聲音由近及遠,“知道了姐,我們去水溝,不去大湖和水塘。”

村子裡有個很大的池塘,是富戶陳忠仁家的。劉家村原本都是姓劉的,幾十年前北邊大旱,來了一股子流民,後來有一部分直接在此安家落戶,村裡就多了不少其他姓的人家,這陳家便是其中一戶。他家的水塘裡面種著蓮藕,魚也有不少,但陳家人吝嗇,看得緊。村裡這幫泥娃子們也都是賊精賊精的,哪家不好惹哪家的好說話都摸得清清楚楚,被陳家看塘的人圍著村子追了幾次之後就不敢再去摘蓮蓬,偷摸魚了。

劉家村依山傍水,這個水就是村後的一個大湖,就是大旱之年,湖水也沒乾涸過。村裡人從湖邊挖了個溝渠,把水引到稻田裡,等到不需要的時候就把溝渠堵上。劉小弟他們去的就是沒有被堵上,還連著湖水的那一截,裡面大魚很少,巴掌大的鯉魚倒是挺多,還有不少河蝦螺絲,沒事的時候,村裡的孩子們就喜歡到那去摸魚。

劉佳宜看著劉小弟蹦蹦跳跳的背影笑著搖搖頭,不管多早熟,畢竟也只是六七歲的孩子,想的最多的還是玩。

剛剛步入秋天沒多久,中午的太陽還是很曬,劉佳宜熱得眼冒金星,不過看著田裡堆起的幾大堆紅薯,心裡還是很興奮的,總算不用吃那什麼糙米玉米麵了。這裡的粗糧可不是現代超市裡賣的那些比米麵還要精貴的品種,一個粗字是真真形象,對於吃慣了細糧的劉佳宜來說,那種剌嗓子的東西真是難以下嚥。

劉佳宜剛剛收了不到一壟,劉小弟就來了。

“姐!姐!快點來吃飯!”

劉佳宜放下手裡的鏟子,把手往褲腿兩邊一抹,來到田邊上開始吃飯,劉小弟在一旁眉飛色舞地講起他的捉魚大業,“水溝裡又多了好多魚,我們總共抓了兩大簍,我分了三條,姐,晚上我們燉魚湯吧!”說罷便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

劉佳宜剛想說他饞貓,自己也是一陣口水分泌,唉,這具身體太久不沾葷腥了!於是也兩眼放光,對著劉小弟讚許地點頭。

“哎!這不是劉柏家的兩個娃麼!二丫你的病好啦?”

劉佳宜和劉小弟同時轉身,回頭朝不遠處的山路望去,只見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朝這邊走來,劉小弟眼尖,馬上起身喊道:“大娘!”

劉佳宜定眼一看,可不就是椿大伯家的大娘。椿大伯,名叫劉椿,跟劉父是一輩的,他的父親跟劉佳宜的爺爺是堂兄弟。劉家開荒地所在的這片後山很矮小,說是山還不如說是坡地,土質中含沙較多,也就紅薯能長的不錯。不過而翻過山頭,另一面和大山中間夾著一大片的平地,土質肥沃,一邊還臨著大湖,正是劉家村主要的水田所在地,劉家的一畝水田也在那邊。看著椿大娘臂彎上掛的籃子,想來也是給地裡幹活的家人送飯,椿大伯家住在村尾,從這小山坡上翻過去反而比走平敞的土路來得快些。

椿大娘看到劉佳宜手裡乾巴巴連菜葉子都沒加的窩窩頭,再看看邊上只有一碗涼拌黃瓜,地裡的地瓜明顯已經收了不少上來,頓時一陣心酸,略微責備道:“你前兩天不是還病著麼,怎麼今天就下地了!這地瓜可都是稻子收了之後才開始收,咋今天就收了?是不是家裡沒吃的了?吃得不夠就到你大孃家來呀,怎麼這麼見外!”

椿大娘是個爽利人,心腸好,以前劉母還在的時候對他們三人就很照顧,也最看不慣劉奶奶和劉二叔做的缺德事。

劉佳宜羞澀地笑笑,“大娘,我的病已經好透了,你別擔心,這點活還是能幹的。家裡也還有吃的,就沒去麻煩你。至於這地瓜,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它們也長到時候了,現在不收,等稻子割完了就......”

劉佳宜沒有再說下去,不過椿大娘也已經猜出是怎麼回事,臉色頓時沉了下去,只是在孩子面前也不好說人家長輩的不是,只能嘆口氣,“那你慢慢收著,別累著自己,回頭又病倒嘍!等到晚上你大伯他們從地裡回來了,我讓你華哥來幫你運回去。”

劉佳宜本來也在想著這麼些紅薯要怎麼搬回家,自家連個推車都沒有,椿大娘的話正合她的心意,連忙欣喜道:“那感情好,這麼多地瓜我和小弟要是一趟趟背還不知道背到什麼時候呢,那就多謝大娘了!”

椿大娘笑著回道:“這有啥謝的!先不跟比說了,我還要給你大伯他們送飯去,記得回頭來家玩哈!”說完便急慌慌地走了。

劉佳宜突然覺得自己也不是那麼悲慘,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不是。和劉小弟接著吃完飯,便接著汗滴禾下土去了。

收完整塊地的地瓜,兩天過去了,這還多虧每晚椿大伯家的華哥和陽哥過來幫他們運回家。高負荷的體力活讓劉佳宜異常疲憊,兩天晚上都睡得死死的,農活真不是一般人難幹的!

轉天閒了,劉佳宜開始整理自家的家產。可是不管怎麼數,糧舍裡放著的也只有十多斤的糙米,二十幾斤玉米麵,一筐玉米粒,一筐大豆以及新收上來的三百多斤的紅薯,過冬遠遠不夠。

劉佳宜端坐在床上思索良久,出去找了個鏟子,然後下床匍匐著鑽進床底,靠牆的一個床腳邊有塊明顯土質比較鬆散的地方,她拿出準備好的鏟子開挖,扒拉出一個小陶罐。抱著罐子又費勁地爬了出來,拉過一邊的凳子坐下,喘著氣,找點錢真不容易!

解開陶罐上綁著繩子,揭開上面的油紙,倒出幾張紙還有一小塊的銀子和幾十枚銅錢。劉佳宜掂了掂,銀子不重,甚至還沒一兩,銅錢也只有七十三文,劉佳宜頓時洩氣了,太窮了!

那幾張紙是地契,包括現在他們住的這個破舊的屋子和家裡原本那三畝的田地。

其實劉家還有一樣值錢的東西,就是劉父劉母屋裡那一架子的書。這古代,書本是最貴不過的了,劉佳宜目測了一下,那架子書最起碼有個百十本,值不少銀子,不過劉父有遺命,書絕對不能動。

說起來這架子書還是從劉二丫爺爺劉榮成那裡傳下來的,劉榮成是個秀才,原本家中是個富戶,不然也供不起他讀書,還置辦下這麼一架子的書。不過劉榮成是個典型的酸儒書生,種地經營樣樣不會,祖輩留下的產業漸漸地不是被胡亂花去就是被人騙去,劉奶奶方氏因為這個原因很不待見劉榮成的秀才身份,死都不肯讓三個兒子讀書考科舉。

劉爺爺在這方面很固執,硬是把大兒子劉柏,也就是劉父,帶在身邊教育,倒也讓他學了幾本書,只是劉父資質平庸,最終沒能學有所成。劉爺爺還給劉父定了一個同窗的女兒,便是劉母韓氏。劉母家人丁單薄,父親早逝,自己又身嬌體弱,方氏本就不喜劉爺爺的那幫子讀書朋友,這時看到韓氏家的情況,更是死活不同意這門親,畢竟農家找媳婦都希望找身體健康的,不僅能生兒子還能下地幹活。

最終在劉爺爺的堅持下,這門親還是結成了,除了方氏,當事人都很滿意,只是方氏本來和劉父就不親,這下就更不待見大兒子一家了。

劉父劉母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劉二丫,可能遺傳至母親,生來體弱,在加上是個女孩,方氏很是不喜。這一年,劉爺爺去世,方氏就把原因怪在了剛剛出生的劉二丫身上,更是以劉母體弱不能侍奉婆婆為由搬到了二兒子家,還帶走了劉家最好了五畝水田,這一下算是和劉父劉母的關係徹底鬧僵。這個年代,老年人都是跟著大兒子過日子的,方氏這麼一鬧,好像在說劉母不奉婆母,是為大不孝。劉父劉母勸不回方氏,最後也只能維持現狀。

劉父留下一架子書就是希望劉小弟能繼承劉爺爺的遺志,走上科舉的光輝大道,光耀劉家門楣。

劉佳宜幻想著把那些書賣掉之後能換多少大米多少豬肉,吸溜了一會兒口水,便果斷拋棄這個不現實的念頭。轉而琢磨著怎麼才能弄點錢,或是怎麼才能從那個無良二叔的手裡摳出點糧食。

就在劉佳宜各種紛雜的念頭剪不斷理還亂的時候,外面的大門被狠狠地踢開,劉二嬸那獨有的粗獷大嗓門叫了開來,“劉二丫,你個死妮子又在哪躲懶呢?!你奶奶來了,趕緊出來!”接著就聽到一連串的腳步聲往堂屋走來。

劉佳宜暗叫一聲晦氣,然後嘴角勾出一抹冷笑,來的正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