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賈敏的紅樓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10、第十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第十章

賈敏為何如此抬高賈家的地位?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那是她的孃家,為她撐腰,使她多年無子都能夠在林家坐穩當家主母的位置,更讓婆婆都為之忌諱三分,不敢太過為難她,才讓她為其說好話。更是因為受的教育以至於見識水平有限,無法理解真正世家的低調和內斂。

說到賈敏的教育就不免提及賈家的發家史。當年寧榮兩國公未曾發跡前,不過是鄉間兩好勇鬥狠的青年,家裡略有薄產,勉強度日,因此家裡能送他倆到學堂識幾個字已經殊為不易。因為末帝無道,吏治腐敗,上行下效,貪弊成風,寧榮兩國公家裡受其害,祖產被奪,兩人與之理論不成反而被投入大獄。

氣憤之下,二人殺了將之緝拿的獄卒,逃之夭夭。殺人後潛逃在外的兩人收攏了大批因為各種各樣原因而無法生存的百姓,高舉義旗,成為了反末帝義軍中的一股。後投到太宗麾下,隨之四處征戰。因為軍功和在太宗與哥哥爭位的時候一直保持忠誠而得封國公。

自高皇帝立國之後,隨著□□的東征西討,等到□□登基的時候,已經是天下一統,四海昇平。除了在邊境需要陳兵防備異族之外,武將的地位已經大不如以前。這點榮寧兩國公活著的時候還不明顯,但是爵位傳到他們下一代的時候問題就非常突出了。

到了這個時候,武將再想立功,就需要到邊疆戍邊才能有建功立業的可能。可是和本朝邊境接壤的異族,要不就是自小長在馬背上,人人都擅騎射,可謂是下馬為民,上馬為兵。要不就是和本朝隔海相望,以水為憑,阻人於海。

在馬背上的那些異族,他們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逐草而居,來去如風,蹤影不定,大軍和他們打仗,常常被他們帶領著在草原上東轉西轉,迷失方向,疲累不堪,未曾正面對陣,就已經被偷襲的軍力大損。

當年跟隨□□打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曾經號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驍銳騎曾經和這群馬背上的異族對陣過一次,那一仗打的是天昏地暗,血色橫流,雖然擊退了異族,可是驍銳騎已經十不存其一,而且當時兵力是敵倍許。因此這一仗,讓當時的武將在今後每每談起異族,想到他們的兇悍都為之色變。他們想著讓自己的子孫立功不假,但是卻沒有一個願意他們去送死。

和本朝隔海而鄰的異族,人人精通水術,對他們來說在海上和在陸地上是一樣的。偏偏本朝軍士大多為北方人士,不通水戰,而且很多人不能上船。對於海上易患的各種疾病也沒有防疫的能力。在加上那些海族的出產在本朝地大物博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貧瘠,況且常年征戰,國庫空虛,百姓疲累,無論是朝廷上還是民間都要求休養生息,勿要再起刀兵。

太宗的哥哥爭位失敗身死,手下死忠之人刺殺太宗,賈代善因救駕之功在父親亡故之後而原位承襲了榮國公之爵位,京畿大半的兵力都握於他手。太宗過世,新皇乃是原本不起眼的皇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賈代善的兵權逐漸被高宗給剝奪,分給新皇的親信。

儘管榮國公發跡之後,曾經請來老師教導賈代善讀書,但是可惜,賈代善於書本不感興趣,又因家中一切都是父親以軍功換來的,看見父親穿著鎧甲威風凜凜的模樣,心生羨慕,就向家中與榮國公的親兵學些騎射功夫,想著子承父業。

儘管榮國公大字不識幾個,可是他明白一個最淺顯的道理,那就是仗總有打完的那一天,到時他們這些武將不同那些文官,除了卸甲歸田似乎無事可做。他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歷經九死一生才創下的這份基業,自然想著長長久久的傳下去,如此一來,那麼只有府裡出了讀書做官的人,才能永保家族的興盛。賈代善不喜讀書,而且也不是那塊材料,榮國公縱然心中失望,但是也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於後人。

年輕氣盛的賈代善初始對父親棄武從文的想法嗤之以鼻,但是歷經高祖、太宗和中宗三朝之後,多年的宦海生涯、世情的歷練,見識了世家的數代不衰,又想到太宗、中宗爭位時暗處的血雨腥風,每一次新皇登基時都有家族跟著崛起和倒下。本朝立國不足百年,朝堂上父子先後為閣臣,叔侄相繼為尚書地人家不是一家兩戶,不過這些人家都是書香門第,縱使換了帝王在朝堂上也屹立不倒。但是卻沒有一個武將世家能夠存身這麼久。

凡此種種使賈代善明白了父親當年的想法,靠著祖宗的餘蔭終非長久之道,沒有一個家族能靠著帝王的榮寵長盛不衰下去。而“投機”之功終究是小道,皇子爭位的慘烈,一不小心就會被波及。從龍之功不是那麼好來的,不僅要去眼光精準,而且還要求不能四處下注,否則一個“騎牆草”誰都不會待見。但是若是全部押注在一個人的身上,若是成功,倒是成就了擎天保駕的不世之功,否則,丟官罷職,去爵抄家還算是好的,身死族滅亦有可能。

只有讓子弟們用心攻讀。詩書傳家。子弟們相繼以科舉入仕。才能使家族傳承下去。因此賈代善設立族學,讓庶弟賈代儒攬總負責,嚴格要求賈敬、賈赦、賈政等後輩讀書出仕。與不喜讀書的長子賈赦相比,對酷愛讀書的賈政疼寵有加。

只是賈家終究崛起的時日太短,在賈敏祖父那一代於草莽中發跡,到了賈敏出嫁的時候亦不足百年,堪堪傳承三代。哪怕從初始就以文字傳家,到了賈敏這代與那些歷經幾朝都不衰的世家相比在底蘊上還是顯得淺薄,何況賈家還是以軍功起身,榮寧兩國公亦非文武雙全之人。而後,下一代聯姻也是和他們一樣出身不高因舊朝覆滅而隨新朝建立才崛起的家族。因此儘管榮寧兩國公於其後人附庸風雅,向真正的世家學習,終究缺少文化的沉澱和厚重,沒有那份內斂和低調,行事作風中帶著剛發跡時暴發戶的恣意張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皆是當年於戰火中結下的情誼。在太宗麾下效力的日子,黨派林立,因他們是後投來的,四家又都是金陵人士,因此抱成團,一同抵擋世家大閥和先頭元老的排擠。世上再沒有聯姻更妥帖,更讓人放心的結盟方式。因此四家在下一代中相互聯姻,形成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局面。

這種方式給這個集團帶來巨大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弊病,那就是將文官集團進一步排除在他們的小團體之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對家族的興衰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在子女的培養教育方面,武將這方是遠遠落後於文官集團。

文官和武將本就是涇渭分明的兩大集團,不管是哪個集團中的想往另一個集團發展都絕非易事。賈代善是個聰明人,知道壁壘一般都是從內部攻破的。作為襲萌家族的武官,本來難與清流文官搭上關係,可他給長子娶出身書香之家的女兒為妻,又把女兒嫁給世襲列侯,科舉入仕、標準清貴出身的林海,借用給兒女聯姻腳踩文武兩道,左右逢源,從而達到相互提攜幫襯,使家族長盛不衰的目的。

賈敏乃是賈代善和史太君最小的孩子,她出生的時候,父母都已經四十餘歲,因此對這個老來女格外嬌寵。史太君更是最疼賈敏這個女兒,就連因為賈代善的偏愛而給賈母帶來臉面,因此得到賈母偏愛的賈政這個兒子,在賈敏面前都退了一箭之地。

賈敏得史老太君的寵愛,不僅僅在於嫡出,只因為她是賈家所有的孩子中,不管庶出還是嫡出,都是最小的那個。這其間的關鍵可大了。賈代善除了史太君這位正妻之外,更是有幾位姨娘。這個時代的人講究“嬌妻美妾”,賈代善位高權重,他的姨娘顏色自然是一個賽一個。而史老太君生賈敏的時候算是老蚌生珠,早已經年華不在,在雨露方面比不得幾位受寵的妾室。

可是賈敏的出生卻昭顯了賈代善雖然沾花惹草,三妻四妾,她這位嫡妻雖然年紀已老,比不得美妾的狐媚,但是夫妻之間依舊情深意重,恩愛不移。那些千嬌百媚的狐媚子仗著一張臉蛋,一身好肉,自以為迷倒了賈代善,從此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以至於讓老爺冷落了髮妻,使其獨守空房。事實告訴她們,絕對沒有這回事。因此史老太君懷了賈敏時,賈敏還沒出生,賈母心中比她生下賈家的長子嫡孫時還要歡欣榮耀百倍。

賈敏的存在是史老太君在這個年紀,在丈夫的心中恩寵不衰的鐵證,使其餘小妾,無論多年輕貌美,多受寵,皆都面目無光。閨房恩愛,雨露遍灑,無人擅專,那麼,論到名位上頭,正室自然更光芒四射,銳不可當。因此,賈敏在賈家的地位超然,名字都從兄弟而來,從小就在賈家當公主般養。

史太夫人將賈敏捧在手心裡,對她所求,有求必應。待到賈敏及笄,她更是為賈敏的婚事操碎了心,不是嫌棄對方婆婆厲害;就是覺得人家兄弟姊妹太多,妯娌大姑小姑不好相處;要不就是覺得男方人物不出挑,品行不好,再不就是門第不相當,嫁高了,怕賈敏在人家受委屈,孃家不好說話,嫁低了,又覺得委屈了女兒……凡此種種,不管什麼樣的人家賈母都能挑出不是來。

待到後來賈代善將賈敏定給林海,史老太君並不情願,和賈代善一頓大鬧。她覺得就算林海父親曾經有過爵位,可是早已經過世,是老黃歷了。又沒個兄弟姊妹扶助依仗,縱然林海有出息,高中探花後還過是一個翰林編修,七品小官。況且翰林院苦巴巴的,一點油水都沒有,正經的窮差事。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配不上賈敏這個國公府的嫡女。

賈代善娶媳嫁女,心中最得意的就是賈敏這樁婚事。以賈家之“暴發”門第向清流求配,免不了被人挑挑揀揀,嫌其根基淺薄。林家,從前朝至今,世代書香。若非林父早亡,林家又與林氏宗族分道揚鑣,有心與林家結親的人礙於林海守孝,他的婚事早就定下來了。如今林海高中探花,若不是他先下手為強,不等張榜公布先一步得知訊息,腆著一張老臉,找上林海的座師請其為之說媒,等結果出來哪裡還輪得到他家。

世代簪纓的清貴世家,門風端正,文墨不斷,子孫出息,數代不衰,就算家族中沒有爵位,那些有爵之家也不敢輕視。何況林海如今不等家族沉寂,就已經從科舉入仕,哪怕他的後代沒有繼續做官的,這樣的家族只要讀書的種子不斷,那麼這樣的人家就不會沉寂下去。

如今四海無戰事,天下太平,皇帝正需要文臣治國,武將的地位早已同打天下之時不可同日而語了,已經一降再降,若是想保持家族昌盛不衰,就算是武將世家也得有子孫科舉出仕。否則一個頂著爵位的武將家族無法維持長久!

翰林學士清苦,清寒,清貧是真,可是也清貴。翰林為政府儲材之地。歷朝歷代都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本朝亦不例外。故此翰林院被稱“儲相”培育基地,以林家的背景和林海的學識大有機會平步青雲。況且林家五代單傳,家資饒富,翰林院清貧不清貧,於他根本無干,他家裡又不指望那幾兩做官的俸祿過日子。

史老太君不明白丈夫說什麼林海入翰林為官到底有多麼好,也不明白丈夫是如何苦心孤詣才為賈敏定下這麼一樁對女兒對家族兩廂都有利的親事。她覺得林家人丁單薄,又已經失了爵位,雖然已經經過科舉出仕,可是有些不般配。只是如今親事已經定下,就算她再反對也無用。畢竟如果退親,吃虧的是女方,屆時不僅違逆了丈夫的意思,女兒頂著個退親的名聲,想再找哪怕如林家這般“差”的人家都難。

既然事情已經成了定局,史老太君就算心裡再不情願也要為賈敏備嫁。因為她瞧不上林海這個女婿,少不了在賈敏耳邊嘮叨。雖然賈敏讀書識字,也曾請過宮裡的嬤嬤教導過世家的規矩和禮儀,但是所受的教育與書香世家的教育無法一爭長短,況且女子不比男子,在學習中對於政治歷史教育基本上不會涉及。再加上年紀幼小,不曾經歷世情,見識所限,自然不明白林家如何這般得父親青眼。

而本該和她分說明白的母親只不過略識幾個字,不是睜眼瞎子,勉強看得懂賬冊,雖然聰明,可是終究受水平眼光侷限,只知道爭內宅之短長。視野的狹小,直接限制了她對朝局及人物認識的高度。

因此從史老太君的口中,賈敏的對她這個夫家的印象是公爹已經去世,只有寡母在堂,祖上曾經有過爵位,不過已然是昨日黃花。丈夫科舉出身,不過官卑職小,將來少不得要岳家提攜。

等到聘禮進門,因為林家世代書香,行的是古禮,送過來的東西看上去遠不如那些鐘鳴鼎食的權爵人家的貴重,其實的古書,字畫、碑帖、古琴皆是世間難尋的珍品,價值不菲,不過賈家根本看不懂其價值,真可謂明珠暗投。因此史老太君對賈代善口中所說的林家家境殷實深表懷疑,並且把這個疑慮也傳達給了賈敏。

帶著母親灌輸的對林家的思想,賈敏不可避免的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嫁入林家。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林家的簡樸低調讓奢華張揚的賈敏已然不習慣。除此之外,林家還有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

賈家發跡後,為了不讓人稱為暴發戶,因此以各種形態表示自家的教養與家勢,因此其家庭禮節,甚至比一般家族為多為繁,以此下意識地來炫耀門第家風不同凡響。

林家雖然是經年世家,規矩大,可是耐不住人丁單薄,府裡內外正經的主子沒幾個,家常裡相處,若按規矩拘泥著,哪還找得出點天倫之樂來。是以只要大處不錯,細節也就省免了。

賈敏初來乍到,不明情理,結合母親的言語,不免對自己的“低嫁”更加確認。本來以林海的家世背景和才幹,他官職的遷移根本無需賈家出力,但是在賈家的提攜下,升官更快。這本是合則兩利之事,只是賈敏心中早已先入為主,把林海遷升盡數歸為賈家之功也就罷了,而且並不認為林家能給賈家提供什麼臂助。

林母和林父乃是姑表兄妹。當年太爺留下一雙尚在幼年的兒女病逝,被寄居林府的林氏族人欺上門來。太爺爺雲遊歸來,趕走族人,放出幽禁的兒媳。太婆放出來,看到自己“沉冤得雪”,恢復清白之後為表示對夫的堅貞竟然追隨太爺而去。

太爺爺白髮人送黑髮人,強忍悲痛撫養孫兒孫女,無奈他年事已高,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是無法撐到孫兒孫女長大成人的。在大限將道之前,太爺爺將孫兒送到他的莫逆之交翰林院大儒於大人門下,拜其為師,而且還和他的孫女定下了婚事。

和於家有了如此淵源之後,把以和海寧陳家定親的孫女也一併託付給於家,請其代為教養成人,及至出嫁。這於大人學問精深,人品端直,和太爺爺的多年的交情,讓人再信任不過。況且於大人曾任太宗皇帝的老師,如今指點太宗膝下的幾位皇子,有此威勢,在林海祖父成人之前亦不用擔心林家被吞沒。強撐著將一切安排妥當後,太爺爺闔目而逝。

林海祖父成人之後,襲爵做官,娶妻,生子。他對於大人一家於他和妹妹幼時的護持之情,十分感激。因此與妻子一生恩愛,便是後來仕途順遂青雲直上之後,也不改夫妻情義,與妻子一心一意同至白頭,哪怕妻子生了林父之後再無生育也不曾納妾。

林海祖父的妹妹嫁到海寧陳家沒幾年,因為和丈夫感情不睦,鬱鬱寡歡,一病不起。她在亡故之前將所生的女兒託付給林海祖父。因為父母雙亡,兩兄妹相互扶持長大,因此林海祖父和妹妹感情十分要好,如今面對妹妹死前託孤,他毫不猶豫的答應聘侄女為林家之婦。

林母的母親過世後,父親再娶,繼母對她雖稱不上苛待,但是也不親近。教導女兒是母親的責任,繼母只是讓她到家學中讀書寫字,學些女紅針黹應付了事。因為林母在海寧陳家見多了妻妾爭風的手段,當初她母親就是因為父親的一名寵妾挑唆的才是夫妻感情失和,從而病逝。因此她嫁入林家之後,將所學盡數用在林父身上,從而使林家除了她所生的林海再無其他子女。

因為林母所受的教育導致她的見識也不高,嫁入林家之後又忙於後宅爭鬥,對於林家的具體地位和價值沒什麼認識。在林父過世之後,依附丈夫生存的林母只覺得天都塌了。在賈敏以國公府嫡女的身份一副高姿態嫁入林家,林母也認為林家高攀了賈家,面對賈敏是不免帶上了幾分顧忌。林母的這種態度所以更是錯誤的進一步的影響了賈敏對賈家和林家地位的評估。

等到林母過世,賈敏拿到林家所有的賬冊,雖然震驚賬冊上的數字,但是這個時候賈敏的心思已經全都放在了生育求子上面,根本無暇理會林家可能比賈家有錢這個事實。

待到黛玉出生,賈敏不住口的在她耳邊提及賈家的富貴與不凡,固然心中的不安全感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賈府門第比林府高,這是從她嫁人的那一天就已經根深蒂固的印在她腦海裡了。

現在林海是三品大員那又如何?雖然父親不在了,可是她大哥還襲著一品將軍的爵位呢,再說林海的這個官還是靠著賈家才來的,若不是一開始賈家的提攜,哪裡有林海今日的風光!

再有就是對少女時代恣意暢快生活的一種回憶。做姑娘的時候是嬌客,做姑娘的時候在家盡可以橫著走,為人妻者,給人家做媳婦自然無法像當姑娘時那麼暢快,有時候是要受氣的。特別是如今林海位高權重,她卻一直無子,難免戰戰兢兢,難免會感到憋屈。因此藉著描述賈家的不同凡響,進而回想當年做姑娘的那段日子,與之相比,那時候是記憶中最亮麗的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