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之盛女變辣媽最新章節列表 > 55、第五十四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5、第五十四章

林秋來去了不短的時間, 回到家的時候臉色不怎麼好.見到方鈺敏看向他, 林秋來只是勉強地朝她笑笑,心裡卻盤算著一會該怎麼跟方鈺敏傳達林祝新的意思?

方鈺敏是什麼人啊,林秋來這老實人如此外顯的煩躁她會看不出來?嘴角一勾, 方鈺敏露出了一個嘲諷的冷笑,她抬起下巴故意走過去問:“秋來, 裡正怎麼說的?”

林秋來看著方鈺敏,期期艾艾了半天才說:“裡正說現在村裡正在……”

方鈺敏不耐煩地打斷他:“說重點!”

林秋來立刻快速地說:“裡正叫我們暫時不要建新房子.”

“嗯.”方鈺敏點點頭, 這老狐狸還真被我說中了。她抬眼望著林秋來問:“那你是怎麼回答的?”

“我當時聽了很生氣, 但他畢竟是裡正我也不好和他正面起衝突。我就忍著跟他說我們自己請泥水匠建房子吧,反正我家離村子遠。但他卻說你之前提醒他做紅薯粉要保密好,現在村裡最好不要有外村的人在。我, 真是憋屈。”

這老狐狸又把她搬出來壓林秋來, 行!我就算上你這一筆!方鈺敏恨得牙癢癢的,卻還裝出一副淡定的模樣問:“嗯, 然後呢?”

林秋來羞愧得脖子都紅了, 他扭過頭去粗聲粗氣地說:“還有什麼然後啊?這不準那不準的,我就不信我自己動手建我們的房子他還不準了!"

方鈺敏涼涼地說:“他不就是吃準了咱們善良嘛!秋來啊,你還不明白啊?人善被人騎啊!”

林秋來聞言握緊了拳頭,好一會他才走過來拉著方鈺敏的手:“小敏,咱家的房子我來建吧。只要你不嫌房子建得慢, 也不嫌棄我的手工沒泥水匠師傅的好。”

方鈺敏眨眨眼睛,自家老公還會建房子啊?這牛棚豬園是他弄的,剛建好用來放黃豆發酵的通風小泥房也是他建的, 大概真的會吧?

“你還會建房子?”方鈺敏指著小豆房,問林秋來:“你不會把房子建成那樣的吧?”

“瞧你說的!村裡是男人都會的啦,我的手工還不錯的。”林秋來有點兒自豪地拍拍胸膛說:“看看咱家的兩個耳房結實不?大部分都是我建的,你忘啦?”

“呵呵,怎麼可能?”方鈺敏忙訕笑著,馬上轉移了話題:“如果是你來建,我們之前討論設計的房子架構就要改變了。我決定了,咱們不建傳統型的房子,直接建廠房吧!”

“廠房?”林秋來不解地看著方鈺敏:“廠房是什麼?”

“廠房就是……”方鈺敏突然停了下來,林秋來剛回家,不知林狐狸會不會跟著來?她往外面瞧瞧,對林秋來說:“這個,我們回房間再說.”

林秋來眼睛一亮,忙說:“好好好,回房間回房間!”

“不許亂想!”方鈺敏警覺地瞪著林秋來,這廝,怎麼老是一副欲求不滿的樣子啊。

林秋來攤手,一臉的無辜:“我沒有,是你亂想了吧?”

方鈺敏臉頰微赧,卻斥道:“你回什麼房間,還沒挑水呢。快去快去,孩子們都還沒洗澡。”

“呵呵,男娃子直接到河裡洗就好了,我挑水是給你洗澡用的。”

方鈺敏也不反對男孩子應該多點下河,但:“現在太陽都下山了,河水應該涼了吧?要是著涼了有個感冒發熱的,在這裡真的會要人命的。算了,秋來你辛苦一點,還是挑水回來調溫水給他們洗澡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行,不過男娃子你別養得太嬌了。”

“在這還能嬌得起來啊?你腦門被門夾了是吧?!”

“呵呵。”林秋來憨笑著挑起木桶往小河走去,得抓緊時間了,小敏之前還有五個娃子要洗澡呢。

方鈺敏重新畫了設計圖,新廠房她將劃分為一大一小兩個部分。大的那塊地方鈺敏準備用平房代替圍牆,中間會有一個大曬場,這就是方鈺敏規劃的未來的方氏醬油廠;另外那塊小的地就準備建成養殖基地了,以後兔子呀雞呀都集中養在那裡了。

方鈺敏不是沒想過搬到別的村子,但誰知道那裡會不會也有一個像林祝新一樣的老狐狸呢?再說了,她家才剛買了地啊。豆豉的發酵需要猛烈的陽光,曬豆豉最好還是在鄉下啊,就因為這個,方鈺敏才押後去縣裡買房子。要買,也要等安排妥當,能騰出手來家裡廠房兩邊兼顧才行。

如果家裡要自建新房子,雖然自己和五個孩子都會幫忙,但主要勞動力卻只有林秋來一個。為了不浪費時間,方鈺敏決定先在那塊地周圍都種上荊棘。就算房子建得很慢,但荊棘卻長得快,到時候再多養兩三條狗,別人想偷偷進來也難了。以後她要在裡面制醬油了。

說到醬油,方鈺敏已經作好了一切釀製的準備。為了方便自己記載比例,她請阿青幫她做了十來個大小木勺和小木桶。因為這裡的量制方式方鈺敏不懂,她決定按她知道來的做。沒有公制量制工具,方鈺敏就自己來做了。

這個朝代的一斤和現代差不多,方鈺敏就以1公斤=1000ml這樣來為每個勺子和每個小木桶作刻度。這也方便以後量度時掩人耳目啊。

另一個頭痛問題卻是小孩子們的上學問題。本來方鈺敏打算好辛苦一年後就到縣裡買房子,然後小明就在縣裡上學堂。但現在計劃跟不上變化啊,還突然多了四個八歲的孩子。

方鈺敏是做不來自家孩子上學,養子卻要留在家裡幹活這種事的。要上就一起上,回家後一起做功課,溫故知新,也有助於大家學習的主動性啊。

“秋來,咱村的孩子們都去哪裡上學堂的?”方鈺敏收好圖紙,問林秋來。

“鄰村的田秀才開了私塾,咱附近三個村子的孩子都上他那去學習的。”

“離這遠嗎?田秀才教得怎麼樣?”

“不算遠,走小半個時辰就到了。不過,我不知道田秀才教得怎麼樣?應該還好吧。大家都是去他那裡的。”

方鈺敏嘆了一口氣:也是啊,就他一家了,根本沒其他選擇。

“那學費,呃,是束脩,束脩怎麼收的?”

“這個我不清楚,明天我去問問。”

“好。”方鈺敏點點頭,“還有一件事,就是小陽他們四個孩子,我打算讓他們也去上學。這上學需要什麼檔案嗎?例如出生證,啊!秋來,小明的出生證呢?”

林秋來不解,問:“什麼叫出生證啊?”

方鈺敏擰著眉心看著林秋來,她也不知道怎麼說?難道再多說一個詞‘身份證’嗎?她想了想,就說:“就是證明咱們是這林家村的人的文書。”

“這個啊,沒事。村裡有孩子出生了,就會到裡正家登記的。等到孩子長到十二歲,裡正就會安排到縣府辦理文書的。如果是外來戶,像你和娘,就要先得到裡正同意,才能辦理了落戶手續和文書。”

“那小陽他們呢?”

“裡正已經把他們登在咱家了,等他們十二歲了,就會有自己的文書。”

“原來這樣啊。”方鈺敏點頭,受教了。這麼看來,裡正的權利還挺大的。

兩人又輕聲談了好一會,才熄了油燈睡覺。

如果自己不是為兩頓而發愁波奔,方鈺敏也不想隱瞞自己製作醬油的方法。但現在連酸辣粉都能為她帶來可觀收入,她不得不小心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了。

幸好現在全村的人都窩在家裡做紅薯粉,反而給了方鈺敏空間和時間在自家院子裡試製醬油了。

林秋來去問了,束脩一年收400文,五個孩子一年的學費就2兩了。這個學費方鈺敏付得起,她決定由下個月開始,五個孩子都上學去。

王小陽他們四個聽到自己也能和小明一起去上學,激動得都哭了。他們自被林秋來和方鈺敏收養後,不但能吃飽穿暖,現在還可以去上學,這叫他們怎麼不感動落淚?於是,根本不用人帶頭,四個孩子再一次下餃子一樣給林秋來和方鈺敏磕了三個響頭。

自從林秋來帶他們去了田秀才那裡交了束修後,孩子們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勤快。方鈺敏撫額慨嘆,孩子的心最是純真的了,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加倍地回報。

孩子一上學,用紙量就大了。林秋來也加緊了制草紙,幸好現在是草木茂盛生長的季節,每天林秋來帶著五個孩子去割草,老的用來制草紙,嫩的用來喂兔子。

大家都出去了,方鈺敏就留在家裡試釀醬油。

第一次試釀,為免浪費,方鈺敏打算只做五小缸醬油。一切的工具都準備好了,方鈺敏拿出小本子一邊記錄一邊開始釀製。

要做出醬油就必須先要制曲,方鈺敏把早就挑好的個圓飽滿的黃豆洗乾淨後就用木盆泡一整個晚上,約十二個小時後,就籠屜蒸了兩個多時辰,方鈺敏記得電視上說過要五個小時的。

然後把蒸熟的黃豆盛出來,和麵粉麥麩混勻。這中間的比例,方鈺敏只能根據自己模糊的記憶琢磨了幾個比例調勻,仔細做了記錄。

蒸熟的黃豆和小麥混合物就放置於篩箕上鋪開,待冷卻後就拿去日曬一天,達到半乾燥狀態,放置竹籠上蓋布陰乾靜置一日。

之後就把豆米混拌均勻,就搬到林秋來建起專門用來作黃豆發酵的通風小房子裡讓豆米自然長黴,那就是麴菌了。

這個階段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還要小心溫度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但這裡沒有溫度計啊,方鈺敏只能估計。所以她常常會往豆房跑,一時把布巾掀開,一時又蓋上,跑得一身汗。

這樣的情形維持了四五天,方鈺敏終於見到黃豆表面長出了綠綠絨毛,氣味淡香。方鈺敏驚喜地仔細觀察,又拿出小本子對照,把產生曲塊菌絲最多最好的比例重重地圈了起來,以後,她就會用這種比例作為配方了。

記錄完畢,方鈺敏就把那些長了菌的豆米拿出去暴曬了。然後按最佳比例繼續制曲。而那些比例沒那麼好的,就作為豆豉了。

經過兩到三天的日曬,去除多除的水份之後,緊接著就是撒鹽和黃豆混和,使之均勻。

這時食鹽的比例就最關鍵了,用多少鹽才最合適?方鈺敏看過的美食節目中,有些說是黃豆的一半;有些卻說是17~20%。方鈺敏決定都各做兩缸,另一缸她就隨意做,就放30%吧。

食鹽分三次撒放到豆豉上,攪拌均勻後曝曬,這樣豆豉就不會酸化了。連續曝曬一星期後,就可以將曝曬好的豆豉倒入醬缸內,加入特別讓林秋來挑回來的山泉水,然後鋪上一層紗布,以免蒼蠅、昆蟲等跑進去。再在上面放了一頂頂大寶編的專門給醬缸用的竹帽子。

方鈺敏一邊做一邊記錄,汗水順著她的臉頰淌到了下巴,然後掉到泥土裡。這還沒完呢,之後的工作就是每天要按上午、下午翻攪醬缸內豆豉各一次。

如果太陽猛烈,豆豉醃曬一個月即可開缸取用,不過方鈺敏覺得一個月不夠香醇,最起碼要三個月以上才能取出蒸制,因為那時豆豉已轉化成氨基酸,味道甜香。

她還記得那個美食節目,那個老太太很自豪地說她家的都是醃曬最起碼一年以上的呢,一小支竟然賣200塊錢還經常供不應求。不過她家的醬油的確是很鮮美香醇啊。在現代已經很少商家像她那樣用良心去製作醬油了,也難怪賣那麼貴也被搶購一空了。

林家村現在家家戶戶都很忙,沒誰會大白天去串門八卦,遠離村子的林秋來和方鈺敏的家竟是一片平靜。

林秋來每天都去山腳那邊挑泥回來自己作泥坯s。方鈺敏卻覺得用泥坯s建房子不夠牢固,但如果買青s卻又太貴。

現代的混凝土是怎麼製成的?方鈺敏託著下巴冥思苦想,中國到處都是大興土木工程的,那些混凝土不就是沙子和水泥混合的嗎?但這裡又沒有水泥,不知用石灰和泥行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