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星際文豪是隻喵最新章節列表 > 22、第二十二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第二十二章

“咳咳咳,好了,現在我要開始直播了。”蕭悅爪子按了一下臺子上的按鈕,直播間佈置完畢,炫酷的星河特效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

蕭悅這次沒有採取全程蹲坐的直播模式,他站了起來。

一隻可愛的小貓貓直立站立起來,然後腦袋上出現了一個眼鏡。

因為小貓的耳朵是在腦袋頂上,沒辦法放眼鏡。因此這個眼鏡是捆在蕭悅腦袋上的。

直播間的觀眾們忍不住同時發出了“噗”“哈哈哈哈”“酒鬼貓好萌”“賣萌可恥”的彈幕。

蕭悅用貓爪子推了一下眼鏡,無視大家的嘲笑,開始直播。

“上一回咱們說到了,敵寇在報紙上釋出言論,‘此等寶物,由中國國家或民族保管,最為妥當,誠為當然之事。然現處政局混沌狀態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為致力,以盡保管責任,蓋亦數之自然也。’其吞併華國國寶的狼子野心,溢於言表。”

“山海關失守,‘溯當日搶運文物出京工作,其倉皇急遽,如救焚拯溺,呼吸之際,間不容髮。’故宮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踏上了漫漫南遷路。”

“這其中有多少夫妻,父子。比如曾經在報紙上和父親馬衡辯論,堅決反對文物南遷的馬彥祥,在文物南遷時也主動請命,和父親一同踏上南遷路。”

“他們的顧慮成真。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之後,日軍佔領北平,故宮遭劫,比如故宮中的銅缸、銅燈亭,和元明清三代所造鐵炮,都被他們搶走熔化冶煉,製造成兵器,屠殺華國人。”

“南遷的文物在南遷過程中磨難不少。南線的文物前腳從長沙運離,後腳日軍開始轟炸長沙;北線的文物剛在鄭州車站停下,日軍轟炸導致鄭州車站燃起熊熊大火,幸虧司機果斷發車,載著文物的列車衝出火海。西進的文物在綿陽一座橋上掉落河灘,所幸並未燒燬;又在峨眉遭遇火災,儲藏文物的倉庫差點著火……”

“戰火的追擊、生活的困苦、道路的艱難,別人為故宮人創下的壯舉唏噓,故宮人卻平靜的將其歸結於文物有靈。”

“就像是石鼓在山崖翻車,本以為會墜落陡崖時,居然神奇的在翻車前一刻從車上落在了地上,汽車墜毀,石鼓絲毫無損。這種情況比比皆是。這樣說來,的確是文物有靈。”

“但比起文物有靈這種玄之又玄的說法,故宮人的決斷和小心翼翼才是保全這批文物的最重要的原因。”

“此次直播,我將講解故宮人在文物南遷時所採取的保全文物的一系列方法。這些方法,或許在今日也能被借鑑。”

“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嚴密的文物典守制度,二是巧妙的文物裝箱方法。”

……

……

蕭悅開始直播的時候,平日吊兒郎當的氣場好似瞬間從小小的貓咪身軀中抽離,即使他還是一隻直立行走的,頭戴眼鏡,看上去有一點滑稽的毛絨絨的小貓,但觀眾們很少再為他那滑稽嬌小的身影吸引,而是沉浸在他所講述的內容中。

蕭悅的語氣沒有慷慨激昂,沒有明顯的抑揚頓挫。他的聲音很平靜,他只是普通的敘述一段歷史。可觀眾們聽著他那平靜的語氣,卻能感覺到他的悲傷,他的自豪。

蕭悅的感情就好像是已經快溢位瓶子的水,即使瓶口水面平靜,但是水仍舊緩慢的自己慢慢溢位,控制不住。

故宮人在得知蕭悅直播的時候,都第一時間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開始觀看直播。實在是沒有辦法抽出空的,就只能等著之後影片放出了。

他們在看到蕭悅描述的文物典守制度的時候,心裡驚訝又自豪。

驚訝的是,這種制度,在現在博物館中也在使用。

自豪的也是,這種制度,在現在博物館中也在使用。只是從手工登記變成了機器登記。

這都多少年了?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視。

從這其中,也可看出故宮人對此次文物南遷的重視。他們的登記可不是簡簡單單一件一件的登記,而是詳細到了每個部件。

比如一件清宮的自鳴鐘,自鳴鐘的每一個部件,都會進行詳細登記,有些文物的登記多達上百條。

若不是故宮人這等精益求精,那些文物怎可能完好無損?

而文物裝箱,也讓當代文博工作者受益匪淺。

大概是因為現在的科技太發達了,他們很難想象,在那個時代的人們是怎麼在運輸途中保護的文物。

蕭悅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還是石鼓。

石鼓的價值在於它表面的石皮。若是石皮脫落,石鼓就沒了文物價值。而這石皮經過風化,比絹布紙張還要脆弱。稍稍一震動,可能就會脫落。

裝箱石鼓的為後來跟隨南遷一部分文物去了臺灣的莊嚴先生。莊嚴先生向北平琉璃廠達古齋的主人霍寶祿取經,在石鼓裝箱前用薄軟的綿紙浸溼水後,一點一點塞進石鼓裂縫中,然後再用溼軟的綿紙一層一層包裹石鼓,再進行裝箱。

第二個例子是雍正款粉彩荷蓮玉壺春瓶。雍正款粉彩荷蓮玉壺春瓶不說其彩瓷工藝,其瓷瓶表面的荷蓮圖,就是一副藝術價值極高的國畫。彩瓷在雍正年間,技術和藝術都達到了一個頂峰,而粉彩荷蓮玉壺春瓶則是代表雍正時期彩繪瓷器最高水平的作品,是公認的華國古代藝術價值最高的瓷器,

與其相對的,清造瓷器中還有一個瓷瓶堪稱華國古代燒造技術巔峰的瓷瓶,那就是雍正兒子乾隆帝燒造的各種釉彩大瓶,俗稱瓷母。

瓷器脆弱這個大家都知道,故宮人在裝箱時也十分為難。後來他們是開啟了故宮瓷器倉庫,學習古人裝運瓷器的方法,用稻草、棉花等材料,每個樣式的瓷器,用不同的裝箱方式,將其裝箱運輸。

觀眾們看著,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感覺。

有些瞭解文物的觀眾,在彈幕和留言中科普,現在運送和包護文物的時候,也是用的這種方法。頂多天然的綿紙稻草,換做類似的東西。其內涵是一樣的。

這些包護文物的獨特方法,在中古時期的故宮人那裡就開始了,而中古時期的故宮人,又是從遠古時期的老祖宗那裡學到的。

代代相傳,代代相承。

這就是傳承。即使沒有故意去傳授,但我們仍舊將其傳承下來。

蕭悅說的是過去,觀眾們看到的是現在,是現在華盟文明的源遠流長。

講完這些之後,蕭悅又講了這批文物的結局。

日寇投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廣場上舉行,這是太和殿廣場最後一次用於儀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次日,故宮人將文物分批運回故宮,並且,在故宮唱響了《故宮守護隊隊歌》。

“有些故宮人,在文物南遷時於道路中長眠,踐行了自己保護文物的誓言;有的故宮人,在果黨撤離臺灣的時候跟隨部分文物前往臺灣,在海峽對岸,頂著臺灣人對大陸人的罵名,繼續兢兢業業守護自己的誓言。”

“即使分割兩岸,故宮文物總歸是在華夏大地上,總歸是會聚集在一起。”

“億萬斯品,羅列靡遺。靡遺既是沒有遺漏,就是完璧歸鄉。我們期盼著故宮文物再次迴歸家鄉。”

“華夏人所在的地方,便是華夏大地,便是這批文物的家鄉。”

……

……

蕭悅結束了這次直播,也結束了故宮南遷文物相關的直播。他還有許多故事沒有講,比如故宮人在沿途的犧牲;比如其他民眾,例如樂山人民自發保護國寶;比如故宮文物在南遷途中,還多次進行展覽,向眾人展示華國國寶的流光溢彩……這些就在小說中慢慢講述了。

他離開了光網,趴在窗臺上,貓尾巴繞到爪子前,貓腦袋仰頭看向窗外鳥語花香。

作為一個古人,來到未來真是太好了。他親眼看到了,千百年後的華夏文明,山河猶在,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