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三從四德最新章節列表 > 18、白鹿山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8、白鹿山莊

廷瓏亦步亦趨的跟著姚氏回房,跟前跟後的看她打點土儀,張口閉口的“太太長,太太短”。

姚氏見她乖順的要把尾巴露出來搖一搖了,就笑著道:“你跟著我做什麼,還不回房去換衣裳,等著出門。”

廷瓏巴不得一聲,眉開眼笑的飛著下樓去,蓮翹在後面跟著一疊聲的:“姑娘慢些,看磕碰著。”

廷瓏回房換了出門的衣裳,又叫蓮翹開箱找了雙跟腳的繡鞋,打扮妥當了,轉回姚氏房裡坐著。不一時想著外面老高的太陽,遂打發蓮翹回去開箱子取幃帽來,安坐著等出門。

不一會兒,大房果然來人,只說轎已備好了,來請太太。姚氏叫丫頭捧了盒子帶著廷瓏來到前院,張英在門首看見也沒說什麼。

因上山,一行人都坐轎,到了山腳下又換了四人抬的竹轎,張英、廷瑞跟廷玉都不坐,只沿著石階走,叫竹轎在後頭跟著。廷瓏在轎上坐了會兒,見臺階兩旁竹林遮天蔽日,也不甚熱,便不肯再坐,跟在父兄後頭踏階。

廷瓏邊看風景邊拾級而上,耳朵聽廷瑞說些山上的情形,聽來聽去方知這龍眠山卻不是什麼巍峨險峻、窮山惡水之處。徽州以商賈名聞天下,城中多有富戶,那些身家頗豐的都願在這龍眠山上修屋建樓以作避暑之處,又因是有名的聚氣之地,多有寶穴,墓葬更盛,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個別墅區加八寶山呀。

走至半山,廷瓏覺出累來,才又上了轎,只用眼睛看這茂林修竹,小橋流水。近午時,遠遠見竹林深處濃綠中有一片白牆黛瓦的屋宇參差起伏掩映其間,廷瑞就退到姚氏轎側說道:“咱們先來這邊,待嬸子歇歇,過了晌午再去看莊子。”

姚氏就點點頭,問道:“咱們家的莊子離這還有多遠?”

廷瑞答道:“那莊子在南麓朝東那邊,從這過去,慢慢走半個時辰也就到了。那莊子趕著東南角,我爹說三叔三嬸子都喜靜,就連那一角山林,帶著山下雙溪村的一片農田一道買了下來。”

廷瓏聽見就側頭去問:“雙溪?可是李清照說的那個雙溪?”

廷瑞就笑笑:“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妹妹好學問,說的正是此處。這裡原是宋畫第一的李伯時別墅,原先叫龍眠山莊,那村子裡還有些他家後人。”

廷瓏就點點頭,原來是這個地方。

正說著話,眾人已行至一道白牆下,牆上開的月亮門裡走出一個老翁,見了廷瑞只道:“瑞少爺來了,小老兒就不去通報了,主家和我們少爺都在聽濤院裡。”

廷瑞就道:“不敢勞煩。”徑直帶著張英等人進了白鹿山莊。

廷瓏扶姚氏下轎,跟在後面進了月亮門,只見地上漫是青磚鋪道,看的出來年代久遠,雨澆風蝕有油光溢位,磚縫裡一簇簇青草頑強的冒出來,踩在上面倒可防著滑了腳。偌大個院子極少人走動,偶見幾個穿布衣的丫頭晃過,看見來人也慌張避了,又過了幾個月亮門,才看見一小片竹林背靠一進三面相圍的院子,廷瓏心想這裡必是“聽濤院”無疑了。

正想著就見一個荊釵布衣的丫頭迎出來,見了廷瑞先施了一禮,道:“表少爺來啦。”又看看廷瑞身旁站著幾人都衣著不俗,頗有雍容,便道:“我去報給老太爺知道,表少爺進來喝茶呀。”

廷瑞道:“你就說京裡三叔來看他老人家,再遣人去報舅媽知道。”

那小丫頭答應一聲,引著他們坐了,又使人上茶,才上樓去。

廷瓏坐在廷玉下首,挨著西窗,只見這屋中擺設清雅,一應器具都是竹木雕成,她手裡的茶碗也是上下一邊粗,只底邊略闊擬竹節橫生,釉色濃綠,襯得茶湯碧綠綠的,倒顯得內裡的幾芽新茶白絨絨的可愛,聞之有蘭花香,知道是往年廷瑞哥哥上京帶的當地桐城小蘭花茶。

正四處看,就聽見樓梯響,抬眼看去,見以然穿著一件竹布青袍,腰上勒著一根同色穗子,左右兩邊垂著一方小印和一塊玉佩,徑自走到張英面前行了禮,又跪倒在姚氏面前納頭便拜。姚氏還來不及扶,已磕了三個頭,起身含笑道:“老爺和廷玉昨日在碼頭上見過了,今兒單給太太磕頭。”

姚氏便一臉慈愛的拉著以然的手道:“你伯伯昨兒已跟我說了,偏你這樣多禮。”又回過頭去對張英道:“我們以然如今長開了,看著跟他爹爹倒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張英也含笑點頭稱是。

姚氏又指著廷瓏道:“還不來見你以然哥哥。”

廷瓏昨天在碼頭太陽底下見以然,只覺得他滿身的陽光,如今再見就細細端詳,想看清他究竟是什麼地方變了。如今聽姚氏說,便笑微微的起身站了起來,屈膝道:“見過以然哥哥”。

以然忙忙伸手去攙,卻突然想到些什麼,又把手縮了回去。

廷瓏見了忍不住一笑,這一笑卻把以然笑的窘住了,臉更紅了起來,半晌才想起來似地,道:“祖父腿腳不方便,叫請老爺、太太上樓去坐。”

張英聽了就點點頭,道:“這是應該的,本該我們小輩去見老爺子。”

以然就又吩咐了一個結著雙環的小丫頭,道:“去請我娘來。”又趕到前面引張英姚氏上樓。

廷瓏跟在廷玉後面走到樓上,只見南窗下坐著一個六十多歲的清癯老人,身前的書案擋著下身,見張英幾個進來道:“我本要親去見見你們,媳婦兒和以然都攔著不許,說你們昨個下午才下船,遠道而來,也叫你們歇一天再去,誰想你們倒先來了。”

張英恭恭敬敬的帶著姚氏走到近前去給老爺子行禮,道:“我們做小輩的,理當先來瞧老爺子。”

這時就有丫頭送坐墩上來,散放在屋地,方老爺子忙叫坐了。廷瓏看這間是個書房,靠牆邊立著幾個大書架子,滿滿登登的全是書。大概平時只有方老爺子和以然兩個用,所以屋裡除了一個靠南,一個靠東擺著的兩張書案座椅並沒有別的桌椅茶几。她正慢慢打量這屋裡的擺設,那邊張英已叫廷玉給方老爺子磕了頭,又叫她過去行禮,廷瓏忙驅步而至,跪在地上端端正正的磕了三個頭。

方老爺子受了禮,將兩人叫至身邊,先問了廷玉讀的什麼書,平時做什麼消遣,廷玉恭敬答了,又問了廷瓏幾歲,可曾讀書之類的話,廷瓏也恭恭敬敬的一一回答了。正說著,一個和姚氏年紀相當的中年婦人帶著一群僕婦進了屋子。

方老爺子就道:“玉清,你看誰來了?”

那喚玉清的婦人就含笑跟張英姚氏見了禮,姚氏還了禮又叫了廷玉和廷瓏兩個過來行禮,笑道:“這卻不知怎麼稱呼才好,若是從維儀跟廷瑞那邊論,當叫舅媽,若是從維信兄弟這邊論又當叫嬸嬸。”

玉清就道:“隨孩子們叫,我只跟你當以然親生的一樣,也看他們是我親生的呢。”

姚氏便笑道:“可惜你家大姑娘出閣了,要不我可不得讓廷玉管你叫聲娘。”又笑著道:“就跟著你們廷瑞哥哥一發叫舅媽吧。”

廷玉跟廷瓏稱呼了,玉清拉著兩個細細端詳,又往身後側了側頭,一個婆子就呈上來一對荷包,玉清撿了只石青的給了廷玉,廷玉忙接過道謝,又撿了水紅的給廷瓏,廷瓏也雙手接了,只覺得觸手沉甸甸的,不知是什麼東西,也道了謝。

眾人在書房裡散座,張英陪在老爺子跟前說話,玉清和姚氏握著手低語。以然和廷玉兩個伏在東邊書案上不知做些什麼。只廷瓏一個幹坐著,也不敢妄言妄動,就坐在姚氏身側端了茶聽眾人說話,無非是敘了別後離情,姚氏又細細的跟玉清講了維信在京裡衣食住行,撿些讓她放心的話說了,玉清也作出放心的樣子。

廷瓏見這位以然的媽媽,三十多歲,眉眼細長,一身衣裳極素淡,髮髻上插著根白玉扁方,耳上垂著一對亮閃閃黃豆大小的金剛石墜子,腕上籠著一隻碧綠的玉鐲,別無其他裝飾,若不是幾樣東西金貴,素的倒不像是個夫人的樣子,又想起以然從來不佩香囊,扇子,荷包之類的東西,倒是隨的她。

沒多久,就上來個小丫頭跟玉清回事,玉清就忙起身去問方老爺子道:“爹,清早上山,三哥三嫂他們也該餓了,媳婦兒這就叫人擺飯可好?”

方老爺子就道:“這就擺吧。”

玉清說了聲擺飯,自有丫頭婆子抬了桌子碗筷進來,玉清要了水,眾人洗手圍坐著吃了午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英因知方老爺子喜靜怕擾了他午休,又要去雙溪看莊子,便要告辭,臨走想起建宅子的圖紙,方老爺子叫以然去最後面架子上拿出個紫檀匣子來,使鑰匙開了銅鎖,翻出幾張泛著黃的故紙,給了張英,又叫以然陪著他們去。

一行人先去看了選好的墓穴,又去了雙溪看田莊。此處村落之所以叫雙溪是因為發源於龍眠山的兩道活水,緩緩流經此處,又匯到菜子湖去,正是靠山背水的好地方。張英置的田莊裡水田旱田各一半,張載看過又攔溪截水而成了個畝餘的水面散養著鴨,鵝。眾人途徑水田,廷瑞就道:“爹說等三叔回來就錯過了時氣,早分了種子給佃戶先種上了。”張英聽了就連連點頭,見稻苗已長了一尺多高,高地還有幾塊旱田種了各色時蔬豆薯 ,心情大好。

廷玉和以然正並肩走著,突然一起回頭含笑看著廷瓏,廷瓏不知他們搞的什麼鬼,也不搭理。廷玉見妹妹不問,自己道:“以然說這回地方大,叫你種個夠。”

廷瓏聽見了也笑了起來,知以然還記得那個半畝園呢。

看完了田莊,姚氏也累了,就叫廷瓏陪著留在莊裡歇腳,任他們幾個去選址建屋。廷瓏心裡也想去,只是不放心母親,到底留下,跟姚氏在上任莊主留下的屋子歇息。

一時無聊,想起玉清舅媽給的那個荷包,從袖子裡取出開啟一看,是一套鑲金剛石的首飾,步搖髮簪上垂著的都是跟玉清耳上帶的那對一樣大小的金剛石,對著光折射出七彩光暈,廷瓏忙拿去給姚氏看。

姚氏隨意看了,只叫她收好,莫粗心大意的沒到家就丟了。廷瓏心想,您還真是看的起我,這麼金貴的東西,得多麼粗的心,就能捨得把它丟了,我還要留著當嫁妝呢。

天擦黑的時候張英等人才回來,一行人趁著月亮地回城裡去。因不放心以然走夜路回莊,已經遣了家人去白鹿山莊打了招呼,今日一同回城,明日上山再回去。

等到了家,大太太一邊埋怨才回來也不歇歇再忙,一邊著人傳飯,吃著飯聽廷瑞說及外公精神大好,又十分高興。

忙了一天大家都累了,吃過飯都歇下,預備著明日再上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