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三國]閉月最新章節列表 > 5、開戰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開戰了

胡軫在宴會之上,聯合許多涼州官員,齊齊向董卓告了呂布的黑狀。由於好感度作怪的關係,儘管呂布出發點是因為方夏,所以才會跟胡軫決鬥,但胡軫一直在說方夏的好話,只把矛頭對向了呂布。他根本沒想過這件事情把方夏扯進來。

若是一個人兩個人這麼說,董卓還不在意。呂布之前能夠背叛丁原,董卓也曾懷疑呂布會背叛他。但是呂布一直以來,專注拉他手底下官員仇恨,只有寥寥些人與他關係不錯,構不成結黨之罪,這讓董卓十分放心。就算呂布武藝再高,他也只是一個人,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但是當麾下大半的人都這麼說,而剩下的人都保持沉默的時候,董卓便不能等閒視之了。雖然性格暴虐,喜歡享樂,但是董卓也知道,他得以享受的根本就是麾下的兵力。如果失去了手下人的支援,他董卓就什麼都不是了。

董卓便將當事人方夏叫了出來,問:“貂蟬,不知先前文才所說,可是事實?”

方夏跟蔡琰正在討論文學呢,她雖然是一個網癮少女,但是好歹也多了幾千年的見識,玩了很多遊戲,而貂蟬而是被王允細心教養長大的,識文斷字不在話下,蔡琰也不是那種非要在宴會場合討論什麼高深文學的人,因此兩人倒是聊得很愉快。

鄒氏看著她們聊,然後自斟自飲。她似乎很喜歡喝酒,一直慢慢的抿著。非要說的話,鄒氏容貌並不顯得如何豔麗,至少她遠遠不如方夏這張貂蟬的皮子美貌,可是卻帶著一股若隱若無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可能更偏向於男女之間的,即使鄒氏面上很冷,也無法拒人千裡之外。

方夏固然比鄒氏美麗,但是她頂著義妹光環,在場不是她的姐姐就是她的哥哥,沒有一個人有別的旖旎心思。所以有這個好感度滿值的光環存在,是不會有人愛她的。在場便有幾位武將,似乎在討論鄒氏,可惜她已經嫁人了,不然一定前去求親。

可能漢子和妹子審美不一樣,如果要她說,方夏就覺得蔡琰氣質更好。

鄒氏的相公張濟有一個侄子叫張繡,後來在宛城的時候張繡本來打算投降,結果曹老闆喜歡人.妻,看上了張繡的嬸嬸,也就是鄒氏,然後他圈圈叉叉完神清氣爽的時候被賈詡設計坑成狗,丟了貼身護衛典韋,還死了兒子。

這麼一來,方夏就忘記自己之前還在擔心萬一被董卓看上了要不要犧牲色相完成連環計的問題。雖然呂布長得還算英武,但是他腦子有問題啊,雖然董卓目前很有權勢,但是他長得醜啊,要不了多久就要死啊。

方夏並沒有為所謂的大漢犧牲自己的覺悟。

這天下之大,能人異士無數,除去區區一個董卓,又何必犧牲她這麼一個小女子呢?

聽到董卓的聲音,她也只得起身,回答說:“回太師的話,確實如此。”

呂布做的已經十分過分了,胡軫只需要如實說,再加上之前一些劣跡,足夠秋後算賬了。胡軫又不傻,知道董卓肯定會派人去查證的,根本懶得說謊。而當時發生的事情那麼多小兵都看著,方夏也不可能睜眼說瞎話袒護呂布。

更何況,方夏目前和呂布還沒什麼關係呢。

哦,你說義兄妹?反正全三國文臣武將都是她的義兄弟,所以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就跟沒有一樣了。

“喔。”董卓聽到了方夏的回答點了點頭,說:“那貂蟬你快坐下吧。”

方夏便坐下了。

看到董卓這副煩心樣子,應該沒有空想到個人生理問題上面去,方夏松了一口氣。

“既然涉及到貂蟬,”董卓想到了方夏是自己的義妹,肯定不會是她的錯,那麼一定就是呂布的錯了。董卓也覺得呂布做的實在是太過了一點,應該懲罰一下。至少,得對付過去,不能讓手下寒心。

“文憂,你怎麼看?”董卓決定還是問一問自己心腹謀士再做決斷。

文憂,便是李儒,李文憂。

他乃是三國前期十分有名的謀士,董卓能夠在合適的時間進京“平亂”,甚至一把大火燒了古都洛陽遷都長安,都是他的手筆。而他最拿的出手的戰績,便是弒君,殺死了漢少帝劉辯。董卓軍中能夠跟他比肩的,只有現在還在打醬油的毒士賈詡賈文和。

李儒長的並不太好,尖嘴猴腮,三角眼,看過去先入為主便容易對他帶上偏見,便是笑起來的時候,也會讓人覺得陰險。所以他特別感激董卓不以貌取人,願意重用他,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為了報答董卓,無論董卓幹了什麼,都十分堅定的助紂為虐,沒把才華用對地方。

一句話形容的話,這是一個陰人狠人。

聽到董卓的話,李儒眯了眯他那一雙狹小的眼睛,對附耳過去董卓說:“依儒之見,應當這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初是李儒親口說服呂布背叛丁原,投入董卓麾下。也就是說,呂布幹了什麼,他這個舉薦人是要負責的。胡軫等人也知道,告呂布還有搞頭,但是一旦攀扯到李儒身上,那肯定就是打水漂了,所以之前和對待方夏一樣,只說呂布,也不提李儒。

李儒很瞭解董卓的心思,他每說一句話,都好像說在董卓心坎上,與他的意思一般,令董卓聽得連連點頭。

“呂布此人,有著豺狼之心,太師想要駕馭他,除了懷柔之外,也應該磨一磨他的爪牙。”

之前董卓為了收買呂布,讓他背叛丁原,可以說是花了大價錢的,呂布因此氣焰才如此之盛。到現在這個地步,董卓已經掌控了朝廷拿下了洛陽,呂布已經沒有之前那麼有用了。既然如此,打一次大棒,再給個甜棗,這才是是真正的御下之道。

雖然呂布性子桀驁,要是做的不好,可能會引起他嚴重的反彈,但是李儒還是有自信為董卓辦好這件事情的。要是整個董卓軍裡面,除了開了掛的方夏之外,李儒這個呂布的引薦人,算是對他最為瞭解的了。

見李儒和他想法一致,董卓不再猶豫,喊了衛兵來,說:“快去訓練場將吾兒奉先喊來。”

衛兵領命而去。

不過還沒有等呂布人到,卻有另一則訊息到了。

因為不滿董卓的暴.政,陳留曹孟德向各路諸侯發起了共邀天下討董的詔書。

曹操曾經刺殺董卓,雖然沒有成功,但順利逃脫,已經聞名天下。又因他曾在洛陽停留,發起詔書自然名正言順,佔了大義之名。便是詔書是假的,只要他需要,整個天下需要,那麼詔書就一定是真的。

本來其他人也不滿董卓,詔書一出,十八路諸侯接連響應。由四世三公的袁本初為盟主,已經向著汜水關來了。

這訊息一出,整個宴會情形驟然一改,大家再無玩樂之心了。

胡軫臉色也是一變,如果戰事需要呂布,就算他說破天,董卓也不可能改主意的。雖然日後還可以算賬,但胡軫又哪裡忍得下去呢?他與身邊的徐榮對視一眼,咬了咬牙,還想上前進言。胡軫自忖自己跟著董卓打工十幾年,怎麼著太師也不可能因為幾句話就把他怎麼樣。

徐榮拉住了他,輕輕搖了搖頭。

與胡軫同為董卓老臣,兩人關係也還算是不錯,不過徐榮歷史上評價可比胡軫高多了,人家可以有實打實戰績,敗退過曹操和孫堅的猛人。雖然因為死得早,甚至連字號都未留下,但是就憑此處戰績,便可知道他不凡了。

徐榮老成持重,雖然也有些不滿呂布目中無人的態度,但是他知道此時董卓需要呂布作戰,絕不可能罰他,胡軫上去不過自討沒趣罷了。此時,徐榮還沒有那些震撼的戰績,但隱約也可以看出日後的不凡了。

胡軫道:“我不甘心。”

徐榮不再勸了。先前已經盡到了朋友之義,若是胡軫一意孤行,他也沒有辦法。

方夏席位離的不遠,聽到了胡軫的話,她若有所思。雖然沒有什麼政治嗅覺,但是方夏也知道,十八路諸侯討董事件一出,董卓還用得著呂布,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翻臉了。不然誰替他打仗呢?胡軫的算盤,怕是要落空了。

胡軫頂風作案,起身道:“太師,軫有一言……”

董卓掃了他一眼,知道胡軫要說什麼,不過此時董卓根本不可能跟呂布翻臉,胡軫那些話他甚至懶得聽,便示意李儒,讓李儒把胡軫打發了。胡軫算是在鬼門關裡面走了一圈,要知道董卓的暴虐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

然後李儒和胡軫便開始了舌戰。

文官與文官之間的切磋便是舌戰,武將和武將之間就是決鬥。

胡軫運氣實在不錯,一天之內,先和呂布武鬥,再和李儒文鬥。

不過就他那文不成武不就的水平,當然不過幾句話,便被李儒駁斥的啞口無言。

勝利者是李儒。

全場都看著自己的笑話,胡軫實在無顏繼續呆著,只能退了出去。

李儒又在董卓耳邊說了幾句,這才讓董卓冷重的表情軟化了些,好像剛才什麼都沒有發生,他長笑道:“文憂說的不錯,我麾下可是有著二十萬涼州鐵騎,十八路諸侯不過土雞瓦狗,何足懼哉?且問一句,何人願替我討伐那些逆賊?”

華雄當即上前請戰。他投入董卓麾下時日尚短,並沒有建立什麼功績,還是個區區芝麻官,此時有了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董卓便點了他為先鋒。

正巧此時呂布跟著衛兵過來了,聽到董卓的聲音,進來便道:“義父,布願往。”

董卓大喜,他等的便是呂布,當即大笑道:“有吾兒奉先在,那些不過土雞瓦狗之輩罷了。”

如此一來,宴會散去,董卓盡起兵馬,以呂布為主將,念在胡軫與呂布有間隙,剛才又在犯傻,這一次便點了徐榮為副將,主動請纓的華雄為先鋒,前往虎牢關迎擊諸侯。

胡軫恨意滋生,董卓又在他這位老將和呂布之間,選擇了呂布,讓他更為憤怒,甚至生出了背叛之意。胡軫覺得自己兢兢業業給董卓打了十幾年的工,便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董卓竟然因為一個中途投來的呂布這麼虧待功臣,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小夥伴徐榮領軍走了,上司董卓又讓他絕望了,所以胡軫挑挑揀揀,想到了自己的義妹貂蟬。然後他就又跑到方夏這裡訴苦。

方夏正在收拾包裹。

十八路諸侯已經進攻虎牢關了,也就是說要不了多久,洛陽這一塊就會被董卓一把火燒成焦土。她要是再繼續留著,就只能跟著董卓軍前往長安,然後連環計就該來了,這可不是她想要的結果,還是讓王允另請高明吧。

方夏決定趕緊趁著這個機會走人,免得再也走不掉了。

胡軫來的時候,方夏是很不想見他的,不過人堵在門口,不見自己也走不成,只好放他進來。

然後方夏靜靜聽胡軫吐了一個下午的黑泥。

胡軫終於說完了,他眼神露出堅定之色,說:“多謝貂蟬大人寬慰,若是您舉兵之日,軫定然第一時間來投。”

然後他就走了。

方夏:“……”

我安慰你什麼了?我什麼時候說要舉兵了?你倒是說啊說啊,和張遼一個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