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千金裘最新章節列表 > 22、暴發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暴發戶

五百兩的香油錢可不算是小數目,簡直就是暴發戶的行為。偏偏這上京城的人最瞧不起的就是商人,京城裡大家比的是貴和名。杭州城裡以富為美,鹽商人家更是以賽富為樂,但到了京城只會被人鄙視為下里巴人。

這京城有錢的人難道少了?人家是有錢都藏在暗處,沒見那貪官汙吏抄家抄出來的銀子都比得上大夏朝一年的賦稅了?所以說,這京城裡有錢的人可海了去了,但是他們哪裡敢放到明面上來,這豈不是明擺著招御史彈劾麼?所以藏富才是美德。

有底蘊的人家,一屋子的傢俱、裝潢全是半舊的,每一件都有說頭,這個是先帝賞的,那個又是誰誰的賞的,這才叫臉面。只有暴發戶才處處顯擺。

衛蘅倒不是暴發戶心態,只是佛祖面前必須誠懇,別人那樣的錢力捐個五兩銀子是誠心,可是她那家底,再捐個五兩,就是對佛不敬了。是以,衛蘅好不容易找了個偏僻的小殿,寫了五百兩香油銀子,偏偏卻被陸湛看見了。

陸湛看著眼前的小姑娘,臉上一陣紅,一陣青的,只覺得有趣。不過這姑娘的手上也太散漫了些,五百兩銀子隨隨便便就捐了出去,不是持家之相,誰家要是沒座金山,可千萬別娶她。

當然聯想到剛才陸湛聽到的,衛蘅大聲地請濟癲保佑她考進女學的事情,這五百兩銀子又難免有點兒賄賂活佛的意思。

衛蘅這會兒是進也不得,退也不得,若是不理會陸湛直接離開,又怕他大嘴巴地將今日的事情說出去,叫人覺得她是在賄賂佛祖。但是要叫她向著一個曾經罵她“不矜持”的男人低頭,她又覺得憋屈。

權衡片刻,衛蘅朝著陸湛屈了屈膝,叫了聲“湛表哥。”彼此是親戚,陸湛總不好到處去說表妹的壞話。

陸湛挑了挑眉,就在前一刻,這位表妹的臉上還明擺著一副不想認的表情,這會兒倒是變了臉,可就是顯得有些假。

陸湛的手指在功德簿上輕輕叩了叩,道了聲“蘅妹妹。”

衛蘅跟陸湛無話可說,她的眼神從功德簿溜到陸湛的臉上,又從陸湛的臉上挪到功德簿上,就是在暗示陸湛不要多事。

陸湛見衛蘅的眼珠子骨溜溜地轉著,狡黠又可愛,她眼睛本就大,睫毛撲扇著彷彿蝶翼一般,臉蛋紅紅的像一隻粉紅的林檎果,叫人恨不能能咬上一口,定然是甜脆可口。

“倒是很少見人這樣擲籤的。”陸湛道,說話間已經合攏了功德簿。

衛蘅松了一口氣,臉上羞惱的紅暈漸漸退去,腹誹道:真是少見多怪,嘴上卻輕描淡寫地道:“只是想取個好彩頭而已。”

陸湛又揚了揚眉,嘴角噙起一絲輕笑。

衛蘅不想多與陸湛接觸,蹲身福了福,“我去前頭陪母親用齋飯了,表哥慢慢逛。”

“我今日來也是陪祖母用齋飯的,時間也差不多了,一起走吧。”陸湛道。

衛蘅愕然地望著陸湛,心道:你懂不懂什麼叫男女有別,叫你一聲表哥,你還真以為你就是表哥啊?

陸湛一眼就看穿了衛蘅的心思,他不由輕笑出聲道:“小丫頭別想太多。”

這話又將衛蘅弄得惱羞不已,臉又紅了起來,她自己只覺得她已經是個大人,更是個成年人了,而在陸湛眼裡,原來她還只是個小丫頭。不過也是,她才十二歲,陸湛都十九了,她和陸湛比起來,不就是個小丫頭片子麼。

那廂劉華氏見衛蘅同陸湛一起走過來,趕緊迎了上去,她是何氏身邊的管事媽媽,自然也認得這位齊國公府的三公子,趕緊道了一聲安。

衛蘅低著頭,也不同陸湛交談,省得他又說自己不矜持。一行人到了法慧寺後院的客房,木老夫人和何氏正坐在一塊,相談甚歡,見陸湛和衛蘅一起進門,笑著說:“才說讓兩個孩子也見一見,結果他們就先碰上了。”

衛蘅笑著向木老夫人問了安,走過去同旁邊的陸怡貞站在一塊兒,她和陸怡貞同歲,今春都要考女學,想來陸怡貞也是來拜文殊菩薩的。

兩個姑娘嘰嘰喳喳地議論到了一塊兒,過得片刻,法慧寺的知客僧過來請木老夫人和何氏移步去前頭用齋飯。

陸湛一路將幾位女眷照顧得非常好,臉上一直帶著和煦的微笑,同後來高官顯位之後顯得陰沉的陸湛比起來,此刻的他可平易近人多了。

可是你若以為陸湛很好接近,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上輩子衛蘅不就是折在這種自以為像春風般的笑容裡的麼。

一眨眼日子就到了女學的入學考這日。京城的各家客棧都已經客滿,這盛況比科舉考試也不遑多讓。

天南海北的千金、閨秀都聚集到了京城,當然有這個財力物力的,肯定都不是普通人家的小姐。光是一路的盤纏和到京城的食宿,所費就不下百兩。

女學的入學考一共分十課,取得九條梅花絡子以上才能拿到入學的資格。不過這十課裡面,十三經辨義和策論,如果過關,可以各得兩條絡子,所以只要十三經和策論學得好的學生,十門課裡僅僅精通七藝便能進入女學。

可見女學最重視的還是經義,提倡的是女子的貞靜嫻淑。

可惜衛蘅對這兩門最是頭疼,她的腦子對數字極敏感,但是對背誦文字卻覺得有些艱難。日記夜背,才勉強算是將十三經給背熟吃透了,如今辨義她倒是不怎麼怕。唯獨那策論,又不像科舉的策論,有個套式,女學的策論是隨便你怎麼天馬行空。

沒有規矩其實是最可怕的,誰也不知道夫子會喜歡哪種策論。

衛蘅在下場之前,就已經算是放棄策論了。不過女學為了摸底,十三經辨義和策論是必須考的。

另外八門,分別是琴、棋、書、畫、禮、御、射、數。其中“禮”課也是必考的,並不專門設考試,從這些小姑娘進入女學的大門開始,關於“禮”的考察就已經開始了。

等入學考最後結束時,你才會知道自己在“禮”上能不能得到那枚梅花絡子。

這方面京城的閨秀就比較佔便宜,她們從一生下來在人前就最重一個“禮”字,從小就有人教導。而其他地方的姑娘或者窮人家的姑娘這方面就難免不那麼入京城人的眼。

所以,從宮裡放出去的嬤嬤就格外吃香,被那些大戶人家爭相聘請去教導姑娘。

衛蘅從女學的教儀手中接過洗得乾乾淨淨的藏青色女學學服,去隔間換好之後,腳上只著白襪,套入女學準備的木屐當中,跟著一隊應考者一起去了集賢堂。

集賢堂是女學每月初一山長召開大會的地方,堂宇雄闊,如今裡面整整齊齊地擺放了幾百條書幾和蒲團,供應考者考試所用。

衛蘅抬眼望去,清一色的藏青色衣服的入考者,頭髮都梳在腦後用藏青色的頭繩綁住,簡直是醜得慘不忍睹。女學的這身衣服就是為了表示,女學重才不重色。

旁邊一道炙熱的眼神射在衛蘅臉上,她想忽視也忽視不了,轉頭一看,卻是個在杭州時認識的熟人,魏雅欣。

魏雅欣的父親是個窮秀才,到死也只是個窮秀才,不過魏雅欣本人卻像是雞窩裡的鳳凰一樣,生得花容月貌又文才了得,是衛蘅僅見過的詩才可以和衛萱媲美的人。

衛蘅的外祖母很喜歡魏雅欣,平日她在白鶴書院的用度都是何家在支援,當時在白鶴書院時,衛蘅有什麼,魏雅欣就有什麼。

當然這並非全是因為木老太太良善的緣故。何家如今漸漸遠離了朝堂,可是這天下,生意做得大的,就沒有不和官府沾邊兒的。雖說何氏嫁入了靖寧侯府,可也並不是所有地方都使得上力。

所以何家採取的是廣泛撒網,重點捕撈的策略,這魏雅欣就是其中一條頗引人注意的魚,就等她鯉躍龍門了。其實何家也不是非有什麼事情要求將來的魏雅欣,他們多的是錢,不在乎在她身上砸一點兒。但是,若魏雅欣真是個重情義之人,將來何家萬一有事,她自然會幫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次,若是魏雅欣入了女學,將來她的婚事就可以期待了。若是被京城的貴人看中,那就是鯉躍龍門了。

魏雅欣朝著衛蘅做了個口型,“蘅姑娘。”

衛蘅衝她笑了笑。因為集賢堂不許交談,所以兩人也只能“神交”。

除了魏雅欣之外,衛蘅還見著了一個杭州白鶴書院的熟人,郭樂怡,她是鹽商家的金鳳凰,性子活潑開朗,衛蘅在杭州時,與她玩得最好。

彼此相視一笑,聽見教儀讓眾人入座的聲音後,衛蘅這才收回眼神。

十三經辨義考得極為偏僻、艱澀,好在衛蘅可是用了一輩子的心,堪堪地對付了過去。

策論議的是“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違,夫故不可離也。”

衛蘅忍不住撇嘴巴,所謂天固然不可違背,但是夫是人,如何能同天比。難道做丈夫的喪德敗行,禍國殃民,妻也不可離?難道做丈夫的寵妾滅妻,妻也不可離?難道做丈夫的死得早,妻就只能守寡不離,淒涼一生?

衛蘅自打做了做了媳婦,後頭又當了娘,這些教小女兒的道理,她就不像小時候信得那樣真了。

衛蘅左右為難地想了片刻之後,還是無法違背自己的本心,去讚頌“夫不可離。”寫完這篇策論後,衛蘅心裡惴惴不安,心道策論的兩個梅花絡子是不用想了,還得打起精神來,應付下午的其他幾門課試。

考完十三經辨義和策論這兩門重頭戲之後,應考者在教儀的帶領下,排著隊去女學的飯堂用午飯。

整個飯堂裡除了細微的咀嚼聲外,再沒有其他聲音,一個個細嚼慢咽的淑女,連眼睛都不敢隨便轉一下,就怕在“禮”藝上失了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