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為奴最新章節列表 > 24.第 24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4.第 24 章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此番入谷求學的女子,容貌俱是不俗,是以掀開面紗後,這溪園一時間便是嬌花爭豔,看得一些年少心性不堅者頓時心神盪漾,頻頻越過溪流飄向這些未來的師妹們。

張華卻很是看不慣那姬瑩。莘奴不在的這三日裡,據說張華與姬瑩因為一些瑣事吵了起來,現在很是水火不容,當下便出聲嘲諷道:“還沒開試便摘了帽紗,若是一會拉攏不到結盟之友豈不是要除衣?”

這話語的聲音不算小。起碼溪流這邊了六位女子都聽得一清二楚。姬瑩知道現在有許多少年正望著自己,面上露著溫柔的微笑,嘴裡卻很是尖酸刻薄道:“總比有的人,想露卻沒得露要強啊!”

張華長得不錯,但是也不過是個清秀的少女,與姬瑩的美豔大方自然不可同日而語。這一句便堵得張華氣得腮幫鼓鼓,不由得惱道:“有什麼得意的?便是莘奴姐姐不屑於與你們為伍,不然你的容貌又算得了什麼?”

這話著實是點在了姬瑩的七寸上,她自然知道在這六位女子中,容貌最傾城的,當屬那個不多言多語的莘奴。越是美麗的女子往往越在意容貌上的比較,若是一會她姬瑩與莘奴抽籤成為敵對方,那莘奴若是以容貌引誘盟友,自己的確不是她的對手……

莘奴也微微皺眉。她與那少女張華一路為伴,心知她的天真爛漫,可是此時正是結盟之際,女學子本就處於劣勢,她卻與那姬瑩起了口舌之爭,當真不智!而且這張華的無心之言,又將自己捲入了紛爭裡,當姬瑩的眼睛有意無意地朝著自己飄來時,莘奴便知姬瑩對自己產生了戒備之心。

“好了,一會便要應試,我們幾個朝夕相處更要互相幫襯。大家都少說幾句。”就在這時,在一旁漠然不語的媯姜開口勸解道。

她說的在理,大家一下子都不說話了。這時講壇上喊起了學子們的名姓,讓他們一個個上來抽籤決定自己對應的諸侯國。

每個人都心內忐忑,也不知一會是要挨著誰,又要與誰為敵。只是耐心地等待講壇上念出自己的名字。

不一會終於到莘奴,她起身來到臺前,看著竹筒裡的竹籤,略微猶豫了一下,伸手抽取了一支。待她拿起一看,心裡暗叫一聲:不好!

只見竹籤的末端赫然寫著“宋國”二字。

宋國便是曾與她私奔的少年孫伯所處的諸侯國。曾經在宋襄公時,勉強算作一霸的宋國到了今時,已經苟延殘喘,羸弱不堪了。更可怕的是,宋國不但國力衰微,而且四面強國環繞——齊、楚、魏環立左右,還有魯國、越國等。真是左鄰右舍,不堪紛擾。

一會若是對陣,這般情形真是凶多吉少。

不一會,大家都抽籤完畢,紛紛站起來到了大木盤前。白圭示意眾人紛紛拿起自己對應的木塊,然後突然說道:“諸位手中的木塊乃是魯班所創的子母扣,各位左右擰動可以將它分開。注意,莫要讓旁人看到你的木塊。”

莘奴微微轉身,擰開了手裡的子母扣,發現裡門刻著一行字,乃是宋國大致的兵力,糧草還有國土的大小。她心裡又是一沉,直覺這測試絕對不會是結盟對攻那般簡單。

果然白圭又開口道:“各位手裡的都是你們的實力,也是你們估量結盟物件的依據。一會攻防開始時,諸位可以自由選擇盟友,可是一旦攻防結束,所結盟的三個盟友裡便要有一國被其他兩國瓜分,不過若是聯合的兩國所合兵力糧草不足以吞併一國,則宣告失敗,依然三國並存。若是兩國勢力強於另一國,則可以自由瓜分。所得多寡,全靠諸位自行商量了……”

這話一出,全場譁然。這時哪門子的測試,簡直是逼真的國力傾軋啊!方才還在並肩作戰的盟友,在戰事結束後卻要互相蠶食,真是人心不古!

不過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一點,那就是若想要順利通關,要熟諳各國的兵力國力,更要在選擇盟友時慎而又慎,而且一會再開試時,要儘可能地多吞併瓜分一些羸弱的諸侯國,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被盟友聯合吞併瓜分。

而莘奴所處的宋國,怎麼看都是可以輕鬆一口吞掉的小香肉。

因為複試弟子眾多,所以成了上下兩場,兩個木盤同時進行。

每個木盤上共十人。

就在這時,莘奴所在的木盤上,廝殺已經開始了。

第一輪上場的少年,莘奴倒是看著眼熟,原來是張華的兄長,名喚張儀。他代表的侯國韓國是防守方,而攻打他的實力不俗的楚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少年張儀平日裡沉默寡言,可是此時竟如換了一人般,侃侃而談,積極遊說代表秦魏兩國的男子聯合抗楚。

他遊說的方式很實在,只點出了一旦韓被楚吞併,秦魏兩國將與楚接壤,而楚吞併了韓國後,實力大增,更加勢不可擋。

所以三國很快結盟,化解了楚的凜利攻勢。

當危機解除以後,三個方才並肩作戰的盟友,互相對望,似乎在掂量著該先滅了誰才更有優勢。總所周知,魏乃是戰勝了秦的強國,而秦國的實力也不俗,怎麼看都是兩國吞併韓國更周全可靠一些。

就在這時,張儀又掌握先機,搶在了魏國之前將代表秦的男子拉到了一旁,開始遊說。

他遊說的方式依然以實用為主,只用手指沾著溪水,在青石板上畫出了三國的地圖,將魏國的國土做了一個漂亮的肢解。確保兩國瓜分了魏國後,秦國不與趙國和齊國接壤,而劃分為魏國土後,韓國將像屏風一般替秦國阻隔著趙齊兩個強國。可是若秦聯合魏國吞併了韓國,那麼魏國的實力大增,接下來吞併秦國,簡直易如反掌。

只要不與強國接壤,便可保證一時的平安,張儀的話顯然說動了代表秦的男子,因為在現世裡,魏國剛剛擊敗了強秦之事簡直婦孺皆知。

而代表魏國的少年雖然氣急敗壞,可惜他的遊說之詞顯然不足以說服秦。最後秦韓決定聯合吞併了魏國,兩國的兵力相加剛好能抵消魏的反抗。

頃刻間,實力不俗的魏國只因為選錯了盟友,而消失在了木盤之上。

這一場交鋒之戰堪稱漂亮!一下子給了其餘觀戰學子很大的啟發。他們醒悟到了,就算抽取的是強國,也不代表能夠平安度過危機,而就算是實力稍差一些的弱國,只要遊說得宜,實事判斷正確也可轉敗為勝,悄悄壯大自己的實力。

莘奴默默琢磨著其中的厲害關係,打量這自己環繞的這些敵國,心內暗自揣度著一會該如何行事。

幾輪“廝殺”以後,木盤的板塊已經變得匪夷所思,弱肉強食的真諦在這略顯粗糙的模板上異常逼真地上演著。

莘奴所代表的宋國周圍,只剩下韓國、齊國還有楚國。

很快就輪到了齊國攻打宋國。這看起來是個毫無懸念的回合。

莘奴心內權衡,很快決定放棄聯合楚國,轉而遊說越國和魏國。可是宋國的實力實在是太弱,無論是吞併與聯合,貢獻的都是螻蟻之力,她能否遊說成功心裡也是沒底。

代表越國的是媯姜,不待莘奴開口,便說道:“我與你聯盟。”莘奴知道這媯姜聰穎得很。越國偏居一隅,難入中原戰局,看似安逸,實則固步自封,一旦吞併幾輪後,中原強國形成,越國便是一坨泛著油光毫無抵抗之力的肥肉。

所以倒不如積極加入戰局,不規避強敵反而能轉敗為勝。這其實也是莘奴想要說給媯姜聽的,沒想到這位齊國的女子卻自己早已領悟到了這點,與莘奴不謀而合。

輕鬆說服了越國後,莘奴便要說服代表韓國的張儀了。

雖然莘奴戴著帽紗,可是張儀聽到白圭念起她的名字便猜到了她是何人。先前每每看到她還有些臉紅的少年此時卻是一臉正色,屈身施禮道:“若是平時,姑娘有事,只管開口,張某赴湯蹈火,只不過現在是鬼谷複試,不可因私情而不盡力為之,張某權衡一番,不想與宋結盟。”

張儀這般搶先封住莘奴的嘴,實在是怕自己一會被麗姝說得心軟,犯下不智之錯。

宋國實在是太小,如果他與之結盟,固然可以保全宋國,可是這意味著自己白白繞涉入一場瓜分戰役裡,何況代表越國的也是女子,看起來這兩位姑娘又是交情不錯的模樣,一旦被她二國瓜分,自己豈不是白白替他人做了嫁衣?

莘奴倒是不意外張儀的拒絕,可是她並沒有打退堂鼓,轉而去說服楚國,而是單刀直入去問:“不知尊駕想不想要留到最後?”

張儀微微一笑,道:“自然是想。”

莘奴點了點頭說:“我能助你,你留到最後,我第二便好。”這話一出,惹得在場的學子們鬨堂大笑。

一個小小的宋國罷了,用刀切都嫌肉小,居然大言不慚地說留在第二?

可是在一片哄笑聲裡,莘奴如青柳一般的腰肢站得筆挺,絲毫不見半分心虛動搖。待得眾人笑聲漸歇,莘奴才不急不緩地學著張儀先前的樣子,以水沾地圖,畫出自己與鄰國的地圖道:”若尊駕肯於我聯合,當知我們三者聯盟,真正劍指的是楚國!”

此話一出,原本置身事外代表楚國的男子臉色大變。

張儀也疑惑地皺了皺眉:“請莘奴姑娘進一步明示。”

莘奴遇到:“若你與我聯合,便可輕鬆擊退齊國的進攻。待得瓜分時,我會與越聯合瓜分你的國土……”

此話一出,下面又是一陣哄笑聲,眾人紛紛介面道:“竟然這般打算還說出來,豈不是傻到了家?這女子是何人?這般愚鈍為何初試沒有被撤了席子?”

莘奴不為所動,接著說道:“可是我與越的實力相加,是遠不如你韓的實力的,這就意味著,瓜分失敗,我們三者都可存活。”

此話一出,滿場寂靜。方才的幾輪戰役,大家都如饕餮一般忙著互相吞噬,壓根忽略了規則裡還有這樣一條,而且還可以這樣來玩。

再說,各國的國力都是各自隱藏的,若不是多各國國情有著深入的瞭解,怎麼敢託大地估算,如賭徒一般下注呢?”

張儀也微微皺眉,有些不相信莘奴之言,莘奴低低地說了什麼,張儀突然睜大眼睛:“你……怎麼知道的?”

莘奴微微一笑:“不止尊駕,其他人的兵力我也能猜出大概,怎麼樣?三家聯合,共進共退,待得此番戰役後,韓作為戰勝國,應該輪到攻打楚國,到時,只我與韓兩家不與楚聯合,楚便是尊駕的囊中之物。”

這番說辭完美而極具誘惑。

張儀權衡了許久,終於答應與宋聯合。

而事實是,莘奴的估算毫無錯處,當抵抗了齊的進攻後,宋與越聯合瓜分韓,卻應為實力不夠而宣告失敗,三家都倖存了下來。接下來,果然是張儀代表的韓國攻打楚國。而楚國相鄰相鄰的只有宋國和越國。

莘奴與媯姜二人依然信守著上一輪的盟誓,拒不肯援手於楚,很快楚便被韓攻佔。

餘下的幾輪裡,莘奴緊緊依附韓國,精準地替張儀估算著各國的實力糧草,將“為虎作倀”的真諦發揮到了極致。

被吞併的了的眾人是恨得咬牙切齒,紛紛詢問那個戴著帽紗的女子是何來路?竟然這般小人囂張,依附著韓國,硬生生地從小蒼蠅吞噬成了挖人牆角的大老鼠。

莘奴去問無暇顧及他人的議論,腦子裡飛快地旋轉著,琢磨利用著規則裡的一切漏洞。她其實心知,今日自己能這般順遂其實還是僥倖。

那被重新批註的書簡裡,也註明了諸國的兵力實力,並用硃砂圈記成了重點,她不過是心中知曉了每個人子母扣裡的隱情罷了。

可是就算知道也要合理地運用,巧妙地說服,不然也會功虧一簣。幸而王詡的那篇時論裡的權謀給了她很大的啟示。

現在她置身其中,也終於瞭解到,為何王詡的弟子個個都那麼善於權謀了。這樣注重實效選拔上來的弟子,沒有一個是省油的銅燈!

這般模擬,每人都有兩次攻防機會,再綜合統算排名。

最後的廝殺中表現出眾的張儀排位第一,而第二名,卻是一直不顯山露水的媯姜。至於莘奴,雖然拼勁了全力,奈何宋國實在不是一顆好棋子,僅止步於第四名,卻也令眾人為之側目了。

張華則墊底排在了十名。而妄圖以美色迷惑人的姬瑩成績也不盡理想,只排在了第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