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琴妃傾城最新章節列表 > 卷3:第055章 禾胥打算,禾術江山(一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卷3:第055章 禾胥打算,禾術江山(一更)

彼年,禾胥遊歷天下,在君臨與偷溜出家門的阮芸相識,此後相知並約定相守。

陳橫易將子女都困在家中不允出門,其目的是陳家需休養生息,不得參與到任何一國的權力鬥爭中,就算是由他們陳家需效忠的顧氏皇族執掌的天啟國也不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更況遠在海外的禾術。

為此,阮芸與陳橫易鬧僵,鬧到最後,陳橫易直接道,若她執意嫁到禾術去,不僅要與陳家斷絕關系,連“陳”這個姓都不許再用。

阮芸被困在廖月閣十幾年,又正是年輕氣盛,加之遇到了心儀之人,哪裡受得了親生父親這樣的絕情,一氣之下就改了母姓離家……

這一離家就是好些年。

無母族照拂,除了禾胥這個人,她便只能靠自己。

好在禾胥待她真心,她亦有幾分能耐,不然那時她孤身到禾術,又如何能在那些危機重重中活下來並坐上後位。

自來到禾術這麼多年,她也只離開過禾術兩次而已。

一次是陳明月與顧荊大婚,她也是在那時見到年僅兩歲的陳天權。

說起陳明月,境遇倒是比阮芸好些。

許是因她嫁的是顧氏皇族,陳橫易縱是明令她在外不得打著陳家的旗號,卻未真正將她逐出家門。

阮芸第二次離開禾術,是顧月卿失蹤兩年後,她突然從陳家那邊得到訊息,道是顧月卿並還活著且人在萬毒谷。

阮芸縱是與陳家斷絕了關係,早年她還是陳家大小姐時,身邊也有幾個忠心之人。後她離開,那些人仍留在廖月閣中,於偶然間得知陳橫易救下顧月卿並將她扔在萬毒谷,知曉阮芸與陳明月姐妹情深,便想方設法將訊息送到了禾術。

接到訊息,阮芸便與禾胥出去尋人。

縱是知道人在萬毒谷,然萬毒谷神秘又弟子無數,實則並不是那般好尋。

好在禾胥早年遊歷在外見識不小,知道如何能聯絡上萬毒谷。

下了刺殺任務,要求武功最高的殺手出手,刺殺的目標不是別人,正是阮芸……

然後,這個任務就被顧月卿接去了,彼年她尚未執掌萬毒谷。

因她知道阮芸是她母后的姐姐。

就這樣,阮芸見到了顧月卿。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十分冒險的舉動,一開始禾胥自是如何也不同意。且不說萬毒谷的殺手裡有沒有顧月卿,就算有,任務也不一定會到她手裡。

後來阮芸堅持,做好萬全的準備後,禾胥才勉為其難的答應。

說來也是巧合,那段時日,顧月卿正好接管殺手組,不然她許還真不知。

這是顧月卿唯一一次刺殺失敗的任務,且又是她作為谷主弟子培養時接管殺手組之後的失誤,其懲罰……

總歸那種萬毒蝕身痛不欲生的感覺,便是顧月卿都不敢再去回想。

不過,倒也正是因為那次,她與阮芸相認了。

阮芸讓她跟她回禾術,顧月卿決絕了。她要報仇,且她已經想好報仇路該如何走。

她不想讓禾術牽涉進來。

奈何阮芸不停的掉眼淚,顧月卿只好同意兩年後再去禾術尋她。

好不容易得她鬆口,阮芸生怕她反悔,便不再逼她……

於是兩年後,顧月卿已執掌萬毒谷有一年,萬毒谷的權幾乎收攏在她手中,她才啟程去禾術。

所以細緻算來,她在禾術也不過待了一年多兩年不到的時間而已。

只是顧月卿如何也沒想到,她人方一到禾術,就多了一個帝后義女的身份,並有一個入了皇家玉蝶的名字,禾玥。

不用阮芸多解釋,顧月卿也能知,為這個上了玉蝶的名字,阮芸怕是從與她做了約定回到禾術便開始謀劃。

一個外族之人,認作義女便罷,要上皇家玉蝶……

所以顧月卿不說對阮芸和禾胥感情有多深,卻是打心底裡的敬重。

當初她和親君臨未告知禾術,有幾個緣由。

一則,她和親並不是奔著成婚而去;

二則,她不想禾術牽涉到她的復仇路中;

三則,有得那一場看到父母死在眼前,又在萬毒谷三年幾經生死的她已是冷心冷情,縱然敬重禾胥和阮芸,卻做不到將他們當家人。

這份敬重,細緻說來應與她對天啟太傅柳如風的差不多。

*

對於顧月卿的這聲“姨母姨父”,阮芸只是低低一嘆,並未在這上面多說,畢竟這些年,顧月卿是個什麼性情,她也是清楚的。

“你趕了許久的路,想來也疲累了,今日我們本應讓你先好好休息,只是我實在想看小外孫一眼……”一邊說,阮芸一邊往搖籃處瞄。

“既然小外孫睡著了,那我明日再來吧。”

“無妨,縛謹生來便乖巧。”

“那我,就看一眼?”還興奮的伸出一根手指比劃了一下。

這般年歲還有此心性,禾胥寵溺的握著她的手,“走吧,看過一眼便離開,不然你得記掛一整夜。但你動作得輕些,莫要將孩子吵醒。”

“我是那麼粗心大意的人麼?”

禾胥輕笑,沒說話。

阮芸瞪他一眼,就放低腳步看孩子去了。

禾胥和千流雲也跟上。

待看到孩子,阮芸一愣,“這……”

阮芸的反應在顧月卿預料之中,倒是禾胥,看到孩子後的反應讓顧月卿頗有幾分意外。

只見他眼前一亮,然後驚喜道:“這孩子生而非凡,將來必有大成。不若……”

與阮芸對視一眼,兩人默契的看懂了對方的意思。

而後一齊回頭看向顧月卿。

眼神讓顧月卿眼皮一跳。

“玥兒,孩子睡著了,便不在這裡吵他,我們外面說話。”領會禾胥的意思後,阮芸比他更激動。

兩人先走出去,顧月卿和千流雲在後面。

顧月卿輕輕抿唇,耳邊傳來千流雲壓低的笑聲。

有幾分幸災樂禍,又有幾分興奮高興。

顧月卿看他一眼,眼神很是意味深長,然後千流雲的笑就僵了僵。

他感覺,他似乎高興得太早了。

*

外間,禾胥和阮芸已經坐下,顧月卿和千流雲走到他們對面落座。

有婢女上來奉茶。

還沒開口說話,外面就有人來報,陳天權到了。

阮芸讓人將他請進來。

陳天權進來,看到屋中坐著的四人,腳步頓了一下才上前見禮,往殿中左側的兩人躬身拱手,“見過禾術陛下、禾術皇后。”

阮芸臉上帶笑,“天權來了?不必多禮,坐吧。”

陳天權道謝,朝坐在屋中右側的千流雲握了個拳算是打招呼,便在顧月卿一旁的椅子上落座。

“天權先稍等片刻,我和陛下有些事要先與玥兒談。”

“不是什麼機要事,你不必迴避。”陳天權正要開口,便被阮芸打斷。

陳天權心懷疑惑。

阮芸看向禾胥,“陛下,還是你來說吧。”

禾胥也沒推辭。

端起茶盞飲了一口,方看著對面的顧月卿和千流雲道:“玥兒,流雲,你二人一直不想接手朕的江山,不知此番可有改變想法?”

“父皇,兒臣本不是皇家人,卻在家逢變故後得母后相幫,不僅給兒臣安身立命之所,還將兒臣視若親子悉心教導。兒臣感念父皇母後恩德,定竭盡所能報答,但這禾術皇位,說什麼也輪不到兒臣來坐。”

“你這孩子,總說這些見外話。我與你母親是舊友,得她託付,自是要護你周全。只是當年千家出事恰逢陛下登基在即,分不出心力,眼睜睜看著千家……此事陛下和我一直覺得有愧於你,有愧於千家。”

“母後言重,您和父皇救下兒臣,又在登基後給千家平了反還千家清白,於千家已是大恩。”

自來無論是哪朝哪國,只要是皇位之爭就沒有尋常的。禾胥能坐上這個皇位,自也不是一帆風順。

少不得要兄弟相殘。

最終禾胥登上皇位,而那些爭位的皇子裡,也只有一個受了重傷活下來,賜封黎王。

正是如今襲了親王爵位的禾均之父。

在皇位鬥爭那樣激烈的境況下,禾胥本就自顧不暇,幫不了千家並非他所願。

這些,千流雲又豈會不知?

“總歸,這個皇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兒臣來繼承。”

早便知他的態度,禾胥心下一嘆倒也沒再強求,轉向顧月卿,“玥兒呢?”

“我從前便說過,千丞相自幼便養在姨父姨母膝下,他比我更有資格繼任禾術的江山。”都不是禾術的皇族,她不覺得自己這個後來者比千流雲更有資格。

更況,她也沒那麼多心力多管一個禾術。

“不,公主與我不同,公主是入了皇家玉蝶的,比我……”

顧月卿打斷他,“千丞相若想,一個時辰後皇家玉蝶上便能有你的名。”

千流雲一默。

如今在禾術,公主殿下還真有這個能耐。

乾笑兩聲,索性不說話。

禾胥和阮芸也沒反對顧月卿的說法。

時至今日,不說顧月卿,就是他們二人,這點話語權還是有的,更況千流雲皇子的身份早已得滿朝大臣承認。

“所以玥兒還是堅持不要皇位?”

“是。”

幾人的對話,便是淡定如陳天權,內心也驚起了不小的波瀾。

不僅這幾人竟就多少人求而不得的至高皇權如此推脫讓人驚詫,就是方才傾城對禾術陛下和皇后的稱呼也讓他久久不能平靜。

姨父、姨母。

怎樣的關係才會有這樣的稱呼?

顯而易見。

所以,禾術這位皇后是陳家人?更甚者,是祖父的另一個孩子?!

深吸口氣,慢慢平復心底的震驚。禾術皇后既讓他過來,定是會給他解惑,那他便先安靜的等他們談完。

“好,你們都不願,朕也不強求。”

禾胥看著顧月卿,“玥兒,你嫁到君臨之事,雖是未告知朕與你姨母,如今瞧見你過得好,我們便也是安心的。”

“你既嫁到君臨,又與君臨帝情比金堅,你們是拴在一起的。而今君臨帝出兵大燕,不管緣由為何,有君臨和天啟同盟,大燕落敗不過早晚。如此,在這紛亂的世道,君臨帝顯然最有望一統這天下。”

“你是我禾術儲君,又是君臨的皇后,禾術和君臨本就是一家人。總歸要天下一統,就算你不願接手,禾術江山早晚也是你們的。為免宵小作亂,你又不願繼位,朕觀小外孫有非凡之相,決定將禾術交與他,你意下如何?”

說了這麼多,果然是說這個事。

顧月卿不語,千流雲卻眉眼含笑。

見她不說話,阮芸忙道:“玥兒,你先別急著拒絕,小外孫是君臨太子,將來君臨帝打下的江山應都是他的,禾術自也不例外。難道你還想禾術落入黎王那樣的人手中,平白給小外孫增個敵人不成?”

當然不是,若她容許那樣的情況發生,便也不會在出兵大燕的節骨眼上不遠萬里趕來禾術。

但是,她原也沒想將禾術的皇權攬在自己身上,更沒想過攬在小君焰身上。

若千流雲來接手,便什麼都解決了。

偏生千流雲不願。

突然,顧月卿眸光一閃,看千流雲一眼,這一眼看得他頭皮發麻。

她道:“可以,不過……”

------題外話------

*

二更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