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萬事儒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五九章 愈近愈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五九章 愈近愈怯

冬日的西安有些蒼茫,也正暗和著滿庭芳的心情。不知為什麼,她有些覺得無法面對王三豐。至於理由她說不清楚。

離婚之後,除了對他的恨意,唯一的一次表現出對他的留戀竟然還是在夢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讓庭芳內心有種負罪感。

不管三豐犯了什麼樣的錯。到最後關頭,三豐想到的還是她和女兒的利益。在也這足以證明三豐對自己的初心還是沒有變的。

現在知道了真像,而且是那樣的真像,她覺得不太像現實中應該發生的一樣。

”小滿,三豐找著以後,你是想讓她直接回你現在的家呢,還是先回他父母那裡住?他知不知道冰冰損失那二百萬的事?“

彥波希關切地問。他說了又有些後悔。,因為錢程還在邊上的沙發上坐著打盹。

”哥,冰冰的事他並不知道!至於他該去哪,我還沒有想清楚。這得見了他的面再說。“

“那你得好好想想,不要錯過了機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我也是這樣想,但還得看三豐如何想!‘

滿庭芳只好先這樣應付著,事情到了這樣的境地,她反而沒了方寸。只知道目前最該做的,就是把王三豐找回來。既然她一直擔心的基金債務他已經還清,那他為什麼還要亡命天涯?就算公司沒了,但至少一家老小都還平安,他留下的那些錢再加上自己的退休金,仍然可以保證一家人衣食無憂的生活。

至於他和三豐兩個人感情的事,她此時還顧不得深想,當然也不想在此時和波希哥哥討論。

彥波希從滿庭芳那裡沒到答案,就還是只想張陽的事。

一個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期待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他一直鼓勵他的學生追求的。

他曾和他們討論過許多從業的問題,他期望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篤定堅韌,有所為有所不為,就算做不到達人達己報效社會,最起碼也能獨善其身。

他看著滿庭芳,不禁想起了初到她家時,張陽的驚詫。

滿庭芳住的那樣一座豪宅,曾經令他兩個學生羨慕不已,而今卻已經另屬他人,人生際遇,變化無常,在關鍵處把握不好,就會是另一番天地。

彥波希理解張陽當時望塵莫及的心情,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裡出來的孩子,父母供應他上學都很困難,要實現這樣的豪宅夢,一時還真是不容易。他調侃式地鼓勵他說:“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舅舅說得對!我媽說她以前就一無所有,張陽哥哥,你要加油努力哦!”

這是冰冰對創業輕鬆地理解。

“耶!”

這是郭俠的毫無負擔的隨聲附和。

兩個年輕人舉著兩個“V“字手勢的加油鼓勵,立即化解了張陽心中的濃愁,快樂的笑聲又充斥了客廳。

彥波希不懷疑自己的徒弟將來會是個出色的醫生,但現實中物質的強烈刺激,也是很容易讓人迷失了自己的。彥波希又接著對張陽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的這句名言你還記得吧?”

“當然記得。那下一句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呢。可是老師,我們如果連個安身立命的家都沒有,還怎麼去心懷天下呀!”

“是啊,舅舅,那古人不是也說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嗎?這都有順序的,看來得先修身,再齊家,要不沒法治國平天下啊!那范仲淹是因為當了宰相才那麼說的吧。他要是連個房子住都沒有,日夜為衣食操勞,恐怕也作不出《岳陽樓記》那樣的名篇吧?”

彥波希看著冰冰那小嘴巴拉巴拉說個不停,就想起小滿小時候和自己雄辯的樣子,真是有其母必有女啊!

他平日很少和年輕人聊天,今日碰到這麼個機會,一時來了興致,就對冰冰說:“那你說,你們現在還都上學讀書,是處在哪個階段呢?”

“當然是修身啦!”

張陽明白了老師的用意,因此回答的聲調都有氣無力的。

“修身就是身心兼修。所以你們年輕人,從開始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沒有這些,很容易被物慾裹挾,身不由己,那樣你們的精神,就不會再有自由。如果一個人的理想就是自己一座樓院,那他就看不見天下的千家萬戶,也就永遠也達不到范仲淹所說的那個境界了!”

“舅舅,你說得好深奧哦,我們一時還理解不了,能容我們些時日慢慢消化嗎?”

冰冰眨巴著眼請求,她最不願意聽這些說教了。

“好吧,你們慢慢體會吧!”

彥波希看著冰冰也想起彥陽,心裡明白他們這代人都把前輩正確的人生經驗當做說教,就識趣地打住了這個話頭,把話題又轉到現實中來,她問王冰:“冰冰,你說說,你爸媽置辦這座房子是打拼了多少年?”

而王冰的一番話,卻大大地出乎彥波希和張陽的意料,因為她說:“其實我們家當時買房子也沒有花太多的錢。聽我媽媽說是在很早的時候她貸款買的。就是昨天咱看那個別墅,也是花了比現房價少很多的錢!”

難道說這個家有現在的富足,主要還是靠著小滿的投資而不是王三豐的經營?師徒三人心中同時有了這個疑問。

這是一處複式雙層公寓房,冰冰說上下一共三百平米,是媽媽的試驗場,爸爸的安樂窩,自己的停靠站,說得眾人都樂了。

不管是誰賺來的,在彥波希看來,房子就是個安身立命之所,只要能夠滿足基本需要,在裡邊能平安快樂的生活就好,也不必非得人人住別墅。倒是那些擺放的琉璃擺件讓他很著迷,他在想那些琉璃是怎麼在那高溫的熔爐裡實現了形和色完美統一呢,真是太神奇了。

張陽則不然,他覺得住什麼屋,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一種標誌,牽扯到人的自尊。

而郭俠則無所謂,因為滿庭芳家裡有的,他爸爸媽媽家裡幾乎都有,或許只多不少。但是他在意的使自己獨立以後,在家裡能開心,至於什麼屋,大不大不重要,他說只要在那個屋裡的生活舒心就好。

這在當時,孩子們那麼說,彥波希也就那麼一聽,並沒有往深裡去想。

現在再看看這封信,張陽自始至終都沒有表示過可能為了文迪留下來的意願,這和他的價值觀是一致的。

面對著滿庭芳的婚變、三豐的出走和張陽遇到的麻煩,彥波希的思維一時竟陷於了混亂。混亂之中他也希望遇到一個明智的人來廓清自己的思想,讓智慧之光再次照臨自己的神宇,啟動自己的神明,為他的學生想出一條能達成幾方接受的妙計良策。

但是,有時候的答案就是個單項的選擇題,不能多選。

“你看這樣行不行?“

錢程突然從冥想之中醒來。

“怎樣?你說!”

錢程的話就像暗夜突然出現的一豆燈光,給彥波希帶來了光明之希望.

”如果我能把他們幾方面的利益和資源都兼顧到最大化的話,張陽可不可以跳出醫院這個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