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晚唐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章 後院火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章 後院火起

鎖喉堡裡有最險要的地勢,最雄厚的兵力,是吐蕃人防禦大唐的第一道防線。在它背後是城廓皆毀的秦州腹地,吐蕃人再也難以形成有效的抵抗。

義勇軍攻破鎖喉堡以後,深知兵力不足的狄康五小,急忙採用壯士斷腕的打法,放棄親手打造的秦州無人區,收縮兵力至渭州,構築起防禦大唐的第二道防線。

在敵人又一道銅牆鐵壁面前,魚恩並沒有貪功冒進,他採用李牧穩紮穩打的建議,在清水縣舊址安營紮寨。隨後請求朝廷徵調徭役,在秦州構築城池,鎮守這塊剛剛光復的故地。

收到義勇軍得勝的訊息,唐武宗大喜過望,對於魚恩的請求也是極力配合。收到奏疏的當天就下詔,詔令京畿各地徵調民夫五萬人開往秦州,聽後隴右道行軍大總管魚恩調遣,配合義勇軍修築新城。

時間就像是流水,總是在手指尖不經意的悄悄劃過。轉眼間,魚恩攻佔鎖喉堡已經一月有餘。

民夫與將士們晝夜趕工,用這一個月的時間把三座城池修築的有模有樣,讓廣袤的秦州看起來不再空蕩蕩的,也讓大唐可以在這裡有了可以固守之地。

有了這些城池以後,魚恩上奏唐武宗,希望朝廷能降旨,讓無所依靠的流民進駐這些城池。配給他們農耕器具,借給他們賴以生活的糧食,分給他們廣袤的荒地,減免他們的徭役,讓秦州可以變成百姓休養生息之地。

對於流民來說,有土地他們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對於朝廷來說,有了土地當然需要百姓鎮守。這種雙贏的建議,瞬間都得到朝野上下一致支援。

聚攏的流民正在往秦州遷徙,第四座城池正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中;有了三座城池鎮守後方,魚恩也準備著手攻破敵人渭州的防線;朝野上下對於西征的支援也前所未有的高昂。一切似乎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可是誰也沒有料到,大唐的後院就在這個時候起火了。

武宗會昌三年夏四月,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病逝,在死之前,他給大唐留下一個尾大不掉的麻煩。

在患病的時候,他認為如果朝廷派遣別人擔任昭義節度使,對於他們劉家來說是滅頂之災。所以,他和幕僚張谷、陳揚庭密謀效法河北藩鎮,實行割據,任命他的弟弟右驍衛將軍劉從素的兒子劉稹為牙內都知兵馬使,侄子劉匡周為中軍兵馬使,孔目官王協為押牙親事兵馬使,家奴李士貴為使宅十將兵馬使。命令劉守義、劉守忠、董可武、崔玄度分別統轄親兵。

劉從諫去世後,他侄兒劉稹封鎖消息,不為劉從諫辦喪事。他採用王協的建議,準備效仿叔叔的先例,一邊暗箱操作對監軍威逼利誘,讓他幫忙請求任命自己為留後;一邊積極謀劃防禦,以求威懾朝廷妥協。

算計打的是不錯,可惜劉禛沒有他叔叔的運氣,他遇到的對手是唐武宗,是老謀深算的李德裕。

當收到劉從諫病危的訊息,朝野上下一致認為,回鶻還有餘孽尚存,朝廷西征正打的如火如荼,實在不易對澤路用兵,暫時妥協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等到西征大軍凱旋之際,劉禛若是不聽話,再用兵不遲。

就在這時候,李德裕力排眾議,認為昭義軍和河朔三鎮形勢不同,他們有著優良的忠義傳統。曾經在貞元元年出兵擊退幽州節度使朱滔的叛亂,元和三年擒拿本鎮的叛將盧從史。就算李抱真這個組建澤路昭義軍的功臣,唐德宗仍不許他的兒子李緘世襲為節度使。

敬宗不理朝政,當時的宰相沒有深謀遠慮,以至於囂張跋扈,屢次冒犯朝廷的劉從諫得以繼承昭義節度使。如果再任由劉禛繼承,那麼無異於又多造就了一個河朔三鎮。大唐眾多藩鎮見此,誰又會不希望自己成為第五個藩鎮?如此一來,大唐的分崩離析只在眼前。

於是乎,唐武宗就下詔說,自己擔心澤路條件簡陋,對劉從諫的病情有所耽誤,想讓他到醫療條件更好的洛陽去治病。並且大肆稱讚劉禛是個可造之材,希望他能來長安述職,朝廷必定委以重任。

緊接著,等不到朝廷任命的劉禛,直接自稱節度使,他這個做法已經於謀反無異。

收到劉禛自稱節度使的訊息,朝野上下大為惱火,兗王一派趁機對李德裕大加攻伐,準備將這個罪名都算在他的頭上,讓這位對手引咎辭職。

在朝廷風雨飄搖的當下,相爺豈會服軟?在杞王,魚弘志,馬元贄等人的支援下,相爺開始絕地反擊,用一條平寇的建議,將世家門閥的嘴給堵了回去。

他認為,劉禛如果因為朝廷不認命他為節度使就反叛,足以證明他本就有不臣之心,朝廷不認命他為留後是十分正確的選擇。

一旦有不臣之心的劉稹掌管澤路,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謀劃,很容易就會演變成災難。

因為他這些話,朝野上下瞬間槍口一致對外,準備調義勇軍歸來平叛。

就在這難得的和諧氣氛中,相爺再次站出來唱反調。於是乎,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本來主張西征的人現在主張撤兵。本來反對西征的人,現在卻極力支援繼續西征。

李德裕認為,此時將義勇軍調回,會讓西征前功盡棄,勞民傷財所打造的城池,很容易就會再次變成廢墟。剛剛坐穩的秦州,馬上又會拱手讓人。到時候已經安定的流民,豈不是又會變成朝廷的麻煩?

在相爺看來,劉禛之所以敢反叛,就是他以為河朔三鎮會站到自己這一邊。朝廷只要能讓三鎮站到朝廷這一邊,幫著朝廷平叛,那麼劉禛的死期還會遠麼?

既然可以不用內調義勇軍就解決叛亂,又何必犧牲那麼大調回義勇軍呢?

最後相爺建議,應該派重臣出使三鎮,以平叛後自取澤路三州為代價,換取三鎮出兵平叛。再詔令澤路周圍各鎮,派兵平叛。

李德裕善謀斷,懂取捨,知道該要什麼,該放棄什麼。他知道,對於朝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一張臉。

劉稹自立就是在打朝廷的臉,如果朝廷不加以嚴懲,其他人就會爭相效仿,將朝廷的影響力摧毀殆盡。

所以,他寧可給河朔三鎮做讓步,也不肯讓朝廷丟掉對天下藩鎮的威懾。只要朝廷還能保持威懾力,讓出的土地早晚能收回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更何況義勇軍還能彌補朝廷的損失,打回隴右這片沃土,帶來巨大的利益,緩和國內尖銳的利益矛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