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晚唐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牧有雄心壯志(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牧有雄心壯志(上)

大堂裡只剩下兩個人,魚恩和李牧。

一個看似坦然隨和,一個還是那般面帶春風。

李牧還是那個宛若春風般的微笑,讓人看起來很舒服,很安逸。魚恩的雙目卻有時隱時現的精光,似乎想要看穿面前這個人,看穿他的心。

自從老太公走後,兩人就這麼對視良久。他知道他想幹什麼,他卻不知道他想幹什麼。

許久之後,還是李牧率先開啟二人之間的沉默,率先開口。

“郎君所去鳳翔,應該不只是賑災這麼簡單。”

還是那個溫文爾雅的微笑,成竹在胸的模樣雖然讓魚恩覺的很討厭,但卻無可奈何。人家臉長的好看,智商還高,自信肯定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何以見得?”

聲音中不帶有一絲情感,雙目中的精光卻忽然內斂,魚恩知道,對於有些人來說猜測並不難,認定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既然已經沒有再裝下去的必要,何不心平氣和的談談?

“郎君自大喜功,狂妄自負的模樣塑造的很成功。只可惜心中終究還有一絲良心未泯,看不得流民悽苦,不然李家何以得到這麼多糧食?”

魚恩並沒有回話,只是右手抬起又放下,示意他繼續。

“郎中本不是這種人,為何要裝成這種人,讓牧苦思良久。忽然靈光一閃,或許郎君只是為了麻痺某些人,狂妄自負的人往往讓人更放心。”

李牧的猜測一點也沒錯,魚恩確實是為了麻痺人。一路上他設想過無數種拿回鳳翔軍權的可能,可是無論哪種可能都必須有個前提條件,鳳翔節度使不能對他有提防。這也是為何魚恩要把自己偽裝的狂妄自大,好大喜功的根本原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消除鳳翔方面的戒心。

“本宮很好奇,足下是如何識破的偽裝?”

聲音中雖然帶著玩味,但是稱呼卻改了。自稱從面對老太公時稱字,變成現在的本宮。雖然只是細微的變化,卻代表著魚恩心境的變化。刻意改變稱呼也是在提醒李牧,別忘了你是誰,我是誰。

魚恩不喜歡李牧,因為他太聰明,在他面前一切秘密彷彿無多遁形,這種感覺讓魚恩很不爽。

抬起右手,在下巴上輕輕滑動,撫摸下還不是太長的鬍鬚。魚恩話中的含沙射影,便被這個輕微的小動作化解。笑容沒有任何變化,春風還是那麼柔和,舉手投足之間還是那麼溫文爾雅。彷彿沒聽出來裡面的可以提醒,或者根本沒有在乎。

“本來只是猜測,並不能肯定。但是昨晚憨郎說大人路上親自照顧流民,讓牧得以肯定,郎君必不是自大的人,昨日那番做作只是在做給別人看。可以親民愛民的上差,怎會是狂妄自大的人?”

魚恩是駙馬經略,按道理來說,駙馬的身份比經略尊貴,別人稱呼他應該是經略或者駙馬。而李老太公始終稱呼魚恩為郎君,是因為老人家與魚恩長輩有舊,應該屬於魚恩的娘家人,郎君叫起來親切,不生分。

而李牧一而再,再而三的稱呼魚恩為郎君,顯然也是這般算計,希望能拉近兩人的距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話題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因為魚恩知道李牧能把話說道這裡,後面的事情肯定也猜得到。只是有一件事他很好奇,李牧的目的在哪裡?說出這番話僅僅是為了賣弄自己的聰明?這可不是聰明人應該做的事情。

略微思量一會兒,魚恩忽然放下所有的戒心,心平氣和的說:“足下若想入朝為官,本正可以代為引薦。只是本正人微言輕,恐怕拿不到太重的職位。”

態度坦然,腔調隨和,在沒有言外之意,更沒有含沙射影,因為他感覺自己忽然發現了李牧的目的。有所求的人,就不會像無所求的人那麼危險,因為他脫離不開一個求字。

在魚恩看來,李牧這般在自己面前表現,無非就是想展示一下自己,求一個入朝為官的機會。只可惜這次他又失算了,因為李牧求的根本就不是這件事情。

“哈哈哈哈……”

聽到他這番話,春風一般的笑臉終於有所變化,像是聽到什麼好聽的笑話一般,開始開懷大笑。

笑聲讓魚恩有些不明所以,不明白那番話有什麼好笑的地方。

笑聲落盡,李牧再次換上春風一般的笑臉,溫文爾雅的問:“郎君以為牧沒有入仕的門路麼?牧並非不能入仕,而是不想,因為天下間除了郎君,還真沒有值得牧輔佐之人。牧不求高官厚祿,只求在郎君門下混個幕僚。”

這番話說的魚恩有些懵,他不懂李牧到底看中自己哪一點,只見過兩面就要跟著自己混。很自然的想到,這裡面會不會有什麼陰謀。

眼看著震驚的臉色變成遲疑,李牧瞬間就明白魚恩的疑惑,試探著問:“郎君不信?”

心中暗道,你這不是廢話麼?老子要是王侯將相,或者一方節度使或許會信,但現在老子只是個人微言輕的駙馬。一個只見過兩面的人,上來就要跟著自己混,要是劉猛那種人還說得過去。但凡有曹燦的智商都幹不出來這種事,更別說你這麼聰明了。

拱拱手,一臉疑惑的問:“本正不懂哪裡得足下如此看重,不知可否為本正解惑。”

雖然仍是不相信李牧的話,但是自稱已經從本宮變成字,說明他不在拒絕兩人已經拉近的距離。

“因為只有郎君才能不懼重重阻力,扶大唐於危卵之中。”

回答的很乾脆,卻讓魚恩心裡一驚,難道這個李牧與如滿和尚,趙歸真道士一樣,也能看透自己的來歷?

帶著從未有過的凝重,沉聲問:“何以見得?”

李牧並沒有回答魚恩的問題,而是反問他一個問題。

“郎君可知道大唐衰落的原因?”

魚恩知道麼?他知道,也不知道。

知道的是經過後世無數史學家總結出來的原因,他並不知道對與錯,所以只能搖搖頭,表示不知。

見他搖頭,李牧也跟著搖搖頭,他知道魚恩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說而已。大唐衰落的原因三歲小童都能說出一二,魚恩又怎會真的不知?有些事情彼此心照不宣,既然你不說,那就只好我來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