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呂后傳:第一皇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沈食其羞辱封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八章 沈食其羞辱封侯

張良冷清的臉上波瀾不驚,平靜得像是無波古井。他伸手將劉盈剛才擱在案桌上的那碗粥端了過來,修長的手指捻起了木質的勺子,輕輕地在滾燙的米粥中攪動著。

“陛下自然有陛下的道理,臣下不敢質疑,太子殿下也勿要質疑,懂了嗎?”他話雖然說得淡漠,但是看著劉盈的目光卻是溫和關切的,令劉盈的心裡驀地一暖。

這樣子說話的張良,當真是有如一個慈父,正在對自己的兒子循循教導,劉盈心裡生出了一種莫名的親近和感動,忽然坐到了張良的身側,低聲道:“張先生,我的字刻得也不錯,不若我來幫你整理書卷吧。”

整理書卷這事看著輕鬆,其實很是繁瑣,要一個字一個字的鐫刻,有些模糊的地方,還要連猜帶蒙,有時候刻到後面才會驚覺原來前面猜錯了,又要刮掉前面重新鐫刻,既要認真細心,又要耐得住寂寞清淨。

便是從小在山上修道的張不疑,只在旁邊替他打下手,也會耐不住打瞌睡。

但是劉盈卻出乎了張良的意料,他得到張良的允可後,先是將殘卷整理了一番,隨後喚人送來的紙筆,將殘卷謄抄了一份,有模糊的地方,與張良探討休整後,再認真地將內容鐫刻在竹捲上,鐫好一卷後,又週而復始,一直認真細致,竟不曾抱怨分神。

這份定力,倒真是令人刮目,況且他年紀也比不疑大不上幾歲,不疑一直在山上修道,飽讀詩書,甚至許多失傳的孤本也看過,但是整理殘卷,卻比不得劉盈迅速。

“殿下年紀雖小,卻飽讀詩書,當真是難得。”張良看著劉盈專心致志的動作,忍不住讚歎了一句。

這樣的心性,別說是呂雉小時候,便是瑾珩,也略有差距啊。

劉盈鮮少被這樣直白讚歎,母親聰慧,在家中說一不二,他一直想要替母親分擔,可是她似乎從不需要他,有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是個累贅,身子孱弱,比不得表哥表弟們可以舞刀弄槍,他肩不扛手不抬,整日除了讀書,沒有別的事情好做。

但是到了張先生這裡,他才知道,原來讀書也是有極大的用處,不比練武功少半分。

他畢竟還是個孩子,當然喜歡讓人誇讚,何況這人還是特殊的,劉盈一時間喜上眉梢,就連一向冷淡的臉龐也浮起一絲紅暈來。

“先生謬讚了,我從小身子孱弱,除了讀書,也沒有別的事情做。”劉盈微微垂下眼簾,低聲道,“從前,我父皇起事離家,我母後一人在家照顧一大家子人,除了要操持大事小事,還要與蕭伯伯供應糧草,帶領全縣的人種田種地,安置婦女孩子,很是勞累,我表哥表弟都能夠幫我母后御馬運糧,可是我什麼都沒有做過。”

他向來沉默少言,慣會將心事藏在心中,卻對張良吐了自己的心聲。

“殿下也會很好,武有武用,文有文處,當日西楚霸王項羽天生神力,威震天下,可是他卻輸給你父親,你父親武功並不精湛,也甚少讀書,可是卻知人善用,能得天下,太子殿下飽讀詩書,猶勝陛下,不必妄自菲薄。”張良緩聲道。

劉盈抬起眼看著張良,憂思重重道:“可是我母後說,父皇分封了諸多王侯,會分散中央政權,將來定然還會起事,我如此孱弱,父皇又年事已高,我該如何守住這天下?”

“殿下不必憂心,曹參樊噲周勃,武能定乾坤,頗有將才,蕭何劉交陳平王陵灌嬰,文能安天下,極有手腕,殿下只需謙和待人,廣聽眾議,安撫民心,令這天下休養生息,必能守住大漢基業。”張良聲音沉穩堅定,有種令人特別信服的魅力,一字一頓地囑託道。

然而,劉盈卻聽出了其中弦外之音,驚問道:“那張先生呢?我父皇將先生尊為帝師,稱讚先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先生不能助我嗎?”

張良啞然失笑,目光卻幽幽地看向了遠方,緩聲道:“臣下,自有陛下安排的去處。”

次日,劉邦召集眾臣,在大殿上公開封賞功臣。

但是詔書一出,倒是令朝臣議論紛紛,尤其不滿將蕭何擬為第一功。

“陛下,蕭何兵不血刃,不曾殺過一個敵軍,為何要將他定為第一功?莫非曹參將軍不比他功勞大嗎?”有人不滿,提出了異議。

“對啊,便是周勃將軍,樊噲將軍,也比他功勞大。他連、戰場都沒有上,憑什麼拿第一功?”有人附和道。

蕭何聽了底下人的話,也趕緊出列,對劉邦道:“陛下厚恩,臣下惶恐,諸位說得有理,我一直居於幕後,並沒有立下大功,虛居第一功,實在是不妥。”

“對啊,對啊,陛下——”見他自己都覺得受之有愧,下面反對的聲音更是劇烈了。

然而劉邦卻不為所動,輕輕做了個噤聲的姿勢,朗聲道:“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我既然封蕭何為一等功,自是有我的較量,曹參將軍,周勃將軍,樊噲將軍,灌嬰將軍,還有許多大將在戰場上殺敵無數,掙下這天下,我劉邦亦是感激萬分的,可是若論功勞,並不是誰殺敵最多,就是功勞最大的,蕭何雖然沒有殺過一兵一卒,可是在後安穩各位的家眷,操持糧草,穩定民心,為我們保障了後顧之憂,功勞實在是大,若是沒有糧草,像圍困在滎陽那般,諸位覺得我們能打勝仗嗎,若是短衣少穿,類同楚軍在垓下之中那般,諸位覺得我們能夠贏了楚軍嗎?平定天下,立朝為漢,非是我一人之功,是萬萬人之功,可是萬萬人中,沒有曹參,還有周勃,沒有周勃,還有灌嬰樊噲,沒有你們,還有王陵周昌,可是沒有蕭何,沒有糧草衣物,我們能打仗嗎?能打贏嗎?你們在座哪個人,敢對朕說,可替蕭何?可安定民心,源源不斷提供糧草?可有人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蕭何在這方面的確深得民心,無人可比,底下的人一時被劉邦問住,都沒有人敢吭聲。

“看吧,你們沒有人能替蕭何,大漢可少曹參,可少周勃,可少灌嬰樊噲王陵周昌,但唯獨不能少了蕭何,少了蕭何,便沒有大漢,立他為第一功,有何不妥?”劉邦站起身,睥睨這底下的人,見眾臣都面面相覷很是尷尬,又緩和了語氣,語重心長道,“即便蕭何除掉了自身功績,就衝他舉全族之力助我起義,朕就無以為報,況且他還深夜月下追回大將軍韓信,舉薦與我,若沒有韓信用兵如神,我等如何這麼短時間可與楚軍對峙?蕭何之功,朕無以為報,今日並沒有封他為王,一是他不喜刀槍,管理不好軍隊,二是朕實在不捨他前去封地,便只封了鄼文候,食邑一萬戶,出任丞相之職,替朕分憂。”

他都這麼說了,這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眾人亦無話可說,紛紛對著蕭何恭敬行禮,聲音響徹大殿:“拜見蕭丞相。”

蕭何不想自己竟然就這麼做了丞相,有些驚愕,片刻才回聲道:“諸位客氣了,感謝陛下恩典。”

劉邦滿意地捋了捋鬍子,對底下的人道:“諸位還有什麼意見嗎?”

“蕭相國食邑一萬戶,功績在身,無可厚非,可是沈食其是何人,如何也能享食邑三千,封為候?”被封侯的大多是打出來的,久居戰場,總算混個耳熟眼熟,可是這個沈食其,卻只有沛縣少數人認識。

“這個沈食其嘛,是這樣的。”劉邦早知會有這麼一茬,故意面露難色道,“當日我敗走彭城,險些被楚軍追上,關鍵時刻,是皇后生了一計,與我換裝,才救了我一命,只是當時我老父和皇后卻不幸被俘虜,沈先生為我舍人,一直照顧我老父,親力親為,替我盡孝,當日與楚議和,有楚人心生不忿,要對皇后不利,是沈先生拼死相救,還因此受了重傷,失去了做男人的資本,朕每每想起,都覺得愧疚不已,沈先生不僅是皇后的救命恩人,亦是我劉邦和我太上皇的救命恩人,如此大恩,朕無以為報,唯有封一候位,封賞三千戶食邑,以感激沈先生。”

原來是如此,眾人都不知道還有這麼一段曲折,都紛紛大殿上方看去,想瞧瞧是哪個人如此悲慘。

沈食其立在人群中,猶如萬箭穿心,臉色煞白,他緊緊攥住了藏在袖中的雙手,直攥得青筋暴起,可是面上卻不敢表露半分,他上前幾步,對著劉邦恭敬地行禮,聲音微顫道:“臣謝陛下隆恩。”

劉邦揮了揮手,情真意切道:“闢陽候不需客氣,你是太上皇的大恩人,替朕盡了孝道,朕感激不盡,無以為報,先生遭此大難,無兒無女,正巧紀信將軍替朕赴死,紀夫人又殉情而去,留下兒子紀平,不若過繼給闢陽候,豈非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