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大宋做權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奴大欺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九章 奴大欺主

有關曾頭市的黑材料,都不需要張寶去安排人捏造,現實的例子可說一查一大把,而當這些真實的案例被張寶手底下那幫"驕兵悍將"所知後,紛紛氣炸。

曾頭市的長官曾弄是女真人,早年以販賣人參為業,後自恃勇力在大宋境內佔據村莊改名曾頭市。由於是外籍人士,當地官府為避免引起"國際糾紛",不僅沒有懲治曾弄等人,反倒允許曾弄等人以為朝廷養馬的名義留在了大宋境內。

曾弄一見官府不管,當即便開始招兵買馬,先是招募"落單"的族人擴充自己的實力,後又請到史文恭、蘇定擔任曾頭市教師,教授膝下五子,發展至今曾頭市已有四千餘眾,軍馬過萬,成為當地一霸,任意欺凌附近百姓。

這夥女真人不過是群外來戶,但卻欺負大宋百姓,而更過分的是當地官府對此竟然不管不問。張寶身邊多是血性漢子,好打抱不平,看到這種事焉能不氣憤,個個摩拳擦掌等候張寶迴歸梁山便出發去教訓教訓那夥"忘了本"的女真人。

輿論是可怕的,不加控制的輿論所造成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張寶深知輿論的影響力,對於曾頭市那夥囂張的女真人,張寶很清楚該如何讓其引起公憤。在自己到達汴梁之前,張寶就書信燕青暗中造勢,將女真人的囂張跋扈以及當地官府"息事寧人"的態度傳播開來,而等他特意命人從曾頭市附近接來的苦主抵達了汴梁,他也現身汴梁,上書朝廷請求允許由他出面懲治曾頭市這夥奴大欺主的女真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宋人還是有血性的,當他們得知自己的同胞在自家的地盤上被外人欺辱的時候,頓時便激起了他們同仇敵愾之心。而張寶的主動請纓,也得到了他們的支援。

種族主義,這在後世並不提倡的行為,但擱在古時,卻是大行其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女真人在宋人的眼中不過是一群家奴,但這夥家奴此時卻欺辱起了主人,這種事豈能容忍。

朝廷雖然有些氣惱張寶的"逼宮",但同樣也被女真人的所作所為激怒。索性便順水推舟,同意了張寶的請戰。而且轉念想想,張寶的兵馬不屬於官軍,無論是犒賞還是撫卹,朝廷都不需要掏一分錢,而除掉曾頭市,朝廷同樣也可以得利。

拿到了"朝廷的許可",張寶也沒在汴梁多待,當即便啟程回到了梁山。得到朝廷旨意的濟州、鄆州等地官府並沒有因為梁山的兵馬調動而感到緊張,反倒是官軍之中有不少人羨慕起了梁山的人馬。

官軍羨慕梁山人馬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與梁山人馬沒有接觸的還不算,可駐守梁山周邊各州的官軍,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有關梁山人馬待遇的事情。那高出自己好幾倍的關餉跟沒法比較的百貫撫恤金,足以動搖官兵為朝廷賣命的決心。

人比人,得死啊。同樣都是當兵,為啥待遇卻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梁山都不需要出兵,單是待在梁山就起到了打擊敵人士氣的目的。此番梁山出兵曾頭市,張寶並沒有對外人說是尋私仇,而是大肆宣揚女真人在曾頭市的橫行霸道,激起了身為大宋人的同仇敵愾之心,將梁山塑造成了主持正義的使者,一路招搖過市的抵達了曾頭市。

...

而作為這次的大反派,此時的曾頭市也開始有點心慌意亂。過去曾頭市能夠橫行無忌,一是自身武力過人,莊中除史文恭、蘇定這兩個高階打手外,曾弄的五個兒子也個個武藝過人,人稱曾家五虎,有這七人提供武力保障,再加上曾家又將當地官府給"餵飽",在這曾頭市的地界上曾家人自然是為所欲為。

可他們忘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當此事被張寶直接捅開,朝廷為了民心選擇默許,當地官府為了避嫌與曾家劃清界限以後,曾家所能依仗的,只剩下自身的那四千餘族人。

老話說得好,缺德事幹多了,遲早會遭報應。而張寶的梁山人馬,就是曾家的報應。曾家有猛將,但張寶最不缺的也是猛將。而且相比起曾家,張寶能夠拿得出手的超一流猛將更是多得多。

"怎麼就招惹上這個煞星?"曾弄正在大發脾氣。只是他忘記了,當他知道自己的大兒子曾塗搶了張家的兩百餘匹戰馬時,他還豎大拇指誇兒子搶得好呢。

"爹爹,現在說這些又有什麼用?還是想想怎麼辦吧。"曾弄最小的兒子曾升出言提醒道。

"唔...你看我們要是把馬還給張家,是不是能免去這場災禍?"曾弄沉吟了片刻,開口問曾升道。

曾家五虎,曾弄最看重的還是小兒子曾升,與他四個整天只知道舞刀弄槍的哥哥相比,曾升是曾家心眼最多,也最愛動腦的人。

"爹爹,此時說這些為時已晚啊。當初若是大哥剛搶了人家的時候咱們趕緊還馬再賠禮道歉,恐怕事情還有轉圜。但現在,此事已經鬧大,而且那張家也是狡猾,不提被咱們搶走的戰馬的事情,單說這些年咱們在曾頭市的所作所為,激起了整個大宋對咱們的敵視。他是師出有名了,但咱們也被逼上了絕路。"

"...爹,你別聽老五瞎說。"一旁的曾塗有些聽不下去的插嘴道。

只是不等他把話說完,就聽曾弄怒聲喝道:"你給老子閉嘴!都是你惹出來的禍!"

"...當初爹你不也誇孩兒搶得好嘛。"曾塗不服氣的嘟噥道。

"你還敢犟嘴!"曾弄大怒,起身要揍曾塗,一旁的曾密、曾魁見狀趕緊起身攔住曾弄勸道:"爹爹息怒,大哥一向如此,您又不是不知道。"

曾弄也不是真的要揍曾塗,只是這小子實在是讓他有些下不來臺,被曾密、曾魁一攔,他也就就坡下驢,重新坐下。而曾塗也識趣,沒有繼續"刺激"自己的老子,老實坐了下來。曾升見父親跟兄長都消停了,這才繼續道:"爹爹,張家此番前來,我曾家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且憑我曾家的實力,那張寶的梁山也未見得就能奈何得了我們。"

"唉~但願如此。我本以為這大宋朝廷跟張寶是水火不容,即便搶了他張家的馬,張家也只能吃下這啞巴虧。卻沒想到大宋朝廷如此能忍,竟然會允許張家出兵在自家境內任意走動。"曾弄嘆口氣道。

曾升一時不知該如何勸解,也就在此時,早先奉命前往官府打探訊息的曾索氣哼哼的回來了,一見他這模樣,曾弄等人就知道此去不太順利。

"索兒,何知府怎麼說?"曾弄開口問道。不想不問還好,一問就見曾索懊惱的說道:"爹,那姓何的狗官真不是東西,枉費早先咱們喂他那麼多好東西。如今一出了事,他竟然連面都不敢露。孩兒去了官衙連他的面都沒見著就被人給攆了出來。"

"爹爹,這大宋的官多是見風使舵的主,既然那姓何的都避而不見,那就說明這回的事他管不了。看來咱們這回只能靠自己了。"曾升沉聲對曾弄道。

"看來的確如此。"曾弄點了點,對自己的五個兒子道:"孩兒們,求人不如求己,這回咱們只能靠自己了,都打起精神來,莫要叫人小瞧了。"

"爹爹放心,孩兒定盡全力。"曾塗等人齊聲應道。

"好,不愧是我曾家的好兒郎。升兒、魁兒留下,其他人去準備吧。"曾弄留下了曾升跟曾魁,打發走了其他三子。

"爹爹,您是不是還有別的吩咐?"曾升等三個哥哥離開以後,問曾弄道。

"嗯,你們兄弟可知如今奪了遼國東京道的大金國?"曾弄沉聲問道。

"聽人提起過,爹爹說這個做什麼?"曾魁不解其意,反問道。而曾升卻領會了曾弄的意圖,搖頭道:"爹爹,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咱們曾家的根在大宋..."

"升兒,聽爹把話說完。當年老子把家安在大宋,那是因為咱們女真人沒有自己的國家,這些年雖然在大宋過得不錯,但這裡終非咱們的地盤。當初咱們不把這裡的百姓當做自己人,那現在也就不要指望這裡的百姓會拿咱們當自己人。咱們勢大的時候無人敢惹,可如今,咱們要倒黴了,那些平時與咱們有仇的人當然也就盼著咱們倒黴,他們才好報仇雪恨。"

"爹爹,有史、蘇二位教師在,咱們未必就不是梁山的對手。"曾魁聞言勸道。聽到曾魁提到史文恭跟蘇定,曾弄沒說話,反而看向了小兒子曾升,而曾升也明白父親的意思,當即輕聲對曾魁道:"四哥,漢人有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史文恭、蘇定雖是我曾家教師,但同時他們也是漢人。"

"難道他們會幫著張家對付我們?"曾魁聞言皺眉道。

"難說,咱們曾家若是勢大,他們或許還不會輕舉妄動。可一旦咱們曾家面臨滅頂之災,那就難保他二人不生出異心了。這次爹爹召集咱們兄弟商議對策為何沒有找他二人前來,恐怕也是出於這種顧慮。"曾升搖頭道。

曾魁不信,可看到自己的父親也是這個意思,他就不得不選擇了沉默。而曾弄也沒有繼續話題,轉而對兩個兒子道:"魁兒、升兒,為父有意讓你二人去大金國,你二人回去收拾一下,立刻出發。"

"爹爹,如今大敵當前,你這時候讓我們離開?"曾魁聞言一驚,趕忙問道。

"不錯,就是因為大敵當前,為父才讓你們先行離開。"

"...孩兒不走。"

"混賬,為父的話都不聽了嗎?"曾弄怒道。

"...小五,你倒是說話呀,爹爹平時最聽你的。"曾魁知道自己嘴笨,趕緊提醒五弟曾升道。

"...四哥,父親的意思是讓我們兄弟二人保住曾家的香火,不至於被人滅了滿門。這也是出此下策,畢竟此番的難關不好過。"曾升為難的說道。

"那,那為何不乾脆大家一塊走?"曾魁又問道。

"都走了,豈不是叫人小瞧了。"曾弄開口道:"老子當年在這裡安家落戶,沒少禍害人,這時候要是不吭一聲就跑路了,那老子的面子還要不要了?"

"...爹,面子沒命重要。"曾魁勸道。

"屁話,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曾弄呵斥了曾魁,語重心長的對曾魁道:"魁兒,你跟你那幾個哥哥一樣整天只知道好勇鬥狠,所以以後要多聽你弟弟的。讓你跟升兒一起離開,不為別的,只是希望你能保護好你弟弟,也能給他做個幫手,將來咱們曾家能不能報仇雪恨,就要看你們兄弟倆的了。"

"...爹..."

"走吧,不要婆婆媽媽,不像曾家的男兒。

曾弄想要讓曾魁,曾升離開,為將來翻盤留下機會,可張寶卻沒打算留下後患。除惡務盡,既然他決定對曾頭市下手,那就是已經下定了斬草除根的決心。曾頭市不過四千餘眾,除了老弱婦孺外,可戰之兵滿打滿算也就三千餘人,而張寶這次出兵卻直接拉出了四營人馬。

自拿下高麗,張寶對自家兵馬進行了一次重組,除了留守各地州府的地方守備軍以及預備軍新兵外,張家可以隨時拉出來作戰的人馬足有十六個營,每一營皆是五千人的編制。梁山作為張家在大宋的大本營,除張寶的親衛營常駐外,更有四營人馬輪流駐守。

這回張寶所帶出了四營人馬,除了自己的親衛營外,還有以花榮、蕭家穗、魯智深為主將的三營人馬,僅留下卞祥的梁山野戰軍步軍第一營協助許貫忠防守梁山。

四營人馬,就是兩萬人,足以對曾頭市完成包圍,而先前被張寶從高麗調來的盧俊義、林沖、袁朗、糜貹,不過是調將不調兵,來的時間自然要比調兵遣將要快。當曾弄下定決心讓曾魁、曾升離開曾頭市的時候,張寶的梁山人馬也已經將曾頭市四面合圍,插翅難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