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九州造化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2章 仁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32章 仁德

若不是儒家人登臺講道,只怕肖逸還沉溺在陰陽五行之道,不能自拔。

但見儒家高臺之上,一人峨冠博帶,華衣麗服,腰懸長穗劍,足蹬青雲屐,溫文儒雅,風度翩翩,單單往臺前一站,全場已齊驚共贊道:“好一個翩翩公子!”

旁人與之相比,無不自慚形愧,低下頭去。

只聽長清道者捋須道:“玉公子年已不惑,卻依舊這般晴朗挺拔,著實令人羨慕。”

那人正是儒家玉臨風是也。為其風度所折,玉臨風如何開場的,已無人在意。

只聽其語聲清朗,字正腔圓,說話聲極富感染之力,說道:“儒家精於六藝:禮、樂、書、詩、易、春秋。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六藝於一,曰字為仁。”

肖逸對儒家之道醉心已久,有此良機,怎肯錯過,忙從陰陽五行之道中醒覺,洗耳恭聽,唯恐露了一字。

只聽玉臨風繼續道:“儒家重‘仁’,有仁愛,有仁義,有仁政,有仁德……今日,玉某主講仁德二字。首問:何為仁德?答曰:柔亦不如,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此為仁德也。”

肖逸暗忖道:“柔弱而不忍受強權,剛正而不欺負弱小;不因無親而羞愧,不因強御而畏懼。好一個仁德,為人就當如此才是。”不覺眼神一亮,心中充滿了崇敬之意。

玉臨風又道:“朋友或問,仁字廣義,玉某為何單講仁德也?其實無他,只因天地祥和,物阜民豐,眾生安康,無災無憂,竟使人不思進取,反思****,從而‘執德不弘,通道不篤’、‘言不忠信,行不篤敬’,導致現如今禮崩樂壞,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仁德二字,不知丟至何方去也!”

玉臨風越說越快,到最後聲色俱厲,威嚴懾人,令聞者心頭震顫,頓感愧疚,實有當頭棒喝之效。

這一番話道出了當世之現狀,有識之士無不點頭表示認同,但隨即又搖頭嘆息不已。只因,世人皆知現狀如此,想要改變,卻空乏無力,只能徒嘆奈何。

玉臨風怒視眾生,頗有怒其不爭之意,頓了頓,才道:“今日,玉某便講幾則儒家先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聞有所得,能夠幡然醒悟。”

玉臨風第一則故事乃是孔聖人厄於陳蔡之間的故事:

孔聖人曾受困於陳、蔡之地,隨人七日不食。孔夫子依然不輟學習,絃歌不絕,無絲毫憂怨。弟子子貢設法得到一石米,由顏回在土屋內煮飯。子貢路過土屋時,竟發現顏回在取食,以為他在偷吃,大為惱怒,便將此事告之孔聖人,問道:“仁人廉士,窮改節乎?”

玉臨風問出這句話時,睥睨眾生,似乎也在問在座的所有人。

多數人不禁低下頭去,暗自問己:“餓到如此地步,我會不會偷吃呢?”

一些人忍不住問道:“孔聖人怎麼回答?”

只聽玉臨風繼續講:孔聖人聽罷子貢所說之事,卻道:“我相信顏回。”之後,將顏回喚來,故意說道:“前幾天我夢到了祖先,或許是祖先啟發我們?你將米飯端來,我要先進獻給祖先。”顏回卻說:“剛才有灰塵掉入飯中,如果留在飯中則不乾淨;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這飯第一口已由我吃了,不能用來祭祖了。”

故事中既包含孔聖人之大義,又涉及儒家之禮教,被諸家人聽來,頗不以為意。但是百姓無知,其注意力皆在顏回之德上,無不大為歎服。

玉臨風道:“仁人廉士,飢寒交迫亦不改其節。當世之人習慣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在飢寒交迫之時,誰又能像顏回一般?”

眾人無語,皆低下了頭。

玉臨風語聲鏗鏘,正色道:“顏回之德非止於此。孔聖人曾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不為外界困擾,固守本心,安貧樂道,試問諸位誰能做到?”

此時,現場一片寂靜,鴉雀無聲。百家文化雖天差地別,但是對顏回之德卻無不認同。

肖逸忽然產生一種錯覺,那玉臨風就好比濁世之中的一朵清蓮,濯濯出塵,耀眼無比,彷彿間,有一股金黃之氣從其體內發出,直衝霄漢。

“原來這才是浩然正氣的真諦!”玉臨風雖未施展儒家功法,但是肖逸從剛才的故事之中已感受了其身上的浩然之氣。

那是一股深入骨髓,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自然流露的神聖之氣,非汙濁之人所能具備。

玉臨風故意停頓了片刻,以給眾生更多的時間反思。然而當其再開口講下一個故事時,卻聽遠方傳來一聲怒吼,道:“鬼家之人何在?”登時將其打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眾人驚厥,暗道:“何人膽敢擾亂百家論道大會?”

循聲望去,只見城西方向,十幾條人影貼著封印,勢如風火,急速飛來。

封印本已不堪負重,在飛行影響之下,立時閃爍不定,搖搖欲墜,令觀望者無不心驚肉跳。

來人視若無睹,毫無減速之意,人還未到,一股盛怒之氣已瀰漫全場。

少刻,有人驚呼道:“是醫家之人。”

醫家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無論在普通百姓之間,還是諸子百家之中,同時享受極高的聲譽。

尤其是醫家養生之道,助人益壽延年,對所有人類皆有益處。是以,醫家雖比不上九大門派勢大,但是每屆論道大會必會出場講道。醫家也是能令諸子百家齊心聞道的為數不多流派之一。

然而,這一次醫家竟姍姍來遲,缺席了論道大會。

旁人不知其中原委,尚想道:“也不知醫家是否還有機會講道。”而唯有深知內情之人,不禁道:“今日這最後一場道怕是講不完了。”

醫家人來到近處,其為首之人正是肖逸熟識的老者孫妙春。只見孫妙春滿臉憤怒,白鬚飛揚,一路飛至鬼家臺前十丈之處方才站定,喝道:“王蟾子何在?可有膽出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