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重生之陽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一一四 幫扶專案在民族省展現了預期的效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一四 幫扶專案在民族省展現了預期的效果

三人到了大棚基地的時候,出乎意料之外,看到了三四輛帶布棚的小四輪車子停在路邊,有人已經用竹筐子揹著採摘下來的蔬果往車子上搬運。

簡唯寧和遊子民雙手插進下衣兜子,仔細看著,沒有說話。

陸靜雅往前靠近小四輪車子,見車上有兩名男子抬著筐子過稱,而車旁邊有一個女人頭上包著頭巾便將過了秤的蔬果錢拿給當地的種植戶。種植戶一拿到錢,完全是一臉的喜悅,抖抖索索的把手上的錢數了又數。

“小姑娘,你們是做啥的呀?”種植戶大概是見到了陸靜雅三人,抬頭問道。

“大爺,我們聽說這裡有大棚種植基地,過來參觀的。”陸靜雅大言不慚地說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哦,你們是市裡來的吧。今天這邊的大棚剛好收成,去參觀參觀吧!”大爺笑呵呵地說。

“大爺,你們家種了些啥呀?是上面給貸款了嗎?”陸靜雅問,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兩人,兩人齊齊點了點頭,示意她繼續問下去。

“呵!小姑娘,咱家兩個兒子做泥瓦匠活,存了幾百塊錢,聽說上面有政策,鼓勵種植大棚蔬果和蘑菇,我家貸了兩千的款,親戚朋友借了一點,這不,弄了兩畝的蘑菇大棚和土豆大棚,這會開始收成了。”

“哦!不錯啊,大爺。今天能出多少蘑菇和土豆啊?”

“今天一共出了一百二十斤蘑菇,六十多斤土豆。”

“哇!大爺,好收成啊!每天都收一次嗎?”

“呵呵。還是政策好啊!以前我們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土豆三天收一次,蘑菇是兩天收一次,每次收的貨都是差不多的。”

“哇!大爺,那你的成本不久就會回收了啊?!”

“哈!當然,當然。一年不到成本就會回了。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唉!還是政策好了!咱們老百姓有福了!”

“大爺,這裡總共有多少戶種植戶啊?”

“鄉上當時報名的種植戶有三十來戶,咱們家是比較少的。前面還有種植十多畝的人家,今天應該都在收貨呢!”

“好啊!大爺,那就不打攪你了。我們去前面參觀參觀去!”

“去吧,小姑娘!”大爺拎著竹筐進了大棚。

“咱們去前面那家大戶的棚子裡看看吧。”陸靜雅回頭對兩人說道。

“嗯。走吧。”簡唯寧和遊子民跟上她。

“怎麼樣?大棚種植的確是落實下去了。咱們的蔬果已經開始收成了,不錯吧!”

“我發現一個問題,咱們南區那邊的蔬果每天收一次貨,這邊卻是隔天或者三兩天收一次,這個怎麼回事?小雅。”遊子民問。

“哈!這個問題我有解釋權!這一路上紅慄樹還沒有怎麼成形,井水應該是供不應求,種植戶們雖然按照種植方法去做了,但是這裡的環境無法提供足夠的水源,那麼那些蔬果和蘑菇自然不會像在南方那般生長了。”

“還有這說頭?”遊子民一臉訝異。

“weado,這些蔬果和蘑菇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種植出來,已經是奇蹟了。”

“是啊。不是小雅提供的種子,這個季節這裡怕是啥也長不出來的。”簡唯寧拍了拍遊子民的肩。“還行,咱們這次來,看到了貨真價實的東西。”

“呵呵。咱們去前面看看吧。”陸靜雅又走跳著往前走去。

如同剛才那位大爺說的那樣,三人走走停停,一路上都是收貨的小四輪在收著蘑菇和土豆,還有花生,還有一些莖塊狀的蔬菜,看起來種植戶們的收成不錯。

終於是走到了那家種植了十多畝大棚蘑菇和蔬果的人家了。

主人是一位四十多歲的莊稼漢,憨厚老實的模樣,一聽說三人是來參觀的,把三人引進了大棚,開始講自己種植的經歷,還有收穫的滿足感。

一進大棚,那位莊稼漢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咱們迦納鄉這次種植戶中,我算是種植最多的。不過,幸好上面派了技術員指導我們,要不,我這些大棚裡的東西怕差點毀了啊!”

“大叔,為什麼差點毀了呢?這不都長的好好的嗎?”陸靜雅扒開一籠根莖狀的蔬菜邊看邊問。

“小姑娘,技術員跟我說這個絕對不能使用肥料,肥料下去不但不會長出來,而且還會乾枯。我兒子特地買了一包肥料回來,撒的時候被我發現了,幸好啊,你看看前面,前面那塊沒有長東西出來的地,就是撒了肥料作的。”

“哦!”陸靜雅直起身子,往大叔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看到有一小快地裡,只有淺淺的青草,大概是栽種上的蔬果苗子,一根都沒有長出來。

“呵呵。大叔,有技術員的指導多好啊!你家這茬豐收了吧?!”

“嗨嗨!那是,我們是按著上面指導的幹,收益不錯。咱們家年底準備自己買臺農用車,方便拉貨。”大叔樂呵呵地說道。

“大叔。現在的蘑菇是什麼價格啊?還有花生,蔬果呢?”

“蘑菇能賣上八毛,花生三毛,長莖菜是四毛,小葉菜五毛,土豆兩毛。這是城裡來收購的價格。”

“呵呵。不錯不錯。大叔,你家成本回了吧。”陸靜雅豎起了大拇指。

“嗨嗨!小姑娘,你們是不是來學經驗的呀?”大叔笑呵呵的問。

“先來參觀參觀,看合適的話,也想弄幾畝來種蘑菇。”陸靜雅附和道。

“嗨嗨。小姑娘,咱們這些都是籤了協議的,那些來收貨的都是市裡來的。咱們不管收成好歹,一年內的收成他們都包了。我是打算這一年後,自己再種植一些。”

“哦!大叔,那不錯啊。你這可是一點後顧之憂都沒有了啊!”陸靜雅看了看簡唯寧和遊子民兩人,沒有想到當初簡唯寧負責這個專案的時候,是擔保了這批蔬果和蘑菇的成活。萬一在這邊不出東西,那不就要引咎辭職了??

陸靜雅心裡不由感激起無形來。那小子真的是做了不少好事啊!

“小雅,小雅。別感謝我,都是你跟簡唯寧和遊子民做的好事,不是我哈。”無形突然冒了出來。

“嘿嘿。你掌管著靜雅空間的一切,給我人生指引了方向。我可是真心感謝你呢!”

“你也太會恭維人了。你下來再做點好事,走之前,找十來個瓶子,灌滿溪水,倒進路邊的井水裡。這樣的話,他們種植的蔬果和蘑菇收成會好很多。

“呀!你不早說!當初我把溪水裝桶裡運過來多好!”

“小傻子!幾千裡的路,你運幾桶水過來,你有那個想法,鐵道部都不會同意的。”

“哈!那是。”陸靜雅咧嘴笑了笑。“我記住你的話了,走的時候往水井裡倒點溪水進去。”

“那就對了。凡是有大棚的地方,都倒一點進去。還有,那幾隻牛羊,我有點迫不及待想看看它們在這邊的情況了。”陸靜雅頗有點小興奮的說道。

“那些優良品種到了這邊,是村民的財星,把它們養的好好的。吃的是青稞面,長得壯壯的,肚子也大了起來,明年開春,幾石頭牛羊就會漫山遍野的到處跑了……”無形就像是在作一幅畫,也像是在誇自己。

“呵呵。你倒是對這事挺上心的呀?”

“哎呀!小雅,這不是在為你這個錢鑽子打鋪墊嗎?這邊的專案推廣成功了,以後有需要的地方,你不是就可以收取費用了嗎?”

“哈哈!有你的!你說的很不錯。最終的目的,我還是要賺錢!”陸靜雅洋洋得意,一臉笑意。

“小雅,小心後面的竹筐!”遊子民提醒她,同時一把抓住了她的胳膊。

陸靜雅回頭一看,自己差點就碰到身後的摞起來的幾個筐子上,不由吐了吐舌頭。

簡唯寧和遊子民見她那樣,都忍不住笑了,“你呀,走道小心點。”

“呵呵。看到大家收成好,我有點激動了。”

“行。咱們再四處看看,一會買兩斤蘑菇去飯館,讓老闆給咱們煮一鍋連鍋湯,品嚐一下蘑菇的味道。”遊子民提議。

“好啊。不錯。”

三人一直往前走,大棚蘑菇和蔬果基地最少也有三四裡地,每家相隔有十多米的距離。三人走了足足兩個小時,才把所有的大棚走完,當然每家的種植情況,簡唯寧是基本上瞭解了,看來這次的幫扶專案真的很成功。誰說民族省荒無人煙,寸草不生,現在這裡的人們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國家政策的幫扶下,環境和生活真正開始有了改觀,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情況了。

三人感慨萬千,尤其是簡唯寧,心裡由衷的對陸靜雅這個想做什麼就努力去做什麼的女人不由更加的寵愛和關懷了。自然的,伸出手攬著小女人的肩,把她緊緊護在懷裡。

陸靜雅買了兩斤黑皮菇和兩個長莖青菜,讓遊子民拎著。三人回到了鄉里,恰好好碰到那條小街上有宰牛的,陸靜雅又買了三斤胸脯子,肥瘦兼有的部位,樂呵呵地回了旅館,讓老闆做一道土豆燒牛肉,一道清炒長莖青菜,一道蘑菇排骨湯,因為條件有限,佐料不齊全,所以做出來的幾道菜機會就如同家常菜那樣了。不過三人倒是吃的津津有味。

吃飽喝足,三人踏上了去黃嘎子鄉的路程。

到黃嘎子鄉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過了,天色灰濛濛的,令人欣慰的是,黃嘎子鄉的大棚種植基地也同迦納鄉一樣,按照要求規範種植的。三人也是以參觀的名義走了幾家,得知了大家都已經開始收成,對前景表示充滿了希望,三人都替他們感到高興。

晚間,便在黃嘎子鄉一家簡易的旅館住了下來,黃嘎子鄉因為接近丘陵地帶,所以條件稍差一點。三人隨便吃了點飯菜,吃了好些果子,靠坐在房間內的椅子上跟孩子們影片。

夜裡,窗外的月色格外明亮,三人因為第二天要去敦和鄉,所以早早便上床休息。

第二天早上,陸靜雅換上了一件中長的薄薄的黑色羽絨服,把她粉嫩的皮膚顯得更加有水色了。簡唯寧和遊子民則是穿了帶絨的皮夾克和深色的束腳褲和黑色的皮鞋。在鄉下地方,三人的裝束看起來與當地人的穿著打扮格格不入,上車的時候,車子旁邊圍著幾個看稀奇的小孩子,穿的很單薄,小臉冷的通紅,正嘻嘻哈哈地相互逗樂,看著他們天真的笑臉,陸靜雅的眼眶紅了,趕緊把車上的棒棒糖給了那幾個小孩子。直到車子走遠了,陸靜雅還開啟窗戶回頭看了好一會。

“小雅。以後這裡的環境會變好,大家的生活條件也會好起來。”簡唯寧揉了一下她的腦袋,伸手把車窗關上。

陸靜雅點了點頭,靠著簡唯寧。

車子行駛了三個多小時,終於是到了敦和鄉。敦和鄉大棚種植面積比較大一點,這個時候可以看到人們也是在收蘑菇和蔬果,有的大棚旁邊蓋了小板房,裡面冒著冉冉的炊煙,人們已經在準備午飯了。陸靜雅仔細看了看,發現有的人家大概是為了守著大棚,舉家都搬到了板房,二十多平的小房子裡,住了四五個人,老的小的。對於前來參觀的三人,人們更多的是驚訝,剛開始還是有點戒備,但見三人只是進了大棚觀察了一下蘑菇和蔬果的長勢,對大家的難懂成果變現出了由衷的讚歎後,大家的戒備之心才放鬆下來。恰好鄉上一名負責的幹部今天正在登記種植戶收成情況,他便熱心地帶三人去了鄉上養殖牛羊的地方。

在鄉政府旁邊一家農家大院裡,五頭牛羊關在玉米杆圍起來的圈裡,圈裡一半的地面鋪著厚厚的草杆和玉米杆,大約是為了給牛羊保暖。陸靜雅看了看圈裡的情況,看到羊糞和牛糞都收拾了,餵養的石槽打整的很乾淨,便放下心來,看來負責養殖的人把這幾隻牛羊照顧得很好。陸靜雅見其中一隻牛和一隻羊的肚子都大了起來,蜷縮在角落,那樣子分明是等不到春節後就得下崽了,隨意問了身邊那位幹部一句,“大叔,敦和鄉有餵羊和牛的嗎?”

“有啊,不過很少。咱們這裡種地都是靠鋤頭挖地,沒有用牲口幫著犁地。我們這個地方一般就是種植燕麥,種植不了其它的莊稼,連喂牲口的糧食和草也要去臨鄉拉回來。所以餵養牛羊的也只有兩三家。”

“那現在這些餵養牛羊的糧食從哪裡來啊?”

“說到這幾頭牛羊啊,上面是很重視,說是幫扶我們鄉里的種牛羊,讓我們一定要好好養殖。專門是每週拉來了草和高粱。咱們鄉上專門找了人養殖。”

“呵呵。有專人養殖好啊,牛羊都快下崽了。”陸靜雅隨口說了句。

“就是。這牛羊說來也奇怪了,來這邊時間沒有多久,肚子一天天看著就大起來了。”那名幹部邊說邊塞了一些草杆給牛羊,見有人走過來,便說道,“這不,來喂糧食來了。”

陸靜雅回頭一看,果然見一名頭上包著頭巾的中年婦女正笑呵呵地端著一盆高粱走了過來,跟那名幹部打了招呼後,對旁邊的三人笑著點了點頭,便走過去開始喂牛羊。

陸靜雅退到簡唯寧和遊子民身邊。三人仔細看了一會,藉機說去參觀別的,就離開了。

“怎麼樣?如你所想的吧?”陸靜雅挽著兩人的胳膊,臉朝向簡唯寧。

“還行。目前看來兩市幫扶計劃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