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大明驅魔女天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1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1章

紅燭光中,年輕的他和徐妙錦相擁在一起,只羨鴛鴦不羨仙。

永樂皇帝轉身,離開了屋子,離開了重明宮。

皎潔的月光透過雲層的縫隙,假山、小橋、流水,觸目之處,銀光如水銀瀉地。

永樂皇帝仰頭,向著月明星稀的夜空,自言自語地道:“今晚月色很美。”

空中刮過來一陣刺骨的冷風,永樂皇帝只感覺一陣暈眩,一頭栽到在地,失去了知覺。

“陛下,陛下。”

迷迷糊糊間,永樂皇帝好似聽到一個柔媚的聲音在呼喚著。

“陛下,陛下。”

他緩緩地睜開眼,動了動稍微僵硬痠疼的脖頸,支起了身子,身上披著的披風順勢滑落。

眼前朦朦朧朧的,好一會兒,永樂皇帝的雙眼方才找到了焦距,輕聲道:“麗妃。”

“是,陛下。”

麗妃應道。

她眸光瀲灩,臉色緋紅,像是一朵被雨露澆灌過後的嬌花。

還是在夢中麼?

或許已經清醒了?

永樂皇帝眸光微冷,緊緊地盯著麗妃,像是叢山峻嶺之中,一頭蓄勢待發的猛獸。

麗妃和徐妙錦,有六七分的相似,若非如此,在美人如雲的後宮之中,永樂皇帝也不會獨寵於她。短短的兩年時間,便從一個小宮女,晉封為地位高貴的麗妃。

永樂皇帝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時光,穿透了麗妃,落在了徐妙錦的身上。

他不其然地想起春日風光明媚,兩人在水榭裡圍著棋盤對弈;想起夏日鳥語蟬鳴,她在玉蘭樹下穿花針;想起秋日霜天紅葉,她提筆在他畫的荷花圖上寫下一首詩;想起冬日白雪皚皚,一同歡笑著堆雪人做冰燈……

麗妃被永樂皇帝看得心裡發毛,他鐵血的氣勢幾乎是與生俱來的,總是讓她感覺到壓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應付。

有那麼一瞬間,她幾乎都要以為他看透了她所有的秘密。

她喉頭發緊,乾巴巴地笑著道:“陛下,您怎麼了?”

永樂皇帝忽而一笑,抬手摸了摸麗妃的俏臉,溫暖的觸感,膚如凝脂,柔滑細膩。

“麗妃越來越漂亮了。”

溫柔的語氣卻讓麗妃感覺遍體生寒,有一種被毒蛇纏上的感覺。

她勉強笑了笑,嗔道:“陛下,您喝醉了。”

永樂皇帝不動聲色。

“如今什麼時辰了?”

麗妃說道:“已經寅時初刻了。”

永樂皇帝長長地籲了口氣,笑道:“快要早朝了。朕便回去了,麗妃,你好好歇著吧。朕有空再來看你。”

麗妃心裡驟然一鬆,巴不得永樂皇帝快些離開。

她屈了屈膝,朝永樂皇帝行禮,柔柔地笑道:“嬪妾恭送陛下。”

永樂皇帝深深地看了麗妃一眼,轉身便離開了長禧宮。

跟隨永樂皇帝前來的兩個小太監就守在殿門外,見他出來了,便連忙跟隨在他的身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永樂皇帝沉聲問道:“才剛殿內可有何異動?”

兩個小太監面面相覲,皇帝陛下不是才從殿中出來麼,有沒有異動,他自己難道不知道?

但小太監還想多活幾年,當然不敢將這話說出口,便恭敬地道:“回陛下,奴才並未聽見任何怪異的聲響,周圍安靜得很。”

永樂皇帝眸光深沉,若有所思。

月轉碧梧移鵲影,露低紅草溼螢光。

偶爾走過一排巡夜的侍衛,遠遠瞧見了永樂皇帝,紛紛跪倒向他請安。

一切,和原來沒有什麼不同。

但永樂皇帝的心間,卻盤桓著些許的不安,像是有一片陰雲,始終籠罩在他的身側。

這種對危險的感知和直覺,來自於他走過血雨腥風,一路的摸爬滾打。

晨間,淅瀝瀝地下起雨來。

早朝。

永樂皇帝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能夠上朝議政的大臣們,都不是普通人,慣會察言觀色,心中都不免有些詫異。

永樂皇帝是個精力充沛,相當勤勉,而又自制力很強的人,他凡事親力親為,對朝政的把持從不放鬆,像是今日這般無精打采,漫不經心的模樣,是極其少有的。

“陛下,去歲國庫盈餘白銀一百二十三萬兩。戶部已分別往河南府,開封府,南陽府各撥付賑災銀子二十萬兩。災禍之中,百姓苦難深重。”

戶部尚書袁唯出列,聲音有些低啞地說道。

另一位大臣出列,道:“陛下,是否需要往災區派出欽差,以統領賑災事宜?”

貪婪的官員在賑災的銀子上動手腳,歷史上從不鮮見。而撥付出去的銀子已經佔了大明國庫的一半,可馬虎不得。

永樂皇帝的眸光凝視在一處,似乎在思索著什麼,沉默不語。

片刻之後,還是不見永樂皇帝開口說話,眾大臣不禁面面相覲,難道陛下對賑災事宜的安排很不滿?

袁唯想了想,又道:“陛下,水災過後,村莊田畝盡成澤國,倖存的百姓痛失家園,生活無著,只能背井離鄉了。這樣數量龐大的流民無論去向何處,都是一個棘手的難題。若是沒有準備,措手不及之下,一個城鎮就極易引起混亂。

五城兵馬司已經遞上了奏報,開始有流民往金陵城的方向來了。”

在場之人一聽,馬上便意識到了嚴峻性,流民脫離了官府的管理,身份不明,輾轉無序。如果真有大量流民湧向一座城池湧來,必須提供給他們飲水、飯食,單隻這一項,城鎮便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更遑論治安,秩序等諸多問題。

金陵城是大明朝的京城,熱鬧繁華,安定和平,對流民自然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永樂皇帝此時,終於集中精神,沉聲道:“眾卿可有何良策?”

袁唯道:“陛下,事關重大,的確需要未雨綢繆。臣建議,必須通告金陵府尹和災區附近的城鎮,若是有流民到來,必須安撫,不得驅逐。

戶部即刻再撥款,大量購買糧食,布匹,火油。太醫院儲備藥物,控制水源,以防環境髒亂爆發瘟疫。”

另一位大臣立刻道:“是否在城外開闊處設定屋舍,安置流民?同時,兵士要加強城鎮的巡防,還要嚴密注意城裡裡各商戶的情況,嚴令禁止生活必需品和糧食蔬菜囤積居奇。”

永樂皇帝摩挲著龍椅上的龍頭雕像,點點頭,緩聲道:“可行。只是這個法子治標不治本。”

袁唯是永樂皇帝的心腹,向來對他的心思琢磨得很透,他沉吟了片刻,開口道:“陛下,我大明幅員遼闊,何不尋一處人煙稀少之地,建立一座新的城池,將流民遷移過去,入籍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