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大明驅魔女天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4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4章

永樂皇帝眉峰輕挑。

“麗妃當真是蕙質蘭心。”

麗妃笑道:“只是些小玩意兒罷了,算不得什麼。要是論穎悟絕倫,陛下仁厚禮賢,令萬民歸心,方才是大智慧。”

長恭帝深深地凝視著麗妃,她的身姿步態,容貌輪廓,確實像極了徐妙錦。

當她出現在永樂皇帝的面前,端著茶盞盈盈一笑的剎那間,永樂皇帝呆住了,那從未曾忘記的翩翩身影,溫婉笑顏,如夢境一般降臨。

但徐妙錦與她不一樣。

只因為那一雙眼睛。

徐妙錦的眼睛裡,從來沒有奉承,沒有迎合,輕描淡寫,自然通透,不惹塵埃,彷彿紅塵的喧囂,世間的繁華,全然與她無關。

那是一種來自靈魂的高貴,一種發自內心的安然自得,一種自足常樂的灑脫,堅守本我,不為世俗而輕易折腰。

永樂皇帝牽了牽嘴角,笑了。

明明知道她不是徐妙錦,明明知道她所有的迎合和奉承,都是意有所圖,可是他的心裡就是忍不住地想要沉溺,想要擁有,原來無論流逝了多少的歲月,他心中的容顏依舊沒有褪色。

“陛下,嚐嚐看,茶水都快要涼了。”

麗妃悅耳的聲音在耳旁響起,拉回了永樂皇帝的心神,他接過茶杯,輕抿了一口,笑道:“果然好茶。”

麗妃的笑顏如花般徐徐綻放。

“那嬪妾便日日為陛下奉茶。”

永樂皇帝怔了怔,依稀聽見那有如從悠遠天際傳來的聲音:那妙錦便日日為四殿下奉茶。

一聲巨響在永樂皇帝的腦海炸響開來,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桎梏也好,心魔也罷,生命中能有一個如此讓自己牽掛、惦念的人,哪怕不能一生相守,也是幸運。

永樂皇帝只感覺自己的神識如同風一般輕靈,而他的身體,卻軟軟地攤倒在四方桌上,人事不知。

“陛下,陛下……”

麗妃的呼喚聲越來越遠。

永樂皇帝孤身一人,走在靜謐的街道上。

一束不知從何而來的光,照亮在他的前方,他不由自主地朝著光亮指引的方向,一路走著。

街道兩旁,是似曾相識的景象,不遠的一處深宅大院,令他停住了腳步。

燕王府。

黑地金字的匾額,端正掛在王府大門上。

永樂皇帝心中一動,他十一歲被太祖皇帝封為燕王,十七歲大婚,二十歲就蕃燕京。

他如今已經貴為天下之主,明明就在金陵城的皇宮裡,為何又會回到燕京城的燕王府?

想來自己,是又一次地進入了夢境之中。

到底是有勇有謀的鐵血梟雄,永樂皇帝不動聲色地環顧四周,決定進入燕王府一看究竟。

他走向正門,抬手正想要扣動紅漆大門上的獸頭門環,一股巨大的吸力旋即籠罩他的周身,冷不防地將他吸了過去。

穿門而過。

站在山水影壁前的永樂皇帝感到極為不可思議,他低下頭,仔細端詳著自己的身體,發現身體虛化,好似變得有些透明。深吸了一口氣,又動了動手腳,發現身體並沒有什麼異常,他這才放下心來。

他的心中,又生出了疑惑,難道,竟不是在夢境之中,而是靈魂出竅?

在和道衍大師的傾談中,道衍大師曾經提及過這種情況,便是靈魂脫離了身體,沒有了身體的束縛,靈魂能夠隨著意念而自由穿行。

環顧著燕王府裡那熟悉的一花一木,永樂皇帝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他在燕王府裡生活了二十年,這裡是他問鼎天下的.asxs.。

想到這裡,永樂皇帝不禁邁開了腳步,穿過花園,朝著他的正院走去。

正院裡。

書房似乎有光,門是緊緊關著,嚴絲合縫,永樂皇帝想了想,又一次穿門而入,走進了書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書房裡,永樂皇帝看見,那時還是燕王的朱棣坐在主位上,他的下首,是邱福,張玉,朱能和道衍大師。

邱福,張玉和朱能,皆是燕王朱棣手下的悍將,征戰沙場,忠心耿耿,立下了赫赫戰功。

建文元年,他起兵靖難,與邱福,張玉和朱能一同奪取了燕京九門,控制了燕京城。

邱福勇猛,戰時,一直是燕王大軍的先鋒。燕王朱棣登基之後,封為淇國公。

張玉於建文二年的東昌之戰中戰死,靖難成功後,追封榮國公,後又追進河間王。

朱能在燕王朱棣登基之後,被封為成國公。永樂四年,朱能任徵夷大將軍,出征安南,不幸病逝軍中,追封東平王。

道衍大師那年還用著他的俗家名字姚廣孝,他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精通佛,道,儒,兵諸家學說,靖難成功之後,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被稱為“黑衣宰相。”

當年的燕王朱棣,正處於左右為難之中。

建文皇帝登基之後,擔憂藩王勢大,難以控制,於是採納了黃子澄和齊泰等人的建議,向藩王磨刀霍霍。齊王,湘王,代王,都被建文皇帝削去了王位,廢為庶人。

燕王朱棣胸懷宏圖大志,不甘心坐以待斃,也不甘心屈於自己的侄子之下,可又無法承受謀逆,竊取天下的罪名。

只見姚廣孝一手捻著鬍子,沉聲道:“我看,不如以清君側,靖國難的名義起兵。”

燕王朱棣眉頭緊擰。

“清君側,靖國難?”

姚廣孝點點頭,不疾不徐地道:“兵部尚書黃子澄,太常卿齊泰慫恿陛下撤藩,這是在忤逆太祖皇帝留下的遺訓,罪該萬死。”

太祖皇帝朱元璋為了保證大明朝的長治久安,加強皇室本身的力量,決定分封諸王。

每一個藩王食糧萬石,並有軍事指揮權。九位塞王,駐守大明九邊,有防禦北元殘餘勢力侵擾的重任,所以兵士尤其多。

其中,燕王朱棣擁兵十萬,有節制沿邊士馬的重權。而寧王朱權則掌兵八萬,革車六千。

黃子澄和齊泰等人,以諸王勢大,難以節制為由,力主削藩。

太祖皇帝當國時,唯恐權臣篡權亂政,規定藩王有向朝廷索取奸臣和起兵清君側的權力。

他在《皇明祖訓》上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