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神雀宮禁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章

雲兮首先想到的,還是雲昭,他寫信給雲昭,說起苗疆叛亂,流民四散的境況。又提到聖武親王有意讓朝露之城開啟城門,安置難民。

雲昭回信,說方外之人,原本不該妄議朝政。只是,此次苗疆戰亂,叛出苗疆的,未必都是良善之人,輕易將這些邊境難民放入城內,他們沒有什麼謀生之道,萬一再有什麼暴亂之事,恐怕會牽連華族百姓。

雲兮嘆氣,又回信陳述利害,說南境民間往來,親厚日久,此次苗疆皇族動盪,原本是征服南境之良機,但要抓住此時機,首先便得安撫苗民。裕仁親王與靖王已經應下接納難民之事,如果朝露之城不開,也會引人側目。

雲昭再度回信,語氣無奈,說身為天子封臣,為朝堂分憂也是職責所在,既然家主認為此事勢在必行,那麼,她亦會從命,在朝廷旨意抵達之時開啟城防,接納避難之苗民。

雖得雲昭允諾,但云兮心中,隱約還是有幾分不安。畢竟苗族與華族生活習慣有諸多不同,貿然接領難民,必然會有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到時如何應對,依然得看雲昭了。

雲兮是心存仁厚的人,就算沒有聖武親王的廷議,也不忍心看著難民流離失所。只是,自己應承下的事情,卻要倚仗雲昭去督辦,給雲昭添了這許多麻煩,心裡始終覺得虧欠雲昭。

雲容聽說接引難民之事後,當即便去找楊曦,同他說起,建康雖遠,也不能全無準備,一定要提前任命戶籍官員,將流民登記造冊,固定安置區域,嚴防流民與本地華族衝突。城防營亦該加派人手,以防臨時有變應對不及。

楊曦聽她說著這些,起初有些出神,直到她按著條理說完,又將整理出來的文案放在楊曦面前,楊曦才道,“你原本不是軍中出身的人,卻未曾想到,能有這般見識。”

雲容笑道,“畢竟是武家出身,自幼看兄長們行軍佈陣慣了,想法也跟他們大致差不多吧,此時朝露之城,想必也在做同樣的準備。”

提起朝露之城,楊曦臉上果然流露出幾分惆悵,但卻什麼也沒說,只對雲容道,“就按你說得辦吧,建康並非首當其衝之地,但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雲容應下,吩咐伺候的參議將寫好的文案重新謄寫整理一番,由楊曦蓋上王印,加急送到江南府去,令他們照辦就是。她眼看著文書處理完畢,坐著又喝了一盞茶,見楊曦還是沒什麼話說,起身正要告辭,卻聽楊曦低聲道,“朝露之城那邊準備的怎樣了?那邊如今是誰主事?”

雲容坐下,道,“族裡雖說有幾位長輩在那邊,但他們如今已經也過問瑣事了。雲昭姐姐如今住在無佛寺裡修行,雲清哥哥還在講武堂練兵,但要是真有什麼事情,應該也是他們兩人商量著辦的吧。”

楊曦說,“許久不見雲清了,畢竟也是你兄長,不知他近況如何?”

雲容不動聲色,道:“五哥還好,年節下見了一面,他如今在講武堂帶著一大幫子弟,不比從前了,性情倒是沉穩了許多,回來那會兒還抱怨,說朝露之城的食物還是沒法跟帝都天啟相比,但我看,他也沒打算回來。”

兩人之間,又是一陣沉默。猜到他的心思,雲容也不想再繼續按捺,接著又道,“雲昭姐姐年節時沒有迴天啟,聽說是在朝露之城陪孩子們過年,如今家族裡小一輩的孩子們都是她在帶,不說別的,有小孩子在身邊說說笑笑,心境應該是挺不錯的。”

楊曦道,“難道此生都不打算再迴天啟了麼?”

雲容說,“去年冬至家祭的時候,聽說還是回來過的,只是那時我已是出嫁之人,不便參與家祭,因此也沒見到她。這些年雲昭姐姐有些懶怠了,無事輕易不會離開朝露之城。想見面也難了。”

楊曦苦笑,道,“也不能怪她,這帝都天啟,原本也不是什麼好地方。”

雲容說,“可不是麼,幸好王爺已經封出去了,一年也就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非得在這邊應酬不可,等過了這段時間,咱們回建康,朝中的事情,也不必再多想了。雲昭姐姐執意退隱,長兄願意縱容她,妾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我們楚家是武勳世家,畢竟人丁興旺,照我看,要不了幾年,雲晧也能接手雲昭姐姐未竟之業了,王爺不必憂心。”

她故作不知,只當楊曦是在擔心楚家,楊曦也不會當面澄清,只溫和道,“這些日子,勞你費心了,若無事,還是早點歇息為好。”

雲容起身,道,“那妾身就先退下了,能為王爺分憂,原是妾身所願,算不得辛苦。”

緩步退出的時候,無意間看到楊曦眉宇緊皺,眼神之中萬般愁緒,她的心,也不由的緊緊揪了一下。

會忘記的,總會忘記的吧。世間那麼多情深緣淺,到最後無外乎不了了之,楊曦與楚雲昭,必然也逃不過這命運。

接納難民之事確定之後,南境邊界要塞防線次第開啟,為了躲避戰亂,不少苗民都表示願意歸化華族,做朱雀皇朝之順民。

說是那樣說,但畢竟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寄人籬下,難免受一些欺辱。苗人沒有土地房產,想安頓下來談何容易,半年過後,便如起初所料,有些人開始偷盜搶劫,更有甚者,集結成群,屠戮南境華族。

各處反應不一,裕仁親王一向寬仁,苗人作亂的事情,送到他跟前,多數從輕處置。因為接納難民是聖武親王提出來的仁政,就算出了事,為了不損傷親王的顏面,也不會輕易上報,換言之,就是假裝不知得了。若是苗人與華族漢人衝突,反倒是懲戒漢人的時候多一些。

而且還有話說,苗族南蠻因戰亂流離失所,原本已經夠悽慘了,我堂堂天朝上國,須有容人雅量才是。

建康那邊苗人原本數目就少,出不了什麼大亂子。楊曦沒怎麼把這事往心裡去,只是給了地方官員手諭,讓遇到牽涉苗人的案件,秉公辦理便是。有些地方官員因為畏懼親王的緣故,就算略有偏私,楊曦也只當看不到了事。

世間那麼多事,不需要每一樁都看那麼清楚,得過且過也罷。

至於朝露之城怎樣,那就是楚雲昭的事情了。楚雲昭怎麼處事,朝中無人敢過問。因為知道她是聖武親王心裡的忌諱,連提都沒人敢提。那座城,如今已然被朝廷視而不見了。

楚雲昭昔年在天啟的時候,門客成群親信如雲,雖然時常被彈劾,但在軍中,也是一呼百應的人物,一朝退隱,天啟公卿只當皇朝從未有過這個人,就算是彈劾,也懶得再提起他了,不免讓人心寒。

七月末的時候,有御史上奏,說朝露之城那邊苗人霸佔街市,與漢人爭奪地盤,朝露之城的商會投訴至地方府尹,府尹不知該如何處置,便上奏至帝都了。

摺子經內閣送到親王那邊,親王見是朝露之城遞過來的,根本沒心情去看,乾脆在封條上蓋了章,發還內閣處置。內閣廷臣眾多,不知是誰批閱的,只說地方糾紛,當由地方自行處置。就那麼將摺子又退了回去。

這原是一件無人在意的小事。但朝露之城卻自此亂了起來,城內湧入的難民越來越多,在城南區安營紮寨,自成團伙,劫掠偷盜無所不為,甚至凌辱華族女子。本地居民性情怯懦一些的,就算吃了虧,也默默啞忍。若是遇到家大業大的,索性帶著族中兄弟,逮著惹事的苗民就是一頓痛打。完了少不了深夜被人報復,打打鬧鬧,各有一些損傷。但事態卻是在往嚴重的方向發展。

直到戶部尚書葉連城位於朝露之城的舊家大宅被苗人劫掠之後焚燬,事情才再度被傳到天啟,葉尚書累世公卿,清流世家,竟然也遭此橫禍,御史們頗有不平之意,這才將苗人作亂之事提上廷議,聖武親王一聽說是朝露之城出的事,抬頭訝異道,“楚雲昭呢?她雖然退隱,卻依然在為楚家練兵,何況朝露之城是楚家封地,她在那邊,當然應該由她處理,治安出了問題,她責無旁貸。”

這問題問的好,自從退隱以來,朝中文武百官,誰知道楚雲昭在幹嘛?唯有雲兮輕聲答道,“雲昭入道修行之後,不問世事了。雖說是楚家封地,但吾如今在京中,鞭長莫及,我看,還是讓府尹追查辦案得了。”

話說到這種地步,聖武親王卻輕輕笑了笑,道:“長公子說笑了吧,並非本王想要推卸責任給楚三公子,朝露之城是楚家封地,若是有動亂,三公子在城中,豈會坐視不理?恐怕眼下已經有所作為了吧。”

雲兮不語,如今的楚雲昭,性情與從前截然不同,她會怎麼做,講真,雲兮心中也沒什麼譜。

聖武親王接著又道,“說起來,接納難民的,又並非朝露之城一地,照本王看,建康就治理的不錯,不如靖王去趟朝露之城,看看什麼情況,若是楚三公子力有不逮,靖王也可幫襯一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扯淡,建康治理的好不好,跟楊曦有什麼關係?苗人與漢人之間的衝突,全是府尹處理的,楊曦從未管過。說到底,問題出在朝露之城,主要還是因為朝露之城的府尹沒有建康府尹辦事利索罷了。至於楚雲昭為何不曾插手,楊曦也不知道原因。

也許是真的心灰意冷了吧。朝露之城若有動亂,除了以軍勢鎮壓,大概也沒有別的辦法,就算楊曦去了,也改變不了什麼,但親王這樣提了,他其實私心裡,還是想再見雲昭一面,哪怕找的是這樣牽強的藉口。

所以明知無用,他還是應下了,就像從前一樣,與楚雲昭打交道的事情,宗室之中沒有人願意做,所以推給他,但他,始終甘願。

他是真心喜歡楚雲昭,因此才會做這麼多。

楊曦要去朝露之城,臨走之時,還是問了一下雲容,要不要同去?

雲容心想,怎麼不去問明妃蘇妃呢?偏要問她,去顯得不知趣,不去,心裡這坎兒也過不去。

所以她就直接把心中所想問了出來,她說,“明妃與蘇妃兩位姐姐,要陪王爺去麼?”

楊曦道,“她們二人內府之中待慣了,我也不想帶她們出去奔波。只是想著朝露之城是楚家封地,也許你也想過去看看,所以才問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