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神雀宮禁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9章

楊曦以皇子之尊,親赴鮮卑國都夔城與慕容氏談判,最終終於得到大將軍眷屬的認可,慕容氏自邊境撤軍,昔日簽下的盟約依然有效,這一場風波,至少在表面上算是平息了。

談判是楊曦親自去的,到底開出了什麼樣的條件才讓鮮卑人同意讓步,旁人也猜不出了。

雲清好奇,倒是真問了楊曦幾句,然而楊曦卻未曾正面回答,只是說,日後恐怕會因此刻之承諾而後悔吧。

到底是為什麼後悔,卻是一個字都不曾提。

慕清容在此之前一直是以軍醫身份隨軍的,此次因為拐帶阿辰的事情,被鮮卑人扣留,事件平息解決之後,便被放了回來,她立刻就向楊曦請辭了。

“從前想著,若是可以的話,就一直在戰場上助王爺之軍威,然而我畢竟只是個女子,兒女情長看得太重,此生未了心願便是阿辰,如今能再見到她,無論如何也不願負了三公子的囑託。”

楊曦準了,讓慕清容去照顧小女公子,原本也是他的想法。況且白素素自幼也是病弱,能夠有這樣一個信得過的醫女在身邊,也是好事。

北境前線局勢緊張,當初楚雲昭豁命打下的遼陽要塞交到刀龍府兵手上,又再次敗退出城,衡江上水流湍急,葬送的全是歷來戰死沙場上的英魂。為這座城這道防線,葬送的名將已經太多。有些時候,巡視這道邊防,眼看著那座銅牆鐵壁的壁壘與環繞這城市的江水,楊曦漸漸也開始理解楚雲昭的想法。

世間再無楚雲昭,遼陽城變成了一個傳說,被契丹人稱之為不破之城。楊曦對楚雲清說,“我總是在想,若是他日拿下這座城,就把整個城都焚燬剷平吧,將拆下來的城垛全部都推到衡江裡去,把江水也填平了,防線直接北進六十裡,我要讓成為南朝恥辱的這座要塞灰飛煙滅不復存在。”

楚雲清說,“若是六年之前有這樣的決斷,三姐不會落到那般下場。”

楊曦默然,很多事,都是失去才懂,然而悔之晚矣。

此刻才明白為何楚雲昭會犯下屠戮朝露之城的大錯,有時候恨意深重,唯有殺戮才能稍微平息。

但他會剋制。

遼陽是一定要拿下的,行軍佈陣的戰策,都是昔年楚雲昭的幕府參議莫離所提出,開戰之前,楊曦突然想起一事,便問莫離。

“先生始終陪在百鳴公爵身邊,小王想問一句,先生可知百鳴公爵戰無不勝的原因何在?”

莫離說,“也沒有別的,無外乎是不惜死。因朱雀皇朝物力人力勝過蠻族,為不惜二字,次次都能凱旋歸來。”

楊曦說,“小王怕是做不到了。戰場上填出去的性命還少麼?征戰沙場,總不是為了求死的。小王所求,唯勝而已,還請先生盡力籌謀。”

莫離頷首,說,“向來一將功成萬骨枯,楚帥父女二人,優點是不惜死,弱點也是不惜死。武將持劍奉公,原本的目的不是為了戰功,而是為了護國養生,靖王能有這樣的打算,莫離必然為靖王謀劃到底。”

“楊曦謝過先生了。懇請先生,無須顧慮楊曦一人,為天下蒼生而籌謀,才是墨家之宿命。”

“莫離亦代戰場上的士兵們謝過靖王了。

北伐遼陽要塞這一戰,楊曦身先士卒,親帶先鋒衝城,雷火滾滾自城樓而下,靖王數度受傷亦衝鋒不止,直到當日傍晚被巨石擊中跌下城樓,入軍帳救治之時,莫離匆忙進帳,見他已經卸了肩甲,臂膀之上全是雷火灼傷的痕跡,不由憤怒,道:“原本以為靖王是理智之人,如此衝動,以身犯險,又置全軍安危於何處?”

楊曦無言以對,隔了很久,他才道,“先生之戰策,是與北境鮮卑諸族合作,圍困遼陽,待到城中糧草斷絕之時,一舉攻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莫離道:“靖王說過,不願以將士之性命犯險,莫離所提,是圍城穩妥之道,有何錯處?”

楊曦答,“曾經也有人這樣做過,然而無用。蠻族人悍勇,未必就會坐吃山空,何況北面異族圍城,若有異心,我們也是無能為力。”

昔年匈奴圍困遼陽,陸陸續續打了將近十年,莫離的軍陣排布尚算精妙,但蠻族人,是反覆無常的盟友,未必會一直如他們所願。

莫離道,“我是軍師,我自然知道如何隨機應變,靖王如此說,是不信任在下的能力麼?”

楊曦輕聲道,“小王非是不信任先生,只是,這座要塞屹立於北境這麼多年,只有一次被打下來過,而那一次是怎麼打下來的,先生也是親眼所見。”

主帥不惜命,一刻不停的強攻,正面槓硬生生把這座城槓下來,那就是楚雲昭的戰策。

莫離沉默片刻,道:“靖王不該效仿百鳴公爵,那一位,是常勝將軍,卻不是好的統帥。”

靖王道,“我知,我只是見到這座城,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這座城所承載的怨念太深了,就請先生容我任性一次。”

莫離無語。

他拂袖而去,只剩下楊曦孤身一人,看著軍帳外大漠的夜空。

北境朔方原,這是他與楚雲昭決裂的地方,他還記得上一次那人離去,留下“雪堂紅萼向人愁,赤壁江深雨雪流。天下悠悠兵馬裡,晚來煮酒上黃樓”這四句詩。

語境雖是灑脫,但世人皆知,這一戰讓楚雲昭元氣大傷,一生之抱負折翼。就算辭官退隱,又豈是甘心坐看雪堂紅萼?果然到最後,有了朝露之變,原是戰功煊赫之武神,最終卻死在了內亂的烽火之中,不得正名。這是楊曦錐心之痛,但再追究從前,折在遼陽要塞與衡江戰場上的,又豈止楚雲昭一人?

滾滾江水之中全是鬼哭哀歌,踏在這片戰場上,復仇之心便不由獵獵燃起。但從更現實的考量來說,雲兮之前已經告訴他,天子病勢沉重,已然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他迫切的需要一場凱旋,來迴歸南朝,鞏固自己的地位。

此戰必勝,不惜代價。

楊曦出征之前,就已經將北境之中所有可用的兵馬都呼叫了過來,甚至還從駐守河西走廊的刀龍府借兵。南境亦有一部分擅長攻城器械的技術人才被他強行徵調了過來。此舉極為冒險,一旦西北回紇趁亂而入突破邊防,楊曦之罪責將無法推卸。但到了這一步,為了求勝他不惜冒險。

令人訝異的是,這一次,聖武親王世子竟然也支援他。

之前鎮守西北的,原本是親王次子破軍候楊允,楊允以河西走廊重軍戒備為理由拒絕了靖王楊曦借兵的請求,楊曦原本已經放棄,卻是不料,親王世子親臨河西刀龍幕府會見楊允,要他竭盡所能支援衡江前線。

楊允起初並不同意,楊佑提起當年之事,說到當初楊允從靖王手上接手遼陽要塞,卻再度被契丹人反攻。雖然軍法上不曾擔責,但畢竟也是虧欠靖王。此刻正是該還清的時候。

楊允封號破軍候,縱橫西北戰場多年,少有敗績。一向因戰功而在王世子面前自得,卻不料此次被王世子當眾提起痛處,大為狼狽。因舊事重提的緣故,楊允思索之後,還是令幕府重整軍力,調動近萬人去北境為援。

楊佑之意圖不言而喻,當初破軍候丟了遼陽要塞,令楚雲昭為攻城所付出的心血付諸東流。至於當時,要塞對北境防線的意義倒並不那麼重要。更何況城樓交接之時,就已經打擊了楚雲昭。到最後失城,反倒是內廷外朝意料之中的事,並未因此受到過多責難。

虧欠靖王,倒是不至於。該說是靖王與破軍候虧欠楚雲昭才是。如今時過境遷。此次再攻遼陽,正是清賬的契機,近萬人的調動,世子與靖王共同承擔責任,若是有意外,兩人一起問罪。

若無意外,順利再奪遼陽,昔年楚雲昭之仇,也就該放下了。

朝露之變時,楊佑曾經在戰場上與楚雲昭為敵,亦因此事與雲兮交情不復。當年是各為其主?如今呢?那位王世子娶了由仁和皇后撫養的六公主楊向晚。仁和皇后,聖武親王,自然是站在廢太子楊旭那一邊,就算一再示好,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明白的事情,索性不再去想,眼前最為重要的,也不過就是這一戰。贏了,就立刻還朝。

楊曦調動所有可用之人,晝夜不停,攻城七日,衡江之上血流漂杵,屍骨堵塞河道,慘烈之像猶如森羅地獄。

偏在此時,望京傳來天子病重的訊息,據說已到彌留之際。訊息傳來已是深夜,楊曦身在軍帳之中,看著眼前的北境防務圖,陷入沉默。

幕府諸參議在身後爭論不休,楊曦獨問莫離,“先生覺得,此刻小王可以離開北境麼?”

莫離道,“靖王當初既然決意強攻,軍情緊急,城破之前,主帥若是離營,軍心將亂,想必是要前功盡棄了。”

未曾說出來的話,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此時此刻如若趕回天啟,毫無疑問是為了爭奪帝座,如今跟契丹已經拼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旦邊防有變,後果不堪設想。靖王若是為了奪嫡擅離前線,聲譽恐怕也是要毀了。

帝座與邊防孰重孰輕,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靖王畢竟是皇族,是否要因軍情的緣故,捨棄爭權奪勢之心,在邊境死磕,坐視天啟局勢變化,也是難以下定決心之事。

身後是諸參議的爭論之聲,利害關係,一一被分析出來,權衡之後,莫離說,“靖王可以潛行迴天啟,與楚府長公子商議對策,至於北境,可令副將著靖王鎧甲上城,與諸軍奮戰。這是兩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