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世人謂我戀金城最新章節列表 > 094 許幕清(記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94 許幕清(記錄)

094 許幕清(記錄)

時間以分為單位流逝著,再細分一點也可以是以秒為單位,又或者再概括一點是以小時為單位。只是我更願意以分為單位來計算時間的流逝,如此便可以提醒我——和江臨已經很久沒見面了。我們有1680個小時未見面,摺合為分鐘是100800,這個時間同樣也是6048000秒,這樣來看,還是用分鐘來描述我們相隔兩地的日子最好,聽起來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剛剛好,哪怕只是聽起來。

我在桌子上擺了日曆,每天記錄著有多久沒見江臨了,也每天記錄著還要多久才能再見。晉妤發現後問我,日曆上面那些奇奇怪怪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和她解釋了這些數字的意思,那個時候我們做了快一個月的室友才終於在你來我往的聊天中知道了對方的男朋友。

我和晉妤會同時在宿舍的時間一般只有週一到週五的晚上,會聽到她在打影片,聽說話的語氣很像是和男朋友在通話,我也會在宿舍和江臨打電話,只是我們很默契地從來沒有問過對方一句。週末她會去上海,回來的時候帶的東西會分一些給我,她沒說是去幹什麼,我也沒問。有些時候會想,大概這就是成年人的生活了吧?我對她的事情不感興趣,她對我的事情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們一直對彼此的瞭解很少,一直到那天才算多了些瞭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由日曆上的數字聊到彼此的男朋友,接著又聊到了彼此的人生規劃,還聊到了更遙遠的好多事。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她每逢週末就去上海是為了去找男朋友,他有個很好聽的名字——林安淮。就像我覺得“江臨”是這個世界上最好聽的名字一樣,晉妤也覺得“林安淮”是這個世界上最好聽的名字。

林安淮在上海念研究生,不同於我們,他是實打實的工科生,學的專業是訊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方向是影片、影象的壓縮,晉妤說他的專業是通信工程下面的一個二級學科,總之是我聽不懂的專業。解釋起林安淮的專業她頭頭是道,彷彿在念這個專業的是她本人似的。這也是只能晉妤去上海看他的原因所在,林安淮很忙,晉妤說那種忙是她不能想象的,每天一大早去實驗室,晚上回宿舍是十點以後,週末也待在實驗室,完全沒有假期。林安淮的忙碌,我們都不能理解,同是研究生,我們假期照常,為什麼林安淮會忙到沒有空閒時間?

於是,兩個學生之間的異地戀也發展成了我和江臨這樣,不過好在南京和上海很近,晉妤可以週末去看他。只是,就算去了,也只有在吃飯的時候能見上一面,能說上幾句話,吃了飯林安淮又得去實驗室。

自從看了我的日曆,晉妤也買了同款日曆放在桌子上,日曆上也寫著同款數字——之前她口中奇奇怪怪的數字。

日曆上的數字整體來看形成了兩個走向,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類越來越大,一類越來越小,在兩類數字之間的差值達到最大值的今天,我和晉妤不約而同地很早在宿舍收拾東西。

明天是國慶,這兩個月以來等這一天實在太久了。國慶七天小長假,江臨可以休息四天,終於我們可以見面。其實直到現在,我才懂江臨口中的陪伴,才懂他為什麼會說自己沒有時間陪我,才懂為什麼他一直執著於自己做不了一個很好的男朋友。那個時候,我可以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他身上,可是人又怎會一直都有大把可供揮霍的時間?又有誰能一直自由安排時間?

我很快收拾好了東西,坐在椅子上看著晉妤收拾,見狀,她問:“不是要去一個星期嗎?你就帶這麼一點兒東西嗎?”

“夠了,我習慣了去時什麼也不帶,回來時帶上一大堆東西。”

說完,我一下子想起了江臨那句“你這箱子好重啊”,我夢裡無數次出現那天的情景。是啊,我一直很想重演初見那天的情景,一直很想找回當時的心情,我怕會忘了那天引去我所有目光的江臨,忘了當時的他、當時的我、當時的我們。

“你這個習慣挺好,我現在都矛盾了,帶少了又怕落下了什麼,帶多了又覺得還有什麼沒帶似的。”

“沒事,時間還早,你可以慢慢想還要帶些什麼。”

“你到蘭州了江臨應該可以去接你吧?”晉妤忽然這麼問道,後面又嘆了口氣,“林安淮太忙了,我到的時候他還在實驗室給老師打工。”

“江臨接不了我,明天晚上十一點半他才下班。林安淮國慶也不能放假嗎?”

晉妤無奈地搖搖頭,似乎這種情況已經見怪不怪了:“他導師之前說是國慶會放他們幾天假,但是到現在也還沒說到底放不放。我認識的其他理工科研究生也沒他這麼忙,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兒。”

“導師不一樣吧?”我猜測,“可能他的導師想要快一點出成果,這樣對他也是有好處的,做學術嘛,尤其理工科的,累一點也是正常的。”

“這話倒也沒錯,不過有些時候我忍不住會心疼他,為了理想這麼拼命,希望理想不要辜負他。”

“一定不會的。”

一定不會的,他那麼努力、那麼拼命,一定不會被理想辜負的。

晉妤和我說過,林安淮是立志要做科研的,科研也一直是他的理想,他對科研有超出一般人的熱愛。現在的人多浮躁,上研究生多半為了找個好工作,可林安淮是真正為科研而去的。他現在研究的方向也是本科時就跟著老師接觸過的,也是跟著老師做專案的時候萌生了獻身科研的想法。

林安淮最讓我覺得了不起的其實不是他對科研的熱愛,而是放棄了保研本校的機會,選擇了考研去自己理想的學校。敢於放棄現有的一切,需要多大的勇氣?而我,就無法做到。

我有的時候也會不禁由衷佩服晉妤,她愛林安淮,也愛為了理想奮鬥的林安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