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

天亮後,趙曦還是原來的趙曦,一個智近乎妖的大宋君王。

如往常一樣,趙曦參加了內閣每日的例會,看著兒子跟諸位內閣奏報討論一些朝政,很欣慰的離開了。

而後,兒子會將需要他處理的政務,帶到勤政殿。

這時候,趙曦會先讓兒子處理,遇到不太合適的處置時,趙曦才會指教。

今日還和往常一樣。

待常規性的奏摺處理結束後,兒子將這些反饋給內閣,並繼續留在內閣學習內閣處理政務。

而趙曦……

“中正,調查從圍困党項人以後,所有大理跟國朝的貨物運輸清單。”

“要查清楚來源和去向,查清楚大理和國朝內收發貨的人,地址以及誰負責運送等。同時,要從皇城司的渠道,瞭解非正常入國朝的物品去向!”

是不是屬實,趙曦都要查清楚,也用事實來驗證一下。同時,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至於說猜測,恐怕朝堂知曉太子遇襲事件的臣工,都有了猜測。

猜測的對與不對,自己都需要查下去。

事件有個結果,比自己這樣憑猜測要好處理很多。

“同時,你跟趙琴溝通一下,從刑恕、蔡京、蔡卞,甚至蔡確的驛遞書信入手,查清楚他們之間是否有書信往來……”

趙曦頓了頓,繼續吩咐。

“他們幾人與任何人的書信往來,都必須查清楚。”

“調查一年乃至兩三年以來,刑恕、蔡京等人參與的飲宴,接觸的各類人等。”

“漕運方面視情況而定,不要貪多,重點關注長江航運線上,漕運方面勢力的行為。”

“還有,所有的這些調查,要暗中進行。而原本派遣在荊湖路一帶的探知,不撤回,並且要把盛勢搞的大一些……”

既然開始的方向性錯誤,讓事件調查進入死衚衕,不如讓這種方式繼續,應該是有助於事件真相揭露的。

可惜,大理……雖然國朝一定程度上節制大理朝政,可從段思廉退位後,大理一直有擺脫國朝影響的意圖。

文臣逐漸被培養起來的大理臣工主導,而武將則乾脆架空了國朝派遣過去了武將。

段思廉因高家謀反而求援大宋,卻同樣因為大理朝廷過分依賴大宋而心生不滿,退位其子段廉義,自己出家了。

這也造成了段廉義在一定程度上對國朝派遣臣工的戒備。

否則,直接從大理調查火器去向是最直接的辦法。

雖然所謂的聯姻,並不能影響趙曦最終會將大理納入版圖的目標,理由還是需要的。

不管內心是不是要標榜一個聖賢王道的君王,在表面上,還是需要有個樣,需要做個樣讓人看的。

趙曦基本上清楚了事件的過程。

二皇子是段氏所出,出宮歷練重點的區域在荊湖、成都府乃至大理,而太子遇襲的整個事件,也正好反應在這三地。

至於五子和七子,五子本於太子一母同胞,又是一個專注於詩文書法的閒散性子。

而七子,乃蘇氏所出,是一個唯一跟蘇氏性子類同的兒子,大大咧咧。

就是被二皇子借來做幌子的。

而蔡京、刑恕,可能存在懷才不遇的怨念…~

趙曦很不希望事實是這樣,可所有的線索指向,卻讓趙曦能把太子遇襲的事件給定下調查方向了。

其實,當年自己在推行一些變革時,突然出現的變化,趙曦就考慮過是二皇子的行為…~一直想表現自己在謀略方面的能力!

曾幾何時,趙曦也有過些亂七八糟的念頭。

可對比下來,太子求真務實的做派,還是佔了上風。

只是沒想到,小聰明最終敢做出這一步來…~這是趙曦絕對不允許的,是底線。

後世有句話,叫不折騰。趙曦也有自己的觀點,在趙曦看來,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任何一個社會,只要處於有一個穩定的環境,社會本身就會促進發展。

這也是趙曦這幾十年的變革,一直採取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曾有過大規模、大範圍鬥爭的原因。

趙曦相信,有自己這些年夯實的基礎,國朝在未來,需要的是一位務實的君王,不是折騰。

所以,他在選擇繼承人的事宜上,就有了一定的傾向。

在趙曦看來,自己任上,完成所謂的九州一統,金甌無缺,理順朝廷內部機制,完全可以確保國朝在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大宋可以領先於這個時代的。

這並不是說趙曦自傲的認為自己就比這個時代的所有人聰慧,也不是說他就比朝臣的政治智慧高,而是他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千年的見識,瞭解各種成功和失敗的模式,是後世一千年發展的經驗,這是他的憑仗。

他相信他可以為大宋奠定基礎,指明方向。所以,就堅定了如何選擇繼承人。更不用說,這還有個長幼有序的舊例存在。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會發生襲擊太子的事件。

······

荊湖一帶的調查聲勢越來越大了,朝堂也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傳聞,而那些心知肚明的內閣大臣,都開始裝聾作啞了,不再跟官家提關於太子遇襲事件的任何內容。

就連蘇頌,也在那次覲見後,銷聲匿跡了。

在知道事件始末的所有臣工眼裡,官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一種縱容,跟先帝一樣,在這類事件上總是下不了狠心。

荊湖路的調查,誰都知道不可能有結果,偏偏皇城司還在那裡繼續,這就預示著,官家只是要這個調查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最終,真相只會淹沒在整個調查的過程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無非是為了表明官家在意太子遇襲事件而已,就想當初官家遇襲後一樣,不了了之。

明白人始終明白,涉及宮牆內的事,涉及大統繼承人的事,都只能是旁觀,就跟當初汝南王跟官家有所紛爭一樣。

對於朝臣而言,只要是趙家人,誰做君王,都需要臣工來輔助,更何況還是臨近致仕的老臣,更沒必要介入這類事。

不過,由於趙曦態度不明朗,太子又多於內閣接觸,表現出了一定的執政能力和臣工認同的老成持重,倒是讓太子得到了臣工普遍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