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十三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梅嶺驛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章 梅嶺驛道

好大一個碼頭,好像佔了半個縣城,剩下的半個縣城則是客棧、飯莊、茶樓、青樓、點心鋪子、馬幫等等等在支撐著碼頭的執行。

一排十幾艘貨船緊貼著碼頭停泊在江面上,幾百個力工扛著裝滿了貨物的木箱,黑壓壓的往船上裝著;賣涼茶的、賣水果的、賣大餅雞蛋的各色小販掛著笑臉四處兜售,更有許多的孩子在人堆裡擠來擠去,有不注意的撞到了力工,打翻了木箱,惹得監工一陣大罵,不過木箱裡裝的絕大多數是密封極好的茶葉,只有少部分的瓷器、生絲和土布;又在木箱上捆上了數道草繩,雖然摔在了地上,卻沒有任何損壞,力工們往往來不及訓斥孩子,也不打算聽監工的喝罵,扛起來繼續往船上走,好換了籌棒領工錢,一家人的嚼谷全在這裡呢,可馬虎不得。

“朝廷是禁海運的,洋人們又非得求著要咱們武夷山的茶,於是便定了‘內河過嶺行走’的線路,這始興縣,就是翻梅嶺而來的茶葉匯聚地,在這裡,由挑夫挑著跨越梅嶺而來的一箱箱密封極嚴的茶葉裝好船,然後沿著我們來時的路線運往廣州,再經由十三行行商賣給洋人,給洋人們一個傾心向化的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碼頭上,劉一猴指著眼前如長龍般等待裝船的茶葉,自豪的對伍秉鈞說道。

伍秉鈞心曠神怡的看著這熱鬧非凡的景象,沒有答話。

貨物在路上,就一刻也不敢耽誤,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幾句,劉一猴便匆匆下船去找相熟的騾馬行。

茶葉由這裡裝船走水路,伍秉鈞的貨卻要從水轉旱,要先找好了騾馬行運到梅嶺下,再由挑夫挑著走驛道翻過大山,到了江西大餘才能再轉水路,全程一百二十餘裡,一點也馬虎不得,劉一猴在這條路上走了多少年了,到了哪塊地頭該做哪樣事,他心裡清楚的緊,倒是不用伍秉鈞再多操心了。

馬東馬西兄弟倆暫時也不用操心,這幾天除了巡夜值班、洗衣煮飯,他倆便一直呆在船尾的蘆蓆下搗鼓人偶,劉果果——也就是劉一猴那個女扮男裝的孫女,見著好奇,沒事便過去瞧瞧,不經意間誇了那麼幾句,可把馬東馬西樂壞了,很是把她當成了知己,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一定要先帶上她,就差點結拜兄弟了,喜的黃毛丫頭的小臉整天的紅撲撲的。

伍秉鈞看的直樂,不過雖然嘴上不說,心底還是很欽佩馬家兄弟的機關傀儡之術的,“那天在鏢局看到這些人偶,還以為他們對義莊有什麼特殊的偏愛呢,沒成想倒是真管用,看來我的直覺還是正確的,我的眼光還是很獨到的,嗯嗯!”

俆伯文在孫校尉和水賊的連番刺激下倒是有些抑鬱了,閒起來就站到船頭看水鳥、看蘆葦、看白雲、看星星,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邱七娘在適應了貨船的顛簸後,經常會找伍秉鈞說說話,一起看看朝日夕陽什麼的,不過邱角就在身邊,伍秉鈞總感覺他那雙眼睛一直在冷冷的盯著自己,就什麼詩文也說不出口,只能乾巴巴的應和,真是夫子他老婆的了。

稅銀在北江過天平橋時已經交了,碼頭上巡查的衙役最後帶走了幾件猩紅毛毯,說是為了確保真偽,拿回家親自試用一下,便同意了滿臉陪笑的俆伯文卸貨裝車的請求。

“都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市場繁榮嗎,你們這些經商的人一定也要理解我們的苦心。”一位皂服前襟咧著,細看還沾了不少油漬的衙役,腋下夾著毛毯,捋著山羊鬍,邊下船邊拿著聲調說道。

“理解、理解。”象是已經想明白了的俆伯文彎著腰身陪著,很真誠的說道。

伍秉鈞在船頭靜靜的看著,靜靜的裝他的小舅子,這種蒼蠅似的勒索他早就見怪不怪了,俆伯文能應付,倒也省了他再去噁心的演戲;大車隊和力工劉一猴已經找好了,都是多少年相熟的,不會好意思下手偷貨,要是新客可就真不好說了。

雖然人雜貨散,但伍秉鈞常年在十三行廣場碼頭廝混,對裝貨、卸貨、力工、車伕的門道摸得很清,所以只是忙了一些,並不顯得亂,人手不夠,把邱家父女也喊來幫忙,用了一個多時辰,終於把貨物全部倒上了大車,足足裝滿了九輛;每輛大車都是由兩匹高大肥壯的騾子拉著,排成一列的行走過去,加上騎著馬在車隊兩側不斷巡視的伍秉鈞等人,還是很熱鬧的。

行不多遠,舉目便能望見蒼茫的的大庾嶺,此嶺橫亙與廣東、江西兩省之間,全長四百餘裡,山勢險峻而坡陡,唯一能通車馬之處,便是梅嶺驛道。

車隊沿大道行了五六十裡,在山間一拐之後,驛道就出現在了眼前。道寬一丈餘,鵝卵石鋪就,道旁遍植梅樹,或於崖邊,或於坡前,或於寺旁,姿態翩然,灑落不羈,只是時值盛夏,梅樹枝繁葉茂,全然沒有冬日那嶙峋傲骨和花滿枝頭的柔情,不然停下來,青梅煮酒與佳人賞玩一番也是極好的。

當然,不對的不只是時令,主要的是佳人身邊還跟著她老爹,伍秉鈞騎著馬哀嘆了一聲,揮手甩了一下馬鞭,跑到車隊前面找劉一猴詢問今晚住宿的事去了。

此時正是廣州的貿易季,驛道上車馬商旅很多,南下的北上的絡繹不絕,道路狹窄,車上裝的貨物卻滿滿當當的,難免會有些蹭掛,不過都是些常年行走在外的人,大部分都明白和氣生財的道理,檢視一下損失,若沒甚大礙,就互相的說一聲‘對不住’,收拾好貨物便重新上路。

但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就不和氣生財了。

轉過一個山坳,迎面走來一輛由一個滿臉絡腮鬍的彪形大漢牽著的驢車,毛驢很瘦,皮毛枯黃,有些地方還禿了一大團,走在鵝卵石的山路上,四條纖細的腿不住的顫著,拉的車也挺破的,車輪轉起來吱嘎作響,但卻偏偏裝了好些的貨,貨也不往上摞,偏偏架上木棍四下裡橫著裝,晃晃悠悠的佔了多半條道。

“靠邊、靠邊,大家往邊上靠,給前面驢車讓道。”伍秉鈞一看驢車的架勢嚇了一跳,不待劉一猴招呼,一掉馬頭,邊跑邊對自己車隊的車伕喊。

車伕們也是常年走這條驛道的老人了,知道這驢車怕是要訛人,紛紛扯著韁繩指揮騾車靠在道邊停住。

跟在車隊後方的馬家兄弟、邱角父女、俆伯文、劉果果也勒住了馬,十幾雙眼睛緊張的盯住了駛來的驢車,就象是等著看大戲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