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唐宦最新章節列表 > 14.天下東西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天下東西坼

兩日後,逃回唐州慈丘的於頔,恥於入城,徑自坐在馬鞍上,待到俱文珍策馬而來時,他扶正了頭冠,趕緊在俱的馬頭前謝罪。

慈丘城滿是混亂。

有部分忠義軍跑回來了,神威軍則跑到爐冶城停下腳步,還有不少人在陸續歸建中,聽說光是自相踐踏而死的,就有千餘,但讓於頔最為難堪的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後來情報矯正了,當日在炮火掩護下,涉過斷濟河正面對他發起進攻的確實是武毅軍,可只有一支中軍,共六千人而已。

但就這六千人,驚得於頔四萬兵馬,像鴨子般滿地跑回唐州,大批輜重、牲畜被遺棄在營壘裡,全丟給了武毅中軍,成為對方的虜獲。

“於少保,勝負乃兵家常事。不過也希望你懂得個道理,玉不琢不成器,兵不練不成陣,現在並非是和高嶽一決高下的時刻,靜心反省,沉著操練,修築壁壘,待到時機成熟,絕對可以一雪前恥的。”俱文珍下了馬,很誠懇地對於頔告誡說。

“那......”

俱文珍搖搖頭,語重心長,“自即日起,固守唐鄧隨地,營修襄陽炮銃城,其餘的一概不理。”

但很快另外的噩耗傳來,是襄城的:一萬忠義軍偏師,到了襄城下,得到忠武軍“第三營”的策應,大將龐懷玉就擇選三百勇士,從開啟的側門突入進去,結果去了後,才察覺陷於到甕城之中,閘門墜落,四面城垣上彈丸箭矢如狂風驟雨,衝在前面的忠義軍這三百人,盡數被屠戮坑殺在甕城中,沒一個活下來。

此刻襄城內忠武軍喊殺聲大作,開啟城門,迅猛突擊出來,龐懷玉毫無疑問地大潰,奔到了舞陽、葉縣處,又被忠武軍王沛所統的五百騎兵橫截突襲,慌張下部分忠義軍士卒逃入舞陽城,其餘的則和大將龐懷玉一路逃歸方城山中,才算停下腳步。

結果次日,忠武軍就包圍了舞陽城。

不,不單單是忠武軍,還有兩萬武寧軍,及武毅軍的左軍和右軍,統軍大將便是郭再貞和王智興。

“高太師和鄭門郎有交待,小勝也要當作大勝來打,那麼這場小勝,便是眼前這座舞陽城了。”郭再貞很認真地遠看著不過座縣郭規模的舞陽,還有內裡瑟瑟發抖的一千多來不及逃走的忠義軍士卒,說到。

很快武毅左右兩軍,共二十四門飛鵠炮,被騾馬拖曳著,在距離舞陽城外一裡地處停下,而後炮口調轉,裝藥裝彈,點火,一門門依次轟擊發射起來。

忠武軍和武寧軍,也集中了各自手頭炮車,對舞陽城是毫不憐惜火藥和炮丸,卯足勁了猛轟。

短短半日,舞陽城南段牆垣便被轟塌,裡面的一千二百忠義軍士卒完全喪失了抵抗意志,乞求投降,在得到郭再貞的許可後,魚貫列隊出城降服。

舞陽城從遭到攻擊到最後失陷,沒有得到任何忠義軍的援助,龐懷玉不敢來救,張萬福的兵馬到了汝州又退回去,至於薛平的兵連潼關都沒來得及出,而唐州的於頔更是打碎牙齒活血吞,沉默地接受了這一事實。

返歸汝南城的鄭絪,很快開始了“政治攻勢”,他親筆撰寫封表箋,體格同於散文,物件正是長安大明宮的皇太子李純,在表箋裡憤怒彈劾山南東道節度使於頔,“悍然侵掠淮西行中書省,殺我治下無辜軍民,先後攻擊汝南懸瓠城、襄城和信陽城,可卻全遭慘敗,忠義軍死者幾近兩千,被俘一千二百,俘虜都交代,他們此舉全是於少保授意。臣思索了十日十夜,不知於少保如何要這樣做,不過既然罪狀昭然,請皇太子殿下會同宰堂,嚴厲處分於頔,如有包庇,臣恐自此後國家綱紀不存,有不忍言之事。”

這份表箋如同篇檄文,鄭絪還強調,京師樞機院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矛頭直指太尉韋皋,請廢樞機院獨斷掌兵符的權力,將其收歸宰堂,且由現宰堂和諸直隸行省平章事“圓議”,儘快消弭當今的動盪。

而今,高嶽的武毅軍,會合徐泗的武寧軍,已全部進抵淮西地區,和於頔的襄鄧遙相對應,其中武毅中軍駐屯在汝南,前軍和後軍越過光州,進屯於申州要衝信陽,而左軍、右軍及武寧軍則屯於舞、葉,三路環繞著方城山部署。

鄭州河陽,韓洄的義成軍牢牢據此,封鎖了黃河東西及太行南北間的走廊,監察著皇太子方的都畿、京兆兩個行省。濟北的武康軍,也北進和魏博天雄軍聯勢,沿著黃河北的相衛直至德棣排下長蛇陣,以防備燕南河朔的不虞。

同時,高嶽的奇兵:鎮海軍的水師,載運著新組建的干將、莫邪兩軍合計八千,溯長江西進,出其不意,連破江南西道的彭澤、湖口、潯陽各地,而後舳艫數百艘,突入到彭蠡湖(鄱陽)內,逼迫洪州。

五月十一,江南西道的參知政事路寰出降,表示願意參加“汴梁會議”,鎮海軍於是禮邀路寰乘一艘巨舟,自彭蠡湖入長江之中,踏上前往汴州城的路程,而江南西道數千行省鎮戍軍,全被鎮海軍收編。

其後鎮海軍將軍柏良器,便把舟師全部拉到潯陽口,日夜操練,作勢威脅著武昌軍。

就這樣,鄂州這個長江的樞紐,再加上襄陽這個中原、關中、河南、巴蜀間的陸上樞紐,一躍成為全天下的風雲聚焦地。

當鄭絪的表箋到了長安城大明宮時,皇太子李純驚懼,他原本指望的只要自己監國,父親駕崩,關東各省各鎮望風歸順的情況並非出現,宰堂直隸行中書省大部分都倒向了高嶽,對方手中不但有富庶的經濟力量,且有強大的軍隊武裝支援。

“孤要儘快登位,只要孤為皇帝,他們就再沒有任何抗拒孤的理由。”皇城樞機院中,李純對韋皋說到。

“殿下,你現在應該更關心戰局,只要襄陽或鄂嶽有任何不測,你當不當皇帝,便沒有任何價值。”韋皋有些厭惡地扭過頭去,自顧自地望著巨大的錦圖。

“那好,不妨我們雙管齊下,孤儘快找太上皇運作登基,太尉你則趕緊籌畫戰事。”

“我自此籌畫戰事,全為紙上談兵,先前奇襲汝南,損兵折將,全是於頔無能所致,請皇太子先罷黜於頔,這場戰事才有挽回的希望。”韋皋率先提出如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