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唐宦最新章節列表 > 7.神威入興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神威入興元

隨即,為了取得大明宮的支援,於頔便寫了份奏狀,把自己的方案描述得完美無缺,交給忠義軍監軍使薛尚衍,請他蓋上印章,由驛路轉送去長安城。

接下來日子裡,任由俱文珍催促,於頔便以等待薛平和馬總的兵馬為理由,繼續在襄陽城拖延,明顯對援救鄂州不甚積極。

不過對於大明宮的新皇李純來說,戰局出現了兩個讓他異常欣喜的好消息。

一個是劉昌、令狐建的神威殿後軍,自金州西城進攻時,沒多久便“橫掃”了興元府的洋州,洋州各地如興道、黃金等要地均望風降服,而王有道、張芬的奉義軍也越過米倉山,出現在興元府的南側。

八月初,山南行省參知政事衛次公主動撤出興元府,將這座至關重要的軍城讓給了劉昌,自己則奔鳳州設防堅固的河池而去。

劉昌的兵馬整隊,經城固長驅直入興元府城,見天漢樓的料集院,長長的漢陰街,興元內裡的韜奮學宮,還有城北曹操屯、赤崖的兵營地,皆沒有遭到毀壞,市井秩序安然,不由得長吁口氣,對令狐建慨嘆說:“昔日高嶽在此鎮守多年,將興元府及整個山南西道治理得井井有條、蓬勃興盛,太上皇每每稱讚,曰之‘興元氣象’,我曾疑惑,認為此譽全因高嶽和上皇親暱關係所得,今日目睹,不由得敬佩有加。”

不過衛次公臨行前,還是執行了一項“堅壁清野”的策略:將赤崖關巡院所儲備的糧食,部分分發給民戶,其餘一把火徹底燒了。

當劉昌和令狐建駐馬山下,親眼看著赤崖關巡院火光熊熊、仍未熄滅的景象,不由得覺得這火都燒得十分從容。

巡院石碑前,一群長安邸報、東都邸報的“知版書手”蜂擁而至,詢問二位神威軍大將:“關於這次朝廷官軍攻佔叛匪高嶽起家處興元府,二位元戎有何看法?”

劉昌不喜這群邸報書手,便獨自避讓在石碑邊側的一株大枇杷樹下,默然不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愛出風頭的令狐建,則全身戎服,筆直站立在石碑邊,舉手豎指,對邸報書手們慷慨陳詞:

“諸君看仔細,這裡是興元赤崖關處,我們官軍攻陷這裡,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關中上都,和漢中、劍南交通的子午谷、駱谷道及褒斜道,全部為我官軍打通,馬上利州三泉的定武叛逆也無法堅守下去,他們肯定要全數遁逃蝟集去河池城,在那裡他們尚能暫且阻遏住其餘兩道,陳倉道和祁山.武都道,不過我神威子弟和劍南奉義子弟,馬上便會乘勝進取,在短時間內既能拔除叛逆在秦嶺的最後出巢穴,河池城。”

“對以後的戰局,元戎又如何看?”

“隨著官軍在漢中興元戰場的節節勝利,關中上都、劍南、河隴乃至襄鄧各地,都會連成一片,血氣暢通,各地財賦都會源源不斷地集結到官軍手中,而高嶽呢?現在圍攻設防堅固的鄂州武昌軍,傷亡慘重,不日即將會被各路官軍圍攻殲滅。”令狐建極有信心,對著邸報書手們信誓旦旦,“按照某估算,最多至明年,亂事便會戡平。”

“哦哦哦哦!”當時,赤崖關石碑四面,邸報書手們的驚呼聲此起彼伏。

同時,又有個好消息,傳遞到李純的耳朵裡:

神策昭義軍盧從史也動手啦,六萬昭義軍和前來增援的一萬五千奉化軍並肩,在臨洺城下,擊敗了魏博天雄軍,斬首兩千,而後開始向魏州大名府推進,至於恆冀的王士真,也不敢援魏,同樣在義武軍、盧龍軍的大舉攻勢下,龜縮在真定府裡,甚至王士真還有投降朝廷官軍的想法。

“王士真可以降,但田季安尤其可惡,絕不接受他的投降。”金鑾殿中,李純興致勃勃,指著地圖,對前來載筆的宰相奚陟,和侍讀學士陸質如此說道,“傳令盧從史,速速碾平魏州大名府,他便是天下第一大功臣!”

結果宰相奚陟回到宰堂,和諸位宰相商議時,另外位門下侍郎,管理三司的王紹卻大為憂慮,他對奚陟、高郢、高參低聲說到:

“劉昌攻佔了興元府,盧從史攻佔了肥鄉、清漳,這是勝利不假,可最讓人擔心的,卻是財賦供軍的問題。”

果然奚陟、高郢和高參也都露出同樣的神色來,嘆息到:“高嶽、鄭絪等勒留了江淮的賦稅米糧,留作汴州盟府支用,朝廷得不到半分,現在都是各鎮各行省的軍隊,留本道的稅收自己支軍,尤其是襄陽於頔,朝廷集中劍南、山南東道、荊南三大鎮的賦稅給他,可忠義軍在先前戰事裡卻毫無用處,損兵折將,還是得讓馬總前去訓練。其他各處也不容樂觀......”

王紹起身負手,總結說:“河東、河中的奉誠軍、奉化軍,現在也全依仗三晉行中書省自己供應,可顧相公(少連)來信對我訴苦道,河東原本是國之北門,號稱雄藩大鎮,地雄兵眾,天寶年間號稱帶甲十萬,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出售多餘糧食布帛,贍西北天德、靈武等地,那時因國家統一,各地均攤養軍費用,所以河東還能維持,然則兩稅法以來,各道供應本道軍隊,而河東人戶才十五萬,饒是奉誠軍現在縮至三萬,戰馬才千餘匹,然而哪怕赤地盡取,用來供軍,也不足夠,軍役沉重,又使得河東州縣更加殘破凋敝,顧相公稱其為惡性循環。所以每年養奉誠軍和奉化軍的五十萬石糧,外加一百三十萬貫錢帛,還得靠國庫度支司,才能湊齊。而劍南,本養完奉義軍,還能餘八十萬貫供給京師國庫,但現在也全送去給於頔,韋太尉為全域性做出很大犧牲,然於頔卻根本不爭氣啊.....”

“更別說,現在又有三萬神策京西軍到了關中,隨太尉北伐韓潭,供應這三萬軍馬,也是個沉重的負擔。”高郢補充說,“國庫已見底,但那盧從史還在肆意擴充昭義軍,他用來擴軍的錢帛,全是前任李抱真、王虔休,還有洺州刺史夏侯仲宣,兢兢業業積蓄下來的,而今一度全被揮霍,如魏州大名府久攻不下,近十萬軍隊的所需,光靠昭義軍所領五州,根本供應不起,還是得要度支司掏錢。”

“度支司哪裡來的錢?”奚陟不平地嘀咕起來,“現在聖主讓北司的中貴人,將國庫所得,又併入到禁內南庫裡去,要贍軍那便是北司的事,和我南衙再無關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