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飛越唐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王昌嶺辭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王昌嶺辭官

唐朝回去的這天晚上睡了一個好覺,做了一個好夢,但正當他將夢做到和楊玉環巫山雲雨的時候,專信叫醒了他:“唐兄弟,該上朝啦!”

唐朝一驚而醒,張家正昨晚送朝服過來的時候,反覆叮囑過的,李隆基這個人,非常的精明,像黃門侍郎這樣親近他的官員,他一般都會出些希奇古怪的題目來考量一下,叫他抖擻精神,以免到時候出醜。

唐朝當即問他皇上會怎樣考,張家正則說李隆基此人,腹中才學廣博,倒不拘於什麼定勢,只叫他隨機應變。

沐浴更衣,吃過賓館小姐親自給他盛的糯米粥之後,唐朝登時覺得身體輕便了許多,心想,管你李隆基如何厲害,我只好事事留心,實在要出醜,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樣一想,心中頓時再無半分畏懼之心。

張家正早在門外等,等著和唐朝一起上朝。唐朝也不客氣,坐上張家正豪華的馬車,說道:“真是謝謝張大人拉!”

張家正就卑微的一笑:“唐大人說哪裡話,這是下官的榮幸,不過,下官職務太小,和唐大人共坐,那是譖越了!”

說著深施一禮,謙卑的下了車。

唐朝愕然:“你,你難不是要趕我下車吧?”哈哈的乾笑了兩聲,哼的一聲冷笑。

張家正趕緊頓首道:“唐大人,您誤會我了,下官絕無此意,這輛車,是下官孝敬唐大人的,請笑納!”

“什麼,這麼好的東西,給我?”想到他昨天已經送了玉馬,現在再要他的東西,似乎有些過不去,立即說道:“這,這怎麼好意思?”

張家正就道:“區區微物,不成敬意,唐大人和下官交情非淺, 這是應該的,再說了,現在是天寶盛世,朝官要是沒有馬車,那是會被同僚所笑的,唐大人就收下吧!”

唐朝見他神色誠懇,呵呵一笑:“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家正當即辭去,專信害怕唐朝有失,親自給他做了車伕,唐朝十分過意不去,但他堅持如此,也只得由他。一路之上,唐朝心中想的只是家裡的財物,奶奶的,還沒有上任,想不到就收到了這麼多禮物,要是以後有了權力,不知道還有多少的好處。看這自己乘坐的這輛豪華馬車,剛見到的時候,還以為自己距離這種金錢裘馬的生活很遠,可想不到轉瞬之間竟已經全部擁有。

“唐大人,上朝啦!”專信的這聲叫喊,才使唐朝從黃粱美夢中醒來。

一下車,向前看去,只見朝門大開,兩旁分列著十六個金盔金甲的武士,金黃的牆壁上方,巨大的琉璃瓦襯托著日光,發出燦爛的光。

唐朝在張家正的陪同下,在兩旁森然執刀戟的甲士的注目下,順著一級級的階梯,連升九十九級之後,終於來到了歷史上著名的大明宮。李隆基此人,喜變化,多權謀,自比於曹操,號為“小阿瞞”,今日也是,他竟然提早了半個時辰升朝。

幸虧張家正得到內部消息,所以才這麼早將唐朝叫醒,不然的話,怕不要落下把柄在別人身上,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階下囚。

唐朝在司儀的指引下確定了自己在朝廷的位置,竟是在龍椅之下,而在所有朝官之上,自然,也排在韓休、李林甫這些人的上面,比高坐在上面的李隆基,只矮了一張龍椅的距離,排在另一個黃門侍郎李晉的下面。

甫一上去,看著下面黑壓壓的一大片官員,唐朝頓時有些害怕,腿肚子有些打閃,但過了片刻,運起《括蒼山武經》的調息之功,竟是心如止水,竟在這萬分肅穆的所在,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當下眾朝臣行過三拜九叩的大禮,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之後,在“眾卿平身”的口音中,李隆基忽然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威風凜凜的看著眾臣子,向司儀官使了個眼色,要他不要喝例行的“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的話。

司儀官會意,李隆基就哼的冷笑一聲:“王昌齡王愛卿,你不是有事嗎,為什麼還不出來奏明朕?”

群臣早感覺到今天皇上的舉動大異,都屏聲息氣,朝廷上落針可聞。

只聽李隆基這樣一說之後,腳步聲蹣跚的響起,一個老臣出班站到中央,語聲蒼涼的說道:“老臣確實有事要奏,謝謝陛下掛懷!”

唐朝從高處望將下去,只見這王昌齡花甲年紀,但腰板挺得筆直,絕不像個老人。心中有些疑惑,以我所知,他不是唐朝一個著名的邊塞詩人嗎,怎麼會出現在這朝廷上,他當然還記得他寫的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將胡馬度陰山”。

李隆基就再冷哼了一聲:“客套話就不要說了,朕要問你,你一再上表,究竟說的是什麼事?”

王昌齡就顫巍巍的跪了下去:“皇上請息怒,老臣這是來,來告老還鄉的,望陛下念在老臣奔波一生,能將骸骨還歸於桑梓!”

說著流下淚來,十分傷心的樣子。

李隆基就冷笑一聲:“哼,我早知你說的又是這件事,你雖然說是想迴歸故鄉,可朕卻以為你是不願為大唐效力,你有何說?”

王昌齡趕緊道:“陛下定是誤會了,老臣在西涼的時候,染上了一種怪病,全身老是起紅點,消失再起,再加上年事已高,心力交瘁,絕不是不願為皇上效力,請皇上明查,若不是如此,願領任何責罰!”說著頓首出血,將地板磕得咚咚有聲。

原來,王昌齡自被邊塞掉回京城之後,見到李隆基的種種劣跡,的確不想以年邁之軀再為此荒淫皇帝賣力,於是請求辭官歸隱,學李白當年的樣兒。但李隆基素知他的才能,想留下他教育自己的太子,數次以太子賓客之職暗中使人請之,但王昌齡都辭謝了。

其實,王昌齡當然知道,當太子的師傅,自是一件美差,如果太子將來即位的話,可一旦太子將來發生了變故,自己還有大錯,可謂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工作。他想到李隆基皇子眾多,也不一定將來會發生什麼樣的動亂,再加上年歲已老,於是數次都是婉言謝絕了。

想不到李隆基這個人,做事不肯輕易放棄,竟當著眾朝臣的面發起脾氣來。

李隆基見了王昌齡的態度,沉吟良久,心想,終不能強要他留下,也罷,當即說道:“好,好好,朕就特赦你還鄉!”

王昌齡等的就是皇上這句話,聞言道:“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隆基冷笑一聲:“且慢,朕還沒有將話說完,朕只是同意你還鄉,可沒同意你辭官,朕問你,你回家一趟,往返需要多少時候?”

“大概半月時間。”

“好,朕就給你三個的假,你想念故鄉,也是人之常情,若朕不同意你回去,倒顯得不近人情了,可是,官也得做,不然的話,今天你辭,明天他辭,朕這朝堂之中還能剩下幾個?回來之後,朕命御醫給你好好治病,官職上份內的事情,交給副手好啦!”

這一番話,王昌齡一聽之後自是知道,皇上是鐵了心留住自己,要是再堅持,老命不保,只得勉強應道:“謝皇上天恩,臣萬死不能報答於萬一。”

李隆基見留住了他,呵呵一笑:“謝就免啦,不過報答卻是應該的,好好養病吧!”

“謝皇上!不過,老臣老臣老年得一子,養在家鄉,這次回去,正好可以見見,不過,卻想請皇上賞賜一個名字,皇上金口玉言,取的名字自是最好的!”王昌嶺心想,這幾次辭官,已經惹得他大不高興,何不找點事情給皇上做,以表明自己辭官,並無惡意,同時向別的官員表明,自己可不是有意和皇上對著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隆基沉吟半晌,說道:“好,王愛卿,既然你相信朕,朕就賜他一個字,姓王不必說了,就一個字吧,叫‘孚’。”

說這話的時候,喝道:“筆墨伺候!”

早有新任黃門侍郎唐朝將黃紙取到,將毛筆蘸了蘸,交在李隆基的手裡。

李隆基臉上露出一絲奇怪的神色,小聲道:“怎麼是你,是新來的嗎?”

唐朝就恭敬的小聲的道:“是。”

李隆基在不理唐朝,將筆一揮,寫了一個大大的“孚”字,交在唐朝手裡。

唐朝不明白這個字有什麼用意,心想,巴巴的寫這麼大個字交給王昌齡幹什麼,恩,書法還不錯,反正比我唐朝好多了。

這是當然,李隆基幼讀詩書,幾乎樣樣都會,唐朝自是寫字不如他。

王昌嶺本來有些擔心的樣子,待一看了這個字,臉色大變,跪在地下,不敢接這張紙,只流淚道:“皇上,老臣忠心耿耿,對大唐決無二心,此志天地可表,小兒雖然年幼,但老臣必將竭誠教育,以使之忠於大唐,萬請皇上收回成命,再賞賜一個字!”

李隆基暗暗佩服,這老兒果然有兩下子,竟猜出了我的字謎,一見我賞賜的這個字,就知道我疑心他對我不忠,是個叛賊,他的兒子自然是“爪子”了,因為這個孚字拆開來就是‘爪子’,但佩服之餘,還是要維護自己的威信,高聲道:“王愛卿,你不必多想,‘孚’字就是信的意思,我信得你,也信得過你的兒子,不用改了,收起來吧!”

王昌嶺要的也是這句話,一聽大喜,趕緊磕頭稱謝。

要知道,如果不得皇上的這句話,他兒子這一輩子就算是毀了,因為別人到處都會說他兒子是“王爪子”,是個叛逆的兒子,在大唐的天下,誰還敢輕易用他?

請有鮮花的支援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