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社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神算巧計收庫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四章 神算巧計收庫銀

“五成的把握,你就替我答應?”

“五成怎麼了,機率還是挺大的,”諸葛龍晴說,“像我們這種搞玄學的,講究的就是一種大機率。很少有十成的,兩成以下不考慮,三成就可以試一試,四成已經有很大希望了,五成不去搞,那就是傻子。”

沈天揚道:“可是你沒聽看守縣衙庫銀的公人說嗎:庫房的三道鐵鎖安然掛在門閂上,門窗更是牢牢緊閉,絲毫沒有被開啟過的跡象。這盜庫銀的必定不是尋常的蟊賊,少說也是個神偷級別的人物。”

“神偷怎麼了?”諸葛龍晴輕蔑一笑,頗為驕傲地說:“我可是神算。跟我來吧!”

諸葛龍晴甩頭示意,叫沈天揚和紀天暉隨自己一同跟著公人去縣衙庫房,檢查現場。

而沈天揚發現林妙航沒有跟來,不知去了哪裡。

諸葛龍晴道:“當然是回去替你報平安啊。你一整天沒有回林府,知不知道人家員外爺和林二姐多擔心你?”

“她還擔心我?”沈天揚冷笑一聲:“她怕是擔心我要是死在外頭,就少個人給她捉弄了吧?”

“我說的可是真的,別不相信。”

“真的?”沈天揚的內心莫名感到一絲暖意。

“當然——不是。”

沈天揚剛剛有了些溫度的心又驟然冰冷了下去。

諸葛龍晴對她的笑話很是滿意,然後繼續說道:“不過我們先在外面浪一會兒,查查案倒也不錯。畢竟你現在身上的脂粉香也忒濃了。”

沈天揚這才下意識地嗅嗅:一定是昨晚待在藏嬌閣一夜,被小姐們蹭的。帶著這一身香回林府,要是叫林員外聞到,恐怕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儘管林員外很快就會知道他的這位好女婿昨晚去了什麼地方,但聽說和自己察覺總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很快,幾人在公人的指引下來到了縣衙府庫。他們上前仔細打量,果然如公人所說,窗戶關得嚴嚴實實,絲毫沒有被開啟過的跡象,不過暗紅色大門上的鎖是已經開啟了,兩扇門敞著,將空無一物的庫房展現在眾人眼前。

諸葛龍晴走入庫房,上下打量的同時問公人:“裡面本來有多少金銀?”

“本來有……”

“多少兩黃金,多少兩白銀,多少貫銅錢?”

“是……呃……”那公人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準確數目來,倒顯得他像是想隱瞞什麼,給人感覺很可疑了。

而紀天暉則在鑑賞著庫房,說:“從規格上來看,這間庫房最多應該可以存放將近二十萬兩白銀,也就是四百封。差不多接近一個縣的兩年稅收吧?不過錢塘縣是赤縣,應該遠高於平均水平才對,這府庫的規格倒顯得小了些。”

公人告訴他:“錢塘縣初為‘望縣’,紹興八年才升為‘赤縣’【*】。縣衙府庫尚未來得及拓寬,就這麼將就用著了。”

“喔……”旁邊的諸葛龍晴聽完點點頭;接著忽然指著牆上的一幅張牙舞爪的畫像問:“這是什麼?”

公人回答:“這是庫神。”

“庫神?”

“對,看管府庫的神仙,就是庫神。”公人說:“這還是我們的李遵李捕頭前幾天親自貼上去的。咱們弟兄天天給這位庫神上香,怎料他白受香火也不管事,沒用的傢伙!”公人說著,還怨憤地啐了一口。

“嗐——”諸葛龍晴勸慰他:“一幅畫像你跟它較什麼勁?更何況,就算是真庫神,天天看銀子,也不給他發點,他當然不高興了。”

“是啊,”沈天揚也說,“銀子又不是他的,憑什麼給他幾炷香就要他替你們看銀子?”

“行了,這兒也沒什麼可看的,”諸葛龍晴出了庫房,說:“還是到坊市裡去找找,說不定能找到些線索。”

“在坊市裡還能找到線索?”

“對啊,”諸葛龍晴說:“萬一那個盜賊是個偷盜技巧極高、但其他領域的智力又很低的人,他很有可能直接就將偷來的官銀花出去了。”

“直接把偷來的官銀花出去,這種事情的可能性不太高吧?”沈天揚搖搖頭,覺得能有這麼高偷盜技巧的盜賊,少說也得有十年的功夫在身上,經過那麼多年的風風雨雨,社會經驗也是極其豐富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犯下將官銀隨手花出去的低階錯誤吧?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那位盜賊不是有至少十年的功夫在身上,而是十的五十倍,但同時,這位盜賊的社會經驗約等於零。

因為他們三人剛去市集廣場上的麵攤吃午飯時,就聽見旁邊賣時新水果的小販和麵攤攤主閒談。

“要問什麼是神仙眷侶,那可就是許郎中和他的夫人白娘子啦。”

“可不是嘛,人家可真叫金童玉女,天生一對。”

“要我說啊,許郎中可多虧了他的夫人。你想想,原來他不過是個藥鋪的小夥計。也不知幾輩子修來的福氣,因為遊湖借傘,認識了美若天仙、還心地善良的白娘子,娶了他做夫人。自打娶了白娘子之後,這許郎中也是越發地有財運了。”

“你怎麼知道許郎中發財的?”

“你沒瞧見嗎?剛才許郎中在我這兒一口氣買了十五斤楊桃,付給我這麼大一錠銀子。他提著果子就急匆匆地趕回家了,我都沒來得及找錢給他。這一錠銀子少說得有十兩,我還得好好湊湊銅板,等他下回來找還給他呢!”

“銀子?”諸葛龍晴聽見這兩個字就來精神,麵條吸溜了一半,就和著口水吐了出來,丟下筷子就去和小販搭茬:“什麼銀子,能讓我瞧瞧嗎?”

“就是普通的銀子呀。”小販還很奇怪,怎麼會有個小娘子過來插話。

“讓我瞧瞧。”

“瞧瞧就瞧瞧唄。”小販也是估摸著這樣一個小娘子,不大可能搶了銀子就撒丫子跑的,畢竟這會兒是午間,市集上有不少人,喊一嗓子“小偷”,四面八方全是見義勇為的人,於是他放心地將保安堂的老闆許仙買楊桃給的銀子遞給諸葛龍晴,讓她好好瞧一瞧。

諸葛龍晴接過沉甸甸的銀子,翻了個個兒,朝銀錠的底部掃了一眼——

“唉——真沒勁,都沒讓我多動點腦子,案子就破了。”

她現在手上的這錠銀子,底部清清楚楚地鑄著官印。

而接下來,還有更有意思的事情。

鄰桌一個正在吃麵的小孩問他身邊的一個男子:“爹,你說昨天晚上財神爺是不是到咱家了?”

“噓——世上哪兒有財神爺呀!還有,小聲點,別讓人聽見!”男子低聲回答小孩。說完,他還小心翼翼地環顧四周,看看有沒有人注意到自己。而就在這位客人東張西望的時候,他與麵攤攤主、水果販子進行了短暫的對視,三方的目光似有深意,大家都先是好像一驚,然後心照不宣地將目光投向別處,若無其事。

諸葛龍晴敏銳地注意到了三人的神態舉止,裝作什麼都沒看見似的,把銀子還給水果販子,然後坐回座位,對沈天揚和紀天暉低語道:

“看來昨天晚上,有誰學著綠林好漢,幹了回劫富濟貧的買賣呀。”

“誰呀?”沈天揚和紀天暉忙問。

“先別管是誰,先看看庫銀失竊一案中的幾大疑點。”諸葛龍晴逐條細說:“第一,我問公人府庫中原本存有多少庫銀時,他支支吾吾,從頭到尾也沒說出個準確的數目;第二,紀大哥你在庫房裡看了一遭,說什麼來著?那間庫房最多應該可以存放將近二十萬兩白銀,也就是四百封。差不多接近一個縣的兩年稅收。不過錢塘縣是赤縣,應該遠高於平均水平才對,這府庫的規格倒顯得小了些。第三,那公人說什麼錢塘縣初為‘望縣’,紹興八年才升為‘赤縣’【*】。縣衙府庫尚未來得及拓寬,就這麼將就用著了。紹興八年到現在已經快五年了,五年時間還不夠翻新庫房?這難道不奇怪嗎?”

沈天揚問她:“你說的這三點,究竟能得出個什麼結論?”

“結論就是,”諸葛龍晴斂容正色,道,“那間庫房,是錢塘縣知縣的私人小金庫。此前裡面一定堆放著滿滿的金銀財寶,無法估計出準確的價值,所以那公人才支支吾吾,一直說不出準數。而那些金銀珠寶又必然是這知縣巧立名目、橫徵暴斂,從民間搜刮而來的。為了保護這些不義之財,知縣還還特地將白銀鑄成官銀,又在牆上貼著庫神像。還埋怨庫神白受香火不管事,可笑,庫神怎麼可能幫他看守這些得之不正的邪財?”

“竟然是這樣嗎?”沈天揚沉吟著。諸葛龍晴說的話一向都很準確,這令他不禁開始後悔答應——不對,是他後悔諸葛龍晴擅自答應幫知縣追回丟失的庫銀。可如果不幫知縣這個忙,他過失殺人的罰銀和受害人的喪葬費用,他是出不起的。

“這好辦,”諸葛龍晴說,“我們答應的是幫他追回失竊的官銀,也就是說,追回銀子就行了。”

“什麼意思?”

“你猜啊。”諸葛龍晴嗤地一笑,不再多言。

而等到次日,沈天揚才明白諸葛龍晴追回庫銀的辦法。這位自稱聰明絕頂的女先生用了個最笨的辦法,那就是以多換少。

諸葛龍晴拿出自己的錢,叫馬錦棠和秋盈去錢莊換現銀,然後拿著現銀提著口袋沿街吆喝,二兩換一兩,二十兩換十兩。但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必須用底部有字的銀錠換,第二個條件是要登記姓名和家庭住址。

一天下來,她成功用五千兩白銀換到了兩千五百兩官銀。

連紀天暉都看不下去:“做生意沒這麼做的,血虧啊!”

然而諸葛龍晴詭異一笑,將記錄著所有兌換白銀的名冊丟出來。

沈天揚翻閱著名冊,說:“原來這就是你想出的好辦法?”

諸葛龍晴拿出幾盒油彩,叫人塗抹成鬼面,又拿出幾隻黑色的口袋,分發給張天鋒、紀天暉、李天師、馬錦棠四人,並說:“今天晚上各位就別睡覺了,能跑多少家跑多少家,務必要在天亮前回到林府。回來之後咱們進行評比,誰收回來的東西最多最貴,誰就能坐上鄂州劍社副社主的寶座!”

沈天揚詫異道:“副社主?”

然而諸葛龍晴不多做解釋,即刻下令,全員出發。

之前不是說了嘛,有人盜走錢塘縣知縣小金庫裡的財物,並連夜分給了臨安府各坊市的百姓。諸葛龍晴利用人們的貪慾,以二換一,獲悉了所有的或者說大部分分到財物的人的姓名和住址資訊。今夜,她就是要把被散出去的剩餘財物用特殊的方式收回來。

這天晚上,許多人家剛剛準備進入夢鄉,就聽到了急促的敲門聲。待開啟大門,就會看見一兩個凶神惡煞不知哪裡來的東西自稱庫神,並質問他們:“是不是某日某夜家中莫名多出財物和多少兩白銀。”而問話中所說的白銀數目必然是準確的。

之後,那自稱庫神的傢伙又會說:“今日白天擅自兌換白銀的人因觸犯天條而被處死,若不想遭到和那些人一樣的下場,就交出白天兌換到的銀兩,以及其他非法收入。”

如是一來,大部分迷信的百姓,就會老老實實交出白天得到的雙倍銀子,以及前夜離奇得到的珠寶。

等一夜過後,四人在黎明的掩護下,各自扛著沉甸甸的黑色口袋由偏門陸續回到了林府,來到了焦急等了一晚上的沈天揚的房間。

而同在房間內等待的還有諸葛龍晴和丫鬟秋盈。秋盈也和沈天揚一樣緊張,唯有諸葛龍晴打著哈欠醒來,揉揉沾滿眼屎的雙眼,看起來輕鬆愜意。

“點一點吧。”她隨口說著。

李天師首先放下口袋,將袋口敞開,趕緊挑只凳子坐下,揉著腫脹的肩頭說:“我這輩子從沒扛過這麼沉的口袋,這一晚可糟了罪了!”

諸葛龍晴笑笑說:“好幾十斤的財物,當然沉了。”

另外三人也是都跟沒了半條命一樣,放下口袋,將疲憊的身軀肆意丟在屋裡的隨便某個地方,連喘氣都快沒力氣了。

而諸葛龍晴攤開紙張,讓沈天揚和秋盈幫忙清點收回來的財物,而她在一旁進行記錄。

最終統計結果,李天師收回來白銀六百兩,珍珠項鍊十三條,黃金瑪瑙手鐲五十對,玉石器具等等二十餘件,也難怪他叫苦。而車伕馬錦棠帶回來的東西最少,只有白銀五百兩,金條二十根,除此以外沒了。

至於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紀大官人,那一口袋可比他自己還要沉,裡頭有白銀一千兩,金元寶二百兩,荊山玉雕六尊,玉佛吊墜十二串,白玉菩薩像七尊,金石文玩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這些都比不上張天鋒帶回來的。張天鋒帶回來的口袋裡,除了白銀七百兩,黃金一百五十兩外,有金珠和珍寶廣華燦爛,紅珊瑚碧翡翠樣樣俱全。還有那夜明珠粒粒成串。還有那赤金鏈,紫瑛簪,白玉環,雙鳳鏨,八寶釵釧,一個個寶蘊光含。按價值算,他收回來的財寶,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了。

“張哥哥,你果然沒叫我失望。”諸葛龍晴甜甜一笑。

而張天鋒摸摸鼻子,並不言語。

看著二人撒矜持類狗糧的沈天揚低頭略作思考,忽然明白了什麼:對,名單。

諸葛龍晴派四人出去收賬時,分別給了四人不同、並且內容無重複的名單,她懂識人會看相,記性又好,一定是在白天做記錄的時候就把所有兌換官銀的人都看遍了,才精心製作了四份不同的名單,交給四人。所以說張天鋒收穫最大,一點也不奇怪。

張天鋒一直以來處境艱難,在幾人當中也毫無存在感,所以需要爭取一定的地位,來維護他的自尊心以及增強他的自信心。

這女子為了討喜歡的男人的歡心,也會使這種手段!

我可得好好學習學習才行。

想到這兒,沈天揚微微點頭,

“好了,”諸葛龍晴做最後的總結,“總之這就是最後的成果了。大家收穫頗豐。張哥哥你收回來的金銀最多,從今往後你就是鄂州劍社的副社主了。至於紀大官人,你的收穫僅次於張哥哥,你就是大管領。李天師,馬錦棠,你們二人收回來的東西比較少,原來幹嘛以後就還幹嘛吧。不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們可以從收回來的東西裡,挑兩樣喜歡的,自己拿去——”

“等等,”沈天揚攔住了她:“他們挑兩樣喜歡的,自己拿去?可這是縣衙府庫的東西啊!”

“誰收回來的?”

“我們吶。”

“那就是我們的了。”諸葛龍晴似笑非笑,教會了沈天揚有一個社會真理。

誰拿到的,就是誰的!

【*】宋王溥撰《唐會要》卷七十“量戶口定州縣等第例”

武德令。戶五千以上為上縣。二千戶以上為中縣。一千戶以上為中下縣。至開元十八年三月七日。以六千戶以上為上縣。三千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三千戶為中下縣。其赤、畿、望、緊等縣。不限戶數。並為上縣。去京五百裡內。並緣邊州縣。戶五千以上亦為上縣。二千以上為中縣。一千以上為下縣。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太祖”

建隆元年……十月……壬申……有司請據諸道所具版籍之數。升降天下縣望。以四千戶以上為望。三千戶以上為緊。二千戶以上為上。千戶以上為中。不滿千戶為中下。仍請三年一貢戶口之籍。別定升降。從之。凡望縣五十戶二十八萬一千六百七十。緊縣六十七戶二十二萬八千六百九十三。上縣八十九戶二十一萬八千二百八十。中縣一百一十五戶一十七萬九千三十。中下縣一百一十戶五萬九千七百七十。總九十六萬七千三百五十三戶。(按總數不符。應作九十六萬七千四百四十三戶。)此國初版籍之數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緊,唐、宋時州、縣的等級名。一般據其所在地位的輕重、轄境大小、人口多少和經濟收入劃分。唐時州有“十緊”,縣有“緊縣”。《通典.職官十五》:“大唐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自注:“京都所治為赤縣,京之旁邑為畿縣,其餘則以戶口多少、資地美惡為差。”又:“開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護府之外,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其餘為六雄、十望、十緊及上、中、下之差。”《舊唐書.韋處厚傳》:“及處厚秉政,復奏置六雄、十望、十緊、三十四州別駕以處之。”《文獻通考.戶口一》:“周廣順三年,敕:“天下縣邑素有差等,年代既深,增損不一。其中有戶口雖眾,地望則卑;地望雖高,戶口至少,每至調集,不便銓衡。宜立成規,庶協公共。應天下州府及縣,除赤縣、畿縣、次赤、次畿外,其餘三千戶以上為望縣,二千戶以上為緊縣,一千戶以上為上縣,五百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五百戶為中下縣。宜令所司,據今年天下縣戶口數,定望、緊、上、中、下次等奏聞。”戶部據今年諸州府所管縣戶數目,合定為望縣六十四,緊縣七十,上縣一百二十四,中縣六十五,下縣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