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歸零最新章節列表 > 4.0 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0 契

莫歷3721紀公元1542年3月19日15:04pm。

『( ????? )你們好!』

這句話伴隨著字幕投影和女聲播放,接通電源的瞬時就自動觸發。

當時的維格人還以為這只是外星人傳來的口信——事實上這就是外星人,活生生的,有思維的生命體。儘管他們看上去只是一個黑色密閉不透明的長方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黑匣子開口了,是甜美的女聲,但和她之前所說的前一句話相比,似乎更年輕一些——音色更柔軟,就像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

『(?′?`?)這裡是來自原編號K703的契星的19,762,247人的問候。我是暫時代言人,你們可以稱我為契!——莫歷3722紀公元4152年7月4日00:32am。』

當技術人員檢索查詢相關資訊時,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4百光年外的契星早已在2紀前與大型隕石群相撞碎成了一堆粉塵。

根據時空旅行可能產生的時間流逝的差異,契的時間不應該早於熠星莫歷3721紀的時間才符合邏輯。

然而在場的技術人員無暇顧及這些,他們立刻著手關閉這個黑匣子——他們僅僅只是給她接上了電源,她就已經侵入了第一道防火牆,奪取了語音和屏幕顯示控制的主動權。

『請不要進行任何形式的解碼,(?》ω《*?)有什麼問題請直接提問。——契的骨架是神經元,不規範的電子訊號可能會造成無法修補的損傷。代為管理第一道防火牆只為確保自身安全,不足以對你們造成威脅,現已停止侵入,請大家安心~』

“你是人還是什麼別的。”艾薩克斯平靜地問道。這是敖思捷人特有的溫文儒雅、大氣從容的腔調,就如同他們身後的無垠碧藍的水天一般清爽。

艾薩克斯臉的左側是一塊弧形鱗片,呈半透明的晶體狀,幽幽地閃現著淺綠色光芒。他的臉稜角分明,線條硬朗卻又不失高貴。他的皮膚異乎蒼白,彷彿是活在深海的精靈。

這確實是一個被水環繞著的星球。

剛定居下來時其實一個是冰球,平均溫度是零下兩百攝氏度左右。

目前自轉一圈是17小時,但由於熠星正不斷被雙星系統中的另一顆行星拉扯,正逐漸跳著螺旋之舞奔向中央恆星。樂觀的估計,大概還需要20年,就足夠熠星上生活著的5億維格人滅亡——這當然不是指熠星快撞上隔壁的那個發光發熱的大火球,用不著撞上就已經能造成全球性氣候改變災禍連連了——誰也說不準熠星這層稀薄的主要成分是氫的大氣會不會突然哪天就燒了起來。熠星是一顆類木行星,可它作為一顆類木行星卻出奇的小,比海王星、天王星還要小,直徑才四千多一點。現在這個被踢出銀河系的星球,正打著轉一步一步地接近著又名為“死亡”的中央恆星。

儘管這不是什麼好事——離中央恆星越近,氣溫和氣候就會受影響,更何況熠星是一個水含量佔到98%的天體。但是,能夠見到光——儘管這是走向死亡的餘暉,也總是讓人心生暖意。

當第一道光打進來時,從水下的城鎮落地窗戶中往外看,就能看到暖粉色的雲甜膩地溺在紅彤彤的空氣裡,周圍還有水點點漣漪折射反射出的夢幻般的七彩炫光。

其實嚴謹的說起來,這也算不上是顆恆星,只能說它曾經是過。

這是一顆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簡而言之,即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

它巨大的引力使得附近的光線都會彎曲,只能呈拋物線掙脫。

死定了。

以熠星現有的科技水平,就算把整個星球的甲烷氫氦水搭上,也逃逸不出這顆死命糾纏的中子星。

可這並不妨礙她的魅力。

儘管對於全體維格人來說都是是一顆當之無愧的死神之星。

可當她的光芒灑落在這片氤氳之海里,卻讓人如同置身天堂的國門。

————

『人,更準確的說,人群。(?′?`?)』

“你們的目的是?”熠星早已脫離銀河系有一段距離了,現在的地理位置更靠近橢圓星系,而橢圓星系的超新星爆發要比銀河系少得多。超新星爆發是宇宙常見的事件,而爆發產生的強大輻射可抑制高階物種的演化。那麼遇上外星文明也不稀奇。

更何況艾薩克斯其實並不在意這些外來生物的目的,反正大不了也是滅亡而已。

中子星帶來的的末日降臨只是時間問題,也用不著顧忌費米悖論黑暗叢林法則了。

『尋找可以傾訴的物件。我們已經沒有了物質上的需求,但我們希望可以分享3萬年來的思考所得而不至於浪費在冰冷黑暗的宇宙中。』

生命的意義在於分享。

這行字幕下還出現了一行小字,『你好帥啊!!!(?》ω《*?)』

同時,技術部收到了新的訊號——一份文件材料。

————

契星比起世界政府周邊地區的科技保守估計也落後兩千年。

它距離太陽系僅有20光年,是莫比烏人最先停留暫住地之一。它和熠星比起來,從人類居住時算起,歷史還要古老得多。

而在2紀,人類踏上契星時,遠距離瞬時通話尚未出現。在某種意義上,停居就等同於永別。

——起碼在十幾代人的生命盡頭,也無法與船艦上的人類再會。

當時人類剛經歷地球末日的歷練,面對新的環境,人們心神不定,眾說紛紜。其中必有幕後推手,雖然動機不明,卻在某種程度上統一了部分人的思想——也許說各組小團體更恰當。在這之中,最具影響力的兩派,一直就人類未來的走向爭論不休。

停居在契星不過是導火線。

一方面,人類已實現大規模船艦一體的大型生態系統的應用,人類完全可以永久居住在船艦中。考慮上船艦的機動性,可以說是應變不確定的宇宙的不二之選。另一方面,人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苛刻得令人髮指。先不說船艦駛向“宜居帶”途中可能遭遇的各種不測,單是討論這所謂的“宜居帶”裡有沒有“第二個地球”都還沒有答案——宜居帶不過是距恆星遠近適中,可能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地質氣候的一批行星罷了。找到如此的星球,難度指數完全不會低於再造一個人工生物圈——想要在不合適的行星裡生存就必須透過硬體裝置來圈出一片土地進行改造吧?那還不如再造一搜船艦?

何況——人類剛離開地球,就迫不及待地想找新的替代品,豈不是走向太空的一次退步?

因此,一派秉持著永駐船艦的信條。

然而另一派則堅持人類應儘快找到宜居星球定居下來。船艦一旦損毀,後果不堪設想,它永遠只能是一種交通工具,而不能是一個依託。

再者,物質可以迴圈,能量卻不能重新利用。地球上所謂的迴圈再生,是建立在有太陽源源不斷地輸送光與熱的基礎上的。儘管船艦依靠核聚變已經能實現一艦未來300年的能源無憂,但誰又能確保能找到下一個可能補充能源的星球呢?

3718紀末時契周邊粒子勘測儀檢測到5光年外有大量物質正高速行進——不排除是大型隕石雨的可能性。

儘管隕石雨並不是稀奇的東西,但數量之驚人,涉及範圍之廣,定居契星後兩千萬年以來,也只此一次。

契星人第一次見到勘測儀傳回來的影象時,差點以為銀河系多出了一條小行星帶。

避不開。不可能避開。除非契星人能夠超越光速。

光錐之內就是命運。

契星即將邂逅終結。

契星人還是趁機幽默了一把。即使迎接死亡,也應當恪守莫比烏人的傳統——優雅地迎接末世。

事實上,契星中各領悟的尖端人才依然堅持科研,完全無視各項技術是否具有意義。

即使無法為我一星所用,也可以為全體莫比烏人盡綿薄之力。

儘管我們那時還不知道幾萬光年外的銀心中,存在著新人類——莫比烏人。這是後來我們依託“契”這一載體生存後才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