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野狐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三五章 殺龍(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三五章 殺龍(二)

鼎京禁宮之內,太和殿。

簷角堆滿了積雪,幾個小太監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手中舉著木棒,正費力地砸向簷角下那些尖銳的冰稜。

每到陽光普照,冰雪初融的時候,那些懸在屋簷下的冰錐便會紛紛墜落,成為傷人的利器。

小太監們每隔一段時間,便要進行一次清理冰錐的活計。

袞袞諸公自正德門進入宮牆之內,沿著一級級臺階,向著太和殿內魚貫而入。

朝臣們身上或青或紫或黑的朝服,匯聚成了一道道駁雜的小流,與這皇宮之內萬千廣廈一般,寂靜肅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文武百官分列右左,從太和殿裡,一直排到了殿外臺階之下。

大太監高全善的聲音,由殿內傳出殿外:“跪——”

群臣盡皆跪伏在地。

“萬歲!”

這是開年以來,朝臣們第一次上朝,因之聲音都比昨年洪亮了不少。

“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昭帝坐在龍椅之上,點了點頭,沉聲道:“眾愛卿平身!”

高全善侍立於一旁,跟著將昭帝的話語傳出大殿。

在整齊而莊嚴的‘謝萬歲’聲音中,群臣站起了身。

高全善的雙手籠在袖袍之中,神色肅穆,高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整日的朝政工作,便由此開始。

不過今次,與往日卻有許多不同。

隨著高全善話音落地,群臣低著頭顱,眼觀鼻鼻觀心,暫時無人跨出百官陣列,走到中間,呈上奏摺。

昭帝眼睛微眯,對於大殿之中氛圍為何會是這樣。

他心中自然是有所瞭解的。

不過這樣也好,昭帝並不打算戳破什麼。

便在群臣沉默著,高全善第二次高聲說出‘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八個字的時候,大殿之中,終於響起了一個低沉的聲音:“地象司司正,臣陸無崖謹奏!”

昭帝眉頭微微一皺,看著一襲紫色官袍的陸無崖從文官佇列之中走出,眉頭皺得更加緊了,手指在桌案上輕輕敲了敲,道:“准奏。”

“臣請直諫!”

陸無崖再度向昭帝叩首,手中只有朝板,並沒有奏摺。

待他說出‘臣請直諫’四字之後,眾臣眼中頓時露出震驚之色!

直諫為直言規諫之意,與君王廟堂對問,不同於遞送奏摺,中間還有緩衝之時間。若君王點頭答應了臣子直諫,便必須要就臣子提出的問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陸無崖要直諫什麼,群臣心中有數。

可是陸無崖將會提出的那個問題,皇帝如今根本不願意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

因之,陸無崖直諫風險極大,因之獲罪,比其直諫成功的機率更大!

果然,昭帝聞言,眉宇間隱有怒意升騰。

他的手指用力叩擊了桌案一下,似乎在下定決心,悶聲道:“準!”

直諫帝王,自古至今,皆為天下美談。

若帝王拒絕臣子之直諫,往往為人詬病。

昭帝必須答應。

“臣奏請陛下,徹查大昭山陽郡守、江左刺史、關東郡守、河西郡守、陽城知州、節制定邊軍節度使吳康,袞州知州,青城知州、靈雨知州、威遠道都督、擋馬城知州此十一位朝廷大員貪墨之事!”

群臣紛紛側目,盯住陸無崖。

“臣奏請陛下,徹查此十一位朝廷大員與燕州災禍之牽連!”

群臣變色!

“臣奏請陛下,徹查晉王在燕州之行事!”

“臣奏請陛下,徹查晉王與山陽郡守等十一位貪臣之間牽連!”

“住口!無恥老賊,安敢妄言皇嗣?!”陸無崖冷肅的聲音高高落下,文官班列之中,便走出了一個五品緋袍言官,跪倒在大殿中間,向昭帝叩首之後,指著陸無崖怒聲呵斥!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此為昭律!”陸無崖聲音猛地拔高,一錘定音!

那個五品言官臉色漲得通紅,再度向昭帝叩首,高聲道:“臣亦有事啟奏!”

“准奏!”昭帝一條胳膊壓在了龍椅扶手之上,點了點頭。

“臣要參地象司正陸無崖妄言皇嗣,誹謗皇家,辱及天家顏面!”

“臣啟奏陛下……”

“臣啟奏陛下……”

“臣啟奏陛下……”

“臣啟奏陛下……”

隨著那個言官跪倒在大殿中央,一時之間,文武班列之中,諸多官員走出班列,向著昭帝拜倒,紛紛向昭帝上奏。

大殿之中,儼然成了吵鬧的菜市場。

諸多官員互相之間爭吵得面紅耳赤,甚至有人捋起寬大的袖袍,準備朝對方臉上來一拳!

廟堂之上,這樣的情景出現的次數並不少了。

昭帝每每見此情景,心中說不煩躁,那是假的,但他眼下局勢,他卻偏偏無法掌握得住。

畢竟跪下的朝官裡,每一個都是‘赤膽忠心’,若嫌棄他們太吵鬧,因之將他們全都拉出去午門斬首,恐怕後世史家對昭帝少不了一個殘虐無道的評價。

昭帝揉了揉額頭。

眼下的吵鬧雖讓他心中煩擾,但未嘗不是他所希望的局面。

昭帝臨朝這麼多年,第一次希望見到群臣吵鬧起來的情景。

因為爭吵往往爭吵不出結果。

沒結果,便不用昭帝為燕州事,為天下士人事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不過,這一次明顯不一樣。

在群臣爭吵不休之時,太子趙元直走到了御階之前,掀起下裳前擺,跪伏在地:“兒臣趙元直,啟奏父皇!”

趙元直的聲音並不大。

但群臣吵嚷的聲音也未將他的言語聲淹沒下去。

他們吵鬧的時候,眼角餘光始終都是在注意著御階之上的昭帝的,如今自然也看到了太子殿下跪倒在御階之下。

吵雜的聲音漸漸降低,最終歸於寂靜。

昭帝身體前傾,盯著下方叩首的長子,眉毛一揚,點了點頭:“准奏。”

“兒臣此番前去燕州郡,一路所見,官道之上,餓殍遍地,城池之中,每日皆有數十百具屍體推出城外,就地焚燒。”

“此悽慘之境直比我大昭立國之時更加悽慘,令人觸目驚心!”

“此情此景,無不令兒臣心中震撼。”

“莫非大昭版圖之上,沒有燕州郡?以至於燕州生民淪落至如此境地,竟無一官員過問?甚至有諸多朝官,將手伸進了燕州郡,互相結黨,把燕州當做是自己的後宅花園,隨意採擷,其中百姓更是被他們當做自家的奴隸一般促使!”

“這等天理難容之事,有些人卻做得心安理得,毫無愧疚之心!”

“前有北周遭起義農民軍討伐,北周因之覆滅。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今我大昭偌大帝國,滿朝文武,袞袞諸公,每一個皆是通明練達、驚才絕豔,卻連一個小小燕州郡的民生都無法顧及!”

“如今燕州之事懸而未決,諸公卻已經開始就自己能從此中得到些什麼,吵鬧得不可開交,本該受審的燕州郡之罪魁禍首,為虎作倀之輩卻放任自流,視若無睹!”

“諸公捫心自問,心頭可曾因此有過半點羞慚之心?”

“兒臣亦想請教父皇,法理無法伸張,罪人逍遙法外。這等處置,可順乎天道?可算是順應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