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野狐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九九章 雁門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九九章 雁門軍

“對比金國對黑山鎮守軍、黑山鎮守使的處置,我朝對雁門軍的處置實在兒戲。”趙元直面色平靜,說出的話卻在大昭廟堂上,激起一陣波瀾,“雁門軍有地勢之利,戰力上更比卓魯託兒所部匯攏的雜兵強上太多,結果卻只是堪堪守住關卡,連反攻回去都不曾有,且士卒折損嚴重……”

“雁門軍與卓魯托兒麾下人心不齊的雜兵戰力都甚為不如,因軍帥李昊戰場上被殺,便可不追究其通敵賣國之責任?此中有多少利益牽連,李昊與多少大臣存在利益輸送關係,才能致其在雁門軍隻手遮天,釀成今日局面,這些,便不需要徹查了嗎?”

“主帥死,仍有副帥,副帥死,亦有各軍都統,都統死,亦有小都統……而今李昊一人死,便替雁門諸將把怠戰之責、把雁門軍戰力微弱之責,也一併扛過去了嗎?”

趙元直目中神光奕奕,站在金階之下,猶如青山屹立寰宇之間,雄勁而挺拔。

那些在昭帝頒下旨意之後,終於松了一口氣的各部官員,以及武將們,此時聽到太子殿下舊事重提,頓時心中七上八下,亦對趙元直生出了怨懟之心。

他們怎會不知雁門軍中利益關係複雜,儼然已形成一張巨網,盤根錯節,朝中各部都有官員涉及此利益關節當中,單說雁門軍每一個武官將領的位置,都早已被這張利益巨網安排得妥妥帖帖,每一個在職武官背後,都必然有一個或大或小的世家支撐!

這些武官可以不是世家子弟,但必然是世家培育出來的,為自己在大昭朝的利益發聲的代言人們,他們已經悄無聲息間滲透到大昭各行各業、上層建築當中,任何人想要觸動這張巨網的利益,必然要首先面臨反噬!

有朝臣目光閃動,暗中思忖——陛下不止有趙元直這一個兒子,他若死掉,還有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等等可以承繼大統。

二皇子若不聽話,也像他哥哥這般,另有其他皇子替代……

總歸能找到一個合適大家心意,合適五姓七宗諸大門閥利益的太子殿下……

已經有官員開始考慮,是不是要給大昭朝換一位太子的事情了。

趙元直自任天策軍統領之後,各種動作頻繁,身處逐鹿,便將逐鹿各城池的衛戍、關卡防線的佈置工作全部攬到自己手中,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已有不少武官因被其清查而顯露從前種種不法之事,逐鹿府有將近七日人頭滾滾,血腥瀰漫,有一百餘名大小武官死於屠刀之下,殺得官場人心惶惶,主動請辭的武官亦愈來愈多。

面對這種情景,趙元直卻沒有分毫慌亂,與楊立協商,從天目抽調人手進行整訓,發派各城池充作基層武官,一步步將逐鹿郡整體兵權總攬於己手。

其所作所為,在朝中自然受到一片彈劾之聲,言稱太子濫行峻法,致使逐鹿武官人人自危,長此以往,若遇危戰,則逐鹿將無將官可用,不得人心!

然這種彈劾統統被昭帝拎出來一頓駁斥,連奉上奏摺的言官,也有幾個被杖斃——不論如何,趙元直都是昭帝親子,天下一家皆是這兩父子的,兒子做的事情於己之‘家庭’有益,縱然有太多壓力,昭帝也會幫其撐住。

更何況,廟堂之中,秦黨一系亦口風頓變,轉而對趙元直大力支持起來,與兩相一黨打起擂臺。

廟堂局勢轉變向來微妙,沒有誰與誰會是永遠的盟友,但是追逐功名權利的天性卻亙古不滅,昨日秦黨一系對趙元直、楊立一系官員窮追猛打,今日便能調轉矛頭,對準兩相一黨。

不過,秦黨如此轉變終究太過巨大,許多秦黨官員都未反應過來,未能接受自己的新立場,紛紛轉投與自己或背後世家利益契合的兩相一黨,這場對壘兩相一黨因此佔盡上風。

趙元直依舊在固執地推行著自己的軍中改革,廟堂中的風波確實對之造成了一些影響,但有太子監國的正當權利,任何人都無法對其所做的事情橫加幹涉!

天策軍逐鹿營原本兵力只有兩萬,然而一番改革下來,兵力硬生生提至五萬,且趙元直尤在不斷招募新兵,擴充兵力。且這只是逐鹿營一營兵力而已,逐鹿各城池衛戍部隊的兵權亦在趙元直的掌控之中,相加起來,已經足有八萬之眾!

燕州郡由天策軍副統領楊立掌控,此地軍中之事,趙元直倒根本不用操心,天策軍燕州大營的士卒已經開始訓練,並且有源源不斷的新兵源填充入內,不過半月時間,燕州營的兵力已達到兩萬之多。

唯獨關東營的狀況不容樂觀。

趙元直派出家臣前去建制關東營,他們雖是太子家臣,但畢竟不是太子親臨,各地文官武將對其自然怠慢許多,且有意無意刁難,阻礙重重,且有厚利不斷誘惑之,半月時間下來,趙元直已經有三日未收到關東營送來的情報。

沒有情報送達,而關東本身亦未出現甚麼大問題……

這便已經說明,關東營失去控制了,家臣們亦不願再聽從趙元直號令。

權力與財帛對人心的腐蝕力量極其強大,趙元直不能肯定那些在自己面前表現得忠心耿耿的家臣們,真的能經受得住權力與金錢的誘惑。

……

昭帝看著趙元直的面孔,沉思良久,依舊不語。

有朝臣走出班列,向昭帝跪拜行禮:“陛下,臣有一言。”

昭帝看向那個朝臣,是兩相一黨的官員。

他點了點頭:“講。”

陛下不曾發話令之起身陳情,朝臣便只能跪在地上,陳述道:“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所言不妥。”

“金國如何處置,那是金國的事情,而今皆知金國兵力雄厚,黑山鎮守軍於他們而言,不過九牛一毛,貶斥自然無可厚非。就算就地拆散這一支黑山鎮守軍,鎮南道上亦有其他軍隊可以填充入黑山鎮守。然而我朝卻不能如此行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朝自有國情在此,雁門軍已是我朝一支主要兵力,而今仍有四萬餘士卒,放在哪裡皆不可忽視,若是貿然降下旨意,斥責於雁門軍,輕則令雁門軍寒心,正值金昭兩國關係緊張之際,若金國突然對雁門關發起衝擊,雁門軍極可能消極迎戰,釀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

“重則雁門軍士卒心生逆反,進而與金國武將暗中勾結,葬送我朝北邊門戶,如此便是一步踏錯,步步錯!”

“太子殿下還欲要清查雁門軍內各級武官,不說如此清查下來,各級武官必然寒心,與朝廷離心離德,而將官乃是一支軍隊的骨架,若是他們都不願站出來為國朝而戰,焉能要求普通士卒如此?”

“更何況,僅憑太子殿下臆測,沒有分毫證據可以說明雁門軍各級武官存在利益輸送關係,便要對雁門軍各級武官橫加清查,干涉軍務……太子殿下不覺得自己濫行職權了嗎?雁門軍從前由七都軍馬司監督,而今由樞密院下都督府監督,如何也不該由太子殿下插手進來啊……”

朝臣居心叵測,言論亦直指趙元直野心甚大,所圖頗多,意欲離間昭帝父子關系。不過他一層算計,卻只換來昭帝一聲哂笑,再沒有其他收穫。

而今局勢如何,昭帝卻比蠅營狗苟,上下鑽營的兩相一黨更加清醒,大昭與金國之間必有一戰,而這一戰何時開始,大昭都不能確定,無法掌握主動,到了這個朝臣口中,卻變成了‘金昭兩國關係緊張’,硬生生將此事的警惕程度降低了數個層級,其心可誅!

然而雁門軍究竟該如何整飭,昭帝亦拿不定主意。

他的內心亦傾向於朝臣的某些言論,雁門軍算是大昭數得上的一支戰力了,貿然對其下手,必會招致反彈,而反彈的後果,昭帝不確定關東郡,不確定大昭能否承受——金國尤在外面虎視眈眈,在對方眼皮子底下整飭雁門軍……實非是一個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