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烽烈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五十章:西來(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五十章:西來(上)

雖然薛王穰對親征的熱情一直沒有消退,但是薛武安及時用秦國派使者來與薛國商談的訊息讓薛王穰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計劃。薛武安還添油加醋地描繪了衛國和隨國是怎樣與秦國密探的,在朝會上,薛王穰公開了這個資訊,群臣連忙建議薛王穰等待秦國使者來此之後再決定是否東征,薛王穰順坡下驢,將東征延後。

呂肆的神情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薛武安的眼力已經與以前不同,他注意到呂肆一直埋在袖子裡的手終於拿了出來,手指顯得有些僵硬,便知道呂肆也松了一口氣。注意到薛武安正在觀察自己後,呂肆對薛武安微微點頭。

這樣算起來,自己欠呂肆的人情也已還清,而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除非生死攸關,否則薛武安已經不想再和呂肆合作了。這畢竟是非常危險的交易。

等待秦使的過程是無比焦慮的,薛王穰也是,薛武安也是。儘管已經給喬蘇發過指令,但是想要從黑鐵手中偷來情報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每一日薛武安都在苦心等待著,但是每一日都沒有音訊。隨著時間的推移,薛武安的焦慮感就越來越重,但他畢竟已經不是以前的薛武安了,焦慮只會體現在夢裡,不會影響他白天的行為舉止與想法。

一月二十五,北方忽然來了一支非常奇特的部隊,那支部隊有一萬多人,全都是騎兵,如果只看外表的話,他們和普通騎兵沒什麼區別。但是這支部隊的每一匹馬上都掛著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最顯眼的是好幾個皮製的大酒囊。

更奇怪的是,有人說那酒囊裡裝的是馬奶酒。

薛武安沒有親自看到這支部隊,他只知道有一支騎兵部隊從雁門郡南下,但卻沒想到是一支數量這麼龐大的軍隊。一萬多人的騎兵部隊,這種規格不管在哪個邦國都很難見到,因為騎兵的訓練花費實在太大了。而在馬匹上懸掛生活物品,甚至馬奶酒,就更非傳統軍隊所為,畢竟軍中是嚴禁飲酒的。

榮樓當上代城令之後,其實質的權力範圍包含了整個薛北。雁門和大瀘二郡都是大郡,地廣人稀,但人口流量非常大,狄人和夏人都在這裡居住,風情與薛國其他地域大為不同。所以這支來自雁門的騎兵一定也是榮樓的部下,但是在與狄人對峙還要改革北境的情況下,榮樓又哪裡來的餘力把一萬多人的軍隊調回晉陽呢?

薛武安本來想自己去問的,結果第二日那支騎兵部隊的主將就親自來拜訪薛武安了,那正是薛武安好久不見的老戰友孫桓。

孫桓雖然和薛武安同齡,但是從軍經驗比薛武安豐富得多。四年前於安大戰,薛武安持墨守劍刺殺周傲,如果沒有孫桓的救助,薛武安早就死在周傲的劍下了。後來在臨濟平原的大戰中孫桓亦表現極佳,後來在北城軍中也有不俗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他是李帛的部下與徒弟,箭術通神,算是已故大將軍蕭陽的嫡系,在蕭陽病故之後選擇前往北地,和薛武安也有一年沒見面了,再次見面,薛武安還是覺得非常親切。

"孫將軍,現在已經提裨將軍了吧?"把孫桓迎進內室之後,薛武安和孫桓各自坐下,笑問道。四年前孫桓還只是一個校尉,在北城軍的時候升了都尉,當了一軍軍主。現在在北地一年多,多半又升官了。

孫桓臉上一紅,笑道:"承蒙榮將軍看得起。"

"以你的本事,不管到哪裡都是一塊好材料。"薛武安笑道,"我聽說你帶回來一萬多人?怎麼那麼多?樓林軍總數不也只有四萬嗎?"

"去年榮將軍成為代城令之後,雁門的軍務就是我在掌管。"孫桓好像有點緊張,但還是笑道,"後來相邦親自帶著歸附幽山國的幾個部落大王前往薛國的北方代地,與狄人大王商談一番,最後達成了互市的協議。"

"互市?"薛武安愣了一下。

"沒錯。以往狄人每年秋冬草場枯萎的時候都喜歡南下劫掠,為部族提供物資。所以我們非常頭疼。"孫桓苦笑道,"但是相邦與他們商談之後,特許每年在邊境上有三個的時間可以建立大市,夏人和狄人都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販賣。雁門郡和大瀘郡的官府也會組織專門的市場來進行交易,狄人不再需要劫掠就可以輕易買到天南海北的奢侈品、糧食、生活用具、金屬器,我們夏人還可以買到他們的良馬,困擾幾百年的狄、夏矛盾,竟然找到了這樣的一個突破口,我自己也大開眼界。"

薛武安不由莞爾,盧綰不僅是幽山國的上將軍、薛國的相邦,還是草原上的大祭師。雖然不知道薛國北方的狄人認不認可這個大祭師,但如果盧綰帶了幽山國北方狄人部落的大王去和他們交涉,一定事半功倍。不過戰爭沒能解決的問題,貿易竟然可以解決,薛武安也的確沒有想到,"就真的沒有邊患了嗎?"

"沒錯。"孫桓興奮地道,"這幾個月的冬天,原本是狄人南下劫掠的好機會,但是今年十幾萬狄人從草原上湧入邊境大市來交易,據說後面還有更多,邊境上的老百姓剛開始很怕,後來也放開膽子去貿易了。平時我們覺得平平無奇的東西,草原上的人卻非常緊缺,比如鐵農具和鍋碗器皿。就算有些好戰的狄人大王,現在也組織不起相當數量的人力來進行劫掠了。"

薛武安不禁嘖嘖稱奇,"相邦真是太厲害了。"

"相邦說,如果薛王願意與狄人進行會盟,正式承認各自的平等地位,那邊患至少可免百年。"孫桓繼續道,"可惜王上似乎還在猶豫要不要這樣做。"

雖然生活在薛國土地上的人自古以來都和北方狄人有通婚的習俗,古代生活在這裡的公卿甚至樂於迎娶狄女。但後來隨著狄人與夏人的矛盾日益激烈,相互之間的戰爭也越來越多,這樣的自由往來也就變得少了。現在薛國已經部分擺脫了夏禮的束縛,可以去做一些前無古人的事,但可惜的是夏禮雖然不在了,但它對人的影響仍在。薛王穰可能一時之間難以接受要和那些以前看起來與禽獸無異的草原諸部會盟,不過薛武安相信他遲早能邁過這個坎。

"所以你們就把所有的騎兵都調回來了?"薛武安問道。

"所有?"孫桓笑道,"薛將軍,我們樓林軍現在有三萬騎兵。"

"什麼?"薛武安大吃一驚,要知道,梁國那麼龐大,王族軍也不過萬餘騎兵。三秦中的另外兩國,平時作戰的時候也不過數千騎兵。樓林軍只是薛國的一支常備,竟然已經有三萬騎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榮將軍常年在雁門,觀察狄人的戰法,也一直在不斷改進我軍的不足為奇。"孫桓笑道,"但是榮將軍畢竟不敢大刀闊斧地改革,現在有了相邦的支援,許多事他也能做了。羅鴻將軍在北方畜養的良馬數量很多,榮將軍便用它們來擴充騎兵部隊,為了解決訓練的難度,榮將軍還大量僱傭狄人,教他們夏人雅言,對他們加以訓練。雖然看起來花了很多錢,但這些狄人少年天賦極好,從小就生活在草原上,稍加訓練便足以見效,費用比起以前的騎兵訓練只多不少。現在樓林軍已經擴充到了六萬,一半都是騎兵,相邦打算把他們拆分成兩支部隊。平時他們身穿狄服,按照草原的習慣喝奶酒吃乾肉,糧草和裝備上的花費都削減到了極致,所以沒有給晉陽中樞帶來更大的財政負擔。"

六萬人!

薛武安只覺得渾身一顫,他從來都沒想過竟然可以用這種方法減少訓練和補給上的花費。雁門和大瀘都不是富庶之地,現在竟然不靠更多的中央支出就可以養活六萬常備軍隊。如果以後再努力把這種經驗推廣,那薛國的部隊在數量和質量上豈不都可以走上一個新高度?

想到這裡,薛武安竟然激動得難以言表,長期以來,他都對薛國的軍隊沒有什麼信心。當他看到秦軍的基本素養後,更是覺得薛軍只有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下才能將其勝過。可是合縱之戰證明,如果本身軍隊的素質不過硬,數量上的優勢很容易被敵將的智謀打消。但是樓林軍的做法是一個對薛國來說前所未有的經驗,猶如開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般。

"相邦可真是奇人啊。"薛武安苦笑搖頭,他現在對於盧綰是越來越佩服了,"對了,你剛剛說到羅鴻,他也來了嗎?"

羅鴻是薛武安認識的第一個安西君門客,當初自己能從於安城安全走到皋狼,除了白姝所率華清院劍士的功勞外,羅鴻的接應與楊益的援救也很重要。雖然後來很少見到羅鴻,但是薛武安也會時不時想起他來。

"他在後面,還帶著兩千多人。那兩千騎兵騎著的是新馬,仍要磨合,他就一直在照看他們,速度沒跟上。"孫桓笑道,"大概再等兩日吧。"

"有機會,你一定要帶我去北方看看。"薛武安驀地道。

孫桓一怔,隨即點點頭,"我們那邊隨時都歡迎你,薛將軍。"

過了兩天,羅鴻還沒有回來,鄲平郡郡守蕭弭倒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