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烽烈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九十二章:九原(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九十二章:九原(上)

轉眼,已經是薛王平六年二月初二了。

司馬陵騎在馬上,看著這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這裡已經是薛國的最北端,再往北,就是薛國的千里長城。常年駐守在此地的士兵數量也不少,他們中的很多人這一生可能也沒有機會回到薛國腹心。

六年前相邦盧綰與北方狄人和談開市之後,這裡的邊患就緩和了許多。大規模的掠奪和入侵也沒有再發生,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北方大草原上那些沒有牧場和狄人平民或者奴隸開始逐漸向薛國逃難。聽說薛武安的部隊當中有很多人就是從這些狄人當中募集來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已經五年沒有見薛武安了……這五年來,天下幾乎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薛武安這把寶刀也一直沒有用武之地,薛王平索性就讓他一直在北方練兵。而司馬陵則用這五年的時間徹底完成了相邦盧綰的“三都”計劃,邯陽、代城、晉陽三都一日比一日繁榮,殷國覆滅之後,陶城的商業中心不復存在,現在邯陽反而隱隱成為了全天下商業最發達的地方,每年為薛國帶來數不盡的財富。光商稅一項,就足以比得上薛王語時代半個邦國的土地稅與人頭稅的總和,而且還在逐年增加當中。

其實這次來找薛武安,叫薛武安回邯陽,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薛王立太子的大典,薛國現在的最高武官都不來參加,顯然太過奇怪了些。雖然薛王平自己也不想讓薛武安留在中樞,但是這麼大的儀式,讓他來走走形式還是沒問題的。

這五年時間過得實在太快了,五年前,司馬陵還覺得自己是一個年輕的青年,現在卻已經初現老態,儘管自己才三十餘歲,也還算得上“年輕人”之列。時間之所以過得如此快,也許就是因為這五年自己做的工作都是些日常雜事吧。什麼縱橫捭闔,什麼勾心鬥角,在這五年都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這五年當中,唯一讓司馬陵留心的事情就是秦國楚關將軍公孫平叛變,帶著梁軍一路差點打到咸陽。咸陽的主力部隊都在河東與隨、衛對峙,根本沒注意到梁國會突然發難,吃了一個大虧。慢悠悠地打了好幾年,整個楚關和於商地區再度淪入梁國手中,秦國南方門戶大開。在解決掉梁國之前,秦國看來是無力東出的。

而誰也沒想到的是,昌國君盧綰花了五年的時間,竟然還是沒有完全攻下徐國。現在,盧綰已經攻克了徐國的七十二城,僅僅剩下莒邑與即墨兩座孤城仍在負隅頑抗。只要把這兩座城攻下來,徐國就徹底被化入了幽山國,但就是這兩塊硬骨頭,不管盧綰怎麼啃,就是啃不下來。為了避免重大傷亡,也為了消磨二城的鬥志與物資儲備,盧綰只好用圍而不攻的方法,這樣一拖就是五年。

雖然薛武安在五年前就埋下了陷阱,但誰也沒料到幽王職竟全然不為朝中非議所動,甚至在甚囂塵上的篡位傳言簇擁之下,幽王職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封盧綰為徐王!

頓時幽山國上下震驚得無以言表,而盧綰也連忙謝絕了幽王職的加封。從此之後,再也沒人挑撥幽王職和盧綰之間的關係了,封徐王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政治姿態,表明幽王職與盧綰之間的關係牢不可破。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幽王職不可能真封,盧綰也不可能真要,但這種姿態就已經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而在隨國,俞仲被從相邦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薛武安派去的人將俞仲接回了邯陽,司馬陵將他保護了起來,卻還沒想好到底該讓俞仲擔任怎樣的職務。東武君上臺成為隨國相邦之後,整軍備武,加強隨國的軍事力量,憑藉著隨國從殷國那裡佔領的五百裡土地(一百裡被梁國嶽新醜搶去,而原本說要封給麟武的土地也順理成章成為了龐玉的封地,龐玉也“大方”地將土地獻給了隨王),隨國迎來了中興,現在看來也頗有氣象。雖然仍比不上十年前全盛之時,但也仍算是一個大國。

反倒是衛國,隨國的河東丟失後,衛國西方的國境全部與秦國接壤,正面承擔秦軍的壓力,五年之前的河東之戰衛國又失去了最精銳的數萬常備軍與天下第一將麟武,現在只能苟且度日,完全無力與秦國抗衡,秦國這五年雖然沒有大動作,但是四萬秦關軍偶爾出關奪地,從衛國手中一點點地把城池奪過去,現在衛國的西境重鎮宜陽已經是邊境了。

但薛武安這些年也成就斐然,他在西都改革了軍制,建立了三支共六萬人的屯邊部隊,晉陽的南部和西部都建立了穩固的防線。這六萬人大都是招募的流民與外邦人,薛武安透過讓他們耕種邊境的荒地,並且免除土地稅賦來抵押軍費。這六萬人在薛國國內稱之為“屯卒”,是在民夫部隊與常備部隊中間的一種部隊,既保證了戰鬥力,也節省了不少軍費。

但是這六萬屯卒根本就不是薛武安這五年真正用心的地方,他真正耗費心力在做的,還是他親自訓練的五萬“九原軍”。

在雲中郡這個地方,雨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司馬陵抬頭一看,發現天空中已經陰雲密布,一副要傾瀉大雨的樣子。他連忙一拍馬韁,和麥主池康一起加快速度,薛武安的軍營就在前面不遠處,他可不想被大雨澆溼了自己的新衣服。

沒跑多久,突然傳來一陣尖利的響聲,一支騎兵不知道從哪裡衝了出來,為首的人一直吹著響亮的口哨,似乎在指揮著身後的幾十名騎士。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穿甲,而是穿著簡易的狄服,乍一看還以為是狄人入侵。司馬陵連忙勒住馬,叫道:“我是丞相司馬陵,你們家將軍呢?”

那支騎兵部隊在司馬陵面前停下,為首的那人跳下馬來,拱手道:“司馬丞相,剛才末將失禮了,上將軍在長城以北牧馬,估計要過一會兒才回來。”

“在長城以北?”司馬陵睜大了眼睛,“他就不怕被狄人打劫嗎?”

“因為昌國君和羅鴻將軍的原因,狄人和我們的關係還不錯。而且說句實話,上將軍去長城北邊牧馬,該擔心的恐怕是狄人。”那名騎兵首領咧嘴一笑,“末將狄南山,擔任九原軍的騎兵校尉。”

“狄?”司馬陵愣了一下,這個姓氏在夏人當中非常少見,“你是狄人嗎?”

“沒錯,承蒙上將軍關懷,末將在五年前被上將軍招募,給了末將一口飯吃。”說到薛武安的時候,狄南山的眼神頓時放出無盡的光芒,“就連末將的名字都是上將軍取得。”他用頗顯吹噓的口氣補充了一句。

司馬陵笑道:“沒想到那家夥現在已經這麼能夠招攬人才了,實在是不錯。你剛剛說你是騎兵校尉,那你們軍隊的五個都尉都是誰啊?”

狄南山拱手道:“甲軍都尉莫臼將軍,副都尉林楓;乙軍都尉楊益將軍,副都尉薛喬;丙軍都尉岑勳將軍,副都尉蔣良、李開地;丁軍都尉是昌國君的兒子盧盛,副都尉馬淮、林雀;丁軍是騎兵部隊,都尉暫且由孫桓將軍代理,副都尉由羅鴻將軍代理。軍師兼軍中法算邵紋將軍,九原軍副將是蕭弭將軍,親衛隊隊長般。五軍共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一人,除丁軍外每一軍配備三千騎兵,七千步兵。”

“等等……”司馬陵頓時覺得信息量太大,有點反應不過來,“麻主怎麼還當了莫臼的副將了……還有……岑勳不是隨國的將領嗎?孫桓和羅鴻怎麼跑這裡來了?五軍裡有一軍是純騎兵,這麼說有一萬五千之多,還有每軍的三千騎兵,加起來有兩萬七千騎兵?我沒有聽錯吧,你們是怎麼養活這麼多騎兵的?”

狄南山頓時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來,拱手道:“這些詳細的解釋還是等上將軍回來之後再說吧。司馬丞相,還請入軍營,天快下雨了。”

一滴雨已經滴在了司馬陵的手背上,他這才緩過神來,點點頭示意狄南山帶路,心中的驚訝卻依然沒有平息。

僅僅五年的時間,薛武安就為薛國增添了將近十萬有生力量,這支“九原軍”更有可能是整個薛國最強大的軍隊,滿編五萬五千人,這要是在以往足夠分配出三支常備軍的數量了,憑藉這一支部隊,都可以去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就算有榮樓的經驗可以參考,但這速度也未免太快了些。

武安,你不愧是武成君的兒子啊……

司馬陵苦笑著想,冷風吹了一下,他忍不住咳嗽了幾聲。

司馬陵進入中軍大帳的時候,外面的雨已經下了起來,薛武安的帳篷很大,但是沒有什麼複雜的陳設,只是幾架子書,還有一些武器和雜物而已,司馬陵一眼看到,那個架子上面的書有不少是他自己送給薛武安的。狄南山在身後拱手道:“丞相,請你在這裡等一會。等到用飯的時候我會把食物拿過來的,還希望你不要嫌棄。”

“你別看我這樣,我也是帶兵打過仗,吃過軍糧的。”司馬陵笑道。

“我們這裡的軍糧……和別的地方還是有點區別的。”狄南山神秘地一笑,“對了,今日正好是公子過來的時候,他就在那裡,你們先聊,末將告退。”

說完,狄南山拱了拱手,退出了大帳。

“公子?”司馬陵皺了皺眉頭,這裡哪來的公子?他回過頭去看向帳內的角落,卻看到榻上躺著一個人,見自己轉過頭來,便從榻上翻身坐起來。現在天色很暗,光線不好,司馬陵竟是一時沒看清他的樣子,直到那個人開口說話:“司馬子,好久不見。”

司馬陵渾身打了個冷顫,猛地向後一退,手下意識地放在腰間的劍柄上,“不可能……你為什麼在這裡?”

“別緊張。”那人苦笑道,“再說了,我為什麼不能在這裡,你難道忘了,我自己的流放地在哪兒嗎?”

這個人,竟然就是六年前奪位失敗,事後被薛王平流放北境的公子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