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為食狂最新章節列表 > 264:現實殘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64:現實殘酷

範麗實驗室。

劉家特意從帝王宴餐廳把趙強借調過來,加上秦泠,他們三人決定聯合攻關臺鯗製作流程,爭取原汁原味的復原《隨園食單》中的臺鯗。

和上次的醋摟魚和煨銀魚不同的是,他打算用最正統的實驗室做法,來復原這道菜。畢竟實驗室內取得的資料,是獲得權威認可的。機器不會說謊,儀器也最具有說服力。因為要發表論文呀。

從台州空運來的石首魚,每一條都是精挑細選,採用三兩到四兩之間,誤差不超過10克。臺鯗,顧名思義,台州之鯗。也只有台州的石首魚,才能做出最正宗的鯗。這和水土、天氣、環境密切相關。

一般正統的傳統做法,在冬令時和春交之際,用最鮮活的大黃花,從脊背用刀剖開,挖去內臟清洗乾淨,去黑膜擦乾。用南方常見的竹子條撐開整條黃花魚,掛在通風陰涼處慢慢陰乾,吃的時候,無論是蒸煮還是燉湯,味道非常美味。

這道菜東南沿海家家戶戶會做,常有青苔板街雨如絲台州鯗美尤勝雞的說法。

此時的季節,按理說劉家應該採用成品魚乾製作,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自己想要的臺鯗。

但是,論文所需要的臺鯗,是需要從食材到成為美食整個過成的資料。而不是拿著半成品去湊數。整條數據鏈必須完整契合,缺一不可,否則論文是無法發表的。

三個人齊齊上手,把一條條黃花魚洗淨,從脊背用利刃剖開,內臟去除,採用玉泉山水反覆沖洗乾淨,最後採用乾燥的龍山小米麵反覆搓洗魚身,直到徹底不粘手為止。

為了保證充足的食材不至於影響試驗,三個人乾脆把一整箱四十多條魚全部處理完畢。

不得不說試驗是非常吃錢的,這四十條精挑細選的野生黃花魚,加上運輸費用就超過了兩萬塊,每條魚達到五百塊之多。

鯗的製作過程是漫長的,而在實驗室藉助乾燥機和風乾機等儀器,模擬自然環境加快風乾的程序。

鯗最主要的一點是陰乾,包括風乾機內的溫度、溼度都需要調整在一個合適值之內,而黃花魚的魚身含水率、柔韌度是食材美味的關鍵。水分過少魚身味道如同嚼蠟,水分過多則達不到勁道味美的效果,甚至有一種黴味,非常影響口感。

韓碩是範麗實驗室的管理員。因為劉家從沒有用過試驗儀器,所有範麗讓他在這裡負責給劉家科普和講解儀器使用方法,同時把製作風乾魚的試錯流程告訴他。

在講解了大概一個小時後,劉家等人大體掌握後,工作正式開始。

“開始試錯了。”劉家看著眾人躍躍欲試,他也非常興奮,畢竟是第一次嘛。先讓趙強精選了兩條製作好的黃花魚用鏤空竹盤盛了,放在約莫三十釐米見方的風乾機內擺好。智慧控制的按鈕在風乾機的側面顯示,是觸摸式的液晶顯示屏。有溼度表、溫度表和風級表。這種風乾機大小類似於普通的微波爐。

“一號機溼度調到50,溫度28,風級3,時間半小時。”劉家繼續吩咐。

趙強迅速做好。

風乾機並不只是一臺。這種實驗室,往往數種食材同時需要處理,為了滿足需要,一般至少數十臺機器備用。雖然一臺機器不過七八萬塊,但使用的數量多啊。價格自然而然上去了。這也是試驗經費居高不下的原因。

這時候秦泠已經把剩餘的九臺機器全部開啟預熱。

“二號機溼度40,溫度27,風級2.5,時間半小時……”

“三號機溼度30,溫度26,風級2,時間半小時……”

“四號機溼度……”

“五號機……”

一臺颱風幹機全部運轉起來。採取不同的溫度和溼度值、風力指數,來判斷哪一種最為適合。

在沒有鯗製作資料參考的情況下,只能用這種試錯的笨方法來試驗。取一個最接近最完美風乾鯗的資料,再進行細部微調。

半小時後。

劉家等人取出風乾機內的黃花魚,挨個擺在試驗臺上。

這會兒會用到一個儀器。劉家也未曾見過的東西。

韓碩抱著一個類似於豆漿機的玩意,看著裡面軸承旋轉刀片,側面液晶顯示,端的是高階大氣上檔次。

“這是食材美味度測試儀。”韓碩介紹道:“把其中的一條黃花放入儀器內打碎成漿,測試儀中的智慧晶片會自動測試出食物的美味程度。”(這個儀器壓根就沒有,老郭瞎編的,湊合著看哈)

劉家和趙強都是大開眼界。秦泠見怪不怪的樣子。

隨著一條條風乾的黃花魚被投入測試儀內打碎,不多會兒功夫,顯示屏中的美味度迅速出來。

一號機美味度80,二號機97,三號機85,四號機80……九號機93,十號機90.

美味度最低是0,最高是100,100以上是爆表,這種情況很少出現。

從資料上來看,二號機調整的溼度和溫度最好,九號機次之,其他的機器風乾的黃花魚,全部不適合下一步操作。

一個個資料被記錄在試驗臺賬上。錄像機在忠實的記錄著他們的每一個步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家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二號機資料是多少?”

趙強很快報了出來,“溼度40,溫度27,風級2.5.”

“另一條二號機備用的黃花魚,斬塊加調合料上蒸屜。”劉家說完,想了想,“對了,再把九號機的備用黃花放在另一個瓷盤裡,一塊上蒸屜。”

為了保險起見,他同時採用了二號機和九號機的幹鯗。

調和料採用薑片、八角、花椒、山西陳醋、少許老抽、紹興酒、章丘蔥混合後加一升玉泉山水作為鍋中水,利用煮沸的混合蒸汽浸透整個魚身。此次調料不用精鹽,因為老抽本身鹹味已經足夠。

又半小時後出鍋。冒著熱氣的鯗出鍋,擺在精白瓷盤中,油嫩鮮活,泛著誘人的光澤,絲絲熱氣升騰而出,香味撲鼻。

趙強把清洗完畢的美味測試儀放入最終石鯗成品,再次開始測試美味度。

少許後。測試後的結果讓人不知所措。

“二號機成品鯗美味度78,九號機成品鯗美味度81.”趙強看著液晶顯示的數字久久無語。

秦泠也納悶了。她道:“為什麼在半成品的時候美味度是最高的,做成了成品反而降低了資料?”

劉家咂舌,也有些抓狂,一時間頭大如鬥,他怎麼也沒有料到還有這種神結局。太出人意料了。

“是不是調合料的濃度有關係?”劉家嘬牙花子。

秦泠苦笑,“不排除。”

趙強插話道:“九號機在半成品的時候比二號機稍次,這製作成成品反而比二號機更勝一籌,難道這半成品也有問題?”

劉家無語道:“半成品有問題的話,豈不是第一次美味度測試沒有任何意義?”

秦泠惱的皺起可愛的小鼻子,目光望向劉家,眼中帶著疑惑,“可是,我記得你上次做的煨銀魚為什麼那麼快?難道孔令國的實驗室比這裡還全?”

劉家摸了摸鼻子,“這個……上次在他的實驗室,我沒用什麼儀器。”

秦泠問:“那試了幾次?”

劉家道:“三四次吧。”

“你是怎麼做到的?”趙強吃驚的看著他,像是看外星人。

“就是這樣做出來的啊。”劉家也挺無語的。他之所以上次能迅速的做出來,是利用他味蕾極為發達的舌頭成功的。帝王宴的復原也是採用這種辦法,但那個不需要寫論文啊。只要自己的舌頭能嘗試出最佳的美味配方,照著做菜即可。統一模板,照章複製。

這次他想用儀器復原,本以為藉助儀器會比他的方法要快一點,但明顯不是那麼回事。

煨銀魚那次,是成品菜做出來後,只交給了區永江細緻的烹飪配方,而煨銀魚中的理論資料,是王鐸在自己實驗室做出成品菜後,逆向推理還原的。至於論文過程,則是王鐸在獲得正確資料後,填寫幾次故意搞的試錯資料。

但現在既然他想發表正統的論文,就得需要按照正統的路子來走。普天下這麼敏感的舌頭,只有他自己有,這是不可複製的。這也是他固執採用試驗儀器的原因。

本來利用自己的舌頭去做最美味的食物,從來是無往不利。如今用了最先進的精密儀器,反而無從下手了。這就是野路子也正宗科班出身的最大不同。

野路子上不得檯面啊,也無法去解釋這種東西。這次孔令國指責他抄襲論文,未嘗沒有抓住王鐸編造的試錯資料說事的原因。

資料是環環相扣的,一次錯步步錯。孔令國和王鐸之所以能借用他的成品,能發表出醋摟魚和煨銀魚的論文,是因為他們正教授和特廚的身份地位加成。反之劉家要傻乎乎的拿著論文去發表,被拒稿的可能性高達百分百。因為他壓根就不夠斤兩,在美食學術界是個徹頭徹尾的新人。

真正明白臨陣磨槍無法成功後,時間已經白白浪費了一上午,外加幾萬塊錢的石首魚。得到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資料,壓根就沒有什麼用處。

一時間眾人被打擊的不輕。

照現在的速度,恐怕短時間內無法準確試錯出最佳的溼度溫度配合比。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很容易陷入無限重複的迴圈。這需要成百上千次試驗加海量的金錢消耗,外加無數個日夜的時間,才有可能得到最佳的美食配方。

但他們時間耽誤不起。但現實的殘酷告訴他們,這才是實驗室的日常。按照他們的想法,要在短短一兩天復原出一份失傳的菜譜,對內行人來說完全是天方夜譚。一份失傳菜譜的復原,是需要經年累月的資料積累和無數日夜的重複試驗。這也是範麗並不看好的原因。

成功沒有捷徑,只有枯燥日復一日的辛勤勞動。

薄薄的區區兩三頁甚至只有一頁幾百字的論文,看似輕飄飄的沒有任何分量,但這些東西都是凝聚著實驗室人員夜以繼日的心血。

鬼知道實驗室人員究竟吃了多少苦頭,才得出那些最終的準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