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北風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國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三章 國事

說到郭開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說到廉頗、趙牧這兩個人,當世應該無人不知。

白起、王翦、李牧、廉頗為戰國末期四大名將,而秦國和趙國各佔了兩個。

按理說外有名將,內有藺相如此類名臣,再加上趙國最早推行胡服騎射,那麼趙國的國力即便是不如秦國,也應該差距不大吧。但趙國卻是第二個被滅國的,這其中就不得不說起郭開了。

國有外患但坐擁兩大名將卻無力反抗,只因廉頗和李牧都是為奸人所害,而這個奸人恰恰就是郭開。

當年趙王想找回廉頗統軍抗秦,但郭開卻派人欺騙趙王說廉頗老矣,傾之三遺矢,雖然廉頗有報國之心,卻被郭開堵住了回國的大門;至於李牧更是郭開一手陷害,說李牧將軍擁兵自重,私通秦國,李牧將軍忠肝義膽卻遭到小人詬病,最後被押解回邯鄲斬首。後秦王翦帶兵伐趙,郭開挾持天子開城投降,可以說這個郭開雖然得到了巨大的個人利益,卻是趙國滅國的罪魁禍首。

“我聽說秦國滅趙之後,這郭開被李牧的舊部殺了啊,怎麼他還活著?”魯懷翟自言自語的說道:“這郭開潛伏十餘年,卻在此時突然出現,他又在籌謀什麼?”

蒙樂聽到魯懷翟的話突然想起之前如廁的時候所聽到的,這個郭開似乎在找田畦商量什麼大事,但田畦卻拒絕了,只是不知道郭開到底要做什麼。但這個老奸巨猾,只知道個人利益,棄國家大義不顧的人突然出山如果只是為了尋常小事那就怪了。

不過蒙樂也好奇,這個郭開已經消失十餘年,但是魯懷翟是怎麼認識他的?

魯懷翟似乎看出蒙樂的疑惑,他說小時曾經與郭開見過一面,但是時間久了也記不太清,或許是自己看錯了。

但蒙樂卻留心下來,如果那個老人真是郭開,蒙樂預感最近恐怕要出大事了!

自此蒙樂的注意力就不在臺上的爭論,而是不斷的觀察著郭開,那老人自從打發走了下人之後,他就頗有閒情的聽著臺上論道,但是他的臉上卻時不時浮現出一種輕蔑的表情,似乎是對那些學者的想法頗為不屑。

而魯懷翟卻突然從旁邊問道:“莫兄之弟,是在軍中供職?”

蒙樂的注意力在郭開身上,所以下意識的答了一句,可是說完他就有些後悔了,因為蒙樂之前說自己是隱居之人,但恐怕自從那秦卒進來找白止,魯懷翟就已經懷疑了吧?

“其實當我看到那位兄臺,就覺得他頗有軍旅之氣,舉手投足間張弛有度,看得出是行伍出身。”魯懷翟也不多說什麼,而是繼續逗著蒙樂聊天。蒙樂這次不敢大意,因為他實在想不出坐在身邊這人是什麼路數,看似年紀輕輕卻做事老成幹練,而且腦筋極快反應迅速,一個不好沒準就會吃虧。

“不知莫兄如何看待國事?”魯懷翟跟蒙樂試探了幾句,卻發現他已經小心起來,於是魯懷翟也不再多問,而是將話題轉回到今日的辯題上。

“先聽聽魯兄見教?”蒙樂反問道。

魯懷翟也不推託,他說墨家畢生追求勤生薄死,艱苦卓絕,殉身赴義,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雖墨子故去後墨家分為三派,但實質仍然是消除戰亂,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各種爭端。

“只不過楚墨行俠、齊墨重道、秦墨更加實際,以輔助秦國興盛,用統一天下來終結爭端和戰火。”魯懷翟說到這裡別有用意的看了蒙樂一眼:“其實國事,從我們墨家思想來解十分簡單,國事即君事,即民事,如君政利民則國之大幸,如君政損民,則國之大不幸。但君事、民事總能找到平衡相切點,只要找對部位便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而矛盾干戈也便可以化解,所以國事最重是找準利益根源為主。”

魯懷翟的言論令蒙樂拍手稱讚,而蒙樂似乎聽得有些忘情,聲音太大吵到了旁邊的學者,此時臺上兩人爭論的有些扯皮,大家都聽得索然無味,但蒙樂卻突然喊了聲好,所以附近的人紛紛轉過頭向蒙樂投以白眼。

蒙樂自知失態,於是向魯懷翟苦笑一聲,而魯懷翟則表示理解,而且感謝蒙樂可以支援他的想法。

“據我所知墨家在大秦統一後分為兩派,原有的齊墨已經沒落,不知魯兄現在是哪一派?”蒙樂趁機追問,而魯懷翟則自嘲般笑道:“我等淺薄之人無法登朝堂闊論,只是閒雲野鶴罷了,哪有門派?”

但魯懷翟既然否認自己是遊仕派,那就應該為遊俠一派。

魯懷翟看蒙樂有所思,於是又問起蒙樂對國事的看法。

聽到對方的論證,蒙樂以前在咸陽與學者鬥辯的癮又被勾了起來,他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

“魯兄剛才說國事即為找準利益平衡,但這仍然要由君令下達,君乃國之首腦,如君為莊、穆、襄王,則為國家大幸,此類君王勤政愛民、善納雅言,而往往國家昌盛、百姓富強;但如君為靈、厲、武王,則國家窮困,賢臣遠遁小人當政,百姓疾苦,征戰連年。”蒙樂說好的國君都是相同的:廣開言路、實行德政,國家無論是軍備還是民力都有所提升。

相反暴君卻有各自的不同,不是荒淫無道,便是親佞遠賢,或者窮兵黷武,或者思想陳腐,如果遇到這種國君,那麼必然民不聊生,內憂外患不絕。

“所以私以為,國事便是君事,如能令君親賢臣、遠小人,實行德政澤被百姓,那麼國事可成。”蒙樂說的簡單,而魯懷翟則微微皺眉問道:“但如果所遇非賢主如何?”

“唯有以死諫之!”蒙樂回想起當年在咸陽的所作所為,當始皇帝下令遠調扶蘇至塞外,蒙樂還特意進宮懇請始皇帝收回命令,可是非但沒有說服陛下,而且也被連累發配塞北苦寒之地。

想到此處蒙樂不由得唏噓,這國事兩字看似簡單,但細究起來卻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而且君主品性、能力各有不同,如果遇到明主尚可輔佐,但如果是昏君即位又該如何?

魯懷翟似乎看出蒙樂有所心事,他遲疑了一下,終於問道:“那莫兄覺得王上可算明君?”

蒙樂抬頭看著對方,問魯懷翟是什麼意思。

“剛才莫兄所說,君事即為國事,但國事體大,如君無德、無才、無量,當置國事於何地?”魯懷翟微微一笑:“莫兄不要介懷,我只是想聽聽你對秦政的看法,沒有其他意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使天下百姓有跡可循,是為文治;開鄭國渠、修建靈渠,引江河之水灌溉農田、便利運輸,使得百姓豐衣足食,此乃民治;北驅匈奴、南平百越,修長城、開直道,匈奴來襲三日援軍可達,保邊境百姓平安,此乃武功。”蒙樂說完深吸一口氣:“一任君主,文治、民治、武功能夠得其一已算明君,何況十餘年間三德齊修,難道魯兄覺得秦政不妥?難道仍覺得始皇帝無德、無才、無量麼?”

“聽莫兄細數秦政功績似乎皇帝德才兼備?”魯懷翟故作疑惑:“那為何總聽外人盛傳秦政暴虐?”

“秦政求變,求一統,自然會打破一些人的習慣,而且秦法甚嚴教人不能拒絕,稍晚變通一步便有性命之虞。”蒙樂答道:“但這只是有些人看不破時代變遷而已,墨守成規的結果只能滅國喪家,魯兄莫怪,我只是隨口一說,並無羞辱墨門之意。”

魯懷翟擺擺手示意並不介意,他沉思半晌才點點頭:“但改變太急,如能徐圖……”

魯懷翟這句話算是說到蒙樂心坎裡,其實當年他和公子扶蘇論道的時候,公子扶蘇就指出過秦政要害就是操之過急,六國剛滅人心不符,現在應該收攏人心儘量收買,等一代人過去之後忘記國仇家恨再圖改革,當改革之後徐徐將反對者轉變思想,如此這般大秦需要三代便可天下歸心。

但始皇帝卻急於在自己當政期間,將三代所需做到的全都做完,如此一來自然會激起無數的反抗力量,而始皇帝為何如此,或許也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了。

蒙樂和魯懷翟這次交談,使得雙方對彼此的想法有了更深刻的瞭解,而且也從對方的理論中得到啟發,蒙樂覺得自己受益匪淺,不但對一些事情剖析的更加明白,而且以前困惑自己的問題也頓時想的通透了。

“昨夜叨擾莫兄,今天不如讓我做個東道如何?”魯懷翟誠意邀請蒙樂赴宴,而此刻臺上那些學子們的論調再引不起兩人的興趣了,因為相比於之前他倆的針鋒相對,臺上的說辭實在是陳詞濫調了。

就在蒙樂和魯懷翟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門外一陣熙熙攘攘,接著一隊秦兵闖了進來,為首的伍長大聲喊道:“蒙將軍何在?”

秦兵的突然闖入讓大集頓時變得安靜下來,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這些秦兵找尋的蒙將軍到底是誰。

蒙樂不知道是何要事,但知道自己在這裡的人不多,能夠找到這裡的必定是要事。

“不知發生何事?”蒙樂向魯懷翟示意了一下走出人群,而那伍長走上前施禮道:“白縣尉遇襲,他的屬下重傷被我縣卒發現救在治安司,他請蒙將軍前去有要事報告。”

蒙樂和魯懷翟告辭跟隨秦卒迅速離開,而魯懷翟則眯著眼看著蒙樂背影,嘴裡小聲嘟囔著:“蒙將軍……難道竟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