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北風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新事(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新事(下)

“我視那沛公倒是頗有膽識,而且他對人親善,單看他身邊的那些人,便能看出此人格局很大。”說話那人轉過臉來,若是蒙樂見了一定會吃驚,因為他竟然是蒙樂的老對手,也是一直都想找卻找不到的張良!

而那美豔的婦人更是熟人,張良問道:“夏青,你覺得這件事有何不妥麼?”

“我只是覺得這個沛公貪杯好色,對其結髮妻子並不恩愛……”夏青微微一笑:“或許這是我一個女人所不希望看到的吧。”

“雖然他看起來對家人不管不顧,但是我覺得這才是一個要做大事的人,若是太顧及兒女私情,那麼便要有很多掣肘和牽掛。”張良點頭道:“沛公或許並非佳婿,但對他的那般兄弟卻是極好的。”

“你們男人之間的事情我不懂,但之前先生不是一直協助項梁麼?”夏青又問。

張良解釋說自己並非投靠了項梁,只是因為項梁與項羽叔侄兵雄勢大,而張良一心要復興韓國,所以他才與項梁共商復興之事。後來張良已經協助韓王成做了韓王,那麼他與項梁便是兩個勢力的人,畢竟張良代表的是韓國。

但是韓國終究勢弱,原本戰國時期這韓國也是兵微將寡,張良僅僅憑藉從濊國借來的幾千兵馬,並不能真正的開啟局面,之前起兵在潁川郡附近攻下了一些城池,但是卻又在與秦兵的拉鋸戰中失去了,畢竟張良手中兵馬不多,他根本就消耗不起。

幾經折騰之後,張良發現僅僅憑藉韓國的旗號,並不能讓自己壯大,甚至是連一塊穩定的立錐之地都十分難得,所以他才決定找人聯手。雖然他與項梁的關係很好,但是畢竟楚軍此時勢大,他去了根本就不會受到重用,張良生怕今後項梁軍獲得了天下後,他的韓國分不到什麼甜頭,於是張良便轉而考慮協助沛公劉邦,因為現在劉邦手下兵卒不過數千,而且裝備不如項梁精良,但是這群人卻極為拼命和具有野心,張良將這數千兵馬加入劉邦軍的話,起碼到時候可以分得更多的利益。

“本來我並不是這種斤斤計較之人,但是在國事面前卻不能馬虎啊。”張良嘆了口氣道:“這沛公雖然看似痞性十足,但這便是他不同於其他人的優勢,即便是接連受挫也不會感到沮喪,即便是現在成為人中領袖,卻能夠卑躬屈膝的向他人低頭,這種人為了謀取個人的利益,絕對不會計較其他的得失,雖然看起來不像是大丈夫,但在這種亂世若沒有這種性格,恐怕早就生存不下去了。”

“但是現在他雖然借得精兵去拿豐邑,卻也將自己與項梁綁在一塊,成為了他的一名手下。”夏青臉上掛著壞笑問道:“先生,若你早投了項梁,現在你與那沛公還是平級,或許你的職位還要比沛公高出一籌,但是現在卻仍然在項梁軍帳下,這又是何苦,莫非你不後悔?”

張良搖搖頭:“你覺得我真的在乎這一時間的名利麼?這項梁軍雖然剛強,但是要知道過剛易折,善柔不敗,這楚軍就是太過於強硬了,遇到敵人不知道變通和計策,總是要憑藉實力強硬的啃下去,但是要知道楚軍雖然強勢,但並非戰無不勝。”

張良說雖然大秦已經如同風中搖曳的火燭,但是畢竟他手中還有正規軍不下百萬,即便是章邯手中的三十萬刑犯也將陳勝吳廣的百萬大軍打得支離破碎。

“那章邯帶兵迅猛詭詐,曾經便與楚軍交戰過,所以他自然知道楚軍的弱點!”張良說他並不會看重眼前的一點得失,雖然他也知道這天下已經不是原來的天下,但是他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夠恢復韓國的,而想要恢復韓國,便需要跟隨一位有能力獲取天下的人,張良說起碼項梁不是,而這個沛公則是他覺得最有希望的人。

因為兩次攻打豐邑不下,所以劉邦率領百人去向項梁借兵,同時陳述要立楚懷王之孫羋心作為楚王。

劉邦的一番言論之下,項梁當機立斷借給他兵馬五千、十名五大夫,但是正如夏青所言,既然劉邦已經拍著胸脯要協助楚王,那麼他便將自己與項梁綁在了一處。

說到此處張良不由得暗歎了一口氣,其實他心中的苦楚又能與何人述說呢?

自從陳勝吳廣起事以來,張良也是四處遊走,希望能夠復興韓國,僅憑他立韓王成為韓王,便可以見其心智。

但是自從韓王成被立之後,張良原本預料之內的韓國貴族並未蜂擁而至,相反除了他從濊國帶來的數千兵馬外,響應者寥寥無幾!這才導致他在後面的用兵佈陣的捉襟見肘,因為不敢有太大的消耗,所以才在與秦軍的較量中落了下風。

後來漸漸的張良意識到韓國已經遠不如自己所想的那般了,因為之前的幾次復辟行動,使得韓國的貴族死傷慘重,即便是最讓張良出名的博浪沙刺秦,當時能夠協助他的韓國貴族也是屈指可數。

故此即便是楚國、魏國、齊國紛紛立王稱霸,但是韓國即便是立了韓王,可是卻並未打出旗號,因為手中的兵馬實在是不足,不但病員成了問題,就連人才都難以招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後來張良也漸漸的想通了,韓國似乎已經成了過去,因為老韓人已經所剩無幾,在這個群雄逐鹿的時代中,即便是立國早晚也是別人口中的一塊肉。

善謀者難以成事啊………

張良不由得感慨,特別是他在參習了黃石兵法之後,張良這種感慨就越發強烈,若說是善謀,張良覺得自己並不屬於任何一人,但是為何始終不成事?因為他缺乏了一位善於謀斷的主公!

而韓王成顯然不是這樣的人,他甚至還要擔心自己是否能夠活下去,即便是張良推舉他成為韓王,那韓王成連旗號都不敢打出去,這也錯失了一次在陳勝兵敗之後,招募兵士和人才的大好時機!

所以即便是張良內心還是希望韓國復興,但是實際上他已經漸漸的放棄,或者說是認命了,否則張良是絕對不會去投靠某人,因為他覺得這個劉邦則是那個善於決斷能夠成事的人。

善謀者在人,善決者在天……

“先生之謀劃天下第一,若是有先生的協助,那沛公定能成事。”夏青知道張良有心事,但她仍然溫言鼓勵。

不過張良卻說這善謀者並無高下之分,因為謀劃的多是人心,而這天下間人心最難以預測,所以只有善於體察人心之人,卻無絕對能夠洞悉人心之能。

“更何況這天下間善謀者數不勝數,那項梁軍中有一老者名曰范增,他便是學識過人,雖然平日話語不多,但心中如同懸鏡。”張良說到這裡不由得嘆了口氣:“還有一人,雖然年輕,但是卻也機敏善變,只是這幾年都沒了訊息,也不知道他還活著麼……”

說到這裡張良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他抬頭看著夏青,而夏青也顯然猜出了張良的所指,她斬釘截鐵的說道:“他一定還活著,以我對他的瞭解,他定然在積蓄力量,按照楚人的話來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若是這樣也算是個對手。”張良突然生出一種愉悅的感覺:“那範增現下也是同盟,若是沒有一個對手可就無趣了。”

“為何先生料定你們會成為對手呢?”夏青不解:“他家族皆因大秦而沒,若是能夠活著應該也是九死一生,即便是回來了,應該也會與大秦為敵啊?”

夏青本來是呂傲的屬下,之前奉命潛伏在張良身邊,後來放走了蒙樂後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因為覺得在呂傲身邊完全失去了尊嚴,於是夏青便偷偷離開了呂傲,聽聞張良起事於是又來投奔了張良。

夏青十分敬重張良,這種感情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像呂傲那種深深地恐懼,而張良也沒有去問之前的事情,這讓夏青更加死心塌地,於是夏青便徹底對呂傲死了心,一晃在張良身邊也過了一年有餘,平日斟茶倒水,晚上鋪床疊被,兩人看似有些情愫,但是夏青卻覺得自己始終配不上張良,於是她也就將這份情誼放在心中,至於蒙樂,夏青覺得他是這一生中見過的,最值得敬重的人,就如蒙樂對夏青的尊重一樣,人和人之間往往就是相互的,與蒙樂相處的時光,夏青反而覺得是最輕鬆的。

“若是他真的回來了,你會去幫他麼?”張良看著夏青,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而夏青雖然明白張良的想法,但是她卻搖搖頭:“先生,我不想騙你,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別急,我只是隨口問問,還未發生的事情,現在哪能說得準呢?”張良看到夏青一臉的抱歉,他急忙說道:“即便是我,也是這幾日才決定協助沛公的,有些事情便是命運的安排吧。”

夏青點點頭,雖然張良如此說,但是卻仍然能看得出些許的惋惜和失望,夏青覺得自己應該是錯過了什麼,但她卻覺得這或許是一個最好的結局,若是沒有了牽掛便沒有了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