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求活在金朝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三十九章:報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三十九章:報紙

這些官員的遭遇很快傳開,原來,這些官員進入軍營後,只不過被陳憲召集起來開了兩天的會。

在會上,陳憲先對官員們大加訓斥,呵斥他們無能,竟然畏懼選舉。

發完了脾氣,陳憲又語重心長開誠佈公的告訴官員們,他之所以如此做,也是為了東海過的千秋萬代,為了大家君臣不相疑,為了大家能長久的共享富貴。

最後,陳憲向官員們承諾,任何官員,無論是辭職,還是落選,他都會根據其官銜,給予一大筆賞賜,這個賞賜可以是工廠的股份,也可以是農業公司的股份。

例如,如果一個知府辭職或者落選,陳憲就會賞賜他一座鎮級農業公司的全部股份和幾座有一定規模的工廠的股份,作為退休保障。

另外,陳憲還告訴各位官員,他們還會有兩年時間的過度任期,在今年,只會進行各郡督政院的選舉,第一界郡守的選舉,將在兩年後進行。

第二天,陳憲宴請了這次百招來的官員,酒過三巡,陳憲藉著酒勁向大家談了不少贏得選舉的辦法。

最後,官員們離開的時候,仍然有些雲裡霧裡,他們還是看不明白,這種將官員的命運交給小民的制度,和王國的長治久安有什麼必然的聯絡,不過君臣不相疑倒是很容易明白,官員們的手腳都被捆起來來了,還相疑個什麼啊。

雖然即不解,又不甘,但想想之前的軍隊改革,李石他們的須臾間就被奪了兵權過程,這些文官也只能相顧嘆息了,好在雖然官不好做了,以陳憲一直以來的信譽,他們這些人落得個富家翁倒是沒什麼問題的。

接下來,陳憲輪流召見了河北,高麗,遼東的官員,輪流給開了吹風會。

在召集各地官員開會的同時,山東的政治改革也如火如荼的展開,第一次郡級的督政院選舉在一個多月後就開始舉行。

整個選舉耗費了兩個月時間,選出了山東七郡的督政院,各郡的督政院裡,有差不多四分之一都是各地的商人,原本的官僚雖然還能佔到大部分,但這些年商人在督政院中的增長勢頭讓人擔憂。

在選舉中,商人的優勢在於城市和各地縣城。

縣城雖然也是只是個鎮,但縣城人數多,在選票中的權重很大,城市就更不用說了,新興的青島市目前人口已經找過十萬,在琅琊郡的選舉權重當中佔比相當大,這種人口權重,最終都會化為郡級督政院中的席位。

各地小鎮則是官僚的勢力範圍,但給地商人的影響力已經開始從縣城向小鎮輻射。

於此同時,陳憲還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在青島開辦了一家名叫“報社”的機構,報社每個星期都會用調版印刷術,印出一大批名叫“報紙”的東西。

所謂“報紙”就是印著許多文字和資訊的一張大紙。

在報紙上,不但有各地市場行情,訊息,還有各地的趣聞,各地驚悚案件,講解各種騙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了這報紙,陳憲僱傭了大批人前往各地,收集訊息。

開始時,報紙免費發放,等到人們都看上癮之後,才開始收費。

靠著財大氣粗,陳憲很快的將這份名為東海週報的報紙開遍了各大城市。

……

就在陳憲內部政治改革如火如荼的時候,蒙古人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滅亡了西夏國。

鑑於西夏國頑強的抵抗,整個西夏國人幾乎被全部有計劃的屠殺乾淨,只剩下少量工匠得以活命。

征服了西夏之後,蒙古人又迫不及待的對金國發動了攻擊。

因為陳憲的阻隔,蒙古只能先進攻陝西地區。

當蒙古大軍傾力而來的時候,當蒙古鐵騎配備了五斤炮,七斤炮,乃至十斤的攻城炮的時候,陝西的陷落,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目前蒙古人和他們的工匠還沒有辦法生產出能夠承受十斤大炮的野戰跑車,他們最多只能生產出七斤的野戰炮。

但沒有炮車並不能妨礙蒙古人鑄造九斤炮,他們用巨大的炮車運送九斤炮,運送到預定位置後,他們會用吊車將大炮從炮車上吊下來,安裝在土堆上,進行發炮。

這種大炮不能用在野戰中,但用來轟擊城市卻正好合適,所以蒙古人稱呼它為攻城炮。

實際上,蒙古人只用了半年時間,就肅清了陝西的金國軍隊。

而在這半年中,金國人在潼關東部的狹長穀道中,幹了一件讓蒙古人極為惱火的事情。

他們學著陳憲的做法,在穀道中修建了一連串的稜堡,並給這些稜堡配備了沉重的鐵炮。

金國人的鑄炮技術此時已經落後了蒙古人,因為金國人還在固執的用生鐵鑄炮,他們似乎捨不得用昂貴的,等同於錢的銅去鑄造大炮。

不過,如果只是固定安裝在稜堡上的話,鐵炮倒也勉強夠用。

金國人仿造的稜堡當然沒有水泥,他們使用的是傳統的糯米灰漿。

蒙古人佔領陝西之後,發現潼關外已經被稜堡堵住之後,就很明智的暫時停止了進攻的步伐。

根據情報司送回來的情報顯示,成吉思汗在佔領了陝西之後,迅速和當地的漢人地主取得了合作,他們透過授予各地地主豪強官職和管理地方權力,以及包攬地方賦稅的方法,從各地漢人地主豪強那裡換來了他們的支援。

用這種合作政策,蒙古人以幾乎零陳本從當地地主豪強手裡換來了不少的賦稅,另外,作為臣服的代價,各地的地主豪強都自己的部分武裝交給了蒙古人,讓蒙古人很快就從陝西地區招募了十多萬漢軍。

在漢人地主豪強的幫助下,蒙古人從陝西地區徵調了大量的各類工匠。

成吉思汗將這些工匠和西夏國殘餘的工匠,以及他從西域,中亞帶回的工匠組織在一起,在京兆府(西安)建立了龐大的兵工廠,為蒙古帝國製造軍需。

在集合了幾乎小半個世界的工匠之後,蒙古人獲得了相當強大的製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