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八章 軍銜再次提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八章 軍銜再次提升

遼郡號炮艦滯留事件至此基本結束,只剩下最後的小插曲。

被小皇帝流放江防艦隊的曹國斌走出陰霾意氣風發,遣人向東岸領事小田和東岸軍艦秋津洲號通報相關情況,催促後者儘快離開定海港。

遼郡號居然向大英海軍投降了!

信心滿滿勢在必得的秋津洲號艦長同樣無法接受這一事實。他早就將遼郡號炮艦視為東岸海軍的財產,為了得到這艘大型炮艦,與外務省領事小田默契配合,雙管齊下步步緊逼,結果遼郡號炮艦被大英帝國借勢趁機截胡。

這可不是針對違反中立原則的交戰國軍艦採取的繳械扣押措施,戰後還能透過談判拿回來。從遼郡號投降的那一刻起,這艘大型炮艦就歸屬於黃龍旗艦隊。

秋津洲號艦長惱羞成怒,先是質疑露國海軍投降的合法性,然後要求大英海軍交出遼郡號,最後威脅說“大英政府的做法將帶來麻煩,東岸對由此產生的後果不承擔責任。”

東岸軍艦蠢蠢欲動,曹國斌也不甘示弱,親自率領兩艘江元級炮艦進行對峙。

秋津洲號是東岸國根據利國設計圖紙自行開工建造的一款巡洋艦,參加過英東戰爭,因此江防艦隊官兵在圍堵這艘東岸軍艦的時候特別賣力。

江元級炮艦噸位小,航速慢,火力相對貧弱,但是在曹國斌的細膩指揮下,江防艦隊的防守優勢以及數量優勢發揮到極致,始終將東岸巡洋艦攔在定海港外圍。

定海縣市民有幸看到這精彩的一幕,他們聚集在岸邊為掛著黃龍旗的大英海軍搖旗吶喊助威。

秋津洲號幾次試探無果,國內又不支援他們採取冒險行動,最終只能灰溜溜的撤走。

此時東岸在東露戰場固然取得一些優勢,但是這場強盜戰爭究竟誰勝誰負還很難說。東岸海軍軍令部長以及聯合艦隊司令部相繼指示秋津洲號“不得過分挑釁大英帝國,只要達成露國炮艦無法繼續參戰既定目標即可。”

“大英這支重建起來的海軍並非當年的北海水師,他們訓練有素能徵敢戰。”見艦長大人意氣難平,秋津洲號航海長勸說道:“現在帝國與露國決戰,皇國興亡在此一舉,我們還是不要節外生枝為好。”

“我豈會沒有大局觀!”秋津洲號艦長皺著眉頭,不甘心的回頭去看繁華的定海港和守在港口的兩艘大英炮艦,嘆了口氣說道:“龍威型裝甲巡洋戰艦、應瑞型練習艦、建康型魚雷炮艦、江元型淺水炮艦,大英海軍實力恢復的很快。據說他們還跟利國訂購兩艘主力鐵甲戰艦,我擔心大英海軍會趁機發展起來。”

“露國遠東艦隊六艘鐵甲戰艦尚在,本土艦隊五艘鐵甲戰艦據說也會增援過來,還不到考慮大英區區兩艘尚在船塢裡鐵甲戰艦的時候。”秋津洲號航海長對上司的擔心不以為然。

航海長的看法在東岸海軍內部很普遍,目光長遠的秋津洲號艦長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結束話題。

東岸撤走軍艦意味著遼郡號炮艦滯留事件徹底結束,曹國斌以及他的江防艦隊成了最大的贏家。

首先曹國斌白撿了一艘大型炮艦,將江防艦隊總噸位硬生生拔高了一千二百噸。

其次曹國斌成功的試探出東岸人的底線,間接證明路遠在新曆899年的海軍技術路線大討論會議上提出的撿漏行動大有可為。

另外事件結束後,東岸外務省出人意料的就秋津洲號危險行徑專門發電致歉:“不得已出此舉,特來道歉。同種兄弟,務祈原諒”。

東岸此舉讓大英朝堂上叫囂著要彈劾曹國斌“擅開邊釁,恐有禍端”的“茲事體大”派官僚們措手不及。以後大英朝堂對外強硬派官僚徹底佔據上風,帝國軍人地位直線上升,江防艦隊也捎帶著撈到許多好處。

最後大英帝國對解除武裝的露國海軍官兵妥善處置給交戰國官兵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面臨絕境的時候多了一種選擇。

這種隱性好處大英海軍暫時還無從得知,他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新訂購的兩艘無畏級戰列艦上。

按照大英與利國事先約定,無畏級戰列艦效能資料嚴格保密,海軍絕大部分人都以為那是東岸三笠號戰列艦的最新改款,僅有少數幾個海軍大佬以及購艦考察團成員知道那是袖珍版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這兩艘新銳戰列艦最早於新曆905年底,最晚於新曆906年初就能完工。

按照龍威號裝巡當初接艦回國方案,海軍部會抽調大批軍官補充到這兩艘新式戰列艦上;作為帝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款新銳主力艦,在職務相同的基礎上,軍銜高配理所應當;當海軍部從各船抽調軍官後,又會產生大量的職務空缺。

無畏級戰列艦服役能夠解決大批軍官軍銜以及職務晉升問題,屆時必然會有一番龍爭虎鬥。

海軍內部的“暗流湧動”暫時與路遠無關。

留在利國準備參加無畏號和君權號開工儀式的路遠收到大英駐利國大使轉過來的詔書電報,軍銜被提升為海軍正參領,職務順序也調整為巡洋艦隊副統制兼海軍部直屬參謀官兼龍威號巡洋艦管帶。

路遠總算是坐穩巡洋艦隊副統制的職務,提前拿到其中一艘無畏級戰列艦管帶名額。

對威敏宮的動不動就搞突擊提拔,帝國朝野大概是習慣了,路遠這次晉升多少有些波瀾不驚。

其實帝國在軍官晉升方面制定嚴格的標準,須核其實缺,揀選奏補,論資升轉,遇有勞績還會優先遞補。可惜再嚴謹的軍制遇到性子急躁,急於在朝堂和軍隊系統安插自己人的小皇帝,都變成一紙空文。

在旗艦街和中央直屬地文官系統,短短十年的時間出現一批年齡僅有三十來歲,年富力強的大臣。至於軍隊系統,更是一票只有二十歲出頭的參領級軍官。久而久之,帝國中堂大人李星海和軍部大臣封和平“哀莫大於心死”,放棄“勸誡”任由小皇帝胡鬧。

而且還有更加妖孽的譚青雲頂在前面,讓帝國民眾對年輕人提前上位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新曆903年秋,蒙郡草原五個部落王公在露國人的暗中慫恿下發動叛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叛軍在廣袤的草原四處流竄,襲擊效忠皇室的草原部落,屠戮帝國派遣到蒙郡的直屬領官員、當地王公貴族以及戰鬥力極差的蒙郡兵。

訊息傳出後,威敏宮震怒。

陸軍部派遣新軍第四鎮步兵第七協、騎兵第四協前往蒙郡平叛。與路遠齊名的譚清雲率領步兵第七協第十三標兩千餘人參與了這場戰事。

新軍騎兵第四標將草原叛軍趕得東躲西逃疲於奔命,譚清雲隨後率領他的第十三標在蒙郡草原一處險要位置伏擊,徹底擊潰叛軍主力,並與聞訊趕來的露國哥薩克騎兵發生衝突。

譚清雲熟練運用戰壕以及馬克沁機槍,狠狠教育侵入大英國土煽動草原叛亂的露國哥薩克騎兵。雙方主力部隊陸續增援過來後,麻桿打狼兩頭怕的大英陸軍沒有繼續進攻,露國也默契的選擇撤回大英國境線以外,最終透過外交手段平息此事。

事後譚青雲再次名揚天下,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被威敏宮順勢晉升為陸軍正參領,調到新軍第三鎮擔任正參謀官(參謀長)。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新軍與露國陸軍這次衝突對東露戰爭產生深遠的影響。

事後露國陸軍覆盤總結此次衝突,認為世界島東部地區軍事實力有明顯的增長,對東岸的備戰工作明顯上心了許多。

另外露國陸軍見識到戰壕以及馬克沁機槍在防禦作戰時的巨大價值,於是揮舞著鈔票四處囤積機槍,最瘋狂的時候甚至找到大英陸軍部的頭上……